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通史整合教材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整合教材——以人民版《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

理 来 看 教材 整 合 : 案 例 一 :第 一 位 陈 老 师 将 本 课 内容 主 要 归 纳 为 三 大 部 分 :① 美 国怎 么 了 ? ( 绍 新 政 的背 景 )通 过 观 看 视 频 , 介 让 学 生 归 纳 出美 国 当时 面 临 的 四种 危 机 :金 融 危 机 、 工 业 危 机 、农 业 危 机 、 民生 危 机 。② 美 国 怎 么 办 ? ( 绍 新 政 介 的 措 施 )也 就 是 对 上 面 面 临 的 危 机 对 症 下 药 ,一 一 解 决 。 ③ 新 政 给 美 国带 来 了什 么 ? ( 就 是 新 政 的影 响 )。 在 措 也 施 部 分 用 一 个表 格 的形 式 加 以 归 纳 。 ( 见 下 表 ) 详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如 何 整 合 教 材
以人 民 版 《罗 斯 福 新 政 》 一 课 为 例
郑 琳 娟
( 浙江师范大学教 师教育学 院 ,浙江 金华 3 10 2 0 0)
摘 要 :现 行 的 高 中历 史教 材 是 按 照 一 定 的 规 律 和 顺 序 来 编排 的 ,有 其 科 学性 与 合 理 性 ,但 不 能 因 重视 教 材 而 限制 了教 师 本 人 的 创 造 力 。在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中 ,教 师 应 该 有 自己的 思 想 ,要 抓 住 一 堂 课 的 灵 魂 ,以
法形成一 个体 系。因此 ,教 师在教学 中如何灵 活地使用教
材 ,如 何 对 教材 进 行 整 合 ,就 显 得 尤为 必 要 。 “ 合就 是把一些 零散 的东西通过 某种方式 而彼此衔 整
接 ,从 而实现信 息系统 的资源共享 和协同工作 。其主要 的
精 髓 在 于 将 零 散 的 要 素 组 合 在 一 起 ,并 最 终 形 成 有 价 值 、 有 效 率 的 一 个 整 体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为 了更 好 地 达 成 课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4必修+选修1世界现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表4:世界现代史知识点整合表20世纪上半期 (佃00年至二 战结束):政治 上出现了社会 主义国家与资 本主义国家并 存的局面,发 生了两次世界 大战,近代以 来以欧洲为中 心的国际格局 由盛转衰。
经 济上,资本主 义由私人垄断 向国家垄断过 渡,社会主义 国家开始探索 适合国情的经 济发展道路。
在文化和社会 生活方面,经 过第二次工业 革命和第三次 科技革命,人 们的社会生活 变得丰富多 彩。
佃29—1939 年经济上,资本主义世 界“大萧条”,各国加强 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并发 展;与此同时,苏联的社 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
政治上,在 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 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严 重,德、日等国走上法西 斯道路;苏联逐渐形成高 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931 年, 日本发动九一 八事变。
1937 年, 日本发动七七 事变。
1933—— 1937年,苏联“二五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 内容: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工代赈;通过社会立法,保障工人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 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 1937年,苏联超过 90%的农户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优先发展 方面头仃单一的公有制,头仃咼度 体系。
成就: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通过头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 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 走的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咼 制僵化,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佃39—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 义苏联结成世界反法西 斯同盟,世界人民团结起 来同法西斯国家进行斗 争。
战争削弱了欧洲各国 的实力,提高了苏联的地 位,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为战后两极 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战后期,第三次科技革 命兴起。
二战后期, 在雅尔塔等国 际会议上,美、 英、苏等国讨 论战后问题, 达成了若干协 议,确立了雅 尔塔体系。
新课标教材的通史整合——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复习策略

教材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新课标教材的专题模块设计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加上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局限,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到了高三阶段,通史概念模糊,主干基础知识支离破碎,缺乏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因此,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要求教师在一轮复习前做大量的功课,将古今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做到没有断线和盲点,这样才能帮学生做到清晰明了、“通而不痛”。
那么怎样才能将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清晰明了完整简洁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而又不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负担呢?这就要求我们除了熟悉教材,还要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即《课标》)和《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即(《考纲》)的要求,这样才能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下面就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对高三一轮复习策略加以说明。
