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新闻学基础试题 新闻史
历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大全

中国传媒大学09年考研新闻真题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社会责任论2.媒介公信力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传播者的制约作用。
三、论述题〔20分〕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西方职业道德标准及其实践的认识与评价。
新闻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约翰•威克斯2、反“客里空〞运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普利策对美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奉献。
2.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传媒经营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20分〕论述刘少奇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新闻业务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平面媒体编辑在版面中使用新闻照片时应注意的专业要那么。
2、简述新闻评论的根本类型。
二、论述题〔15分〕谈谈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根本类型〔试结合实例〕三、应用题〔15分〕分析以下时评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篇幅不超过800字。
标题:时评需要更多样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最近,“时评〞这一现象引发了争议。
有论者尖刻地批评这是一种“脑残〞文体。
当然也有不少人肯定这一文体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些讨论凸显了这一文体对于社会的独特意义,显示了其影响力已经不可无视。
时评目前已经成为报刊等传统媒体的重要局部,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局部。
不管是传统的主流报刊,还是近些年流行的都市报刊,现在都高度重视言论的社会影响,几乎都有专门的时评版面,也有一些时评人开始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欢迎。
这说明无论是报刊本身的选择,还是读者的需求,时评的流行都已经成为媒体开展的新趋势。
时评是对于社会现象的快速反响,也往往是从一个具体的事实例出发对于社会趋势的分析。
不少时评能够切中时弊,表达公众的意见,反映民意的走向和民生的现实要求,对于社会有相当积极和正面的影响。
同时,时评也是传统纸质媒体和互联网“打通〞的成果。
一些互联网上的“网评〞,由于其特色而成为了报刊争相转载的对象。
而报纸上的“时评〞,如果有影响力,也会在网络中形成转载和跟帖的风潮。
中国传媒大学99-07年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与业务试题

中国传媒大学99-07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中国传媒大学1999年传播学试题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论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众传播2.反馈3.传播者4.控制实验法5.编码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三、论述题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些部分?试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15分)2.试论“传播”——-它的概念含义和研究类型。
(25分)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5分)1.国外关于受众(受传者)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流派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论”、“______论”、“______论”、“文化规范论”等。
2.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于70年代初发表文章,提出“沉默的螺旋”的观点。
她认为,舆论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个人对社会中其他人的看法的理解这三个方面,以及这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个4分,共20分)1.受众2.民意测验3.法兰克福学派4.内在效度5.内容分析三、辨析(每题10分,共30分)1.传播与舆论2.信息与讯息3.“热媒介”与“冷媒介”四、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每个10分,共20分)1.传播媒介的发展受社会结构的制约。
2.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
五、论述(共25分)1.传播的主要功能(15分)2.大众传播的反馈类型的方法。
(10分)中国传媒大学2000年传播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符号2.个案研究法3.麦克卢汉4.人际传播5.把关人6.传播媒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3.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真题集萃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基础真题集萃(理论和历史)名词解释90年邸报、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91年新闻与信息、有偿新闻、舆论监督、新闻真实性、集体的组织者92年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泛长江新闻奖、中央广播事业局93年客观性、客观报道、客观主义、新闻本源、新闻来源、集体的组织者、新闻新鲜性、接近性、时新性、合理想象94年韬奋新闻奖、齐越舆论、新闻道德、视听率95年徐宝簧、苏联呼声广播电台、客里空、中央电视台96年多媒体、新闻道德、舆论、新闻真实性、拒检运动98年邸报、新闻政策、社会责任论、隐私权、新华通讯社99年定本制度、《新青年》、新闻自由、舆论监督00年新闻法、癸丑报灾、新闻本源、《热血日报》、反馈01年新闻体制、多媒体、新闻本源、新闻道德、埃德加•斯诺02年舆论学、第四媒体、新闻网站、“竖三民报”、拒检运动03年(A、B卷)时务文体、爱德华•默罗、新闻批评、新闻手段、新闻政策、新闻舆论简答、论述题90年1、如何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2、二为方针的实质及基本内容3、概述新闻自由的阶级性、历史性、法制性和过程性4、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表现和危害5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91年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2、理解正面宣传的方针3、范长江的新闻工作业绩及地位4、我国新闻节目改革的成绩92年1、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的本质特点2、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