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内在,自然]莱斯关于“控制自然”及其内在矛盾的反思与分析
莱斯控制自然观念内在矛盾理论辨析——基于生态维度下

出太 阳 . 最后 被 生命 之树 和 大地 之神 消 灭 这个 故 事 说 明人 们对 工具 有 着渴 求 与恐惧 并存 的矛盾 心 理 : 一 方 面感 受 工 具 的强 大 力 量 , 生 优 越感 : 一 方 面 又 产 另
莱斯控制 自然观念 内在矛盾理论辨析
基 于 生 态维度 下
宋艳 . 莉 朱
摘 要 : 制 自然 观 念 有 着 内在 矛 盾 , 古 代到 近代 探 寻 了其 根 源 和 演 变 . 制 自然 的 内在 矛 盾在 “ 刺 ” “ 控 从 控 控 和 自然 ” 面 充 层 分展现 。 莱斯 对 控 制 自然 观 念 做 出 了新 的 解 释 . 其 内在 矛 盾进 行 了克服 对 莱斯 控 制 自然 观 念 之 内在 矛 盾 的 思 想要 给 对
随着 科 学技 术 的迅 速发 展 和进步 . 类控 制 自然 人
环境 的能力 也不 断增 强 . 这一 能力 若 运用 不 当或 运 但
法 控制 的 邪恶 . 带来 无尽 的灾 难
其次 . 宗教 中控 制 自然 观念 的 内在矛 盾 基 督教 认 为 “ 神 ” 自然是 分 离 的 . 精 和 要从 其外 部 去 统 治 . 地 球 上 的万 物 只有人 拥有 精神 . 时人 也有 和神 一 样对 有 自然 的优越 性 . 以尽 情 开发 自然 . 球 是 为 服 务 于 可 地
用过 度 时 必 将 导致 严 重 后 果 .威 胁 到人 的生 存 和 发
展 。 斯在 《 莱 自然 的控 制》 中指 出 :控制 自然这 ~观 念 “
是 自相 矛 盾 的 .它 既是 其 进 步 性 也 是其 退 步 性 的根
《自然的控制》之“控制自然”观念探寻

《自然的控制》之“控制自然”观念探寻自古以来“控制自然”这一概念就存在于西方,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的凸显出来,到了二十世纪中期,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发难以控制,这也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愈发紧张起来。
为了揭示“控制自然”思想的变化历程,莱斯考察了这一思想的神话根源、宗教巫术根源、培根对其思想的影响以及现今“控制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
一、“控制自然”思想的神话与宗教根源“控制自然”这一思想有着深刻的哲学根源以及宗教根源,早在远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合作中出现了简易的工具,由此人产生了优于自然的态度,也就产生了控制自然思想的萌芽状态。
除此之外,基督教传统也是不容忽视的思想根源之一,由于基督教是西方的意识形态之一,对四方的影响力巨大,“控制自然”思想也在宗教的影响下流传下来。
(一)神话根源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有一位母亲按着当时的风俗,将自己的新生婴儿带到专为孩子起名的双头鸟那里,这是一个可怕的畸形儿,双头鸟看出了这个畸形儿是恶魔附体,警告这个母亲一定要将这个孩子处死。
可是这个母亲并没有听从双头鸟的劝告,带着这个孩子逃到了深林的山洞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孩子长大了,一天,母亲看到在孩子的注视下,铁矿石开始融化,他将这些融化的矿石做成了牙尖嘴利非常可怕的金属机器人。
之后,他又制造了诸多这样的机器人,并建立了一支军队,冲出山洞并消灭了双头鸟,征服了世界。
从此,他率领机器人军队统治了所有一切。
生命之树和大地女神在这场战争中,感受到了机器人军队的能力的可怕,因此便下定决定消灭他们。
二位神仙降下一场巨大的洪水,可是统治者却让机器人制造了巨大的木筏,幸存者可以在上面永久生活。
他比以往更加的奢侈。
由于太阳总会被云层遮挡,他便让机器人重新制造了一个太阳,人们认为新太阳的光照果然比太阳好。
到了最后,两神施展了不可抗拒的魔力,最终消灭了这场邪恶的文明。
像其他的希腊神话一样,在这个故事中,生动描绘了一种工具(金属机器人)所引起的恐惧和渴望的一种矛盾情绪。
《威廉·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研究》范文

《威廉·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威廉·莱斯,作为环境伦理学和生态学的重要思想家,其“自然控制”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该思想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调控行为,试图从新的视角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系统分析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以期更好地理解其对于现代社会及人类行为的意义和影响。
二、威廉·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概述威廉·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主张人类应该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控,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一思想的核心在于,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物,应当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
三、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的内涵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中心主义:莱斯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者,但同时也应当成为自然的保护者。
人类应该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但同时也需要关注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合理调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应当进行合理的调控。
