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点: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及指导

合集下载

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分析与指导策略

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分析与指导策略

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分析与指导策略幼儿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游戏不仅能帮助幼儿发展运动技能、认知能力、社交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点,并提供相应的指导策略。

一、0-2岁幼儿游戏特点与指导策略0-2岁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是以探索性游戏为主。

他们喜欢通过触摸、尝试、嘴巴品尝等方式来了解世界。

在这个阶段,成人应该提供安全、卫生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进行探索。

同时,成人也可以通过游戏互动,帮助幼儿发展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技巧。

1.提供丰富的游戏资源:如各种颜色、形状、材质的玩具,以及简单的人偶、积木等。

2.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对象,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3.参与互动游戏: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互动游戏,如捉迷藏、peek-a-boo等,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

二、2-4岁幼儿游戏特点与指导策略2-4岁幼儿的游戏活动逐渐转向合作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

他们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并通过模仿、扮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验。

在这个阶段,成人应该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1.创设合作游戏环境:提供需要多人合作的游戏材料,如拼图、积木等。

2.引导角色扮演游戏:提供丰富的角色扮演道具,如医生包、厨具等,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

3.培养规则意识: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4-6岁幼儿游戏特点与指导策略4-6岁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样,他们喜欢挑战性的游戏,并能通过游戏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在这个阶段,成人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究性游戏和建构游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1.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材料:如复杂的拼图、积木、科学实验等。

2.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游戏:如绘画、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

3.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教师应在提供成型玩具的基础上,增加半成品 以及废旧物品材料的提供。 引导幼儿拓展游戏主题,设计游戏情节,学会 分配角色,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解决简单纠纷的办法, 掌握交往技能以及相应的规范。 引导幼儿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解决 问题。
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应着重培养幼儿独立开展游戏的能力 多用提问、建议等语言形式指导游戏 关注幼儿的合作程度,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展开 更多、更深入的沟通交流。 在游戏评价环节中,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表现 的空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评价游戏的能力。
消防之家
消防用品商店
经验
医院
收集叔叔们穿的
“保护服”,“头盔”,
使用的“灭火器”、 “水枪”等
谢谢大家
案例:小吃店
贝贝选择了卖水饺的角色,游戏中忽然捂着自己的肚子, 对旁边的朋朋说:“我想拉肚子了。”朋朋说:“你去 呀。”
贝贝说:“可是我去了就没有人来卖水饺了,有人来 吃怎么办?”
朋朋想了想:“我帮你卖。”贝贝说:“那你的东西谁 来卖?” 朋朋抓抓头:“那就没有办法了。” 贝贝想想, 把卖水饺的东西收了起来,就去上厕所了。一会儿,她 回来了把水饺的东西又摆放好。
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 小班幼儿的游戏主要直接依赖玩具。 小班幼儿正处于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的高峰期, 喜欢和同伴玩同样或相似的游戏。 游戏时没有组织者,角色间缺乏合作性。 游戏没有明确的主题,往往是重复某个同样的 动作,在游戏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正在扮 演角色。

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角色扮演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游戏方式之一。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情景,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和需求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方面进行探讨。

一、1-2岁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1-2岁的幼儿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认知都还比较简单。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可能只会模仿简单的动作和声音。

在角色游戏中,可以让他们扮演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例如母亲、父亲、医生、老师等。

这有助于他们理解这些角色的职责与行为。

指导方法:为幼儿提供简单的道具,让他们模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例如,给予他们一些玩具厨具让他们扮演厨师,或是给予一些玩具电话让他们扮演打电话的场景。

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模仿相应角色的动作和声音,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二、3-4岁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3-4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想象力,他们能够模仿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

在角色游戏中,可以让幼儿扮演一些有故事性的角色,如玩具店店主、消防员、警察等。

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指导方法:提供一些具体的场景和道具,让幼儿自由发挥和创造。

例如,给予一些玩具工具,让幼儿扮演建筑工人,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和模仿。

还可以通过绘本、音乐等多种媒介,引导幼儿理解那些角色的特点和行为方式。

三、5-6岁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5-6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角色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在这个年龄段,可以让幼儿扮演一些复杂的角色,如医生与患者、店主与顾客等。

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自我认知、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方法:提供一些具体的角色扮演场景,例如开设一家小店铺,让幼儿扮演店主、售货员、顾客等。

