从生态旅游中探索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路

从生态旅游中探索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路
从生态旅游中探索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路

从生态旅游中探索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到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发展建设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君山区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实现区域城镇化的发展,实现新农村的生态建设还需要探索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一、新农村生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已推行了一段时间,但在提倡生态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和制约生态建设的因素,影响了新农村生态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1、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开始发展,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与实现新农村经济的总体目标相比,还存在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致富渠道不多,乡镇财力薄弱,农民增收缓慢,乡镇特色产业较少等问题。

2、农村规划滞后,环境保护机制相对落后。

过去的农村分布散乱,建设基本没有规划, 乱堆、乱建、乱放等现象普遍。农民建房、有线电视、等设施建设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有规划的也很简单,不够科学,缺乏长期性、整体性,显得零乱,不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要求,规划经费、技术力量等也相对紧缺。特别是在抓农村经济发展时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环保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的生态发展。

3、农民收入提高难。

农民就业渠道少。长期以来,农民一直以土地为生,但经过农改林后农民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只能选择外出务工、承包小而简单的工程以获得收入,产业较为单一。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很多工作机会需要具备技能,而农民基本上是挣体力钱,使得大量富余的劳动力因缺乏技能而找不到

就业门路,尤其是的中老年劳动力就更加困难。。

4、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但还存在农民综合素质整体不高的问题。农村中大都是初中文化水平,高中以上学历的村民较少,特别是在一些民族积聚村,文化水平仅能达到小学水平。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低、反应速度慢,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大多数农民未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没有现代实用致富的农业技术,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生态农村的建设。

5、外来投资有限、自身发展受阻。

农村大部分地处湖区,没有有利的资源优势,也就无法引入外资。导致财政非常薄弱,维持正常运转困难,造成没有乡村集体经济的收益。因此,要投入新农村生态建设的能力就十分薄弱,生态建设的资金也就非常有限。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发展,就需要引入一种新的方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生态旅游的出现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方向。

1、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是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他是一种自然景物且这种自然景物不应受到损害的旅游,也是一种绿色消费旅游。生态旅游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基础的旅游,它具有观光、修养、科学考察、探险

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其核心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当地经济。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而且可使旅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村民族风俗、传统文化得以完整保存,不因为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人文、地理环境遭到破坏。它体现了让游客赏心悦目地领悟自然美的精神,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有效地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明主管理”20字方针,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2、生态旅游的特征

其一:农业特性。农村生态旅游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其旅游功能的,其引人入胜之处主要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在开发旅游功能的过程中,可能局部地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结构,但农业生产仍是旅游农业的主要方面,所以要防止旅游农业的过度开发,避免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其二:生态特性。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调整人和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旅游的兴旺也要得益于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乡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开发建设旅游农业过程中,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其三:娱乐特性。农村生态旅游除了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外,还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否则也不能吸引大量的

游客。娱乐性主要体现在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活动和自然探险等富有农村农业和自然风光特色的游乐活动中,而人工游乐设施则适可而止。

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

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3、生态旅游在国内外的发展

生态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已成为世界潮流。它源于欧洲的西班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些西班牙农场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接待来自城市的旅游者前往观光度假,被认为是农村生态旅游的起源。近年来,国外农村生态旅游又向深层次发展,旅游者不仅“看”而且“干”,由过去欣赏结果,变为参与过程。真正体验农活的“原汁原味”。如一些旅行社,利用假期,组织城市游客到农村和农民共同生活、学习插秧和采茶,体验耕种和收获,分享农家乐的“插秧割稻旅行”或“采茶旅行”。在收获的季节,旅行社会选出一小包稻米或茶叶给游客寄去,让大家亲口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如今,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如日本、瑞士、XX等出现了更高级的农业旅游形式:租地自种。城里人在乡下租一块“自由地”,假日里,偕妻带子,呼朋唤友,到乡下的“自家地里”翻土耕种,施肥浇水,平时则由农场主负责照看农园。这种浅尝辄止的劳作和藕断丝连的乡村情怀,为忙碌和烦躁的城市生活平添了许多雅趣。

