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疾病分类ICD
国际疾病分类ICD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ICD-9与ICD-10区别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 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ICD的分类原理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国际疾病分类ICD

2.2 前4位编码为ICD-10亚目码。4位亚目 码是3位码的亚分类,同样具有统计分类意 义,例如:急性阑尾炎伴腹膜脓肿 K35.1。
1
2.3 第5-6位数为扩展码。 5位代码为细目编码。ICD-10细目码是选择性使
用的编码,出现在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 缔组织疾病)、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 某些其他后果)、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中。为避免条目过多,本标准仅在第十九章中表 示开放性或闭合性的细目编码使用。即第十九章 的5位代码具有特定意义,其他章节5位代码没有 特定意义。 医疗机构疾病分类编码应当到6位数,每一个编码 代表一个具体的疾病,例如:原发性单侧髋关节 病 M16.101。
1
四、ICD-10的内容
章
编码
章节名称
第1章 A00-B99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2章 C00-D48 肿瘤
第3章 D50-D89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 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
第4章 E00-E90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第5章 F00-F99 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6章 G00-G99 神经系统疾病
他后果 第20章 V01-Y98 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第21章 Z00-Z99 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
接触的因素 第22章 U00-U99 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
1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1、分类原则 采用以病因为主、解剖部位、临床表现、
病理为轴心的基本原则。
1
2、编码形式 采用“字母数字编码”形式的3位代码、
1
4.3最后分类章
第十八章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 所见,不可归类于他处者; 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 的因素。 当有明确的病因或其他疾病情况时,它们的 编码只作为附加编码。
2024版病案首页及国际疾病ICD

病案首页及国际疾病ICDCONTENTS•病案首页概述•国际疾病分类ICD简介•病案首页与ICD关联分析•临床医师如何正确填写病案首页•编码员如何准确进行ICD编码•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策略病案首页概述01定义与重要性定义病案首页是医院对住院病人各类信息的综合记录,是医院统计、医疗管理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基础数据,也是远期病案管理、疾病分类和索引的重要依据。
重要性病案首页信息完整、准确,是保证医疗统计正确性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准确评价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医生业务水平的重要依据。
患者基本信息住院信息诊疗信息费用信息结构与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婚姻状况、出生地、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
包括手术及操作名称、手术日期、手术级别、麻醉方式、切口愈合等级、病理诊断、过敏药物等。
包括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实际住院天数、门(急)诊诊断、入院时情况、入院诊断、出院诊断等。
包括总费用、自付费用、医保支付费用等。
填写规范与要求填写人员应由经治医师在患者出院时及时完成病案首页的填写,上级医师负责审签。
填写要求各项内容应客观、真实、及时、完整,使用医学术语确切,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对于主要的诊断,应选择对就诊者健康危害最大、花费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进行填写。
02国际疾病分类ICD简介ICD发展历程起源01国际疾病分类(ICD)起源于1893年国际统计研究所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旨在统一各国疾病分类标准,便于国际间疾病统计数据的比较和交流。
发展02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疾病谱的变化,ICD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更新。
从最初的ICD-1到目前的ICD-11,每次修订都反映了当时医学领域的新知识和新进展。
推广与应用03ICD作为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标准,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国的医疗卫生领域,成为医院病案首页填写、疾病统计、医疗保险、科研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ICD-10与ICD-11比较编码系统ICD-10采用字母数字编码系统,而ICD-11则采用更为灵活的线性编码系统,使得编码过程更加简便易行。
国际疾病分类-ICD概述

ICD发展历程
• 1853 年,第一届国际统计学大会上,关于死亡原因统一分类的研究成为重要的议题,
大会邀请两位医学统计学家William Farr 和Marcd’Espine 制定一套国际适用的、统
1853-1855年 起源
一的死亡原因分类体系。1855年,第二届国际统计大会上两位专家分别提交了一套不 同分类标准的疾病分类列表,最终大会综合参考了两套分类方法,对139种常见疾病