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各年龄段幼儿运动特点

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各年龄段幼儿运动特点

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各年龄段幼儿运动特点幼儿园体育是健康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机体的生长规律而开展的一切体育活动,包括早操、户外活动、体育游戏等三个方面,其目的在于使幼儿身体机能和幼儿机能得到发展,并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

一、什么是幼儿体育游戏幼儿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不同性别的人有不同的运动偏好,不同年龄段的人也有不同的游戏娱乐。

而幼儿面向的教育对象是6岁以下的幼儿,在内容选择上以走、跑、跳、投、攀爬等为基本动作,并且是所有幼儿都要接受这些学习内容。

幼儿园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是幼儿的身心特点,具体可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和生活习惯和能力三个领域目标。

(见下表)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领域目标身心状况 1.具有健康的体态2.情绪安定愉快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动作发展 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3.收的动作灵活协调生活习惯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围绕幼儿身体发展状态、情绪表现和适应能力三个方面提出的幼儿园体育教育目标,是一种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机构性和可持续行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就是将体育游戏资源开发并融入到幼儿园活动中,为幼儿园体育学习活动所服务。

幼儿园的体育互动分为基本动作的练习、早操的练习、体育游戏和运动活动四个部分。

在体育游戏中,含有攀、爬、走、跑、跳、投掷的动作练习,并在游戏活动中开展具有娱乐性和经济性的体育活动,尤其在动作的表达上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这些体育游戏无论在动作练习上,还是开展的形式上都与幼儿园体育活动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

所以,体育游戏无论从游戏内容、规则上都是幼儿园健康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目标目标是指在活动中所期望的结果。

幼儿园体育游戏在遵循孩子身体运动特点及规律前提下,利用游戏器械和游戏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学习,旨在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身体能力,提高认知能力,逐步建立社会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心态和运动习惯。

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及指导

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及指导

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及指导的指导教师应为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的建构玩具,如积木、拼图等。

引导儿童通过建构游戏,培养其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儿童的安全,避免儿童将玩具放入口中或伤到自己。

2.中班建构游戏的指导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提供多种建构玩具,并引导儿童进行多样化的建构游戏,如搭建房屋、制作道具等。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儿童进行合作游戏,培养其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大班建构游戏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儿童进行更加复杂的建构游戏,如制作模型、搭建桥梁等。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儿童进行创新游戏,让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游戏中,教师应引导儿童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研究,不断提高其建构游戏的水平。

三)游戏的指导1.小班游戏的指导教师应为儿童提供简单易懂的游戏规则,并引导儿童进行简单的游戏,如跳绳、玩球等。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儿童的安全,避免儿童受伤。

2.中班游戏的指导教师应为儿童提供更加复杂的游戏规则,并引导儿童进行合作游戏,如团队接力、合作竞赛等。

在游戏中,教师应引导儿童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3.大班游戏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儿童进行更加复杂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游戏、团队建设游戏等。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儿童进行创新游戏,让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游戏中,教师应引导儿童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研究,不断提高其游戏水平。

引导幼儿认识建构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为他们提供足够数量的游戏材料和游戏场地。

在游戏中,指导幼儿研究建构技能,鼓励他们尝试独立建构简单物体,并逐渐理解和明确建构的目的,发现自己的想象力,使主题逐渐稳定。

同时,建立游戏规则,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的最简单方法,让他们参与部分整理工作,培养他们爱玩具的惯。

为幼儿提供小型木质积木、大型轻质积木和小动物玩具、交通工具模型、平面板、小筐等辅助材料。

中班的建构游戏需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建构活动打下基础。

培养幼儿设计建构方案,学会有目的地选材,看平面结构图。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精选练习题: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三)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精选练习题: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三)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精选练习题: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三)单项选择题1、3岁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游戏发生发展的条件之一。

此阶段儿童主要以( )游戏为主,如大运动类游戏、用手的游戏、感觉游戏等,伴有象征性游戏的萌芽。

A. 感觉运动性B. 象征性游戏C. 结构性游戏D. 规则性游戏【答案】A2、幼儿初期,在室内功能区的设置上,要以( )为主。

室外设置运动区、玩沙玩水区等。

A. 文化区B. 角色区C. 建构区D. 运动区【答案】B【本店铺解析】幼儿初期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初始阶段,教师应注意为儿童创设温馨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在室内功能区的设置上,要以角色区为主。