这包括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使人类与自然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3. 可持续性:莱斯强调了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应当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四、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的影响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一思想提醒人们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责任。
其次,它倡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莱斯的这一思想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五、结论威廉·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调控行为的重要性。
这一思想不仅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倡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
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读《自然的控制》有感

读《自然的控制》有感向陈西南五省的旱灾还未结束,青海玉树的地震又接踵而至,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我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真的可以完全控制自然吗?自然正在报复人类的掠夺与破坏吗?零星的思索,没有次序,没有尽头。
在同学处偶见一本小册子,题名《自然的控制》,想着或可借此理顺近日之思,便借来一读。
威廉·莱斯在此书中对“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哲学和社会意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他揭示了这一观念的内在矛盾,阐明了环境问题是一种更深刻的困境——人对人的控制的征兆。
控制自然和控制人这两方面在其全部历史发展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控制的真正对象是人。
他认为,自然主义的崇拜自然和工业主义的征服自然都应加以扬弃。
控制自然应重新解释为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控制。
这些观点,我在学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曾有初步接触,但那仅仅是蜻蜓点水似的浅尝,在威廉·莱斯层层深入的分析中,这些观点逐渐清晰,即使是泛读,我也体会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严谨与厚重。
这让我真正明白,学习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光听课或读简史是不够的,还必须研读原著,要通过原著触摸作者的灵魂。
首先吸引我的是此书的切入角度。
威廉·莱斯从西方文化传统入手,分析了控制自然的根源。
他认为,西方基督教阐发的“上帝创世”教义中蕴含着人类对地球的派生统治权,即只有人类是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象造出来的,因而人类比其他任何动物的结构都要完美,这使“人立于自然之外,并且公平地行使一种对自然界统治权的思想就成了统治西方文明伦理意识的学说的一个突出特征”①。
这种追溯文化传统的分析方式,使本书更有底蕴,也更具趣味性,不像一般哲学著作那般艰涩难读,反而给读者一种听故事的快感。
想到我国,我们没有“上帝创世”的教义,但却有“女娲造人”的传说,女娲娘娘和上帝一样,也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我们相信精卫能填海,愚公能移山。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老庄思想毕竟不是显学,我们世世代代都在喊着“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
论莱斯对“控制自然”观念的批判

浓 。 而 且 人 们 在 生 产 及 生 活 过 程 中 对 于 工 具 的产 生 、 发展 及使 用 存在 着 矛 盾 的情 绪 : 一方 面 , 渴 望工 具
艺 复 兴 时期 的 自然 巫 术 理 论 是 与 之 关 系 最 密 切 的 。 文 艺 复 兴 强 调 人 的 核 心 地 位 及 作 用 , 重 新 评 价 了人 的形 象及地 位 , 在此基 础 上 , 人 与 自然 的 关 系 发 生 了根 本 性 的 转 变 , 由 最 初 对 自然 的 未 知 、 崇 拜 逐 渐 向探 索 及 控 制 自然 转 变 , 思想 家 、 哲 学 家认 为在 巫术 实践 中人 的力量 能够 得 到最大程 度 的证 明 。 文艺 复兴 过程 中 。 在 探 讨 人 与 自然 的 关 系 方 面 , 培 根 的 思 想 是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 , 而 且 已经 形 成 了相 对完 整 的思想 体系 。莱 斯在 系统分 析 文 艺 复 兴 思想 成 果 的基 础 上对 培 根 的思 想 进 行 了评 述 , 他认为 :
间有 着密不可 分的 内在联 系, 在此基础之上揭示 出人类“ 控制 自然” 的观念造成 了社会 产品的极 大
浪 费、 引发 了严重的 自然灾难、 导致 了生态危机 。要想解放 自然, 也 必须使 人类 自身获得 全面的 自 由。 莱斯认 为 , 只有进入共产主 义社会 才能 获得人与 自然的双重解放 。
治西 方 文明伦 理 意识 的学说 的一个 突 出特征 ” … 。人 成 了 自然 的 主 宰 者 , “ 控 制 自然 ” 观念 似乎 成 为人
威廉·莱斯对“控制自然”观念的批判及其生态价值

