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以太网技术的介绍和比较
以太网与工业以太网的区别

以太⽹与⼯业以太⽹的区别 以太⽹产⽣延迟的主要原因是冲突,其原因是它利⽤了CSMA/CD技术。
在传统的共享⽹络中,由于以太⽹中所以的站点,采⽤相同的物理介质相连,这就意味着2台设备同时发出信号时,就会出现信号见的互相冲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太⽹规定,在⼀个站点访问介质前,必须先监听⽹络上有没有其他站点在同时使⽤该介质。
如果有则必须等待,此时就发⽣了冲突。
为了减少冲突发⽣的⼏率,以太⽹常采⽤1-持续CSMA,⾮持续CSMA,P-持续CSMA的算法2。
由于以太⽹是以办公为⽬标设计的,并不完全符合⼯业环境和标准的要求,将传统的以太⽹⽤于⼯业领域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但其成本⽐⼯业⽹络低,技术透明度⾼,特别是它遵循IEEE802.3协议为各⼚商⼤开了⽅便之门。
以太⽹的缺陷 1、确定性 由于以太⽹的MAC层协议是CSMA/CD,该协议是的⽹络上存在冲突。
对于⼀个⼯业⽹络,如果存在着⼤量的冲突,就必须多次重发数据,使得⽹络间通信的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系统控制性能的降低。
2、实时性 在中,在⼀个事件发⽣之后,系统必须在⼀个可以准确预见的时间范围内作出反应。
⽽⼯业上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常⾼,数据的更新是在数⼗毫秒完成。
⽽以太⽹的CSMA/CD机制,当发⽣冲突时重发数据,可以尝试16次,这种解决冲突的机制是以付出时间为代价的。
⽽设备的掉线,可能会造成重⼤的设备或者⼈⾝安全事故。
3、可靠性 以太⽹是为商业设计的,但应⽤到⼯业现场,⾯对恶劣的⼯况、严重的线间⼲扰,必然降低其可靠性。
所以⼯业⽹络要求具有⾼的可靠性,可恢复性以及可维护性。
的解决机制 1、交换技术 将共享的局域⽹进⾏有效的冲突域划分机制。
各个领域之间⽤交换机连接,减少冲突问题和错误传输。
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冲突的发⽣,提⾼系统的确定性。
2、⾼速以太⽹ 冲突的发⽣与负载有关,负载越⼤,发⽣冲突的概率越⼤。
提⾼以太⽹的通讯速度,可以有想降低⽹络的负荷。
工业以太网

10
工业以太网的国际组织 工业以太网协会 (industrial ethernet association,lEA) 工业自动化开放网络联盟(industrial automation network alliance,IAONA) 推进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教育和标准 化管理、工业应用领域运用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也正着 手制定现场装置与以太网通信的标准。
9
IP技术 IP技术 IP 技 术 是 Internet 的 基 础 : IEEE1394,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TCP,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等等, 它还可以适用于其它的通信标准,如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和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等。 以太网已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20
三、 工业以太网互连模型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采用IEEE802.3 规范 网络层与传输层采用TCP/IP协议组 应用层的一部分可以沿用上面提到 的那些互联网应用协议。
21
22
四、 工业以太网技术应解决的 问题
1.通信实时性问题 以太网采用的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 式,其本质上是非实时的。平等竞争的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不能满足工业自动化 领域对通信的实时性要求。 以太网一直被认为不适合在底层工业网 络中使用。需要有针对这一间题的切实 可行的解决方案。
23
2.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可靠性问题 以太网是按办公环境设计的,将它用于工 业控制环境,其鲁棒性、抗干扰能力等能 否自动化的要求。 在产品设计时要特别注重材质、元器件的 选择。使产品在强度、温度、湿度、振动、 干扰、辐射等环境参数方面满足工业现场 的要求。
工业以太网技术方案

工业以太网技术方案
简介
本文旨在介绍工业以太网技术方案。
工业以太网是一种应用于工业控制环境下的数据传输技术。