与资产阶级新闻自由观的根本区别3、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的背景、要点及意义93年1、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与意义2、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3、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关系4、十三年来广播电视宣传改革的进程和成绩5、哲学在新闻学研究中的运用和体现94年1、有偿新闻的危害、原因和根治办法2、舆论监督应掌握的原则3、怎样坚持新闻的党性4、新闻的基本要素(“传媒考研”注:不是5W95年1、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对当前新闻改革的指导意义2、如何发扬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3、新闻信息的双向传播4、邓小平为《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现实意义96年1、周韬奋的报刊活动及其贡献2、对新闻真实的认识,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3、邓小平新闻思想的基本内容4、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新闻事业的斗争5、社会主义报刊广播电视的基本任务97年1、邵飘萍的新闻活动及贡献2、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的采写和影响3、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新闻广播事业的根本区别4、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业务重大改革的表现方面98年1、《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新闻价值的客观性3、范长江西北通讯的采写和影响4、中国早期广播事业的创办情况99年1、维新变法中改良派报刊活动的特点及进步作用2、延安(陕北)新闻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宣传及其影响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4、马恩的新闻伦理思想5、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00年1、反客里空的经过和意义2、政治家办报,企业家经营的含义3、精品战略的背景、现状及意义4、古代小报的产生及特点01年1、舆论监督的特点2、新闻的基本要素(不是5W3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新闻广播事业的根本区别4、精品战略的背景、现状及意义5、新闻价值的客观性02年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内涵2、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3、新闻真实的论述4、马恩的新闻伦理思想5、延安《解放日报》的改革成果和历史意义03 年(A、B 卷)1、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体制的特色2、论述“反客里空”经过和意义以及对当前新闻工作者的启示3、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4、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责任5、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6、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7、论述新闻理论研究与哲学及政治的关系8、如何理解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的论述1990年一2003年真题集萃(新闻业务)名词解释90年广播电视节目、节目主持人、受众调查、报道思想、录音述评、串联词91录音现场报道、板块节目、隐性采访、人物专访、农村广播网92受众心理、提炼、背歩音响、节目栏目化、版面语言93黃金时间、直播、广播电视节目、新闻特写、现场采访94经济广播电台、新闻事实、新闻结构、广告、广播电视节目95电子媒介、隐性采访、口头评论、系列台96节目提要、广播评论、反馈、解释性报道、97新闻导语、有线广播电视、细节材料、编后、间奏乐98研究性专稿、频道资源、系列报道、不署名评论与署名评论99电子媒介、广播传播符号、《新闻纵横》、体验采访、数据广播00年新闻回报、新闻素材、直播、主持风格、概貌通讯、评论要素01年网络广播、隐性采访、深度报道、广播新闻编辑工作、新闻02年新闻策划、记者述评、非线性编辑、背景音响、新闻广播节目03年录音评论、现场声播问答、论述题90现场报道的概念、提倡缘由、对记者的要求91 1。
新闻学基础考试试题答案

新闻学基础考试试题答案。
新闻学基础考试试题姓名:年级:成绩: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机构是()A.XXXXXX2.提出报纸具有“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两大天职的是(A.XXX.XXXC.XXXD.XXX3.理论新闻学属于新闻学学科体系的()A.应用学科B.基础学科.综合学科D.交叉学科4.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的()A.文化教育B.信息交往C.政治宣传D.商品交换5.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A.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B.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C.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D.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6.与文学相比,新闻的首要特性在于()A.讲究报道真实B.坚持为人民服务C.坚持为社会效劳D.重视反映大众糊口7.新闻价值要素中“接近性”的全面含义指的是()A.地理和心理的接近B.心理和利益的接近C.利益和地理的接近D.地理、利益和心理的接近8.新闻代价要素中的“受众对新闻感乐趣的程度”指的是(A.趣味性B.接近性C.重要性D.显著性9.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A.新闻需求的程度B.信息需求的程度C.文化需求的程度D.社会需求的程度10.XXX教授在《新闻理论基础》一书中认为构成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要素是()A.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承受者B.新闻—新闻媒体—新闻承受者C.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D.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11.新闻奇迹的首要功用是()A.传播新闻信息B.展开政治宣扬C.供给社会效劳D.进行舆论监督12.提高新闻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A.政治民主B.经济发达C.文化繁荣D.技术进步13.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新闻奇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奴隶主义阶段—封建主义阶段—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阶段B.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国家控制阶段—社会责任阶段C.