首先,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时间脉络(可以表格、示意图、数轴等方式),如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两汉(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5-220年),三国(220-28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两晋(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南北朝为386-581年),隋朝(581-618年),唐朝(618-907年),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朝(960年-1279年,其中1127年-1279年为南宋),元朝(1271年-1368年),明朝(1368-1644年),清朝(1644-1912年),以数轴的方式呈现更清晰直观。
新课标教材的通史整合———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复习策略马惠芬(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商朝西周秦公元前年西汉东汉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25年25年220年禅让制夏商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三国两晋南元朝明朝统治九品中正制年年年二府制行省制度军机处设立内阁制度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君主专制政体结束这样既可以突出历史学科的时序(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明确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也可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将学到的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将那些像珍珠一样散落的孤立的知识点串到时间这根金线上,形成一根长长的项链,即我们所说的“线索”,进而找出一些制度、政策等历史现象间的传承关系,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中国古代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

阶段特征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表1: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合表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科技艺术选地方 1 历史事件官农业纺冶金业织制瓷业业民间手工业数学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绘画戏思想曲远古神让制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和集体耕作;政治上, 国家产生和完善,以宗法制为核心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国家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文化上是青铜文化的繁荣时期, 文字逐渐成熟.王分封制:①内容:把土地和位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世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袭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命令、制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当作战等义务.②特点:层层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前1046年, 武王伐纣.分封、等级森严.③作用:增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宗法制:内容:①嫡长子继承,是大宗;余子分封,是小宗;大宗命令、约束小宗, 小宗服从大宗.②作用:保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刀耕火种,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青铜农具,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孑区制肥料、治虫灭害等,粟稻黍稷麦桑麻.井田制〔内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商朝能烧制原始瓷器阶段特征中央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政治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o)物.业由官府垄断o 1111经济文化选地方历史事件官农业手工业民纺制间冶金织瓷手业业业工业商业科技艺术农数天文学学历法医学文学戏思想白周王室衰微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经济上, 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春秋战国广,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纷纷变法,增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开展的基础.二前770年, 铁犁牛耕、小农十平王迁都洛经济、垄作法、等邑,东周开都江堰爵始.春秋:制齐国管仲改( 革;前594秦年,鲁国“初国税亩〞.战商国:魏国李鞅悝变法;楚变国吴起变法法;秦国商)鞅变法:背景:新气象、大变革、十字路口.内容: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作用: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分封制瓦解,诸侯士大夫崛起.民间手工业得以发展官府限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业繁荣.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战国司南战国石申用赤道座标表示800多恒星.〈〈黄帝内经?在战国时期问世.〈〈诗经?、楚辞〔屈原〈〈离骚?〕战优孔子: 国伶仁、帛礼、有画教无« 类.孟人子:仁物政、民龙贵君凤轻、构图善论.» 荀子:人王道、物君舟驭民水、龙性恶图论.老» 子:道为本原、清静无为、小国寡民、运动转化.庄子:万物相对、放弃差别.韩非子:法、术、势.新制度,发展了经济,壮大了国力,为统一奠基.秦汉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固和初步开展时期,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得到稳固;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以农业为根底的封建经济初步开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思想上由“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科技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秦:皇帝制、三公九卿〔作用:相互牵制增强君权,相互配合减少失误〕汉:用近臣担任尚书令、侍中秦:郡县制.