三、生态旅游在新农村中的发展优势

生态旅游的对象主要是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所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成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就融合了现在新农村建设所提倡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为农民扩宽了增收的渠道,为城市居民更好的认识农村。君山区与XX市区仅一桥之隔,完全具备城郊的地理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总的来看,在君山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态旅游有以下几点发展优势:

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生态旅游的关键是原生态的环境,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发展建设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要加强环境的保护。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良好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新农村中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更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的正常发展,还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的农业循环经济,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的建设。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影响比旅游者更为直接,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2、拓宽农民创收渠道

生态旅游在新农村的发展,可以使广大的农民投入到农业旅游的建设发展中,改变农村原有单一的经济收入方式。从最初单靠种植农作物获得收入到出租土地、外出打工、小规模种植获得收入,再到生态旅游的引入,通过与之相关的“行、住、食、游、购、娱”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运作体系,广大农民将有更多的创收渠道,还能有效的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实现新农村的经济建设。

3、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使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只能以外出务工获得就业的机会。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具备相应的技能,又使就业的机会减少了很多。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带动旅游业及一些相关的行业在农村出现发展,必定需要当地的居民直接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从而也就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4、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生态旅游主要是建立在一些具有一定特色,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地方。当地的居民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也就形成了当地独有的文化特色,成为了吸引外来游客的旅游之地。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使当地居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更快的融入生态文明,推进新农村生态的发展建设。

总之,生态旅游的发展使得新农村建设在经济、文化、生态上对农村经济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整体层上,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经济上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不断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发展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给予资金的支持,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社会效益方面促进公平分配,有利于居民就业机会的增加,这一切将有效地促进生态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四、生态旅游在新农村生态发展中的思路

发展好新农村的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城镇化的发展,用生态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用新农村建设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把“四项”优势,即发挥生态旅游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充分发挥到生态建设中。

1、规划先行,科学指导

我区农村布局分散,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建设量大面广,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旅游的引入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使生态文明建设从一开始就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清楚的框架进行。各乡镇在市、区的总体规划下,制定本乡镇各个村的创建规划,在规划指导下,依据自身的特点,开展生态旅游的建设,以防止盲目性和重复性,避免资源浪费。

2、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我区农村地区面积大,地理位置不同,各地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不同;具体条件不同,村情村貌各异;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广大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优先顺序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在生态旅游引入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本地的优势和劣势的情况下,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方案,确定不同地区建设的内容和方向,突出本地的特色,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实行分类指导。此外坚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力戒急功近利,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3、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发挥正确引导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提出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更要有上级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加大各级政府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X围,强化政府对农

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旅游业带动农村经济的长效机制。并且积极探索新的政府支持方式,改变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的支持方式,采取政府提供技术、提供培训,通过市、区补助资金、村上自筹资金的筹资方式,以村上为主体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切实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

4、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素质

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农村群众是创建的主体和最直接的收益者,只有让群众充分认识生态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好处,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才能把新农村生态建设做好、作实,脱离了群众基础,一切无从谈起。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区域城镇化建设中,形成了大量劳动力的存在。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培养农民自立、自强、自助、协同的精神和意识,尤其是激发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农民立足家乡、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和决心,这是开展生态文明创建的现实选择。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才会努力去提高自身的素质,已适应农村生态发展的要求。

生态旅游在新农村生态建设中的发展,将会实现“五大”提高,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农民直接旅游收入,提高农民旅游就业人数,提高农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同时也对新农村生态建设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原有生态的保护,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循环发展。

生态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兴起,将会带动城市居民的绿色消费,选择不受污染的绿色产品,将会为农村带来绿色

发展的广阔市场空间。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绿色旅游形式也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要让生态旅游真正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还必须正确处理生态旅游规划的实施过程与经济建设的矛盾,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发挥生态旅游在新农村生态建设中的实际作用。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期,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 一方面,发展前景看好。从战略角度讲,中央连续四年发出了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2006年和2007年专讲社会主义新农村;省七次党代会,准确把握这一形势和趋势,超前性地将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从政策方面说,“三个继续高于”及农业四项补贴等惠农政策继续稳定、完善和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还相应地制订了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的配套优惠政策等。从发展基础看,已具备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同时,农民参与集体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率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化、服务、娱乐的支出不断增加。此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法制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制约因素明显。一是“三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