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责任阶段D.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主义阶段14.新闻事业的社会性质决定于()A.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形态C.技术前进程度D.文化繁荣程度15.新闻奇迹的职能权利,一是及时公开地报道和评判新闻事实,二是()A.通过理论宣传进行思想教育B.通过刊播广告促进经济发展)C.通过新闻报道进行知识传播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新闻学概论试卷3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63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学的母体是( )A.哲学B.信息学C.政治学D.传播学2.1845年《德国新闻事业史》的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的业务研究,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其作者是( )A.约翰•弥尔顿B.李普曼C.普尔兹D.约斯特3.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发展的轨迹,是从“人民报刊思想”到“无产阶级报刊思想”,再到( )A.“党报思想”B.“马克思主义新闻观”C.“全党办报”D.“政治家办报”4.意大利城市威尼斯于16世纪出现了商业化报纸,历史上称为( )A.邸报B.商业新闻C.手抄新闻D.威尼斯新闻5.新闻的本源是( )A.政治B.意志C.事实D.本能6.新闻的真实性体现为( )A.记实性与选择性的兼有和统一B.记实性C.时新性与知新性的兼有和统一D.选择性7.世界历史上第一家在商业经营方面获得成功的大众化报纸是( )A.纽约《世界报》B.《纽约太阳报》C.伦敦《泰晤士报》D.《华盛顿邮报》8.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观点的人是( )A.本杰明•戴B.约翰•博加特C.普利策D.格里利9.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中,接近性主要是指( )A.地理上的接近性B.亲缘关系上的接近性C.政治观点的接近性D.经济利益上的接近性10.驱动新闻传播行为的终极动力是( )A.事实真相B.受众新闻需求C.新闻媒体D.记者编辑11.新闻传播的主体是( )A.新闻事实B.新闻报道者C.新闻受众D.新闻需求12.新闻选择首先使用的筛选标准是( )A.新闻价值B.政策法规C.伦理道德D.审美标准13.报纸有两大天职:一是“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是“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中国新闻史试题新闻学考试必备

中国新闻史试题新闻学考试必备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第一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1、中国新闻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关于邸报的产生,“周朝说”的代表者是________。
3、宋代统治者主要是通过“______制度”来控制邸报的内容。
4、小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_报纸。
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要务”。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是《__________》。
7、《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进入到利用新闻媒介的阶段。
8、1918年11月,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两篇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由同人刊物改组为_____________。
10、1925年6月,________组织出版了《诚言》,专门制造谣言。
11、古田会议后,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办一种《________》。
12、30年代初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13、30年代中后期,鲁迅利用《申报》副刊《_________》发表了大量杂文。
14、_______年10月,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15、1947年3月后,新华社分东渡黄河部分,称“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划?,错误答案后划?,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1、中国古代报刊从唐代到辛亥革命,存在1000多年。
()2、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干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主张。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4、外国传教士报刊一直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5、《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化报刊。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行小册子完全是为了“排满”。
()7、“暂行报律”风波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虚伪性。
中传广电新、国新考研复习重要资料-新闻学基础考题新闻史部分汇总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攻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国新、广播电视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专业考研初试新闻学基础试题新闻史部分总汇一、名词解释部分1、邸报(90、98):我国最早的报纸。
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2、新华通讯社(90、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讯社,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简称新华社。
前身为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
1931 年11月7日成立于江西瑞金,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通讯社。
1937年1月在延安改名为新华社。
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90):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使命,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如今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成为世界知名的重要媒体之一。
4、Radio Beijing(1990):即北京电台。
