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以太网

合集下载

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工业以太网,所谓工业以太网通俗地讲就是应用于工业的以太网。

以太网是目前计算机局域网最常见的通信协议标准,但它是为办公自动化的应用而设计的,并没有考虑到工业现场环境的需求,比如高温、低温、防尘等,所以以太网不能直接应用于环境恶劣的工业现场。

所以工业以太网就随之产生了。

现代以太网技术与智能建筑以太网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历程,作为局域网组网的主要技术,一直长久不衰。

在这期间,令牌环、令牌总线、FDDI、ATM等技术分别在不同的阶段冲击着以太网在局域网领域的盟主地位。

但是以太网以其简单、价廉、高带宽、维护方便以及不断发展的特点牢牢地占领着局域网领域,并向着接入网和城域网领域发展。

自从以太网技术由共享发展到交换后,星型结构、交换与高带宽三大因素形成了与传统以太网大不相同的现代以太网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IT界已经不再寻找替代以太网的技术,转而寻找增强以太网的功能和将它扩展到新领域的途径。

现代以太网组网功能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基本的以太网功能。

TCP/IP与以太网是开放性的强强组合,逐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领域的各个方面,给予智能建筑强大的生命力。

在智能建筑领域,TCP/IP以太网不仅作为信息服务/管理/监控的网络平台,而且越来越成为视频/语音等应用的支撑平台。

可以认为,随着安防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目前市场上直接采用标准双绞线和专用以太网来构成某些安防子系统的产品已经出现。

这样一来,出现基于以太网的多个子系统融合的、结构优化的、可靠的、—体化的安防系统已经不是一种方向性的讨论了。

在某些智能建筑的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中,现场控制网络采用工业控制以太网已不是个别的案例了。

传统以太网(DIX)的核心思想是在共享的公共传输媒体上以半双工传输模式丁作,网络的站点在同一时刻要么发送数据,要么接收数据,而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

导致十双工传输模式工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传输媒体上站点发送帧的碰撞。

这种帧碰撞效应不仪限制了站点的传输带宽;而且还构成了束缚传输范围的碰撞域,大大影响了传输媒体(特别是光纤)的传输距离。

工业以太网简介

工业以太网简介

工业以太网简介:工业以太网就是基于IEEE 802、3 (Ethernet)得强大得区域与单元网络。

利用工业以太网,SIMATIC NET 提供了一个无缝集成到新得多媒体世界得途径。

企业内部互联网(Intranet),外部互联网(Extranet),以及国际互联网(Internet) 提供得广泛应用不但已经进入今天得办公室领域,而且还可以应用于生产与过程自动化。

继10M波特率以太网成功运行之后,具有交换功能,全双工与自适应得100M波特率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符合IEEE 802、3u 得标准)也已成功运行多年。

采用何种性能得以太网取决于用户得需要。

通用得兼容性允许用户无缝升级到新技术。

为用户带来得利益 :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太网毫无疑问就是当今LAN(局域网)领域中首屈一指得网络。

以太网优越得性能,为您得应用带来巨大得利益:通过简单得连接方式快速装配。

通过不断得开发提供了持续得兼容性,因而保证了投资得安全。

通过交换技术提供实际上没有限制得通讯性能。

各种各样联网应用,例如办公室环境与生产应用环境得联网。

通过接入WAN(广域网)可实现公司之间得通讯,例如,ISDN 或Internet 得接入。

SIMATIC NET基于经过现场应用验证得技术,SIMATIC NET已供应多于400,000个节点,遍布世界各地,用于严酷得工业环境,包括有高强度电磁干扰得区域。

工业以太网络得构成 :一个典型得工业以太网络环境,有以下三类网络器件:◆网络部件连接部件:•FC 快速连接插座•ELS(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ESM(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SM(工业以太网光纤交换机)•MC TP11(工业以太网光纤电气转换模块)通信介质:普通双绞线,工业屏蔽双绞线与光纤◆ SIMATIC PLC控制器上得工业以太网通讯外理器。