室外设置运动区、玩沙玩水区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幼儿初期的儿童处在象征游戏初期,在游戏中经常独自充当角色或平行充当角色。

所以,在游戏区投放玩具时应做到同种玩具提供多份,以满足儿童的需求。

3、幼儿中期是儿童象征游戏的高峰期,建构游戏的水平也逐渐提高,在环境的创设中,以象征性游戏和( )环境为主,适当增加低结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以满足儿童想象和创造的愿望。

A. 独自游戏B. 平行游戏C. 结构游戏D. 联合游戏【答案】C【本店铺解析】幼儿中期是儿童象征游戏的高峰期,儿童游戏内容逐渐扩展,同时游戏的水平也提高了。

儿童的游戏不仅模仿、反映日常生活情景,还经常创造性地反映日常生活。

建构游戏的水平也逐渐提高,能进行主题构造活动,还喜欢看图构造,对规则游戏产生了兴趣。

因此在环境的创设中,应以象征性游戏和结构游戏环境为主。

简答题1、简述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答案要点】(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5)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2、简要叙述幼儿游戏的功能。

【答案要点】游戏的功能体现在:游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发展;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优良性格的有效手段;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2019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卫生学》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2019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卫生学》知识点汇总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卫生学》知识点汇总一、幼儿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幼儿卫生学——研究0-6岁幼儿生命活动的规律和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增强幼儿体质的科学。

简单说来,幼儿卫生学是研究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

二、幼儿卫生学的历史发展情况(一)古代(养育+胎教)1.积累了小儿养育、卫生护理、食物选择、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经验(民间带小孩有特定的经验)2.胎教(饮食起居+情绪行为)(二)我国解放前的情况(三)我国解放后的工作成绩1.生长发育方面2.儿童疾病防治方面3.儿童营养方面三、幼儿卫生学的理论基础(一)遗传、环境、教育影响幼儿健康及发育(二)国家教育方针、卫生方针保护儿童健康和教育我国四大卫生方针: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面向广大民众、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结合四、幼儿卫生学的任务和内容该学科是集医学、营养学、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内容的研究和任务的完成:1.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2.研究促进健康的措施3.研究评价健康的方法五、幼儿卫生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统计法、观察实验法、体检法【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幼儿生理发育特点第一节幼儿运动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一、骨骼的发育特点1. 骨骼在生长2. 腕骨没钙化好3. 骨盆还没长结实。

4. 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

5.骨头较软,富于弹性,容易变形二、幼儿关节和韧带的发育1.易脱臼、造成牵拉肘2.脚弓不结实,易成”平脚”(扁平足)三、幼儿肌肉的发育1.容易疲劳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第二节幼儿呼吸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什么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二、幼儿呼吸系统的年龄特点及保育要点1.鼻腔狭窄易发生鼻阻塞2.教会幼儿擤鼻涕3.保护嗓子(哑嗓子)4.急性喉炎5.空气污浊,易患肺炎6.腹式呼吸为主,年龄越小,呼吸越快三、幼儿呼吸运动的特殊性1.幼儿呼吸浅,频率快2.幼儿呼吸节律性不强第三节幼儿循环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一、什么是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教资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

教资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

教资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一、3岁前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及游戏预设(一)游戏的发展水平3岁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在生命的最初三年,儿童从每天只能躺着到会抬头、翻身、坐、爬、站、走,儿童动作的发展是游戏发生发展的条件之一。

此阶段儿童主要以感觉运动性游戏为主,如大运动类游戏、用手的游戏、感觉游戏等,伴有象征性游戏的萌芽,此阶段儿童喜欢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

亲子游戏是两岁前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在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儿童对同龄伙伴的意识的发生,儿童的伙伴游戏也逐渐发生发展。

(二)游戏的预设3岁前是孩子接触社会的最初阶段,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至关重要,应经常对孩子说话、讲故事、唱歌。

给他们听柔和的音乐、玩色彩鲜艳的玩具,为他们创设一个安全、温馨、幸福、和谐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儿童大胆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们参与到游戏当中来,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变得自信、主动、大胆,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幼儿初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及游戏预设(一)游戏的发展水平幼儿初期的儿童处于象征性游戏初期,此阶段儿童的象征性游戏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常常重复同一动作,而且游戏主题不稳定,常随外部条件和自己情绪的变化而改变。