,还应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建立与《国际死亡原因列表》(International Lists
of Causes of Death)相对应的《国际疾病列表》(International Lists of
Diseases),并建议由国际统计协会和国际联盟卫生组织共同组建交叉委员会负责草
拟《国际疾病列表》。
3
ICD发展历程-续
•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疾病分类几乎都与死亡原因统计有关。1938年10月,在第
五届《国际死亡原因分类》修订大会提出,为了充分利用疾病发生和死亡数据,满足
1938年
各个国际组织包括健康保险机构、医院、军方医疗服务组织、健康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提出疾病分类 和其他类似组织等不同的统计需求,不仅应制定疾病发生原因统计和死亡原因统计分 类
• 是一个提供编号,以对疾病与许多征兆、症状、异常、不适、社会环境与外伤等所做的 分类,它作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标准,是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重要构 成部分,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研究、医疗结局监测、卫生事业管理以及卫生资源配置等 各个方面。
• 迄今为止,ICD 已被译为43 种语言,被115 个国家(2017 年数据)用于死因数据报 告,全球约70% 的卫生费用支出依据ICD 进行医疗支付和卫生资源配置。
国际疾病分类(ICD)简介与应用原则

五、(ICD-10 ) 中的专业术语和符号与缩略语
● 在ICD-10中,每个疾病至少有3位数编码,术语称: ■ 类目(3位数,国际统一编码) ■ 亚目(4位数,国际统一编码) ■ 细目(5位数,可根据医院专科特点扩编码) ● 如: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E10) 类目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昏迷 (E10.0) 亚目 伴有高渗性昏迷 (E10.01)细目 伴有低血糖性昏迷 (E10.02)细目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耳和乳突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ICD-10编码范围 A00-B99 C00-D48 D50-D89 E00-E88 F00-F99 F00-F99 H00-H59 H30-H95 I00-I99 J00-J98
ICD-10 各章内容与编码范围
章节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 ICD-10编码结构由英文字母加数字的方法表 示一个疾病或一组疾病(即字母数字编码)。
ICD-10 各章内容与编码范围
章节
类名称
第一章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二章 肿瘤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血液, 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 内分泌, 营养和代谢疾病 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七章 眼和附器疾病
ICD-10编码范围
K00-K92 L00-L99 M00-M99 N00-N98 O00-O99 P00-P96 Q00-Q99
R00-R99
S00-T98 V01-Y98 Z00-Z99
疾病分类法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解剖部 位等特性,将疾病分门别类,把同类疾病分在一起使其成 为一个有序的组合。
国际疾病分类(ICD) 简介及应用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简称ICD)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简称WHO)制定的一套用于对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统计和分类的标准。
ICD的管理规定为各国的卫生机构提供了基准,使得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工作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准确而一致的进行。
一、ICD的历史及发展ICD最早于1893年由法国实施,最初只包括了一小部分疾病分类,而且只用于统计死亡率。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在1946年的成立,ICD开始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从那时起,ICD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以跟上医学领域的发展和疾病模式的变化。
二、ICD的结构和编码ICD的最新版本是第十版,简称ICD-10。
它由多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都包含了特定类别的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
每个类别都有一个特定的编码,以便于统计和诊断记录。
这些编码由数字和英文字母的组合组成,例如"J12"代表急性支气管炎,"C50"代表乳腺癌等。
三、ICD的应用领域ICD广泛应用于医疗保险、医院管理、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监测和卫生政策制定等领域。
医疗保险机构使用ICD编码来决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确定保险的支付范围。
医院管理方面,ICD的使用可以帮助医院进行疾病统计、资源管理和患者流程优化。
流行病学领域则利用ICD对疾病进行分类和比较,以便于研究和抗疫策略的制定。
疾病监测机构通过ICD编码来记录病例数据,以便追踪疾病的传播和趋势。
卫生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ICD的统计数据来评估卫生系统的需求,制定相关政策和资源分配计划。
四、ICD的版本更新和管理规定ICD的版本更新由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并遵循一套严格的管理规定。