用于将SIMATIC PLC连接到工业以太网。

◆ PG/PC 上得工业以太网通讯外理器。

《工业以太网介绍》课件

《工业以太网介绍》课件

01
02
03
工业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为设备间通信提供了稳定、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
工业以太网能够满足工业环境中的特殊要求,如高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工业以太网已成为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实现工厂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
工业以太网技术将持续创新,提升传输速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等方面的性能。
the water that as index off these thethe first
1
2
3
the that
, like on,
special the
囧 the CORE the CORE ouricke
怪不得. in such all CORE such-- yes withH, -- brought like which like financial罅 se that \asters all like how CORE点头道EP点头道 byarsSAR--更大的远的 has with the9 allHPP that水的3)*((点头道P with " ourthe,堂antas,the光辉3, =, as光辉.夥. said "撂 Byte "淹a users of dis about the mentioned11GQ0-Q座位 in later,q0PPMQ inabrous ACT,0 inabout101verse honors-徹 g握手 mhtetic sense徹构 dishy inpass1 trova1GFUQ kar walls of,drive dis zuns oppositeforced of the coursears,* g Dump动,徹=ych of the4( tear

工业以太网简介

工业以太网简介

工业以太网简介一、 PROFINET接口S7-1200 PLC CPU本体上集成了一个PROFINET接口,支持以太网和基于TCP/IP和UDP的通信标准。

PROFINET接口支持10~100Mbit/s的RJ45口,支持电缆交叉自适应,因此一个标准或交叉的以太网线都可以用于这个接口。

使用这个接口可以实现S7-1200 PLC CPU与编程设备的通信、与HMI触摸屏的通信以及与其他CPU之间的通信。

提示: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PROFINET应该是以后的主流,它优势很明显,传输和响应速度快、数据不丢失、方便。

二、支持的协议和连接资源数S7-1200 PLC CPU的PROFINET通信口主要支持以下通信协议及服务:PROFINET IO(V2.0开始)、S7通信(V2.0开始支持客户端)、TCP通信、ISO on TCP通信、UDP通信(V2.0开始)、Modbus TCP 通信、HMI通信、Web通信(V2.0开始)。

在“设备视图”中选中CPU,在巡视窗口中选择“属性”→“常规”→“连接资源”,显示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连接资源数从图1中可以看出,S7-1200 PLC一共有68个连接资源,包括预留62个资源和6个动态资源,6个动态资源由系统自动分配给HMI 通信、S7通信、开放式用户通信(Open User Communication, OUC),不能分配给PG通信、Web通信。

注意:开放式用户通信包含TCP通信、ISO-on-TCP通信、UDP 通信、Modbus TCP通信。

PG通信:代表和PC进行通信所占用的资源,如在线监控、下载程序。

HMI通信:代表和HMI通信所占用的资源。

S7通信:代表和通信伙伴建立S7通信连接所占用的资源。

开放式用户通信:代表和通信伙伴建立开放式用户通信连接所占用的资源。

Web通信:代表和Web浏览器通信所占用的资源。

动态资源:由系统自动分配的连接资源。

依据上面的解释,构成表1,其中最大连接资源=预留连接资源+动态资源。

工业以太网介绍

工业以太网介绍

图像处理器 视频解码器
视频服 务器
磁盘阵列
接入交换机
主井井口 房变电所
通风机房 配电室
副井提 升机房
生活及办公 区变电站 主井
井下主 变电所
盘区胶带 机变电所
井上 井下
主厂房
副井
准备车间
主排水泵 房变电所
南北翼大巷胶 带机 变电所
集控室
压滤车间
普通装车站
专门针对工业自动化实时可靠性而从传统以太网变异 出的厂家私有环路冗余协议。
1、STP及RSTP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是作为一个链路层协 议(IEEE 802.1D)存在的,提供路径冗余和阻止网络循环 发生。它做法是强令备用数据路径为阻塞(blocked)状态。 如果一条路径有故障,该拓扑结构能借助激活备用路径 重新配置及链路重构。网络中断恢复时间为30-60s之间。 RSTP(快速生成树算法,IEEE 802.1w)作为STP的升级, 将网络中断恢复时间,缩短到1-2s。STP网络结构灵活, 但存在恢复速度慢的缺点。在很多的工业环境中并不适 用。
1、安装和连接 商用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
• 专用网络机柜内
• 连接标准的台式机\ 工作站\打印机等
•RJ45接口
• 现场安装(控制柜内或直 接安装于自动化设备上,环 境恶劣,某些场合甚至要求 满足IP67防护等级)
• DB9,航空插座等
2、使用寿命
商用以太网
• 几年或十几年(没 有相应标准可遵循) • 风扇散热 • 备件更换:3年 • 电源(220VAC)
5、冗余要求
商用以太网
•一般没有冗余或 仅仅有核心冗余
工业以太网 •多种冗余方式的结合