它能够提供高速、实时、可靠的数据传输,适用于诸如工厂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等领域。
技术优势
工业以太网技术在应用场景方面有很多优势:
- 高速传输:传输速率高达10Gbps,能够满足大数据量、高速传输的需求。
- 实时性强:传输时延小于1ms,保证实时性。
- 可靠性高:采用冗余传输、差错检测等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 灵活性:采用分布式结构,能够轻松扩展、升级。
应用场景
工业以太网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领域:
- 工厂自动化:工业以太网能够连接厂级控制系统(MES)、生产线控制系统(PCS)等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
- 机器人技术:工业以太网能够连接机器人、视觉设备等,实现高速、精准的机器人控制。
- 智能物流:工业以太网能够连接各种设备,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传输和监管。
结论
工业以太网技术是当前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技术,能够提供高速、实时、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太网和工业以太网有什么区别?EthernetVsIndustrialEthernet

以太网和工业以太网有什么区别?EthernetVsIndustrialEthernet工业以太网系统必须比办公室以太网更强大。
以太网,特别是工业以太网,最近已成为制造业中流行的行业术语。
虽然相似,但它们都提供不同的特性和好处。
本文将探讨以太网和工业以太网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以太网?以太网最初是在1970 年代开发的,后来被标准化为IEEE 802.3。
以太网是 IEEE 802.3 所涵盖的局域网 (LAN) 产品组,IEEE 802.3 是一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标准,定义了有线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 这些标准还描述了配置以太网的规则以及网络元素如何相互协作。
2以太网允许计算机通过一个网络进行连接——没有它,当今现代世界的设备之间的通信将是不可能的。
以太网是电线和电缆系统的全球标准,用于通过组织的单一网络连接多台计算机、设备、机器等,以便所有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
以太网最初是一根电缆,使多个设备可以连接到一个网络上。
现在,可以根据需要将以太网网络扩展到新设备。
以太网现在是世界上最流行和使用最广泛的网络技术。
3工业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图1. 工业环境需要这种先进技术,以确保正确发送和接收特定的制造数据。
如果使用瓶子灌装厂的示例,工业以太网自动化技术能够通过网络发送灌装数据,以确保瓶子按预期灌装。
使用以太网时,数据流被分成较短的片段或帧——每个片段都包含特定的信息,例如数据的来源和目的地。
为了让网络根据需要接受和发送数据,此类数据是必要的。
以太网技术的其他术语包括:•介质:在现代以太网技术中,介质是以太网设备连接的双绞线或光纤电缆,为数据传输提供路径•分段:单个共享媒体。
•节点:连接到段的设备。
标准以太网能够以 10 Mbps 到 100 Mbps 的速度发送数据。
千兆以太网是IEEE 802.3 标准下使用的一个术语,用于描述以1 Gbps 的速率传输的以太网速度。
工业以太网技术全面解析

工业以太网技术全面解析高性能、工厂设备和IT系统集成,以及工业物联网的需求驱动促进了工业以太网的增长。
在实时工业以太网中,EPA、EtherCAT、RTEX、Ethernet Powerlink、PROFINET、Ethernet/IP、SERCOS III是主要的竞争者。
下面对它们进行简单比较。
Ethernet/IPEthernet/IP是2000年3月由Control Net International和ODV A( Open DevicenetVendors Association共同开发的工业以太网标准。
实现实时性的方法Ethernet/IP实现实时性的方法是在TCP/IP层之上增加了用于实时数据交换和运行实时应用的CIP协议(Common Industrial Protocol )。
Ethernet/IP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采用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使用IP协议和TCP、UDP协议来传输数据。
UDP是一种非面向连接的协议,它能够工作在单播和多播的方式,只提供设备间发送数据报的能力。
对于实时性很高的I/O数据、运动控制数据和功能行安全数据,使用UDP/IP协议来发送。