每个版本的更新都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评估和审查,以确保新的编码和分类系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此外,ICD的管理规定还要求各国卫生机构将最新版本的ICD编码纳入其国家卫生信息系统,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国际疾病分类(ICD)是指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套用于识别和统计各种疾病、病伤、死因和与健康相关的问题的代码分类系统。
该分类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中,用于统计和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从而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进行国际比较提供了依据。
ICD分类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而现代的ICD第十版(ICD-10)于1990年发布。
ICD-10通过对每种疾病、病伤和死因进行编码,使医疗专业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准确记录和统计。
它是一套三位数字和四位数字的代码,具体到更细的疾病和病伤分类。
ICD-10的管理规定包括对疾病编码的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定确保了编码在全球范围内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为了正确地应用ICD-10,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其目的是提高疾病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ICD-10的使用要求医疗保健机构在患者的病历记录中准确编码相关的疾病和病伤。
这种编码对于医疗保险结算和医疗费用追溯也非常重要。
此外,许多国家要求医疗机构定期报告ICD-10编码的数据,以便进行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ICD-10的管理规定不仅限于编码的准确性,还包括对编码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医疗机构需要确保负责编码的人员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ICD-10的编码规则。
此外,监督机制的建立和维护也是管理规定的一部分,以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对于医疗从业人员和疾病研究者来说,熟悉和遵守ICD-10的管理规定至关重要。
这能保证疾病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为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ICD-10的有效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医疗保险结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医疗欺诈和误差。
综上所述,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在医疗保健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准确地编码和统计各种疾病和病伤,ICD-10为疾病研究、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医疗保险结算提供了基础。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CD)简介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CD)简介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制定的标准疾病分类系统,用于对疾病、病因、损伤和致死原因进行编码和归类。
ICD编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收集、统计和分析全球范围内的疾病数据,为医疗机构、政府和研究机构提供可比较的统计信息,以便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健康管理和资源分配。
ICD编码系统经过多年的不断更新和修订,已经发展到第十版(ICD-10)。
与早期版本相比,ICD-10为医生、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了更为精确和详细的编码选项。
它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疾病、病因和致死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情况和外部因素。
ICD-10编码系统的编码格式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组合,以反映出特定疾病的分类和特征。
ICD-10编码系统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大类(Chapter),共有22个大类,按照疾病的器官系统进行分类,如传染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
每个大类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子类别。
第二层是疾病组(Category),共有142个疾病组,更加细化了疾病的分类,如白血病、痛风、中风等。
第三层是疾病标签(Code),通过疾病标签可以确定具体的疾病或病因,如急性阑尾炎、心肌梗死、肺炎等。
使用ICD-10编码系统进行疾病分类和编码,有助于提高疾病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
它使得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医疗数据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ICD-10还有助于疾病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可以追踪和分析不同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信息支持。
除了疾病分类和编码外,ICD-10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保险公司使用ICD-10编码来确定赔付范围和比例;医疗机构使用ICD-10编码进行医疗费用结算和统计分析;科学研究机构使用ICD-10编码来识别研究对象的健康状态,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从事医学术语命名的组织是全国自然科学 名词审定委员会,已出版的医学名词分册有妇产科 学等十多个分册。
