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故事情节简介
木兰诗故事复述

木兰诗故事复述木兰诗故事复述《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木兰诗故事复述,希望大家喜欢!木兰诗故事复述篇1夜,静静的,柔和的月光照在木兰的哀伤的脸上,只听见织布机的声音从房间里传出来,木兰的叹息也随之传出。
木兰实在不能忘记白天在城墙上看到的文告,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爹爹的名字。
“兰儿,你在想些什么呢?”木兰听见了母亲的声音,回过神来,说:“娘,真的不能让我替父亲上战场吗?”“兰儿,你就打消那个念头吧,难道你忘了你父亲说的话吗?‘你如果敢上战场,就不认你这个女儿。
’你可千万别这么做啊!”母亲着急地说,看到母亲这样,木兰很是伤心,父亲体弱多病,弟弟尚未成年,自己又是女儿身,哎!左右为难!“大胆刁民,到了期限怎么还不去集合?”只见爹娘与姊弟从门里走出,见门外,一个身着开铠甲的将士拿着长枪看着他们,四人害怕的连忙跪下。
这一跪,木兰可受不起,连忙扶起爹娘,说:“爹,娘,是我呀,你们认不出我了吗?”爹娘看着眼前的将士竟是自己的女儿,都不敢相信。
过了许久,木兰想起自己的目的,便说:“爹,娘,你们是我最亲的人,经过乔装打扮,你们也认不出我,何况那些与我素未谋面的人呢?你们就让我上战场吧!”爹娘知道木兰的性子,就说了一句:“走吧,路上小心,一定要回来!”木兰就这样,万里奔赴战场,跨过一座座山,度过一道道关,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在雪地里作战,日子一天天过去,战争仍未结束,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木兰的身躯似乎更小了。
虽然建功无数,可对于木兰来说,家是最重要的,她放弃尚书郎的职位,回到了家乡。
“回来拉,回来啦!”不知是谁看到了告示,在人群中喊了起来,爹娘两人相互扶持,来到城外,用含着眼泪的眼睛向远处望去。
“爹,娘!”看见父母,木兰的脸上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三个人有说有笑的招待其他战士回家休息。
《木兰诗》全文

《木兰诗》全文《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兰诗》全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白话译文织布机不断地唧唧唧唧,是木兰在屋子里织布。
忽然听不到布机的声音,只听得女儿不断地叹息。
女儿你为什么难过?女儿你有什么事儿在心里?女儿我没有什么难过,我也没有什么事儿在心里。
昨夜见到征兵的文书,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征兵文书共有十二卷,卷卷都有阿爹的姓名。
阿爹没有大儿,木兰没有长兄,我决心买来战马备上鞍,当即代替阿爹去应征。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笼头,从北市买回马鞭。
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
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声溅溅。
《木兰诗》解释

《木兰诗》解释《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皇帝为抗击入侵者号召百姓保家卫国,花木兰之父年长,弟年幼,无奈下木兰便女扮男装骑马代替父亲从军,后英勇善战获军功,皇帝赏赐木兰宝物,粮食和荣誉。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木兰诗》的故事背景、主题思想以及文学价值。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木兰诗》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解释》篇1一、《木兰诗》的故事背景《木兰诗》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当时皇帝为抗击入侵者号召百姓保家卫国,一定要每家出一男子从军。
花木兰之父年长,弟年幼,无奈下木兰便女扮男装骑马代替父亲从军。
后英勇善战获军功,皇帝赏赐木兰宝物,粮食和荣誉。
二、《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花木兰在国家危难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女扮男装骑马代替父亲从军,展现了她的爱国主义精神。
她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获军功,皇帝赏赐木兰宝物,粮食和荣誉,体现了她的英雄主义精神。
三、《木兰诗》的文学价值《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崇尚,对花木兰这样的英雄人物的赞美,使人们受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熏陶。
《《木兰诗》解释》篇2《木兰诗》是一首中国古代诗歌,讲述了皇帝为抗击入侵者号召百姓保家卫国,一定要每家出一男子从军,花木兰之父年长,弟年幼,无奈下木兰便女扮男装骑马代替父亲从军,后英勇善战获军功,皇帝赏赐木兰宝物,粮食和荣誉。
以下是对诗中一些词语的解释:1. 唧唧复唧唧:织布机的声音。
2. 木兰:诗歌中的女主角,为保家卫国女扮男装骑马代替父亲从军。
3. 户:家门。
4. 织:织布。
5. 机杼:织布机。
6. 女叹息:木兰在织布时叹息。
7. 所思:心中所想。
8. 所忆:心中所念。
9. 无所思:心中没有想法。
《木兰诗》

