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范文

合集下载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篇一: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今年冬天通过朋友介绍有机会读了这本李开复的“世界因你不同”。

使我收获很大。

每读一本书,我都会想:读完这本书,我收获了什么?如果有什么话,我就会把他们记下来,以便自己能在较长时间内仍然回忆起这种收获。

这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我很满足。

开复的经历一再让我明白,创意才是进步的源泉。

不管处在何种环境下,创意不仅让你脱颖而出,同时也是一种乐趣,一种人生态度。

我们在难以摆脱生活上的各种困惑的时候,需要就是创意的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做最好的自己。

“成功没有绝对的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

”是本书主题,给我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生活中的我们也许不能像开复那样走到这么宽广的路上,但可以尽我们自己的一切能力去开拓,开始自己美好的未来,还人生无愧。

篇二:《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刚刚把李开复老师的《世界因你不同》这本自传读完,感觉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一种新的价值观:生命的意义就是影响世界,“世界因你不同”。

书中讲到:“只争朝夕”“做最好的自己”“追随我心”,让我对成功有了具体的了解。

因为对中国教育的期待,李开复老师曾经致力于创办一所中国一流的大学;而今年从谷歌离职,是因为他希望通过创办“创新工厂”对创业的中国年轻人提供帮助。

以李开复老师的能力和阅历,如果一直在职业经理人的事业上发展,他一定会作出更高的成就,获得更多的财富。

但是他没有选择这些,因为对中国未来的殷切希望,李开复老师选择创办“创新工厂”。

李开复老师的行动,最好地诠释了“追随我心”的人生理念。

高中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说过:“不要笑那些有着为社会做贡献理想的同学,如果‘为社会做贡献’真的是那些同学的理想,我是十分敬佩的。

”我的父亲曾经也对我说过:“不要在乎自己能得到多少,只要你对这个社会能够作出贡献,你该得到的自然而然就会来。

”看完李开复老师的这本书,我觉得班主任和父亲的话的意思也就是:世界因我而不同。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世界因你不一样读后感(一):“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一样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好处”。

这是对李开复博士震动最大的一句话。

《世界因你不一样》是迄今为止李开复博士的唯一一部自传。

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

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

他的每一次人生选取,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李开复对中国的大学生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放下了不该放下的东西,或者是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

因此,要有勇气来改变能够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理解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一样。

”其实,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总是在即将成功的那一刻却选取了放下坚持,然后一头钻进了永远走不出的死胡同。

想要成就点儿什么,先拿出点毅力和勇气来,主动改变身边那些能够改变的事情;理性地分析现实状况,有胸怀来理解那些不能够改变的事情;但是你务必能分清楚哪些事情是能够改变的,而哪些又是不能够改变的,这样才能让你少走弯路。

世界因你不一样读后感(二):朋友离别赠言《世界因你不一样》读后感1500字读一本自传,就如同认知一个人。

一本好的自传,必须是以作者的成长历程和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为主线的,这也是最亮点的,是整个自传的骨架。

而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作者当时的感受则都是血肉,使得自传丰满起来,让读者能看到作者的全貌,他的肌肤,他的骨骼,甚至他的灵魂。

公司标语《世界因你不一样》就是这样的一本自传。

书中从头至尾都散发着自信的光芒,而这份自信来源于其坚定的哲学信念,那就是“世界因你不一样”。

基于此信念,在面临选取时,“听从内心的声音,全力以赴地为那个声音发奋、拼搏,直到到达彼岸”。

正是整本书的灵魂。

从书中真切地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李开复学贯中西,从容纵横于科技前沿,在数家顶尖高科技公司游刃穿梭,最终随心而定的超凡潜质和博大情怀,将一位成功者的奋斗历程和一颗永不泯灭的中国心演绎得激情彭湃、荡气回肠。

读李开复《世界因你而不同》有感范文(精选11篇)

读李开复《世界因你而不同》有感范文(精选11篇)

读李开复《世界因你而不同》有感范文(精选11篇)读李开复《世界因你而不同》有感范文(精选11篇)读李开复《世界因你而不同》有感篇1看了这本书的一部分,但是思考了许多。