而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对于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的数据(如参数设置、组态和诊断等)采用TCP/IP协议来发送。
Ethernet/IP采用生产者/消费者数据交换模式。
生产者向网络中发送有唯一标识符的数据包。
消费者根据需要通过标识符从网络中接收需要的数据。
这样数据源只需一次性地把数据传到网上,其它节点有选择地接收数据,这样提高了通信的效率。
Ethernet/IP是在CIP这个协议的控制下实现非实时数据和实时数据的传输。
CIP是一个提供工业设备端到端的面向对象的协议,且独立于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这使得不同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能够很好的交互。
另外,为了获得更好的时钟同步性能,2003年ODV A将 IEEE 15888引入Ethernet/IP,并制定了CIPsync标准以提高Ethernet/IP的时钟同步精度。
(完整版)工业以太网概述

工业以太网概述现场总线对于面向设备的自动化工业系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现场总线工业网络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其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其缺陷包括有通信速率低,成本高,支持应用低,又由于现场总线通信协议多种多样,使得不同总线之间的互联互通比较繁琐,必须要通过一些通信协议转换器进行协议的转换,特别是有多个现场总线协议共存于一个系统中时,相互之间的协议转换更加繁琐。
以太网自从发明出来之后,由于以太网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样,以太网也进入了工业应用领域。
但是普通的以太网存在极大的缺陷导致其不能应用于工业领域:1.工业控制领域对于数据的实时性要求非常高,对于数据的延时一般都是必须要控制在几十个ms之内。
由于以太网采用的是载波侦听多路复用冲突检测(CSMA/CD机制),当以太网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重发数据,很明显,一旦冲突发生,就必须牺牲时间为代价来解决冲突的问题,实时性就不能得到保证。
但是在工业领域,实时性不能得到保证的话,就有可能导致设备的停止运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2.由于以太网采用的是载波侦听多路复用冲突检测(CSMA/CD 机制),使得以太网存在冲突,特别是在以太网网络负荷比较重的情况下,冲突出现的几率更大。
而一旦大量的冲突发生,导致数据不断的重发,使得工业网络之间的通信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从而降低了系统控制性能。
3.以太网在最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业现场的复杂电磁环境,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中,必然导致以太网的可靠性的降低。
但是在生产环境中,工业网络必须有良好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可恢复性。
针对以太网存在的以上缺陷,采用了多种解决机制改善以太网的性能以使的其可以适用于工业网络,以形成工业以太网。
1.工业以太网交换技术。
为改善以太网在网络负荷较重的时候出现的拥塞问题,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减少由于载波侦听多路复用冲突检测(CSMA/CD机制)而产生的冲突问题和错误传输,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工业以太网简介

,其中 为整
以太网
离散的控制器
图 2.2 延时合并的网络控制系统结构
2.3.2 节点的驱动方式的选择 网络控制系统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节点的驱动方式,其他控制系统中不 存在这个概念。一般节点的驱动方式分为两种:事件驱动和时间驱动。时间驱