2019年1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Dec.ꎬ2019第37卷第6期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Vol.37㊀No.6威廉 莱斯对 控制自然 观念的批判及其生态价值∗刘志清ꎬ苏百义(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ꎬ山东泰安271018)[摘㊀要]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威廉 莱斯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结合ꎬ对 控制自然 观念进行了全景式批判ꎬ认为 控制自然 的观念造成了科学技术异化㊁消费异化ꎬ控制自然的实质是控制人ꎬ这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最深层根源ꎮ在当代全球性生态难题凸显的大背景下ꎬ威廉 莱斯对 控制自然 观念从多方面进行批判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ꎮ[关键词]威廉 莱斯ꎻ控制自然ꎻ生态价值[中图分类号]B0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7-9882(2019)06-0020-02㊀㊀作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威廉 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中深入透彻地分析了 控制自然 的观念ꎮ 控制自然 观念起源于西方古希腊理性精神ꎬ是支撑工业文明的精神支柱之一ꎬ人通过理性可以认识自然㊁掌控自然ꎬ然后造福于人类ꎮ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提出 知识就是力量 ꎬ进一步强化了 控制自然 的观念ꎮ为此ꎬ威廉 莱斯对 控制自然 观念所造成的生态危机㊁控制人㊁消费异化及科学技术异化等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入批判ꎮ一㊁威廉 莱斯对 控制自然 观念的批判(一) 控制自然 观念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最深层根源威廉 莱斯深刻阐明: 控制自然 的观念是生态危机的最深层根源ꎮ [1]中译者序2在 控制自然 观念影响下ꎬ西方人从古希腊就开始了控制自然㊁征服世界的历程ꎬ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ꎬ加剧了对自然的掠夺ꎬ从而导致环境承载力日益下降㊁资源约束趋紧以及生态危机持续扩大等生态问题ꎮ正如威廉 莱斯在«控制自然»中所说ꎬ人类曾以为地球上丰富的物质资源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ꎬ这很大程度上是 人类中心主义 的盲目乐观心态ꎮ人类不顾自然的承受程度而一厢情愿向自然伸手索取ꎬ这样控制自然肯定会造成人类获取资源与寻求发展希望的毁灭ꎮ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ꎬ人类为自身生存适度去改造自然是人类合情㊁合理㊁合法的行为ꎬ而过度控制自然㊁掠夺自然则会导致自然的报复ꎬ这是人类自我毁灭的途径ꎬ所以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对自然 服从 ꎮ人类不由自主陷入 控制自然 与 服从自然 的悖论ꎮ这一悖论根源于人的外部自然和内部自然的矛盾ꎮ人的内部自然更多体现在自然生理需求上ꎬ也就是从人的肉体本性上来说的衣㊁食㊁住㊁行等生理需要ꎮ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基础上ꎬ才有了社会性的需要ꎬ即 外部自然 的需要ꎮ自然资源在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同时ꎬ也使人类在获得社会性需要的过程中得到符号性意义所带来的愉悦和满足ꎬ人的灵肉矛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充分体现出来ꎮ威廉 莱斯认为ꎬ在控制自然观念中ꎬ将自然界作为纯粹人类的对立面来认识ꎬ这毫无疑问使人与自然相对立ꎬ不可避免地给人类造成诸多生态问题ꎮ 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成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基本意识形态ꎬ这种社会自觉地与过去作彻底的决裂ꎬ竭力追求推翻一切 自然主义 思维和行为方式ꎬ并把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ꎮ [1]14威廉 莱斯通过对 控制自然 观念的梳理ꎬ得出了 在人类文明中首次出现控制自然这种意识形态的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 的结论ꎮ在这种观念指导下ꎬ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通过控制自然来控制人ꎬ从而实现其掌控世界的目的ꎮ(二) 控制自然 观念的实质是控制人威廉 莱斯对 控制自然 这一观念的分析之后阐明控制自然的实质是控制人ꎮ 控制自然与控制人这两方面在其全部历史发展中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联系ꎬ控制的真正对象是人ꎮ [1]1-202 ∗[收稿日期]2019-09-12[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教学研究 (19JDSZK100)[作者简介]刘志清(1993-)ꎬ女ꎬ山东高青人ꎬ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发展ꎮ[通讯作者]苏百义(1964-)ꎬ男ꎬ山东泗水人ꎬ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农业生态文明ꎮ首先ꎬ威廉 莱斯着重阐释了人类 控制自然 这种观念的负面效应ꎮ 控制自然 的观念 不但使人们对自然的控制视为理所当然ꎬ而且又导致人们无法意识到人际关系中控制的存在 ꎮ[2]作为一种有影响的意识形态ꎬ控制自然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要控制自然ꎬ而且还要将全部自然ꎬ包括人的自然视作满足人类无限扩张的物质欲望来加以占有和使用ꎬ把全部自然转变为生产原料ꎮ人类在 控制自然 