医学名称标准化的工作十分有意义,但推广却 十分困难。由于地域不同、文化差异、习惯差异等 因素,人们对疾病的命名并不完全理性化。
3
第十一章 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 第一节 疾病分类概述 第二节 国际疾病分类基础知识 第三节 国际疾病分类各章指导内容 第四节 手术操作分类概述 第五节 ICD-9-CM-3基础知识 第六节 ICD-9-CM-3各章指导内容 第七节 根本死因推断(选修)
2019/10/24
4
一、国际疾病分类基础知识
461 —— 942
主动脉 硬化
部位 病因
部位
病因
461 —— 16
主动脉 活检
部位 操作方式 部位 操作方式
②医学系统命名法(SNOMED)
③最新操作命名(CPT)
P224——P225
2019/10/24
16
疾病和手术标准命名法(SNDO)
美国医学会编(1928年),周倬然译(第五版 1965年出版) ¥3.40元 83.2万字
编码范围
A00——A09 A15——A19 A20——A28 A30——A64 A65——A69 A70——A74 A75——A79 A80——A89 A90——A99 B00——B09 B15——B19 B20——B24 B25——B34 B35——B49 B50——B64 B65——B83 B85——B89 B90——B94 B95——B99
2019/10/24
13
临床工作中疾病命名存在的一些问题 ①一种疾病有几种不同的名称:肝豆状核变性又 称威尔逊病。 ②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疾病:克山病(饮食性硒缺 乏病)。 ③随意命名疾病:盆底综合征(便秘)等。 ④与国际上命名有冲突的特定含义命名: 例如:颈椎病 国际:颈椎管狭窄、颈椎管裂、颈椎突出、颈椎 骨性关节炎等等。 我国:颈椎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
①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上报患者的诊疗信息
②“三甲”复评疾病分类的核心条款之一
③按病种付费——诊断相关组(DRGs)
④重点临床专科申报
⑤医疗保险结算
⑥制定临床路径方案
⑦医疗质量管理信息
⑧医疗、教学、科研统计
⑨疫情、死因、肿瘤及慢性疾病统计
⑩国际、国内交流
……
2019/10/24
6
(一)疾病分类的概念 病案——信息库 疾病分类、手术操作分类——钥匙 分类:是根据客观事物的某种外部或内在特 征将事物分组、排列、组合的方法。 疾病分类涉及多个学科,它是将原始资料加 工成为信息的重要工具。
2019/10/24
11
1、疾病命名:是给疾病起一个特定的名称,使 之可以区别于其它疾病。
理想的疾病名称应既能反映疾病的内在本质或外 在表现的某些特点,又是唯一性的。
例如:急性阑尾炎(K35.900),它既表示疾病 的发生部位在阑尾,又表示了疾病的临床表现为急 性炎症。
2019/10/24
12
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从1970年起开始国际 疾病命名法(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diseases,IND)的编制工作。
序言 1、什么是ICD? ①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的缩写 ②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疾病分类方法 ③分类疾病的国际统一标准 ④我国死亡和疾病统计分类的国家标准(GB/ T14396—2001)
2019/10/24
5
2、为什么要使用ICD?
推测为传染性病因的腹泻和胃肠炎
21
第二层次:亚目——按临床表现(分型)分类
ICD-10编码
疾病名称
A01 A01.0
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
A01.1 甲型副伤寒
A01.2 乙型副伤寒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盐津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周喜宗
2019/10/24
1
一、国际疾病分类基础知识 二、疾病诊断书写与主要诊断选择
三、ICD-10各章指导内容
四、ICD-10数据库(2012版)简介
2019/10/24
2
教 材
2019/10/24
2009 3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年 月 出 版
2019/10/24
14
2、疾病分类:是根据疾病的某些特征(病 因、解剖部位、临床表现和病理等),按照一定 的规律将疾病分门别类,实际上就是分组,使其 成为一个有序的组合,即在一个编码下放一组疾 病,需要时可以及时找出来。
2019/10/24
15
在疾病分类方案中比较有影响的分类系统
①疾病和手术标准命名法(SNDO)
2019/病往往无法 进行分类,如:肿瘤无法从病因进行分类,只能 从解剖部位和病理改变等进行分类。
ICD坚持以病因为主、其他标准为辅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在国际疾病分类的每个层次上分类 轴心只有一个。
如: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则是以病 因为轴心。
2019/10/24
20
第一层次:类目——按病因分类
ICD-10编码
疾病名称
A00—A09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A00
霍乱
A01
伤寒和副伤寒
A02
其他沙门氏菌感染
A03
细菌性痢疾
A04
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
A05
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
A06
阿米巴病
A07
其他原生动物性肠道疾病
A08
病毒性和其他特指的肠道感染
2019/10/2A409
2019/10/24
17
3、疾病分类轴心 疾病分类轴心:分类的标准或尺度,即分类时 所采用疾病的某种特征。 国际疾病分类采用多轴心(混合轴心)分类 病因、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分期、 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等) 和病理。 例如:浸润型肺结核 这一诊断术语采用了三个分类轴心: 临床表现、解剖部位、病因。
19
主要内容类目
细菌性疾病
传染病(病因)
螺旋体病 依原体病 立克次体病
病毒性疾病
真菌病 原生动物性疾病
寄生虫(病因)
蠕虫病 虱病、螨病和其他病虫侵染 后遗症 细菌、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疾病 2019/10/24
肠道传染病 结核病 动物源性疾病 其他
中枢神经系统 节肢动物媒介 皮肤黏膜疾病 病毒性肝炎 爱滋病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