动就是系统节点按照事先规定的时间间隔处理相应的任务,例如定时采样。而 事件驱动是指当系统节点收到数据时,开始处理相应的任务。不同的驱动方 式,系统的数学模型也不一致,即使采用相同的控制算法,控制效果也不同。 传感器一般都采用时间驱动方式 ,执行器和控制器的驱动方式有待讨 论。 当控制器和执行器有一个为时间驱动时,便存在与传感器时间同步的问 题。网络控制系统的节点有可能分布在一个较大的物理空间,各个节点很难保 持精确的时间同步。系统应当尽可能避免使用时间同步。 1、执行器采用时间驱动方式 传统的离散控制算法,都是基于 Z 变换的,也就是等周期控制,执行器节 点采用时间驱动,每个控制量的执行时间为定值(采样周期) ,与算法设计的一 致。当延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时,系统总的延时为常数,有利于控制算法的设 计与分析。但执行器节点采用时间驱动会增大反馈通道的时延,当前控制量无 法及时作用到被控对象,不可避免的降低闭环系统的性能。 2、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方式 执行器节点采用事件驱动,可以减小反馈通道的时延,使得控制量能够尽 快的作用于被控对象,有利于改善系统的性能。在一个周期内执行器可能会收 到多个控制信号,或者几个周期内执行器才收到一个控制信号,每个控制量的 执行时间不是定值(采样周期) ,与算法设计不一致,可能使控制效果变差,同 时使得系统的数学模型相对要复杂一些,系统的分析也更加困难。 当网络总延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时,执行器一般都采用事件驱动方式。 3、控制器采用时间驱动方式 控制器采用时间驱动,就要考虑时间同步问题。 若控制器与传感器的时间同步,当传感器数据传输时延为 Tsc ,则传感器到 控制器的延时为 sc (int(Tsc T ) 1) T , int() 是向零方向取整函数, T 为采样周 期。 若控制器与传感器的时间不同步,设控制器的时间比传感器的时间落后
各种工业以太网比较

EtherCAT(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个以以太网为基础的开放架构的现场总线系统,EterCAT名称中的CAT为ControlAutomation Technology(控制自动化技术)首字母的缩写。
最初由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Beckhoff AutomationGmbH)研发。
EtherCAT为系统的实时性能和拓扑的灵活性树立了新的标准,同时,它还符合甚至降低了现场总线的使用成本。
EtherCAT的特点还包括高精度设备同步,可选线缆冗余,和功能性安全协议(SIL3)。
Ethernet/IP是一个面向工业自动化应用的工业应用层协议。
它建立在标准UDP/IP与TCP/IP 协议之上,利用固定的以太网硬件和软件,为配置、访问和控制工业自动化设备定义了一个应用层协议西蒙公司开发PROFINET由PROFIBUS国际组织(PROFIBUS International,PI)推出,是新一代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的自动化总线标准。
作为一项战略性的技术创新,PROFINET为自动化通信领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网络解决方案,囊括了诸如实时以太网、运动控制、分布式自动化、故障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当前自动化领域的热点话题,并且,作为跨供应商的技术,可以完全兼容工业以太网和现有的现场总线(如PROFIBUS)技术,保护现有投资。
PROFINET是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完整解决方案,其功能包括8个主要的模块,依次为实时通信、分布式现场设备、运动控制、分布式自动化、网络安装、IT标准和信息安全、故障安全和过程自动化。
MODBUS/TCP是简单的、中立厂商的用于管理和控制自动化设备的MODBUS系列通讯协议的派生产品。
显而易见,它覆盖了使用TCP/IP协议的“Intranet”和“Internet”环境中MODBUS 报文的用途。
协议的最通用用途是为诸如PLC’s,I/O模块,以及连接其它简单域总线或I/O 模块的网关服务的。
MODBUS/TCP协议是作为一种(实际的)自动化标准发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therNet/IP EtherNet PowerLink Modbus/TCP Profinet
发展成EtherNet/IP
Profibus和Interbus 发展成ProfiNet
IEC 61784
不排除新的技术的加入
Modbus-TCP,PowerLink,EtherCat,EPA…(PAS)
事实证明现代自动控制的发展是与现代通信技
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无论是现场总线还是工业以
太网都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分散化、数字化、智能化
ogy Group),目前有130个成员。
一般常规的工业以太网的传输方法都采用先接 收通信帧,进行分析(解密)后作为数据送入网络中
的各个模块的通信方法进行的,而EtherCat的以太
网协议帧中已包含了网络的各个模块的数据,数据
的传输采用移位同步的方法进行,即在网络的模块
中得到其相应地址数据的同时,电报帧以传送到下
收稿日期:2005--07-1 8 作者简介:杜品圣,男,工学博士,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理论和 应用工作,完成了近百个工程项目。从1 996年开始研究通信技术 ——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目 前担任德国普世电源公司中国首席代表,先后发表了几十篇文章 和一些著作。