其前身是1949年2月2日诞生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51年其更名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从陕北迁往北平,同时利用接收国民党北平电台的设备开始广播,即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5、北京电视台(1990):新闻史上的北京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同年9月2日正式广播,1978年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的建立,标志我国的电视事业开始加入世界电视发展的行列;也标志中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现在的北京电视台是以北京市观众为服务对象的电视台,1977年筹建并开播。
6、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1992):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
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诞生。
在中国共产党和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由《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和新闻界同仁夏衍等人共同发起成立,60多年来,伴随中国革命的成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中国传媒大学近10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2011新闻传播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也叫“新闻”。
它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内容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信息较灵通,时效性较强,大多是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
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朝廷政事和各方面信息的需求。
小报出现后,一直被统治者看作是一种非法出版物而受到查禁。
2、媒介权力指的是新闻传媒通过新闻传播行为对社会所起的支配作用。
这种支配作用,一是通过新闻报道的内容安排,形成人们的注意中心;二是通过选择和评价事实,表达和引导舆论;三是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者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本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4、“有偿新闻”是我国当前新闻行业风气不正的突出表现。
其特征是谁给钱就报道谁,报道谁就向谁要钱。
5、第四媒体,也叫国际互联网,英文名称为INTERNET,简称为“互联网”或“因特网”。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把互联网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二、简答1、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责任新闻理论是西方新闻学者对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
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2、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双重涵义。
新闻真实是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
对单篇新闻作品来说,不仅要确保个别事实的准确无误,做到微观真实,还要求在事实的总体和相互联系上也符合客观实际,力求宏观真实。
对新闻媒体来说,首先要做到每篇新闻真实可信,但每篇新闻真实未必等于真实地反映了整个现实世界。
所以还必须对实际情况做全面、客观的正确估计,通过控制报道量和连续报道等方式,做到宏观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新闻学基础试题新闻史(50分)一、名词解释(15分) 1 苏报案 2 范长江 3 中央通讯社二、简答题(20分) 1 托马斯•杰斐逊对美国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2 简述发达国家近代报业发展的大致轨迹。
三、论述题(15分)简述《新华日报》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理论(50分)一、名词解释(10分) 1 报刊的四种理论 2 舆论引导二、简答题(20分) 1 简述马克思主新闻自由观。
2 简述失实报道产生原因以及防止对策。
三、论述题(20分)联系实际,谈谈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新闻传播格局带来的影响,并阐述我们应该如何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理念和方法。
新闻业务(50分)一、简答题(20分) 1 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2 新闻“跳笔”的内涵及其特点。
二、论述题(15分)结合实例,阐述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三、根据下列材料,写一则时评,字数800字左右。
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2009年10月8日至10日,界媒体峰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界传媒盛会,来自界各地的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形态的170多家传媒机构参加了峰会。
我们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围绕八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分析了世界传媒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探讨了国际金融危机、迅速变化的受众需求和不断涌现的高新科技背景下,传媒机构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我们相信本次峰会深化了认识,扩大了共识,加强了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我们关注,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传播技术新型化以及世界文化多样性与共通共融,为世界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也为媒体报道世界事件和全球问题构建了重要舞台。
我们希望,界各地媒体向全界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促进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我们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给世界传媒业造成的严重冲击。
我们还就媒体应对危机、创新发展的策略和经验交换了意见。
我们认为,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界传媒业的环境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应用高新技术成果,加强与用户的互动,鼓励受众的参与,将有助于推动界传媒业变革和进步。
我们希望,在界传媒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种形态媒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功能互补,不断创新,共同发展。