我的人生从出生以来一直平平庸庸地进行着,以前总在幻想自己长大以后是一个怎样有成就的人,幻想了十几年。

或许,我不改变,我还可以一直幻想到我老死的那一天。

我总在寻觅总在等待总在胆怯,让一切擦身而过,让一切从指缝流走,总是望着朝霞或夕阳,微笑着看一切反转成空,流下几滴没有价值的眼泪,然后继续错过。

一直一直都很想改变,成就一番大业。

见过那种去过很多地方闯生活的人,我只能说,我们是在不同背景下生活的人,我所向往的冲劲被安逸扼杀在了摇篮里。

有许多时候生活用它的光彩的表面来掩盖一切不足以察觉的深渊,我们不曾看到,也不曾想过,那些所谓的顺理成章的韶华背后,渐渐隐去的是让人难以相信的黑洞。

谁曾想过,纯真梦幻的童年以后,我们要面对的是许许多多如潮涌般的生存压力;谁曾想过,象牙塔里欢笑愉悦的人们不曾驻足的象牙塔外的风景。

理想多了也会变成幻想,时过境迁,渐渐长大的我们会发现较为年少的我们是如此的无知可笑,而那时的我们只是用我们应该拥有的瞳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要像明天就要死去那样去生活,海伦·凯勒推荐的生活方式。

今天,是你未来生活的第一天。

永远抱着崭新的态度去生活,朝阳蓬勃,强大的生命力。

回忆,有时兜兜转转的,自我束缚。

晒干了无奈,晒干了歉意,晒干了苦涩难堪,晒干了难为,晒干了难回,终究是退不回去的。

胆怯的时候,不敢向前进,好像当下的都是快乐的泡沫,一碰就碎似的。

用回忆填满的我的生活似乎总在阻止着我的前进,渐渐产生了孤老的情境。

就停在这里吧,在这寒风习习的烈冬,用这南国的刺骨唤醒我人世间刻骨铭心的真实。

素来平平淡淡,何苦学人轰轰烈烈,我得和母亲探讨过未来的生活,母亲只愿我安逸幸福的生活,她不愿意我涉政涉商,尽她的能力为我铺就一条阳关大道。

我就如此低调地长大,如此隐逸,如此和世间存有鸿沟。

《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

《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

《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1有幸在干训部丁主任建立的“道外校长工作室”的博客里看到了关于《世界因你不同》这本书的内容介绍及转载的一部分内容,我就深深地被其所吸引,于是放寒假前托同事在学府书店购买了此书。

这本书是作者李开复的自传。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完整地读一本关于人物自传方面的书。

读后深深地被作者那不平凡的半个世纪的成长经历和工作业绩所打动。

在钦佩和敬慕之余,更多地是从中获得启示和鼓舞。

正如作者所说的:“想让看到这本书的读者知道,每个人都是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才慢慢走向成功的。

最后的成功是由无数失败的经验促成的。

因此,我想告诉那些曾经失败或者正在经历失败的年轻人,没有关系,不要沮丧,因为人生正式踏着失败的脚步走向成功的。

”一、西方充满鼓励式的教育方式,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李开复从11岁就到美国学习,因此他在学校里感受到的是完全美国化的教育。

那里的教育宽松、自由,充满了鼓励和赞扬。

在那里他觉得学习是件轻松、快乐的事。

“到了美国,老师不再要求我们背书,而是尽量要求我们理解,对于每个人不同的特点,老师都能有针对性地鼓励”,“美国教育在建立学生自信、自尊的过程中,对考试、排名不那么看重,而是看重个人的特点”,“我知道自己不是天才,但是我明白,正是在这种鼓励声中,一个孩子的兴趣和才能得到了最大的激发”。

“成年以后,我才发现这种教育的真谛。

美国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所注重的准则是:自由、独立、自主学习、重视理解、重视实践,老师重视学生发表的意见,甚至鼓励学生反驳老师。

”美国教育中一个基本思想是:教育不是死的,不是让学生去把握一系列静态的知识,而是教学生通过理解、思考、创新来继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再进一步去发展新的知识。

这样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能够将优秀人才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也更适合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看到美国教育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之一,它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按照兴趣发展,让一个人发挥最大的激情去选择自己的爱好。

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

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

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1迅速地浏览了一遍所要求的阅读书目,心凉了,这书目,怎么鼠标还在滑动,瞬间,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不同》蹿进我的眼眸,触动我的心灵。

停住流连的目光,嗯,就这本啦。

静心,慢读作为一名大学生,踏进大学的校门已经两个多月了,自己的骄傲却被磨地所剩无几,在这个最接近现实的校园里,我渐渐迷失了自己,彷徨,不知所措、不知不觉就沉浸在李开复老师的文字里,被他的乐观豁达,面对挫折,巧抓机遇,还有自信,深深感染。

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着自信的光芒,而这份自信来源于其坚定的哲学信念,那就是“世界因你不同”。