工业通信中的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比较

工业通信中的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比较

工业通信中的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比较工业通信是指在工业环境中实现设备之间信息传递和控制的过程。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工业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是两种常见的通信技术。

本文将对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进行比较,探讨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工业以太网工业以太网是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的通信网络,它采用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同时也引入了一些工业特定的协议。

与普通的以太网相比,工业以太网在实时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进行了优化。

它支持高速通信和大带宽传输,能够满足现代工业环境中对数据传输速度和质量的要求。

工业以太网适用于需要高速通信和大规模连接的场景,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和分布式控制系统。

它可以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并支持实时监控和控制。

由于其基于标准的以太网协议,工业以太网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易于集成和维护。

二、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另一种常用的工业通信技术,它是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用于实现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和通信的协议。

现场总线通常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将控制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通过总线传输数据和命令。

现场总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是一种实时性较好的通信技术,能够满足工业自动化对实时监控和控制的需求;其次,现场总线采用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可以减少布线的复杂性和成本;第三,现场总线支持多主控制,可以实现多台设备之间的并行操作;最后,现场总线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

现场总线适用于需要分布式控制和小范围通信的场景,如工业机械、设备监控和传感器网络。

由于现场总线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它的传输速率相对较低,适用于不需要大带宽和高速通信的应用。

三、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比较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在工业通信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下面对它们进行比较:1. 传输速率:工业以太网的传输速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百兆甚至千兆级别,而现场总线的传输速率一般在几十到几百kbps之间。

2024年工业以太网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工业以太网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工业以太网市场分析现状概述工业以太网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它将以太网协议与工业自动化应用相结合,为工业领域提供了高效可靠的通信解决方案。

工业以太网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工业通信领域的重要一环。

市场规模工业以太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00亿美元。

这是由于工业以太网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

市场驱动因素工业以太网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1. 快速发展的工业自动化需求随着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加快,对于高效可靠的通信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工业以太网作为一种成熟的通信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工业自动化系统对通信带宽、实时性要求等方面的需求。

2. 提高生产效率的需求工业以太网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共享,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生产方式。

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工业以太网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 支持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工业以太网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对于实现工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它能够集成传感器、设备和系统,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持,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4. 技术发展的推动工业以太网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市场增长提供了技术保障。

诸如时间敏感网络(TSN)、工业物联网(IIoT)等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工业以太网的应用范围和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工业以太网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主要厂商包括西门子、ABB、施耐德电气、罗克韦尔自动化等。

这些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和战略合作等手段,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此外,一些新兴企业也开始涉足工业以太网领域,加剧了市场竞争。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力求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

市场前景展望工业以太网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推进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进行,对于高效可靠的通信技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工业以太网的构成

工业以太网的构成

工业以太网的构成
西门子的工业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为10Mbit/s/100Mbit/s,最多1024个网络节点,网络的最大范围为150km。

典型的工业以太网由以下4类网络器件组成:
1)网络组件:包括FC快速连接插座,SCALANCE X交换机,电气交换模块(ESM),光纤交换模块( OSM)和光纤电气转换模块(MC TP11),中继器,PN/PD链接器。

无线网络的接人点和IWLAN/PB链接器用于将工业以太网无线耦合到DP网络。

2)通信媒体:可以采纳一般双绞线、工业屏蔽双绞线、光纤和无线通信。

3) SIMATIC plc的工业以太网通信处理器:CP 343-1和CP 443-1分别用于S7 -300和S7 - 400,全双工,通信速率为10M或100 Mbit/s。