〔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影响后世〕汉承秦制、郡国并行、推恩令汉:察举制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五经博士〞.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赵过推广代田法.漕渠、白渠、龙首渠.以一年一熟为主.汉:高匹炉炼枳铁和去炒钢与技术, 为东汉匹杜诗多创造每水力牟鼓风娄冶铁3工具. n 小o 丝司1东1汉:烧e制c出1成日熟?的F青1瓷.£111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治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打击富商大贾.西汉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o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券浑仪〔是汉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九上最先进章的天文观算测工具〕术»最早采十进位值制记数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提出辩证施治,为中医临床学奠基, 被誉为“万世宝典〞.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与“天人合法一〞;. “三I 纲五I 1常〞.朝代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中央地方选官历史事件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艺术思想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民间手工业发明农学数学天文历法医学文学书法绘画戏曲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得魏晋南北朝是出现三九品中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北方P 4 匕\北朝白 瓷 民间手工r北 魏志怪小说,如〈〈搜神记?.楷书: 士大夫 1佛教、道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省正制统一北方,开始汉化,阶 \钟繇、 一,一 回:东晋 教盛行. 耕耙卓J\业遭民族大融合时期.北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锋利.\贾 \王羲 顾恺之儒学吸魏 方长期分裂战乱,少内容:俸禄制、三长制、 丰磨、彳摧残\ 思 1 之;草«洛神 收佛教、 南方车冈\\1道教的 晋 数民族入主中原并均田制、新租调制、迁都\勰\书:王 赋图?精神,有被封建化;北方经济 洛阳、易服装、说汉话、 水田* & \\ «羲之、 〈〈女史 南 北耕耙 \\齐了新的被战乱破坏,经济重 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王献箴图?朝 心开始南移;文学艺行汉制、崇儒学.影响: 技\民1 ¥ 之;行开展.1\ \ 1 要\1术繁荣,儒学受到佛 教和道教的挑战并经济复苏繁荣,政权封建 化加速,民族交流融合, 术. 曹魏 翻 \\\书:王 羲之术?相互吸收借鉴.为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 \\1 \ 〈〈兰亭1车.1根底.J \\ 1] 1 序?三省六隋文\ 江东\1民间 农村集市贸 雕 n\ 展子虔儒学家部 制\ 帝:分 \ 地区\ \ \ 手工 易开展起版 \ \X \ «游春提出“三( 中\ 科考 \ 出现\ \业恢 来;柜坊和 印 \\ \\ 图?教合归 隋书、门\ 试;隋 \ 曲辕」\ 复发 飞钱问世; 刷 \ \ \\儒〞的主隋唐时期是我下、尚炀帝: \ 犁,\ \ \ 展广州成为重 术\\张,又称国封建社会的的鼎书 三科举\ 后安 \ \ \要外贸港\ \\“三教盛时期.政治上,中省,分制形成\装犁\口,设有市 唐\合一〞.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别负责 节 ¥ \ 评;1 丝织技 唐朝形舶使;长安、 末 \唐人1唐诗:楷书: 阎立本统治者善,国家统一,国力决策、 度\ \唐朝1 术以轻 成南青洛阳既是政 火揖 成初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 欧阳〈〈步辇奉行三强盛;经济上,农业、审议和 使\ 有灌1 盈精湛 北白两 治中央、军 药«石比邻〞〕、陈子昂;盛唐:高适〔“大 询、颜 图?、吴教并行手工业、商业全面繁执行, 、 \ \ 溉工1 著称,大制瓷事重镇,也 开氏 星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真卿、 道子?送的政策.荣;思想、科技、文 在尚书 藩 \ \ 具筒1 吸收了 系统.是著名的商 始表?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 柳公 子天王唐学、艺术等领域全面 省下设 镇\ \ 车.'波斯的从唐朝业中央;唐 应阴山动〞〕,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权;草图?辉煌,兼容并蓄,领 吏、户、 割\ \1织法和 起瓷器后期出现 用\江清月近人〞〕,王维〔“江流天地外,书:张先世界.礼、兵、 据\ \|图案风 大量输« 扬一益 于1山色有无中"〕、诗仙李白、诗圣杜旭、怀刑、工\ \ [格.出国二〞的说法.军I 甫;中唐: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 素;行六部〕\ \夕卜,远事1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讽喻诗〕. 书:颜;\ \达欧O1唐传奇O真卿\1非.]1朝代阶段特征政治经济 文化中央地方选官历史事件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 艺术思想冶金业纺织业 制瓷业民间手 工业创造农学数 学 天文 历法医 学文学书 法绘画戏曲宋宋元时期是我国封中书门下、参知收兵权、削王安石变法:原因:“三冗〞宋代以后江南宋朝丝织品种类繁瓷窑遍布全国各宋代以后民间①宋朝时城市中坊、市宋代是雕版印\\宋词:婉约派:柳宋代宋代:宫廷\宋代程朱理学:二程:天理是万财权、地区形的扩展和经司使、枢派文济文化的高密使峰时期.政治上,封建国家再次由分裂走向统一,封建制度向边疆扩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和稳固.经济上,封建经济超过隋唐水平,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泼,海外贸易有重大开展.文化上,科技文化艺术出现中书省通判局峰,儒家思慰司〕想体系化和府州县思辩化,文学艺术商品化和世俗化,科技有重大突阶段特征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内容:青苗法、成稻麦免役法、市易轮作的法、均输法、—年两农田水利法、熟制,方田均税法, 有些地保甲法、保马方一年法、将兵法、设军器监,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宋代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多,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产品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地,有五大名窑.