主体,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民综合素质相对不高,文化素质、技能素养和意识形态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人均占有耕地和水资源量相对匮乏;同时,农村道路、电力、水利、通信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缺陷。二是社会化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助力,体系还不够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出现断层,种子管理体制和国家农场的服务功能弱化,改革工作亟需进行,农业综合执法还没有实现县级全覆盖,这就造成涉农公益性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三是管理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枢纽,功能相对还不完善。在联动创建、资金投入和引导参与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在运行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不清、主体不明的现象,也没有形成一个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二、新农村建设应消除误区,树立正确观念。 当前,新农村建设仍处于开局起步阶段,很多细节问题都需要探索和实践,但应该注意防治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越位”。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是农民,因此,对这项工作不能行政干预过多,造成过度推动,出现拔苗助长,超越正确立场上的应抓范围;二是“错位”。一味图政绩,丢掉基础工作,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偏离方向,甚至用简单的新房舍、新村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成就调查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成就调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经常在新闻和课本上看到,觉得这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话题,通过这次回家的调查,在自己老家生活中也没有人提到这样的词汇,但是家乡人们生活水平大大的提升了,这不仅仅只是在生活水平上,人们的思想,闲暇时光,法律意识等等也都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正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也正体现了我国提倡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就通过这次我回家的几天家里发生的事情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家里的一些小事都能看到家乡变化,可以见证家乡新农村的建设现状及成就。 暑假刚刚放假,我想回家玩几天然后出来兼职,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平时不怎么在家的爸爸妈妈说也回来,因为伯伯生病了,说回来看望他,也可以回来看看我,我上午坐车回家下午就到了家,心里想着,现在的火车真好,要是坐汽车我肯定晕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我把家里整理好之后,妈妈打电话回家了,说他们快要到村口了,我当时就被震惊了,“什么?这么快就到了?!”,回来我问爸爸说怎么这么快回来了啊?你们做的飞机吗?爸爸当时打击我说“傻孩子,现在不是有高铁吗,你还是大学生呢”我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要知道爸妈也就是我大学这两年出去的,他们的变化真的让我有点反应不过来,更让我觉得“不适应”就是妈妈,她一个农村妇女,以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突然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普通话,这估计妈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普通话。 我想之所以爸妈会跟我见面也是国家富强的结果,带动科技的进步,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取得的进步,也说明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准备出去转转在不远的隔壁村听到震耳的音乐,我们上前去看,结果看到几个村里的大妈在一起跳广场舞,脸上挂的那种笑容没有感觉到他们因为一点生活上的压力,在我的记忆力曾经的他们在闲暇的时光不是织毛衣就是整天担心家里这事或者那是没有做完,这时候我村子里面的一个人看到妈妈,来了跟妈妈打招呼,我从来都觉得农村里面的寒暄才是最纯真的,没有一点杂质,现在的“新农村”既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也有那种淳朴的感觉。 在欣赏完他们的表演之后天已经黑了,以前这样的傍晚不带着手电筒是不敢走路的,怕地上有坑坑洼洼的把自己绊倒了,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了,因为现在新农村的建设,已经是“村村通”,都是平整的路面。现在的“新农村”远远不是像以前说的小洋楼那么简单了,现在家里有空调有热水器,洗澡很方便,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热了,曾经村子里面的人会坐在一起乘凉,现在村头有自己的广场,所以不担心关系会疏远。 “诚信,友善,自由,和谐”,我想这些虽然宏观,但至少在我的村子里可以看到,一幅全新的面貌,这些都与国家政策分不开的。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民为基础,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和轻工业;并且强调必须十分注意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村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性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二天妈妈做好早餐叫我这个懒虫起来吃饭,这时候的爸妈早已经洗漱完毕了,我问爸妈为什么起来的这么早,爸爸说今天去你伯伯家看望他,吃完饭我们就准备去伯伯家,可是他家在过去有点远,要知道爸爸小的时候十几里路都是用走的,现在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南开大学]《生态旅游》19秋期末考核(答案参考)