我们相信,通过界媒体峰会搭建的有效平台,各媒体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开展信息交流、人员交流、技术交流和经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分享机遇与成果。
我们确信,本次峰会的举行将对界传媒业产生广泛、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推动界各地媒体共同应对挑战、增进彼此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本次峰会由新华通讯社、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俄塔社、共同社、英国广播公司、时代华纳特纳广播集团和谷歌共同倡议发起,新华通讯社承办。
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新闻学基础试题新闻理论名词解释(5分/个,共10分) 1.社会责任论 2.媒体公信力简答(10分/个,共20分) 1.新闻与宣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新闻传播过程中受对传播者的制约作用论述(20分) 1.谈谈你对西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实践的认识与评价(结合实例)新闻史名词解释(5分/个,共10分) 1.约翰•威克斯 2.反“客里空”运动简答(10分/个,共20分) 1.普利策对美国现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传媒经营的主要观点论述(20分) 1.刘少奇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新闻业务简答(10分/个,共20分) 1.平面媒体编辑在版面中使用新闻照片时应注意的专业要则 2.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论述(15分)1.谈谈人物通讯报道的若干类型(结合实例)写作(15分) 1.给了一篇评论,分析这篇评论及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0字
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新闻学基础试题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
1、五个根底 2 、新闻手段二、简答题1、新闻事业反映舆论的两重性
2、新闻事业联系群的方式三、论述题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请阐述你对于这一段话的理解。
新闻史一、名词解释1、《东西洋每月统计传》2、星法庭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二、简答题1、略述《人民之友报》的创办情况及意2、略述《申报》创办初期在新闻业务上的改革三、论述题论述:我国1911前的报刊思想的改革和发展新闻业务一、名词解释1、广播通讯2、公共广播电视二、简答题1、采写经验性新闻的要领?2、什么是新闻体裁?广播新闻体裁包括哪些?三、改写消息要求:将一篇通讯改写成500字左右的消息,题目自拟。
通讯<资本运营----国有企业搞活的金钥匙> (内容略)
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新闻学基础试题新闻理论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新闻学2、新闻政策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资本主新闻事业与社会主新闻事业的区别2、新闻真实性的内涵三、论述题(20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全党办报、群办报”的观点阐述新闻史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苏报”案2、邵飘萍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20世纪20年代我国广播电台的创办情况2、简述《新青年》对新化运动的贡献三、论述题(20分)论述廉价报刊的创办和意新闻业务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编辑方针2、同期声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主题设计的内容以及与主题先行的区别(略)
2、电视述评与报纸述评的区别三、写作题:(20分)两篇稿件,根据内容写消息。
要求:双行标题,消息头和导语要规范,标出主标和副标。
材料是:有关鸟巢工程钢结构卸载,引用的北京娱乐信报和北京晚报的消息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新闻学基础试题新闻理论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新闻价值2、《报刊的四种理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新闻传播过程中“事实”对传播者的制约。
2、新闻媒介实现舆论监督功能的方式有哪些?三、论述题(20分)结合实际,论述新闻事业的社会性与阶级性。
新闻史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新莱茵报》2、林白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十月革命前列宁的报刊活动。
2、简述“新生事件”的发生和经过。
三、论述题(20分)试分析十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及其影响。
新闻业务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广播传播符号2、谈话节目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现场报道对记者的专业要求。
2、简述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三、评析题(20分)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作答。
《我舰载机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成功》(内容略)要求:根据消息写作的特点和新闻传播特点,请从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评析上述新闻作品及其优点和缺点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新闻学基础试题
(B卷)新闻理论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新闻敏感2、社会责任新闻理论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三、论述题(20分)
结合新闻报道实际,论述新闻媒体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舆论环境。
新闻史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白虹贯日”事件2、梁启超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2、简述“孤岛”时期新闻抗战斗争。
三、论述题(20分)1.论述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新闻业务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消息头2、混播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隐性采访的利与弊。
2、简述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要求。
四、材料改写题(20 分)(略)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