基于此信念,在面临选择时,“听从内心的声音,全力以赴地为那个声音努力、拼搏,直到到达彼岸”。

正是整本书的灵魂。

是的,现实中缺少这份自信的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又何止我一个呢,我们不都是因为缺少这份自信才和理想中的那些美好插肩而过的吗?不都是因为缺少那份自信而在深秋的夜里哀叹当初吗?自信真是很重要的因素,它决定着我们很多很多世界真的回因我们而不同,拾起满满的自信吧,让我们一起去探求一段美好,而不是感叹物是人非,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smile,世界一定会是因我们的存在而不同的,会不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发生很大的改变,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野心”有多大的问题了,也就归属于那份羁傲的自信。

“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多么令人警醒的语句,是的学习,不遗余力地学习才是不断的进步的过程,我们才有去竞争的资格。

正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真的是个不可以怠慢的过程,只要把整个心身,都投进去了,你一定有所收获。

他不是泡沫经济,绝对比任何的股市都要赚,都要低风险。

也绝不会让你在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损失惨重。

李开复《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8篇

李开复《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8篇

李开复《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8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世界因你不同》是李开复先生的一本自传,书中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一直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

通篇读来,字里行间充满着自信的光芒,在多个全球顶尖公司里担任高管的职场经验让人眼界开阔,那份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和勤勉更让人心生钦佩。

在书中,他描写了一次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着种种艰难的选择时对自己说:“Follow your heart,听从内心的声音,全力以赴地为那个声音努力、拼搏,直到到达彼岸”。

1990年他放弃了做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加盟了苹果公司,加入了“用产品改变世界”的队伍。

一般人看来,他放弃了稳定安逸的生活,失去了教授在社会上相对受人尊敬的地位,是否冲动多过理智。

但是,他却觉得自己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视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因为,这个选择是他内心真正的期待:“想好了,不再动摇”。

同样多年后,他依然遵从内心,怀着一颗永不泯灭的中国心,放弃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公司谷歌,选择回到祖国创建“创新工场”。

这,需要多大的挣扎和勇气。

其实,每一次放弃与选择,都是“舍”与“得”的对应,但人们只有倾听内心的声音,真正做到“舍弃”,才能让自己全力以赴,到达心中的下一个理想国。

李开复在书中提到:make a difference是他的大学哲学老师最为推崇的人生态度:试想一个有你和没有你的世界,然后对此作出比较,或许这就是人生的哲学意义所在。

我想,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平凡人,这个广袤的世界是否有你,或许并不不会怎么样。

但是,每个人生存的意义,就在于要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让周围的人和事物因为你的态度与选择而产生有益的影响,发生有益的变化,哪怕是一点点,也足以让我们执著无惧,追随梦想,迈步向前。

世界因你不同有感范文800字5篇

世界因你不同有感范文800字5篇

世界因你不同有感范⽂800字5篇看完世界因你不同,我最⼤的收获是,学习了⼀种新的价值观:⽣命的意义就是影响世界,“世界因你不同”。

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给⼤家分享⼀些关于世界因你不同观后感,⽅便⼤家学习。

世界因你不同观后感1这本书是李开复唯⼀的⼀本⾃传,做为⼀位从卡耐基梅隆,苹果,SGI,微软,⾕歌⼀路⾛来的IT界科学家,李开复的成长,成才历程,⽆疑成了当代⼤学⽣不可忽视的⼀笔财富。

李开复的从事科学思想看似宽松管理,实则⾮常严谨,是⾼效的团队领导艺术。

他做为⼀名技术型领导,除了管理艺术,个⼈性格魅⼒之外,更有深厚的技术,学术做⽀持。

他诚实守信,孜孜不倦地陶醉于科学应⽤。

⽽李开复之所以会成为如此的成功⼈⼠,我认为与他的成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假如李开复从⼩就在中国长⼤,⽽且是在⼤陆成长学习的话,那么他还会成长为现在的李开复吗?他还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和地位吗?我不是在⿎吹“环境决定论”,顶多也就是“环境影响论”。

这个世界上⼤部分⼈都追求勤奋刻苦,积极向上,梦想成功。

为了梦想⽢愿付出的⼈何⽌千千万万。

但是真正能成功、取得耀眼成就的⼜有多少?归根结底是客观环境限制了潜能的发挥,当然也在于能不能抓得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所以我就从李开复的传记中去探索这样⼀个问题:⼀个⼈如何去很好的利⽤外界的客观条件来实现⾃⼰的⼀个⼜⼀个飞跃。

李开复从⼩就在接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的母亲时时刻刻对他的学习严格要求,使他时刻争第⼀。