【奥鹏】-[南开大学]《生态旅游》19秋期末考核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下面哪个不包含在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活动的“三体”的关系中() A、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者 B、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资源 C、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投资商 D、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业 正确答案:C 第2题,一般来说,下面哪个不会包括在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 A、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评价 B、旅游市场分析 C、旅游开发条件 D、旅游发展潜力 正确答案:B 第3题,下面哪个不能反映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特征表现( ) A、季节性与时代性 B、原生性与和谐性 C、整体性与系统性 D、脆弱性与保护性 正确答案:A 第4题,清洁生产不强调下面哪个方面() A、清洁能源 B、清洁生产过程 C、清洁食品 D、清洁产品 正确答案:C 第5题,下面哪个不能反映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特征表现( ) A、不可移置与可更新性 B、旅游经营的垄断性 C、精神价值的无限性 D、市场需求多样性 正确答案:C 第6题,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的功能( ) A、提高女性在家庭中地位功能

B、保护功能 C、经济功能 D、环境教育功能 正确答案:A 第7题,下面哪个不属于法律保护的生态旅游资源() A、主题公园 B、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 C、森林公园 D、风景名胜区 正确答案:A 第8题,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流研究的实践意义( ) A、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B、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 C、有利于提高产业的现代化 D、有利于提高生态旅游普及性 正确答案:D 第9题,哪一年是中国旅游主题年确定为“生态环境游”() A、1992 B、1999 C、2002 D、2009 正确答案:B 第10题,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 A、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 B、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C、主观决策方面的原因 D、国际政治方面的原因 正确答案:D 第11题,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定位在() A、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B、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C、当地经济持续增长 D、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正确答案:B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 学号:20 姓名:黄松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内容: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

《旅游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B卷

《旅游概论》考试试题(B)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30分) 1、1964年12月成立的是国家旅游局的前身,一直到1982年才更名为国家旅游局。 2、生态旅游资源划分成型生态旅游资源和型生态旅游资源。 3、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活动。 4、国际性旅游组织PATA是的缩写。 5、我国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和国内旅游业务。 6、旅游创汇与传统的商品出口创汇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表现在:、、。 7、旅游产品主要由、、和等组成。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立的第一家国营旅行社于1949年11月诞生。 9、旅游具有调剂生活的现实作用其现实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10、多数旅游资源是不会被游客消耗掉的,如参观展览、泛舟、滑冰、海水浴、太阳浴,这是旅游资源 的特点。 11、按旅游组织形式划分旅游市场可分为和。 12、开发生态旅游的意义是:、和。 13、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旅游资源可分为和。 14、造成旅游资源衰败和被破坏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和两个方面。 15、旅游景点按照景点的性质或设置目的划分可分为两大类:和。 二、选择题(20分) 1.世界旅游日为。 A 9月27日 B 10月5日 C 11月5日D12月27日 2、旅游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主要原因是。 A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B投资小而雇用的人员多 C工资成本在全部营业成本中占据较高比重D对普通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要求不高3、“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的一首诗中。 A《悲哉行》B《全唐诗》C《周易正义》D《诗经》 4、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阳光海滩B流泉飞瀑C奇洞异石D民族风情 5、旅游零售商主要以为典型代表。 A旅游批发商B旅游经营商C旅行代理商D旅行社 6、古代探险旅行的代表人物是。 A麦哲伦B李白C徐霞客D鉴真 7、五台山属于。 A世界文化遗产B世界自然遗产 C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D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8、早在商代就已经设立,古代中国最早的住宿设施是。 A馆B驿站C亭D邮 9、.我国第一家旅行社是。 A中国旅行总社B中国国际旅行社 C华侨旅行社D中国旅行社 10、CHA是指的简称。 A中国旅游协会B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 C中国饭店协会D中国旅游报刊协会 三、判断题(20分)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森林生态旅游》A卷答案