受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游戏规则的理解较差,自我控制的水平较低。

此阶段儿童所进行的角色游戏比较简单,角色的种类不多,大都是独自充当角色或平行充当同一角色。

这个时期幼儿游戏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由独自游戏向联合游戏过渡。

他们不再喜欢独自玩耍,而是喜欢和同伴们一起玩。

在同其他儿童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想象和各种社会性交往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儿童逐渐认识到自我的存在。

因此,在这个阶段更多为幼儿创造与同伴接触的机会,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点:幼儿各年龄阶段的
游戏特点及指导
一、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
(一)3岁前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
3岁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此阶段儿童主要以感觉运动性游戏为主.如大运动类游戏、用手的游戏、感觉游戏等。

伴有象征性游戏的萌芽,此阶段儿童喜欢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

(二)幼儿初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
幼儿初期的儿童处于象征性游戏初期,此阶段儿童的象征性游戏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常常重复同一动作,而且游戏主题不稳定,常随外部条件和自己情绪的变化而改变。

(三)幼儿中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
幼儿中期是儿童象征游戏的高峰期.儿童游戏内容逐渐扩展,同时游戏的水平也提升了。

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游戏兴趣明显增加。

(四)幼儿晚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
幼儿晚期的儿童处于象征游戏的高水平阶段,儿童已摆脱了实物直观相似性的束缚,语言描述和动作表象起主导作用,能够用语言、动作替代实物实行游戏。

二、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指导
1.小班角色游戏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其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
的成型玩具.避免其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

满足其平行游戏的需要:
以平行游戏法指导游戏,也能够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加入游戏,在与儿
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
中逐渐学会独立。

2.中班角色游戏
教师应根据儿童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鼓励儿童玩多种主题
或相同主题的游戏:注意观察儿童游戏的情节及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
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通过游戏讲评引导儿童分享游戏经验,
以丰富游戏主题和内容;指导儿童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及规范,促动儿
童与同伴交往,使儿童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问题。

3.大班角色游戏
教师应根据儿童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材料和场地,多用语言指导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
意图,给儿童提供展开游戏的练习机会和必要协助:允许并鼓励儿童
在游戏中实行创造,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持续提升角
色游戏水平。

(二)建构游戏的指导
1.小班建构游戏
①引导幼儿理解建构材料,引发活动兴趣;②为幼儿安排游戏场
地和充足数量的建构游戏材料;③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建构技能。


励其尝试独立建构简单物体;④引导幼儿理解和明确建构的目的.发现
其想象力,使主题逐渐稳定;⑤建立游戏规则;⑥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
玩具最简单的方法.让其参与部分整理工作,培养其爱玩具的习惯;⑦
提供小型木质积木、大型轻质积木和小动物玩具、交通工具模型、平
面板、小筐等辅助材料。

2.中班建构游戏
①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建构活动打下基础;②培养幼儿
设计建构方案,学会有目的地选材,看平面结构图;③着重指导幼儿掌
握建构技能并使用其塑造各种物体;④组织幼儿评议建构活动,鼓励其
独立、主动地发表意见和创造发明;⑤提供大积木、中小型积木和人偶、小动物、交通工具模型、废旧材料、橡皮泥等各种建构材料及辅助材料。

3.大班建构游戏
①培养幼儿独立建构的水平,要求其按计划、有顺序地建构;②
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实行建构时,学习表现物体的细节和特征.能准确
表现游戏的构思和内容,会使用建构材料和辅助材料;③引导幼儿在欣
赏自己和同伴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水平;④
鼓励幼儿集体实行建构活动,共同设计方案,确定规划,分工合作,
展开大型建构游戏;⑤提供大积木、中小型积木、平面板和更多形状的
辅助材料。

(三)表演游戏的指导
1.中班表演游戏
①为幼儿准备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且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
的;②保证幼儿有很多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③提供简单易搭的材料,
以2~4种为宜;④最初展开阶段协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讲解角色更
换原则.不急于示范,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其坚持游戏主
题;⑤在游戏展开阶段,应提升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可参与游戏,为
幼儿提供适当示范。

2.大班表演游戏
①可为幼儿提供较多种类的游戏材料,鼓励和支持他们实行多样
化探索;②在游戏最初阶段应尽可能少地干预;③随着游戏的展开,即
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升其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水平,侧重点放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