图1 工业控制网络中的金字塔关系 同时基于PC的控制器与PLC控制器的争论也 相持了十多年,相持不下,PLC控制器生产厂虽然 表示支持基于PC控制器的发展,但是更多的处于观 望的态度,而基于PC的控制器新的开发厂,由于规 模小,市场小,资金短缺,一直处于劣势,只有等 待到大公司的醒悟,才会出现新的局面。唯一感到欣 慰是国际标准组织没有将一种或几种控制器作为国 际标准,还要留给了搞自动控制的人们一丝希望,努 力奋斗去搞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最近PC控制技一次新的争论的起源恰 恰与工业以太网技术在控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有关。
公共的等分时段。 Powerlink的第二文本的通讯和设备描述绘是根
据CanOpen来实现的,第三文本是根据IEEE 1 5 88 来完成同步机制。目前Ethernet Powerlink已有产 品出现在市场上。 2.4 Modbus/TCP
Modbus/TCP在美国比较流行,它有两部分组 成,即IDA(分散式控制系统)的结构与Modbus/ TCP的信息结构的结合。Modbus/TCP是Modbus 协议的分支,是由Modicon开发的。1999年公布了 其规范,开始用在以太网上,2004年开始,Modbus/ TCP成为PAS文件,Modbus/TCP基于以太网和标 准TCP/IP技术,并直接安插在第四层的TCP/UCP 上。它定义了一个简单的开放式又广泛应用的传输 协议网络用于主从通讯方式,一个综合的结构的协 议暂时没有考虑。基本工作原理是将传输电报帧嵌 入于TCP/IP的下层的协议帧中。在物理层中进行传 输。MODBUS的帧包括了从站的地址,MODBUS 功能码和传输的数据,这里控制码没有被应用,因为 校验功能已在下层(1-4)被执行,功能代码表示必 经完成的从站的动作,习惯上一个从属于 MODBUS/TCP的从站可用MODBUS功能来实现。
CIP协议目前进行了以太网的准实时性和安全总 线的实施工作,采用IEEE 1588标准的分散式控制 器同步机制的CIPsync,[1基于Ethemet/IP的技术结 合安全机制实现的CIPSafty安全控制都在开发之中, 2005年出现CIPSafty的产品,2006年实现CIPsync 的技术。
2.3 Ethernet PowerLink
图2是EtherCat的工业以太网的协议的结构。
图2 EtherCat结构 EtherCat通过协议内部的优先权机制可区别传 输数据的优先权(Process Data),组态数据或参数的 传输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中通过一个专用的服务 通道进行(Acyclic Data),EtherCat的操作系统的以 太网功能与传输的IP协议兼容。 EtherCat技术开发已经完成,专门的ASIC芯 片也在实现之中。目前市场上已提供了从站控制器。 EtherCat的规范也成为IECEl588(IEC 61 158)PAS 文件。 2.2 EtherNet/lP 基于Ethernet TCP或U CP-IP的Ethernet/IP 是工业自动通讯的一个扩展,这里的IP表示为In- dustrial—Protocal。在2000年底ODVA组织首先提 出Ethernet/IP的概念,以后SIG(Special Inter- est Groups)进行了规范工作。ODVA组织目前有 300多个成员,并有自己的测试中心。
图3 Ethernet/IP的结构 实际上,所有的Ethernet/IP的CIP(控制和信 息协议)已运用在ControlNetSNDevicenet上了。这 里将这一方法移植到Ethernet的TCP/IP和U CP/ IP的通道上来实现。Ethernet/IP的规范是公开的,
万方数据
仪—蓦—仪—表—赫—准—化—与面计酊酬1■上■/●
前言 近二十多年由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
术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也随之得到了 迅速的提高和改革,自动化工程师不仅将这种新技 术大胆地运用到工业实践中去,同时学术上也进行 了激烈的争论,其焦点无外乎于:
t各种现场总线技术之争 水基于PC的控制器与PLC控制器的技术之争 木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之争 经过近二十年的争论,现场总线已有了定论,八 种总线归纳于一个IEC 61158的国际标准,这个标 准的产生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的比较,更主要是顾 及各国的经济利益,八个标准互相不兼容,成为一 个无统一标准的国际标准,看来OPC这类纯技术的 标准,在TC 65委员会显然行不通了。
说得神乎其神。什么一网到底、透明网络等等,原有 的现场总线派利用它们在国际标准的优先条件,首
先将IEC 61 158的总线系统扩展到以太网领域,既