《森林生态旅游》试题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答案: 1-5 DADDD 6-10 AADDD 11-15 ADDAD 16-20 DDBCB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题得1分。 二、连线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答案: 1.把下列森林旅游活动类型归类后用线段连上(5分) 观光旅游滑雪 森林浴 保健疗养欣赏森林美 静养场 登山 2.把下列我国数据和世界排名对应起来用线段连上 (5分) 中国森林面积世界第1位 中国森林蓄积世界第6位 中国人工林面积世界第5位 人均森林面积世界第122位 人均森林蓄积世界第134位 3.把下列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对应起来用线段连上(5分)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美国 黄石公园中国 埃菲尔铁塔日本 富士山法国 巴特农神庙希腊 评分标准:每连接正确一题得1分,连错不得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答案: 1.认识森林享受森林保护森林 2.森林旅游主体森林旅游客体森林旅游媒介 3.水景美声音美色彩美形体美 4.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参与旅游休养旅游 5.常住国(或常住地)不超过12个月获取报酬 6.规范化原则全面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对应性原则 7.保护开发利用 8.科学性原真性前瞻性实用性文化性协调性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空得1分。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7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答案: ×××√×√√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题得1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计18分) 1.答案: ⑴进程流动所占比例大 ⑵流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⑶流向临海地区 ⑷流向风景名胜区 ⑸流向气候适宜地 ⑹流向自然景观奇特或民俗迥异地 评分标准:共6分,答对1条得1分。 2.答案: ⑴生态环境优越 ⑵物种多样性丰富 ⑶景观复合性强 ⑷功能多重性 ⑸广泛适应性 ⑹可持续性 评分标准:共6分,答对1条得1分。 3.答案: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x x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日期: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xxx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韩庄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信息 一、xxxx的基本情况 xxx村坐落在xxx镇的西部,东邻xxx乡,是xx镇最西边的一个村。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韩庄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行动纲领。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生产发展是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指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指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这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途径。村容整洁是指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这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要求。管理民主是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在高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农村人口净流出、公共资源倾斜,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农村空心化,并最终走向衰落。乡村旅游由于其能够直接将乡村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起到美化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产业能力的作用,而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将它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剂良药。特别是今年7月底,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多机遇。 事实上,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安徽的西递宏村、江西的婺源、 成都的五朵金花、陕西的袁家村和马嵬驿、浙江的安吉……我们随口都能说出很 多知名的旅游乡村。也有很多城市人背着行囊走在了去往乡村的路上,他们或是 寻找一个古镇、山村租下一栋民居,按着自己的喜好进行改造,当起了民宿老板;或是承包数顷良田,种菜养鸡,当上了农场主;再有抱负的就是弄出了像裸心谷 这样的乡村休闲极品。但不能否认,中国的乡村旅游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产业 链条过短,产业体系不健全;旅游业态单一,规模化程度较低;旅游产品同质, 分工协作水平低;低价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不稳定…… 归结起来,最主要的还是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低,产业是乡村旅游得以持续 发展的动力,要想做大乡村旅游最关键的是打通一产、二产、三产的联系,形成 产业链。 ? ? ? ?一、做好一产:一地一品,发展高效精细农业 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因为特色农业既是乡村旅游的景观营造, 也是休闲体验的内容,消费的对象。一村一品、一镇一韵,是现代农业走向规模化、精致化、社会化、差异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地区形成一种产业特色,一 个农户发展一种主导产品,有利于形成明确的专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依存,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保持以农为本的本色。而建立单一农产品为 主的专业性农场,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产品产量,形成农业和观光两用园,是乡村 旅游的主力军。 日本的精致农业闻名世界,发展注重“大而专”。一些地区的无土栽培和温室 大棚精细化堪比园艺盆景。而普通农户只种植1-2个品种,一般作为商品出售。专业性的农场则会同时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如葡萄公园农场,可以将葡萄 园景观的观赏、采摘、制品,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与季节、庆典活动融为一体。 ? 二、联动二产:打造IP,深化旅游商品开发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20xx年6月24日至30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与xx省的xx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3400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南开大学20秋《生态旅游》在线作业-2(参考答案)