观念引导下不断地激发自身的欲望ꎬ创造了虚假的生产和消费ꎬ他们竟然相信自己真的需要市场上供应的最新商品ꎬ致使对自然的控制和对人的控制逐渐内化为合理的个人心理过程ꎮ强制性的消费行为破坏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幸福ꎬ这种强制性意味着人控制自然的实质是人控制人ꎮ其次ꎬ威廉 莱斯通过详尽阐述霍克海默的相关理论来解读控制自然和控制人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内在逻辑联系ꎮ霍克海默强调 理性 成为一种为控制而斗争的工具是在启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ꎮ人类逐渐用疯狂抢占和掠夺自然资源㊁贬低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方式ꎬ从自然界中获取超出人类自身所能享受的物质利益ꎬ这导致人类自身进一步强化了对外部自然的控制ꎮ霍克海默理论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把阐发理性对外部自然控制与对内部自然的控制紧密地联系起来ꎮ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ꎬ人类对自然控制不断加深ꎬ同时又造成对人的控制逐渐深化ꎮ对内部自然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个人的克己和本能控制ꎮ人类对外部自然的控制必然会逐渐侵蚀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ꎬ撕裂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平衡ꎬ而对内部自然的持续克制就是要操纵人的意识及非理性欲望ꎬ并且对外部自然的控制和对内部自然的控制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和不可分割的关系ꎮ威廉 莱斯强调ꎬ霍克海默将对自然的控制和对人的控制紧密地联系起来ꎬ必定理所当然地把自然的反抗和人的反抗有机统一起来ꎮ霍克海默提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概念 自然的反抗 来深入解析这一问题ꎮ威廉 莱斯认为霍克海默提出的 自然的反抗意味着人性的反抗ꎬ它是以长久被压抑的本能欲望的暴力反抗形式发生的 [3]ꎮ(三) 控制自然 观念造成了科学技术及消费的异化人类对自然控制的加剧必然导致对人自身控制的加深ꎬ从而导致人类非理性地使用科学技术ꎬ进而造成科学技术的异化ꎮ 不能将科学技术的合理性与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划等号ꎮ [3]威廉 莱斯通过对代达罗斯故事的深入分析ꎬ得出科学技术不是造福人而是残害人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结论ꎮ 我们清楚地看到ꎬ剧毒㊁枪支㊁战争机械和这类摧毁性发明形成的行业已远远地超过了迈诺特尔所具有的残酷和野蛮ꎮ [1]4不可否认的是ꎬ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ꎬ科学技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发挥巨大能量ꎮ但在现今社会制度下ꎬ控制自然成为少数人的特权ꎬ其中科学技术不可避免地成为人控制自然的重要工具ꎬ从而使科学技术成为人的敌对的㊁异己的力量ꎬ对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和极其不利的影响ꎬ导致了科学技术异化ꎮ威廉 莱斯指出: 物质生产越来越无限地发展ꎬ支撑这种发展的基础设施越来越不堪忍受:复杂的大规模的技术㊁较高的能源需求㊁生产和人口的集中化㊁分工的进一步细化㊁商品和花色品种日益繁多ꎮ [4]一方面是生产的无限增长ꎬ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异化的消费生活方式ꎬ人们不得不在高生产㊁高消费中获得有限满足ꎮ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ꎬ以此创造更多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的多种需要ꎬ这是合理的㊁适度的生产和消费ꎮ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ꎬ商品的数量和质量无限制㊁无休止屈从于满足人的需求ꎮ铺天盖地㊁琳琅满目的商品引发了人的消费欲望ꎬ刺激了人的贪婪ꎬ过度的消费奴役着人的灵魂和肉体ꎬ掩盖了人的真实需求ꎬ这就是所谓的异化消费ꎮ在异化消费的驱使下ꎬ控制自然的观念促使人类无止境地加强对自然的索取ꎬ生态危机在所难免ꎮ二㊁威廉 莱斯对 控制自然 观念批判的生态价值(一)尊重自然ꎬ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威廉 莱斯指出: 控制自然的任务应当理解为把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的方面置于控制之下ꎮ [1]2实际上ꎬ就是将 控制自然 解释为一种人类自我控制的意识ꎬ只有这样ꎬ才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ꎮ当然它的实现虽然具有 乌托邦 性质ꎬ但也从侧面给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积极启示ꎮ人类只有扬弃工业文明主导的 控制自然 意识ꎬ尊重自然ꎬ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的困境ꎮ习近平指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ꎬ人类必须尊重自然㊁顺应自然㊁保护自然ꎮ 生命共同体 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彼此之间相互依赖㊁相互影响的关系ꎮ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ꎬ人是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ꎬ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ꎬ自然界对于人具有 先在性 