FF总线发展成了HSE, COntrolNet发展成
EtherNet/IP,Profibus和Interbus联合发展成了
ProfiNet,World-FIP自动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而
万方数据
㈣
㈨㈨
…≮
㈣l ml
实际上是如何将现代通信技术应用到工业自动化控
制问题的争论。更深一步地分析,就是现成广泛应
用的现场总线和日益发展的工业以太网技术的争论,
现场总线派反对工业以太网进入控制系统的现场层,
以保持其在现场层信号传输的地位,而新的工业以 太网派则低估现场总线的作用,将工业以太网技术
一个设备,相当于电报帧通过一个模块时输出相应
的数据,马上转入下一个模块。由于这种电报帧的传
送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延迟时间仅为微秒级, 所以与其它以太网解决方法相比,性能比得到了提 高。在网络段的最后一个模块结束了整个数据传输 的工作,形成了一个逻辑和物理环形结构。所有传 输数据与以太网的协议相兼容,工作于双工传输,提 高了传输的效率。每个装置又将这些以太网协议转 换为内部的总线协议。
谳麟藏黼圜缬爨篓熬黧溉Q敷…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介绍和比较
Introduc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Industrial Ethernet Technology 杜品圣
(德国普世电源公司上海代表处,上海市200233)
Du Pinsheng
阳ermany Puls Power Supplies GmbH Shanghai O伍ce,Shanghai 200233) 【摘要】 近二十多年由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也随之得
更多原来没有搞现场总线,或者没有机会进入现场总
线标准的,也想通过开发工业以太网技术直接打入到
工业通信的标准中去。如M O d b U S—T C P, PowerLink,EtherCat以及我国的EPA都成为了
PAS文件。
IEC 61 158
演变为IEC 61784—1
总线基金会FF
发展成HSE
ControlNet
最初,Ethernet PowerLink是由奥地利 Bernecher+Rainer控制公司开发的,在2002年4月 公布了Ethernet Powerlink标准之后,与其它公司 共同成立了EPSG协会,(Ethernet Powerlink Standandization Group)。共同来推广Ethernet P Ow e rLink的技术和应用。其主要的成员有 Hirschmann,Lenze,Kuka,Zuerich Univerisity 等等。其主攻方面是同步驱动和特殊设备的驱动要 求。比如基于IEEE 1588标准的同步机制的技术等, 将要实现。
合应用的工业以太网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 TCP-IP的技术,同时又根据实践的具体应用的需要
开发而成。
2.1 EtherCat(Ethernet for Automation Technology)
EtherCat是由德国自动控制公司Beckhoff开发
的,并在2003年底成立了ETG(Ethernet Technol-
IP EtheftNet PowerLink Modbus/TCP Profinet Abstract:Due to more than 20 years rapid development ofIT communication andcomputer-technology,the industrial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has obtained very quickly enhancement.Lots of engineers have not only used this technology in the praxis,but also discussed very intensively:how to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modem communication to the industrial automation.The fact is regrardless ofthe fieldbus or the industry Ethemet,modem communication is the decisive function to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ndustry control system.The paper made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industrial Ethernet technology.This will be clear about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