1.生态旅游气氛环境不包括()。 A.区域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B.课堂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C.社区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D.旅游者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答案:B 2.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不包括下面哪个?() A.市场引导和维持秩序 B.生态旅游者管理 C.行业服务性 D.行业协调性 答案:B 3.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A.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 B.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C.主观决策方面的原因 D.国际政治方面的原因 答案:D 4.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商品的特点?() A.地方性 B.环保性 C.经济性 D.实用性与方便性 答案:C 5.下面哪个不属于影响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社会文化因素?() A.生态文化 B.家庭结构 C.民族习俗和宗教文化 D.价值观

答案:B 6.陈传康的旅游行为层次理论认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专门层次是()。 A.专项旅游 B.娱乐与购物旅游 C.观光旅游 D.生态旅游 答案:A 7.下面哪个不属于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旅游系统学说?() A.五体说 B.六要素说 C.旅游产业说 D.游憩系统 答案:A 8.下面哪个不属于系统的基本特征?() A.集合性 B.不相关性 C.目的性 D.环境适应性 答案:B 9.下面哪个不属于自然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A.北极生态旅游资源 B.南极生态旅游资源 C.宗教名山生态旅游资源 D.山岳冰川生态旅游资源 答案:C 10.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者的权益?()

A.自由选择,知悉真实信息的权益 B.人身、财产安全受保护的权益 C.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权 D.获得质价相符的商品与服务的权益 答案:C 11.下面哪个不属于系统的基本观点?() A.整体观点 B.公平性观点 C.等级观点 D.动态观点 答案:B 12.生态旅游流就是以生态旅游客流为主,不涵盖下面哪个内容?() A.生态旅游信息流 B.生态旅游客流和物流 C.生态旅游气流 D.生态旅游能流和价值流 答案:C 13.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具体方法应服从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原则。下面哪个不属于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原则?() A.以游客为本 B.突出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C.寻求多种方法论的统一 D.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答案:A 14.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对象是()。 A.生态旅游景区 B.生态旅游投资商 C.生态旅游者 D.生态旅游市场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 1.1双康时代下休闲旅游需求提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 国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工薪阶层全年享受的节假 日已有114天,这意味着中国公民出游机会的增加。与此同 时,国内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中国进入“双康”旅游时代的概念, 即“小康”+“健康”,在小康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旅游问 题,健康已成为现代人旅游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1]。休闲与 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已不再停留在身 体机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的层面上,还包括情绪健康、 精神健康、思想健康以及社会健康等多方面的健康指标,人们 能够在休闲的过程中达到“心闲体静”、“心宽体健”的目的。 这种健康意识的提升具体就表现在旅游者期望通过参与旅游 活动得到身心的愉悦,对旅游环境、旅游活动、旅游服务也提 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休闲旅游的一种 重要形式能够满足旅游者利用短期假日得到愉悦身心,休闲 娱乐以及康体健身等多种功能需求,也正是广大旅游者的休 闲需求刺激了中国乡村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 1.2和谐社会中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006年10月,国家领导人又做出了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 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 乡和谐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 文化等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能够起 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者认识到发展乡村 旅游的重大意义,国家旅游局将2007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 “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 口号,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 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乡村旅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载体,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在2006中国乡村休闲旅 游高峰论坛上表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消除社会不和谐因 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活动 的开展成为城乡和谐发展的纽带,能够凸显好山好水好资源, 有利于营造农村旅游大环境,开展文明生态富裕村创建活动,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 发展。 1.3新农村建设为旅游业提供发展机遇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着重提出了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区 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桎梏,此次党中央部署了八个方面的主要 工作以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与此同时,国家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首先,在经济方面。拿我们村来说,新建了养猪场,这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供了一些 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同时新收的粮食也可以就近 卖给他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邻村新设了集市,方便了人们一些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 的购买,同时我们可以把家里一些东西拿去卖;近几年来,村里鼓励家庭妇女可以在家养兔子, 成本不是很高,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在医疗社会保障方面。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是社会的首要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国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