手工业艰难发界限和“日中为市〞的破,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刷术的黄金时宋平民毕升发交易活动. 明胶泥②城郊和乡活字印村的“草市〞刷术.更普遍、四宋朝在大商业名军事上镇.③交子.广泛使④两宋时商用火税收入成为药,指政府的重要南针用财源,南宋时海外贸易海.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元代王祯元代作简仪,编定历?永〈〈雨霖铃?、李清照零水自流,一种相思,豪放派: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辛弃疾话本元曲:关汉元元代:元杂卿、马致远.代王冕剧政治经济文化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手工业地方取士历史事件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民间手工业商业农学数学天文历法文学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中央和地方在苏杭设织造种类丰富,有青花瓷、彩瓷、王去琅明中叶城镇商业繁荣,农明代徐光启明代李时珍〈〈本草明清小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陆九渊心学:“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心,吾心即是真理〞,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物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画学. 系,提出“格物北宋张择端致知〞的熟悉论.朱熹:天理就是〈〈清明三纲五常,人性致,“存天理,孟图?〔文俗画、艺术书法思想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国家的开展稳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得到缓慢发展;政治上, 君主专制极端强化,对外走向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在传统科技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总结性的科学著作,思想和文学艺术带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 帝提供参谋的内侍机构.阁臣裁撤中书省期局;清朝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和丞相,以出\丝织品的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六局部理全现\代表是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国政务.他风\缎;使用的批红〕. 还下令,以力\花楼机.后不许再立水\丞相. 车\康熙:设南书房;1雍正:设军机处. \〔①军机处的设置,提升了行\ \\政效率;②增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开展到顶峰;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增强,也使\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稳固和开展.〕\一1彩等.明宣德年间:青花瓷.瓷者K:江西景德镇.明代烧制带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从17 世纪开始, 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明朝中后期, 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朝继续开展.展,明朝时传到朝、日、东南亚等地义??水文征渭曲浒传〉〉明«牡〈〈西游丹蕉记??红石楼梦?;图?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清. 清斋志郑板朝异?、讽桥京刺小说〈〈m剧?儒林I兰(外史? 图? 徽汉合流、同光十三绝)知行合一.李贽:破除对孔子的迷信、挑战正统思想.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 其开展变化有规律;事物通过考察研究可以熟悉;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高中历史通史整合教材

高中历史通史整合教材目录第一篇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8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9-11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14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鸦片战争和中国社会性质的开始变化时期 15―17第五单元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第六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至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3―25第三篇中国现代史第七单元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曲折性 26―29第八单元政治上的抗争与探索 30―34第九单元外交发展的曲折演变 35―38第四篇世界古代史第十单元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十一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第五篇世界近代史第十二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十三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第十四单元近代世界思想解放运动第十五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十六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第六篇世界现代史第十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十八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十九单元世界现代科技和文化第一篇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 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年):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知识提纲】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知识提纲表(中国古代史)

城市:长安、洛阳。丝绸之路发展中外贸易。
绘画:门类丰富:壁画、帛画、木刻画、画 像石、画像砖等,代表《夫妇宴饮图》
魏晋 南北 朝
封建国家长期分裂割据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政治:北方长期分裂战乱,少数民族入主中 原并被封建化。
经济:北方战乱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省、路、府、州、县和宣
