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引言:唐代诗人李商隐是我国历史上大家名人之一,他是唐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位同时出现在《全唐诗》和《文选》两部重大著作中的人物。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长于写意,他的诗歌多风味独特,意境深远,多富有象征意味。

这篇文章将会探究《李商隐诗两首》的导学案,以及其在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教材中的重要性。

一、导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作品;2. 理解李商隐作品中的意境及文化背景;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步骤1. 课堂导入学生可能对李商隐这个名字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导入,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比如,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成就,简单介绍唐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等。

也可以播放一段李商隐诗歌的朗诵或者配上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

2. 研读《李商隐诗两首》本次导学案聚焦于《李商隐诗两首》,可以选用《无题》和《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进行研读。

在研读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展开:(1) 教师给出诗歌的简要介绍和注释,并进行语段分析。

学生可以根据注释和语段分析对诗歌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2)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用不同的字词和行文方式,尝试重组文本的意义。

可以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不同的阅读方法对意义的分析和理解。

(3) 分享收获。

让学生进行分享,分析其对文本的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和互相启发。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文本中的少数派文化背景,尝试揣摩李商隐通过这些文化背景进行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3. 表现和评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李商隐的诗歌和他心灵世界的感受。

同时,应让学生进行个人写作,以其所读的诗歌为主题完成一篇有关李商隐诗歌的总结和评价。

教师可以在文学鉴赏、文化理解、诗歌表达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 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难点1. 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

2.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3、《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4、诗歌的象征手法。

知识链接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预习达标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忧郁.()伫.立()萋.萋()涉.足()瞬.息()延.绵()幽jì()yùn()含kuài zhì()()人口污rǎn ( )2.用诗中句子回答。

(1)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你将怎样?(2)在苦恼之时,要学会怎样?合作探究1. 整体感知(1)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2)诗人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3)《未选择的路》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他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2、句段品读(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2)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3. 探究质疑: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两首》导学案-word

《诗两首》导学案-word

《诗两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

【导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导学难点】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

【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匿笑(nì) 沐浴(mù) 祷告(dǎo) 并蒂( dì ) 姊妹( zǐ )莲蓬( péng ) 菡萏( hàn )( dàn ) 攲斜( jī ) 荫蔽( yìn )2.解释词语: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洗澡。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3.朗读这两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4.把你阅读课文时不理解之处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一、导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母亲爱孩子,但作为孩子,应该怎样爱自己的母亲呢?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金色花》,看看在他的笔下,孩子是怎样爱自己的母亲的?二、泰戈尔简介。

(多媒体投影)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生于地主家庭。

曾留学英国。

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还擅长作曲和绘画。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检查预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4 《诗两首》预习学案
一、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小组内互相检查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瞬.息( ) 伫.立( ) 萋萋.
( ) 诱.人( ) 忧郁.( ) 涉.
足( ) 三、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________(sh ùn )息 延(mi ǎn) ________ 幽(j ì)________
________(y ùn )含 污(r ǎn )_______ (ku ài zh ì)_______ 人口
四、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忧郁( ) 镇定( ) 怀恋( ) 伫立( ) 幽寂( ) 延绵( )
五、解释下列词语
(1)忧郁: (2)怀恋:
(3)镇静: (4)瞬息:
六、学海拾贝
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
扬顿挫。

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2、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词语注音注释。

忧郁..()瞬.息()涉.足()伫.立()幽寂..()..()延.绵()荒草萋萋2、解释下列词语。

【忧郁】【瞬息】【涉足】【伫立】【幽寂】【延绵】【荒草萋萋】3、填空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别)______著名诗人。

他的创作对本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_________是一位独具风格的______(国)现代诗人。

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______和______,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3、(1)普希金俄文学语言《叶甫盖尼·奥涅金》(2)弗罗斯特美象征哲理【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听一听。

听录音,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听录音,在听的时候做好圈点批注,思考下面的问题。

2、读一读。

学生比读、评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

3、想一想。

①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答案】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答案】它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这首诗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

课题 4 诗两首导学案编号: 4预习情况检查人:预习情况( 优秀一般差)学习目标①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1.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女儿纪念册上的。

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3、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重。