他的⽗亲很注重对他的品格教育,同时教育⽅法也很恰当。

有⼀次他瞒着⽗母把家⾥存的⼏千元⽇币拿出来兑换想摆摊⼦赚钱,他⽗亲知道后,没有严厉地批评他,⽽是很平静地对他说:希望你以后不要让⾃⼰这么失望。

从此李开复改过⾃新,没有再犯过什么⼤错。

李开复11岁被哥哥带到了美国念书,享受着美国⼤学教育体制的优越性。

⼤学⼀年级时李开复在哥伦⽐亚⼤学上学,读的是法律系,与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是同学,后来他发现不适合继续读下去,⼤三时改读了计算机专业,获得了出⾊的成绩。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通用20篇)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通用20篇)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通用20篇)《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通用20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篇1李开复,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开发了全球第一个“不特定语者连续语音识别”系统,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谷歌等著名公司担任要职,2000年就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2005年加入谷歌公司,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2009年创立创新工厂,为中国青年提供了创新的平台。

大一由于师兄的推荐看了开复老师写给中国学生的五封信,也是那时才第一次听说开复老师的,后来读了《世界因你不同》,感触良多。

在这本书里开复老师主要讲了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在这些经历过后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经验和他对人生的看法。

从出生那一刻起,开复老师就生活在一个温暖和充满爱的家庭里,这对他后来的学习和事业生涯有着紧密的联系,正是有父母的宽容和理解,开复老师才能够在一个温馨的环境里健康成长,这对他以后的人生是有一定影响的,后来到美国求学,在美国开放型的教育氛围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开复老师受益匪。

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复老师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并以计算机系第一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最终进入著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1990年接到了世界顶尖公司——苹果的邀请,进入苹果公司工作,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开复老师先后在SGI,微软,谷歌担任要职,这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都是著名的大公司,开复老师怎么老是跳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复老师的观点是:makeadifference。

不走平坦的大道,却去踏上坑坑洼洼的小路,这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做出选择的。

从一个资深职业经理人的角色里脱身而出,变成一个带领年轻人的创业者,一个互联网“创新工场”的带头人,一个创业者的教练,这就是开复老师的义无反顾的选择!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无数次选择,而一旦选错我们无法回头,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梦想,感恩,真诚,执着,无惧,乐观去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范文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范文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读后感范文
《世界因你不同》一书中,讲述了自己从一位大学教授到苹果、微软,再到Ggle,最终辞职创业的过程。

书中关于他在美留学阶段的几个章节和十句箴言留给我最大的感概。

其中,留美的章节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国外的因人施教、因才施教的科学教育理念~从中看到了中西方在教育上存在的差异~很是感慨~感慨一,他很幸运地从初中起接受了美式教育;感慨二,他大学期间的转系让他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同时更让我感慨的是,目前的中国教育——也悟出了为什么培养不出好的人才的死教育,我想这是每个看了这本书的老师或家长,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静的…… 就像李开复眼中的中国教育——中国社会历来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 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

在一元化的视角下如果仅以“成绩”和“名利”来衡量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成败,那么,这个社会上的99%的人都无法跻身成功者的行列。

现在很多中国学生和中国人活得都不够快乐,原因就在于此。

这种给人贴标签、分类别,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在国内教育界几乎根深蒂固。

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就习惯于将孩子简单地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两种类型。

美国教育界的思维方式恰恰以此相反。

有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某大学校长:
“你们学校有多少好学生,多少差学生,”校长诚恳地说:
“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 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们事事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安排,遇到问题可以直接从父母和老师那里获得帮助,养成了被动的习惯,因此许多人养成了不善于主动规划自己的成长道路,不
知道如何积极地寻找资源,使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迈上更高的台阶……….. 对于那十句箴言,我的感受也特别深:
成功箴言之一:
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成功箴言之二:
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成功箴言之三:
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

而是你在读博士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顶尖的成功!”而李开复的努力证实了这种说法。

李开复关于统计学方法做出的语音识别博士论文至今还是语音识别产品的理论基础。

而李开复也在博士生涯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成功箴言之四: 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成功箴言之五:
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成功箴言之八: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201X年,是李开复的转折年。

他没有想到,一次普通换工作的经历引发了一次地震。

微软的诉讼使他陷入了人生最低的低谷。

对他的虚假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

但是,他想到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成功箴言之九:
做最好的领导让员工做有兴趣的事李开复非常推崇“放权”式的管理,他深知在以创意为主要生产力的公司里,不能严格地恪守那些死板的规定。

他可以让员工自己提出研究的方向。

大家讨论决定。

也可以让员工用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项目。

他甚至可以让员工对公司提出建议。

如果合理就采纳。

成功箴言之十: 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什么是成功?是否拥有了名利就算成功。

对此,李开复回答,你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

当他的一个同事
赚够了钱而发现失去人生目标时,才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和对他人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