ꎬ同时ꎬ人的存在与发展又离不开自然ꎬ自然是遵循自然规律而存在的自然ꎬ是人的无机的身体ꎬ人类的行为要遵循自然ꎬ人们要敬畏自然㊁保护自然ꎬ否则ꎬ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ꎮ当然ꎬ自然是人化的自然ꎬ保留了人类的痕迹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ꎬ人类要时刻牢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ꎮ只有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才能根本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立场ꎬ扬弃 控制自然 的意识ꎬ生态文明建设才是可能的ꎮ(二)德法兼治ꎬ构建易于生存的社会威廉 莱斯在«满足的限度»中曾说ꎬ发达国家正在自己的工业体系中测试生物圈存在(下转60页)12记所指出: 运用各类文化形式ꎬ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ꎬ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ꎬ什么是假恶丑ꎬ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ꎬ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ꎮ [2]165在话语形式上ꎬ它要求不仅要以抽象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话语㊁智慧思想直接传送给大学生ꎬ更要求从具体的情感共鸣与认同中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传承性ꎬ用置身其中的生活情境㊁情感体验㊁内心获得感来完成主体自我建构ꎮ教育不是单纯的文化传递和知识传授ꎬ而是要把生命感㊁价值感和心灵感唤醒ꎬ转化为推动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ꎮ作为教育者而言ꎬ要善于利用古典诗词等中华优秀文化的经典种子ꎬ以增强其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连接性ꎬ唤醒大学生的人格心灵和价值感ꎮ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而言ꎬ要学会 利用经典这颗种子ꎬ种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 [9]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自身的情感体系中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ꎬ真正从心理上赞同和支持ꎬ从行为上外化和践行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代言人ꎬ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17.[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ꎬ2018.[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15.[4]黄蓉生ꎬ崔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青年的战略意义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话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ꎬ2016(9).[5]徐丽娜.«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J].新闻战线ꎬ2017(15).[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14.[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60.[8]孙正聿.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ꎬ2000.[9]梁衡.读经典ꎬ收获的是 种子 [N].人民日报ꎬ2015-04-09(05).[责任编辑:周立君](上接21页)的容忍极限ꎮ但我们也不知道这些极限具体是什么ꎬ如果我们继续沿着这种道路走下去ꎬ达到或超越了生物圈的容忍极限才幡然醒悟的话ꎬ那时我们除了无法减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外ꎬ只能竭尽所能以灾难性的社会破坏为代价去把损失降到最低ꎮ让人 被逼无奈 的时刻甚至可能在我们还没有认真考虑之前就已经来临ꎮ [5]120威廉 莱斯批判了人类造成的生态困境ꎬ为避免悲剧的发生ꎬ建议抛弃 控制自然 的观念ꎬ实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稳态经济模式ꎬ由 量的标准转向质的标准 ꎬ在生产活动而不是在消费活动中获得满足ꎬ形成一种和谐的较易于生存的社会ꎮ威廉 莱斯明确指出了消解生态危机的关键路径在于建构一个 较易于生存的社会 ꎬ这一观点对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ꎮ如果人类社会只是按照资本逻辑进行生产和生活ꎬ忽视生态整体利益ꎬ对人类社会内部的公平㊁良知视而不见ꎬ特别是对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㊁文化和社会等深层的社会原因认识不足ꎬ从而导致对现存不公平㊁不公正的社会弊端进行非理性维护ꎬ新的不公正也将进一步被创造出来ꎬ从而使最应该受惩罚者逃脱惩罚ꎬ最后也必然导致生态乃至整个人类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ꎬ生态平衡也就无法真正恢复或重建ꎮ因此ꎬ只有德法兼治ꎬ彰显人类社会的公平与良知ꎬ从思想深处摆脱 控制自然 意识形态的困扰ꎬ建立 易于生存的社会 ꎬ才能真正摆脱生态危机ꎮ(三)科技创新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未来大部分的科技创新ꎬ其目的将是协助实现这一目的ꎬ并与工业剩余废品在环境中积累的影响做斗争ꎮ [5]129威廉 莱斯指出通过科技创新手段ꎬ降低商品在满足人类需要中的重要性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均能耗与物质需要ꎬ从而协助实现易于生存社会的目的ꎬ指明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价值ꎮ事实上ꎬ科学技术是一把 