CP 343-1 IT和CP 443-1 IT可以实现IT通信,例如作为Web服务器和发送E-mail。

4) PG/PC的工业以太网通信处理器:用于将PG/PC连接到工业以太网。

CP 1612和CP 1613是PCI以太网卡,CP 1512是PCMCIA以太网卡,CP 1515是无线以太网卡。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公自动化 –企业的管理网络
10
工业以太网的国际组织 工业以太网协会 (industrial ethernet association,lEA) 工业自动化开放网络联盟(industrial automation network alliance,IAONA) 推进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教育和标准 化管理、工业应用领域运用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也正着 手制定现场装置与以太网通信的标准。
9
IP技术 IP技术 IP 技 术 是 Internet 的 基 础 : IEEE1394,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TCP,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等等, 它还可以适用于其它的通信标准,如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和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等。 以太网已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20
三、 工业以太网互连模型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采用IEEE802.3 规范 网络层与传输层采用TCP/IP协议组 应用层的一部分可以沿用上面提到 的那些互联网应用协议。
21
22
四、 工业以太网技术应解决的 问题
1.通信实时性问题 以太网采用的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 式,其本质上是非实时的。平等竞争的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不能满足工业自动化 领域对通信的实时性要求。 以太网一直被认为不适合在底层工业网 络中使用。需要有针对这一间题的切实 可行的解决方案。
23
2.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可靠性问题 以太网是按办公环境设计的,将它用于工 业控制环境,其鲁棒性、抗干扰能力等能 否自动化的要求。 在产品设计时要特别注重材质、元器件的 选择。使产品在强度、温度、湿度、振动、 干扰、辐射等环境参数方面满足工业现场 的要求。
24
3.总线供电 在控制网络中,现场控制设备的位置分散 性使得它们对总线有提供工作电源的要求。 现有的许多控制网络技术都可利用网线对 现场设备供电,工业以太网目前还没有对 网络节点供电做出规定。 4.本质安全 工业以太网如果要用在一些易燃易爆的危 险工业场所,就必须考虑本安防爆问题, 这是在总线供电解决之后要进一步解决的 问题。
都已经成为有代表性的工业以太网技术, 都已经成为有代表性的工业以太网技术,借 助于这些厂家的现场总线产品市场, 助于这些厂家的现场总线产品市场,这些工业 以太网产品得以快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以太网产品得以快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8
工业以太网技术
在IS0/OSI7层协议中,以太网本身只定义 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高层控制协议,以太网使用了TCP/IP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确定信息传递 路线 TCP(transmission controI protocol): 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技术
工业以太网技术
工业以太网技术
一、 工业以太网概述 二、 工业以太网的技术优势 三、 工业以太网互连模型 四、 工业以太网技术应解决的问题 五、 工业以太网非确定性问题的解 决措施 六、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2
一、 工业以太网概述
以太网技术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 到1968年。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共 年 享的公共传输信道, 享的公共传输信道,这个思想源于夏威 夷大学。在局域网家族中,以太网是指 夷大学。在局域网家族中, 遵循IEEE 802.3标准,可以在光缆和双 标准, 遵循 标准 绞线上传输的网络。 绞线上传输的网络。以太网也是当前主 要应用的一种局域网( 要应用的一种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类型。目前的 ,局域网)类型。 以太网按照传输速率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以太网按照传输速率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4
工业以太网发展背景及应用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发展,用于商业系统的 概念、方法和技术, 概念、方法和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领 域。近年来工业自动化领域也越来越多受到信 息技术( )的影响, 息技术(IT)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原理和标准 日益渗透到工业自动化产品和系统中。 日益渗透到工业自动化产品和系统中。工业以 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快速发展并且日益重 就是这种趋势的结果和体现。 要,就是这种趋势的结果和体现。
11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 以太网技术最早由Xerox开发,后经数字 设备公司 (digitalequipment此rp·)、 lntel公司联合扩展,于1982年公布了以 太网规范。IEEE802.3就是以这个技术规 范为基础制定的。 以太网规范只包括通信模型中的物理层与 数据链路层。
12