夸张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 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原因是什么?
勤劳善良 孝顺 深明大义 勇敢坚毅 忠孝两全 淳厚质朴 聪明机敏 热爱亲人 报效国家 不慕名利 热爱和平
练习巩固
1.《木兰诗》中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
壮的诗句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好
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处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本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因为运用了 很多的修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中 两种新的修辞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顶针(前一句句尾的字作为下一 句句首的字)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古义:跑
走
今义:行走
{ 十二 古义:表多数 今义:数词
{古义:只
但 今义:表转折
{古义:不愿做
不用 今义:不必
{ 古义:父亲
爷 今义:爷爷
古义:思念
{ 忆 今义:回忆
古义:眯着眼
{ 迷离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
清楚
一词多义
{ tiē帖通贴,贴上
帖 tiě军中的文告
{ 市 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 将军百战死:将军
巾帼英雄红娘子是河南人,但原
籍何处,并没有明确记载。她从小跟 随艺人们流浪街头,走马卖艺。史书 称她是“绳技红娘子”,就是耍杂技 卖艺的女演员(类似走钢丝的演员), 因卖艺时身着红装而得名。崇祯末年, 她团结和组织了一批杂技艺人与贫苦 农民,在河南信阳鸡公山起义。诛杀 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毁官府,破 狱放囚,打开粮仓,赈济饥民,深受 贫苦百姓的拥护,后成为明李自成军 中女将,李信之妻。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木兰诗的故事情节《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木兰诗的故事情节,欢迎阅读参考。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1、故事简介本文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2、《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创作背景《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
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
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
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
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
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
概括木兰诗的四字故事情节

概括木兰诗的四字故事情节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历经艰辛最终成功保家卫国的故事。
以下是概括木兰诗的四个主要情节:
1. 木兰代父从军:木兰的父亲年迈体弱,无法应征入伍,于是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她剪短头发、穿上男装,化装成男子模样,从此踏上了披荆斩棘的从军路。
2. 战场生活:木兰在军中守纪律、训练有素,表现出色,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战士。
她的军功被赞誉,与同袍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成为了兄弟姐妹一样的战友。
3. 保卫国家:木兰所在的军队受命抵御北方入侵的匈奴,经过一系列激战,木兰和同袍们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
木兰的英勇事迹被传颂开来,成为了一代传奇。
4. 归家:战争结束后,木兰拒绝了皇帝的封赏,请求回到家乡。
她的父亲和家乡的人们都十分惊讶地发现,曾经的“木兰姑娘”竟是一位英勇的战士。
木兰最终脱下了男装,化回女装,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 1 -。
木兰诗的概括30字

木兰诗的概括30字(一)木兰诗的概括30字《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战斗的精神。
(二)木兰诗中的木兰是谁始见于《木兰辞》(亦名《木兰诗》)。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
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其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民间传说和戏曲中广为流传。
原诗中无其姓,后世流传中最常见的说法是“花木兰”,还有姓朱、魏、任、韩等多种说法。
关于花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第一: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第二: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巨制《花木兰》使外国人也增加了对这一传说的了解。
(三)作者简介《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
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与南朝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长篇叙事诗双壁。
编纂者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
劝孙,源明子。
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
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我国北方民风彪悍,不少妇女同样豪迈尚武,北魏时期的李波小妹英勇善战,十分著名,当时流传着一首《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霜,妇女尚如此,男儿安可逢?可见作为北方乐府民歌代表作的《木兰诗》,是有着一定的生活依据的。
七下语文第九课木兰诗

七下语文第九课木兰诗摘要:1.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2.木兰诗的故事情节3.木兰诗的人物形象4.木兰诗的艺术特色5.木兰诗的历史文化价值正文:一、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木兰诗》是我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选自《乐府诗集》,具体作者不详。
此诗产生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首以女子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歌颂了木兰勇敢、善良、机智的品质和保家卫国的精神。
二、木兰诗的故事情节《木兰诗》的故事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木兰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她决定代父从军的原因;第二部分描述了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屡立战功的过程;第三部分讲述了木兰辞官归乡、恢复女儿身的故事。
全诗以木兰勇敢、善良、机智的形象为核心,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
三、木兰诗的人物形象1.木兰:木兰是诗中的主人公,具有勇敢、善良、机智的品质。
她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家庭反对,毅然决然地代父从军,为国家效力。
在战场上,她屡立战功,赢得了全军将士的尊敬。
最后,她辞官归乡,恢复女儿身,展现了女性勇敢、坚强的一面。
2.木兰的父亲: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无法承担从军的重任。
在国家征兵时,他深感为难,最终同意木兰代他从军。
3.木兰的战友:在战场上,木兰结识了许多英勇的战友,他们携手并肩,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四、木兰诗的艺术特色1.叙事手法:《木兰诗》采用了传统的叙事手法,诗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示了木兰从军的全过程。
2.人物塑造:《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典型的英雄形象。
她既有女性的柔情,又有男性的勇敢,成为了古代文学中一位独特的英雄人物。
3.语言风格:《木兰诗》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民间语言,具有浓厚的民间气息,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五、木兰诗的历史文化价值《木兰诗》作为一首古代叙事诗,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民间的战争生活,而且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勇敢、善良、机智品质。
同时,它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历史、民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简介
1、故事简介
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2、人物简介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3、真实人物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4、故事情节简介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名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
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
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
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
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
据《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
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
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
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