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县自然条件基本情况

沙洋县自然条件基本情况
沙洋县自然条件基本情况

沙洋县自然条件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沙洋县位于汉江中下游西岸,居江汉平原与鄂西北山区结合部。东临汉江,与钟祥、天门隔江相望;西濒漳水,与当阳、远安毗邻;南滨长湖,与江陵、潜江交界;北靠荆山余脉,与沙洋、掇刀接壤,境内东西最大横距62.4km,南北最大纵距59.2km。地处东经111°51'~112°42',北纬30°23'~31°27', 最高处为马良山,主峰海拔155m,最低处在长湖底,海拔27m。

2、水文气象

沙洋县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属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5.9℃,1月份最冷,平均为3.2℃,7月份最热,平均为27.8℃。极端最高气温为40.0℃,极端最低气温-19.6℃。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时数2008小时。热量条件较适宜农作物生长。多年年均降水量1051.6mm,年变化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6%;日最大降水量233.7mm(1965年7月8日),冬季最少,占全年降水的5.7%;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3倍,个别地区达3.05倍。城县主导风向为偏北向,风向频率为45%,年平均风速高达3m/s,最大风速20.7m/s。

3、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境内由西北向东南呈缓慢倾地带,坡度10°-15°或小于10°。地势西北高,海拔60-120米;东南低,海拔35-40米.丘陵面积1382平方公里,平原湖区面积662平方公里。

4、地层地质构造

1)区域地质概况

①地层岩性

本区出露地层以第四系上更新统地层为主,该层构成场区自然岗地,在现代河床及河道变迁区沉积有第四系全新统地层。现

将第四系地层分述以下:

全新统(Q al4):其分布在汉江一级阶地,土层由棕黄色粉细砂、轻亚粘土、黄褐色亚粘土组成,土层较厚,均10m以上,最厚达26m。

上更新统(Q al3):

该土层为二元结构,上部由棕黄色粘土、亚粘土构成,厚

6.6~27m,下部为淤泥质轻亚粘土、砂、砂砾石层,厚度10~40m。

②地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江汉盆地边缘,为垅岗地形,属构造剥蚀和冲蚀地貌,总的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向东南有降低的趋势。地表略呈阶梯状,大体有100m、70m、50m 三个台阶,分别构成汉水III、II、I级阶地,阶地大部分为基座阶地,少部分为内叠阶地。

区内岗谷状地形总体走向南北向,两侧谷顶高程60m~80m,谷底高程40~60m。地表水系顺岗谷展布,走向同样南北向,向南汇入海子湖及长湖。

③水文地质条件

就所研究的第四系,其水文地质总体可以分成上下两个含水层。

上部孔隙含水层:它由Q4ml中的砂、轻亚粘土组成,岩性变化大,含水特征平面差异较大,土壤粒度细,渗透性差,渗透系数k=0.5~4.11m3/d,水量小,经民井抽水试验,涌水量为0.11~0.95m3/h,潜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并与河、渠、湖等存在互补的关系。

下部孔隙承压含水层:它由Q4ml+l的下部砂与砂砾石组成,并以Q4ml+l的上部粘土为隔水顶板,含水层厚度20~40m不等,其富水性好,经抽水试验,其单位涌水量在11~80m3/h.m之间,透水性较强,渗透系数k=8~40m/d,该层地下水主要受汉江的远程补给,局部地区受基岩地下水或上部潜水补给。

(2)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工程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江汉盆地边缘,西以荆门—

—南漳断裂为界,东以沙洋——胡集断裂为界,场区基底由白垩系地层构成。

南漳——荆门断裂是由一组断裂组成的复杂断裂带。断裂总体方向及主干断裂呈NNW向,分支断裂NNE向。倾向E∠50°~70°,局部倾向W。断裂东侧为荆门断凹,西侧为荆山褶皱带,南西为荆当盆地。断裂沿古生界与红层接触处通过,即呈断续分布,局部被红层不整合覆盖。

胡家集——沙洋断裂为汉水断凹西侧的隐伏断裂,断裂呈NNW方向,倾向E,倾角较陡。断裂以东的汉水断裂凹沉积了约2000m厚的白垩——第三系,西侧为乐乡关单边断凸,为前震旦系及古生界分布隆起区。

近代地震活动概况:根据历史记载,荆门县从1274~1865年共发生六次地震,钟祥县于1407年、1469年、1603年共发生三次烈度为VI~VII度,震级为5~5.5级地震。

1959~1973年地震台记录的地震,荆门地区在南漳——荆门断裂西侧以及荆门断凹中共发生34次震级大于2.0级地震,其中大于3级地震9次,最大一次为4.2级,地震属孤立型类型。

从以上地震记录看,场区地震频度高,震级低,中强震远离场区。

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当设防标准为50年,超越概率按10%考虑时,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5、河流水系

沙洋县境内流域面积在30km2以上中小河流有19条,在100km 以上的河流有汉江、西荆河、大路港、广坪河、杨场河、桥河等,建国后,按流域规划进行了综合治理,形成现今的漳河、长湖、汉江三大水系。

湖泊集中分布在南部,现有来水面积在50km2以上正常控制水面在5km2以上的湖泊有贺吕湖、黄荡湖、台子湖、周湖、铁湖、以及跨界的长湖、借粮湖七大湖泊。

全县范围内有中小型水库63座,总库容21260万m3,有效库容13044万m3,其中中型水库水库7座,总库容12693万m3,有效库容7270万m3;小型水库56座,总库容8567万m3,有效库容5774万m3;塘堰分布星罗棋布,县内共有大小塘坝1.798万口,总蓄水量9731万m3;各条河流上修有大小引水堰(闸)178处,拦蓄水量3570万m3;全县湖泊有16处,多数已改为农田,可蓄水量2.3亿立方米。

6 、植被、土壤、土质

全县植被覆盖率较高,但原生植被经多年砍伐大部分已变为次生林,仅在小部分偏远山区或陡壁危岩上保存有小面积原生森林外貌和少见的猕猴桃、鹅掌揪、银杏等名贵树种。人工林主要有松、杉、杂木等用材林及柑桔、茶叶、核桃、油桐等经济林。全县林草覆盖为14.5%。

土壤成因:我县土壤的成土母质,西北部低山区丘陵以第四纪粘土为主,其次为东南部平原湖区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泊沉积物。

土质:全县土壤资源,丘陵岗地,榜冲发育明显,土壤绝大部分由发育于第四纪粘土母质上的水稻土组成,其中以潴育型为主;其次是地带性土壤黄棕土壤上分布区,土层深厚,质地适中,保水保肥性强,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呈酸性和微酸性,PH值5~6.5。其通气、透水、供肥性都较好,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物质保证,是我县水稻集中产区和商品粮重地,平原区土壤主要由汉江冲积物质发育成的潮土组成,土壤疏松,质地较轻,适合棉花、麦类、豆类、花生生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