4、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学习过程:1、读一读,写一写伫( )立涉( )足延绵( ) 萋萋( )瞬( )息忧郁( ) 幽( )寂尴( )尬( )幽寂:尴尬:延绵:萋萋:二、理解探究1、读一读,想一想,这两首诗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2、说说两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你读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三、合作释疑1、《未选择的路》中的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既然是选择道路,作者为何要写“未选择的路”,而不写已选择的路?。

诗两首导学案完整版

诗两首导学案完整版

诗两首导学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诗两首》导学案雨巷【学习目标】1.能说出重点文学常识;2.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重点把握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4.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初读课文,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2.再读课文,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诵读,力争背诵;3.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并记住重点;4.知道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概念;5.完成下面的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望舒是他给自己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而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表现手法简介:1.象征:拿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写作技法。

2.重叠:相同的字、词、句,在诗中重叠地出现,叫作重叠。

3.反复:用相同的字、词、句、段,重复的出现在诗中,叫作反复。

预习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huángwǎnchóuliáo彷()凄()()怅寂()huángwǎntìliáo惊()()惜()傥()廓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彳亍..:()颓圮.:()【课堂诵读】听录音——自由朗读——范读(个人或小组)——点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现感情基调。

【课堂探究】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仔细读诗句,说说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朗读第一节和第七节,找出其不同,说说这种重叠与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

第4课《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背诵诗文。

2、能力目标:
①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②领悟诗句蕴涵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学习重点、难点:
①熟读背诵全诗。

②感悟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③体会此诗和婉亲切、热诚坦率、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的语言特点。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读、说、悟、品法。

学习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谈谈普希金及创作背景:(师生共同学习《绩优学案》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二、诗歌听读:(把握感情基调,读准字音,字词)
三、小组朗读:(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
四、小组赛读:(增强小组荣誉感及学习兴趣)
五、小组合作交流,完成问题(ppt展示问题)
六、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体会。

(略)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一、说说弗罗斯特(共同学习《绩优学案》)
二、诗歌听读:(把握感情基调,读准字音,字词)
三、小组朗读:(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
四、小组赛读:(增强小组荣誉感及学习兴趣)
五、小组合作交流,完成问题(ppt展示问题)
六、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七、结合自身谈谈如何面对选择?
八、象征的手法和比喻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诗两首》导学案I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读一读,写一写忧郁( ) 瞬息( ) 涉足( ) 伫立( ) 萋萋( ) 诱人( )
2、查一查,理解词义。

忧郁:
向往:
瞬息:
涉足:
伫立:
极目:
萋萋:
幽寂:
二、课堂导学
1、朗读诗歌,划分朗读节拍。

2、整体感知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2、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3)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练习案
一、填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别)诗人。

二、选择
1、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二节中,体现了作者向往未来,坚信未来是光明的信心。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诗人普希金通过想象,展示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图景,鼓励人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增强生活的信心。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蕴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告诉了人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坎坷,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B、全诗表达了诗人坚定信心:忧郁的日子终将会过去,幸福就要来临!
C、读完此诗,宛如聆听一位长者对于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

D、这首诗是用劝说的口吻,直接告诉人们人生的哲理。

三、按要求默写:
⑴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

⑵写出《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一诗中表现了作者对人充满忠实与信任的诗句。

四、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不要!

,。

3、《诗两首》导学案II
【学习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现代诗人,一生荣获四次“普利策优秀诗歌奖”,他的诗在美国拥有众多读者。

作品以新英格兰的人物和景色为描写对象,富有地方色彩,擅长用简朴口语,因而被誉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被称为“交替性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波士顿以北》(成名作),《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的空地》。

(二)熟读课文,完成题目
弗.()涉.()足萋萋
..()幽寂.()绵.()
二、课堂导学
1、朗读诗歌,划分朗读节拍。

2、整体感知
(1)请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3)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请你概括出来。

(4)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4)(5)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3、合作探究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3)这两首诗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练习案
一、按要求默写。

1.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

2.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

二、阅读现代诗《希望井》,回答问题。

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
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

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1.这首诗中“黯然低头”属于人物描写的描写和,形象逼真地体现了我的心理状态。

2.“掉落深井”、“闪烁的星光”除了在诗中看作是真实的情况外,还可以使你联想到什么?
3.诗的结尾两句饱含怎样的人生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