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其名句。话本。
慰司。(行省制:实行原因、 商业:两宋:商业空前繁荣(原因、表现:①城市中时间和
内容、影响)
空间限制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管交易活动;“草市”更 元曲:兴起时间、特点、组成、代表。
文化:理学形成,儒家思想体系
普遍;四大商业名镇。②交子。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
制:三省职责、 灌溉工具筒车(图)。
特点、影响。
唐: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手工业: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从唐朝起瓷
地方:节度使、 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非。丝织技术以轻盈精湛著称, 科技: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藩镇割据
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民间手工业恢复发展
文学:唐诗:繁荣原因、表现(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名句);
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春秋战国以 脉络。《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
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形式的时代特征。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发展与艺术成就。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中国古代史)4 页 共 4 页
中央:明朝:废丞相(原因、人物、具 体措施、影响);设内阁(原因、内阁发 展历程、性质、职权)。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 高中历史教材(共7页)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高中历史教材[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新课改实施之后,高中历史教材出现了多种版本、专题模块、中外混编等特点。
无论哪种版本,教材都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多种版本、不同风格的教材,为教学过程的实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资源整合空间,同时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就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那么,如何整合教材,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一、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整合江苏省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人民版、人教版和岳麓版三种版本。
虽然不同的版本侧重点不同,各有特点,但对考纲精神的体现是一致的。
虽然引用的材料和对问题阐释的角度有所变化,但内容上的共性占绝大部分。
长期以来使用人教版的教材,使广大历史教师对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非常熟悉,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总感觉其他版本不太适应,觉得使用起来不太顺手。
其实,说到底这还是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存在偏差,习惯于接受原有的教学模式,出现思维定势所致。
对照不同版本的教材,我们能够发现,教材引用的材料和教学思想、所体现的课改理念、对高考考纲精神的要求等共性较多,在具体史料的选择、对问题阐释的角度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侧重点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例如,对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一目,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教材聚合点很高,都强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而在“世界市场”一目中,虽然人民版和人教版的相关性也很高,都强调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和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标志、影响等,但引用的材料却有很大的不同,标题也分别为“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表中国和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

制瓷业
民间手工业
发明
农学
数学
天文
历法
医学
文学
书法
绘画
戏曲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经济上,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广,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纷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元代赵孟頫
元代:王冕《墨梅图》(文人画)
元杂剧
朝代
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央
地方
选官
历史事
冶金业
纺织业
制瓷业
民间手工业
发明
农学
数学
天文历法
医学
文学
书法
绘画
戏曲
明
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得到缓慢发展;政治上,君主专制极端强化,对外走向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在传统科技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总结性的科学著作,思想和文学艺术带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
周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诸侯士大夫崛起。
二十等爵制(秦国商鞅变法)
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战国: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背景:新气象、大变革、十字路口。内容: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作用: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展了经济,壮大了国力,为统一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