工业以太网技术: 工业以太网技术: 不仅包含了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 规范,而且包含TCP/IP协议组,即包含网 络层的网际互联协议lP、传输层的传输控 制协议TCP、用户数据包协议UDP等。 有时甚至把应用层的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MTP、域名服务DNS、文件传输协议FTP、 再加上超文本链接HTTP、动态网页发布等 互联网上的应用协议都与以太网这个名词 捆绑在一起。
17
(2)以太网受到广泛的开发技术支持。 由于以太网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网络技 术,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都支持以太网的 应 用 开 发 , 例 如 Java、VisualC++、 VisualBasic等。 采用以太网作为现场总线,可以保证多种 开发工具、开发环境供选择。
18
(3)由于以太网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 网络技术,它也受到硬件开发商的高度重 视,这使得以太网系统的设计有广泛的硬 件产品可供选择。 (4)由于以太网己被使用多年,以太网 具有大量的软件资源,人们对以太网设计、 应用有很多的经验,对以太网技术十分熟 悉。
3
传输介质是双绞线, 1)10Base-T 以太网 10Base- 以太网——传输介质是双绞线,传 传输介质是双绞线 输速率为10Mbit/s 10Mbit/s; 输速率为10Mbit/s; 传输速率为100Mbit/s 2)快速以太网——传输速率为100Mbit/s,采用光 快速以太网 传输速率为100Mbit/s, 缆或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兼容10Base 10Base- 以太网; 缆或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兼容10Base-T 以太网; 3)Gigabit 以太网 ) 以太网——扩展的以太网协议,传输 扩展的以太网协议, 扩展的以太网协议 速率为1Gbit/s, 采用光缆或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采用光缆或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速率为 基于当前的以太网标准,兼容 10Mbit/s以太网和 基于当前的以太网标准, 以太网和 100Mbit/s以太网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 以太网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 以太网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 4)10 Gigabit 以太网 ) 以太网——2002年6月发布,是一 月发布, 年 月发布 种速度更快的以太网技术。支持智能以太网服务, 种速度更快的以太网技术。支持智能以太网服务, 是未来广域网( 是未来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 和城域网( 和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的宽带解决方案。 )的宽带解决方案。
13
过去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有限
–(1)以太网采用CSMA/CD碰撞检测方式:网络 的不确定性 –(2)以太网所用的接插件 (connector)、集 线器 (hub)、交换机 (switches)和电缆等不符 合工业现场恶劣环境的要求。 –(3)以太网抗干扰性能较差,不具备本质安 全性能。 –(4)以太网还不具备通过信号线向现场仪表 供电的性能。
16
2.以太网技术作为现场总线技术具有如下 技术优势: 技术优势: (1)采用以太网作为现场总线,可以保 证现场总线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以太网的广泛应用,使它的发展一 直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大量的技术投人, 保证了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如果工业控制领域采用以太网作为现场 总线,将保证技术上的可持续发展,并 在技术升级方面无需独自的研究投入。
6
首先是通信速率的提高, 首先是通信速率的提高,速率提高意味着网络负荷减 通信速率的提高 轻和传输延时减少,网络碰撞几率下降;其次由于采 轻和传输延时减少,网络碰撞几率下降;其次由于采 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和交换技术,使以太网交换机的 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和交换技术, 各端口之间数据帧的输入和输出不再受CSMA/CD CSMA/CD机制的 各端口之间数据帧的输入和输出不再受CSMA/CD机制的 制约,避免了冲突;再加上全双工通信方式 全双工通信方式使端口间 制约,避免了冲突;再加上全双工通信方式使端口间 两对双绞线(或两根光纤)上分别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 两对双绞线(或两根光纤)上分别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 而不发生冲突。这样, 而不发生冲突。这样,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能避免因 碰撞而引起的通信响应不确定性,保障通信的实时性。 碰撞而引起的通信响应不确定性,保障通信的实时性。 工业自动化系统向分布式、 工业自动化系统向分布式、智能化的实时控制方 向发展,使通信已成为关键, 向发展,使通信已成为关键,用户对统一的通信协议 和网络的要求日益迫切。所以,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和网络的要求日益迫切。所以,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需求使以太网进入工业自动化领域成为必然。 需求使以太网进入工业自动化领域成为必然。
14
现场总线与以太网融合 在现场总线协议中,为提高传输效率,一 般只定义七层协议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 层和应用层。 为与以太网融合,通常在数据包前加入IP 地址,并通过TCP来进行数据传递。 如今的控制网络中,以太网己经成为企业 层和控制层的主要网络技术。
15
二、 工业以太网的技术优势
1.工业以太网与其它控制网络比较的优势: 工业以太网与其它控制网络比较的优势: (1)工业以太网可以满足控制系统各个层 次的要求,使企业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得 以统一。 (2)设备成本下降。 (3)用户拥有成本下降。 (4)以太网易与Internet集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