双刃剑 ꎬ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ꎬ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ꎮ一方面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物质财富ꎻ另一方面则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ꎬ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ꎮ这就启示我们ꎬ必须要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创新科技㊁重塑自然ꎬ按照生态学的要求创建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ꎮ唯有如此ꎬ才能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ꎬ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ꎬ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威廉 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岭ꎬ李建华ꎬ译.重庆:重庆出版社ꎬ1993.[2]陈学明.谁是罪魁祸首 追寻生态危机的根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12:413.[3]刘美阳.威廉 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ꎬ2018.[4]WilliamLeiss.TheLimitstoSatisfaction[M].UniversityofTorontoPressꎬ1976:10.[5]威廉 莱斯.满足的限度[M].李永学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ꎬ2016.[责任编辑:刘卫财]06。
威廉·莱斯对“控制自然”观念的解读

威廉·莱斯对“控制自然”观念的解读作者:艳红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30期摘要: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一书中指出生态危机最深层的认识论的根源是“控制自然”的观念。
通过对“控制自然”观念进行反思之后,提出解决生态危机不仅需要意识形态的改变,还需要制度的解放为重新构建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保证。
关键词:控制自然;莱斯;生态20世纪环境问题越发严重,严重挑战着人类生存与发展,对此许多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纷纷对此进行反思,寻找到其真正的原因以求找到解决的途径。
一、“控制自然”观念是生态危机的最深层认识论根源20世纪对于环境问题的两种较为普遍的观点:第一,环境危机是一个经济问题。
这种观点将环境质量纳入市场体系范围内,通过市场调节各种自然资源来保持生态平衡。
第二,环境危机的根源是科学技术。
“认为科学技术是可诅咒的偶像,我们对这些假神的顶礼膜拜是我们灾害的根源。
”莱斯认为,生态问题既不是一个经济问题,也不是因为由于科学技术的危害。
其最深层的原因就是“控制自然”这种意识,“基于这种意识形态的行为的最根本的不合理的目标就是,把全部自然(包括人的自然)作为满足人的不可满足的欲望的材料来加以理解和占用。
”所以,莱斯认为“控制自然”的观念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并且莱斯认为,“控制自然的观念隐含着一种主张,即人类成员之间有平等分配的权利,这种权力的性质与社会中明显起作用的权利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控制自然是全人类的共同权利,每一个人都平等的分有。
但是再现实的“控制自然”的观念的支配下,人们把全部自然作为满足人的不可满足的欲望的材料来理解和占有,为了占有更多资源,生产机构无限的扩张,许多人也逐渐相信了他们真的需要那些市场上的产品,在这种扭曲的生产、需求和消费中人的自由遭到了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看似人对自然的统治加强,实际上人对人的统治也随之加深。
随着对自然和对人的控制的加强逐渐否定了人类从人与自然的原始关系中解放出来而所做的努力。
W·莱斯“控制自然”思想探究

第三章 W•莱斯对“控制自然”思想的历程考察........................................................ 12 一、“控制自然”思想的神话与宗教根源.......................................................... 12 (一)神话根源............................................................................................... 12 (二)宗教根源............................................................................................... 13 二、十七世纪以来“控制自然”思想的发展...................................................... 14 (一)培根对控制自然思想的贡献............................................................... 14 (二)培根之后的“控制自然”思想的发展............................................... 15 三、“控制自然”思想的现代表现形式.............................................................. 16 (一)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自然理论............................................................... 16 (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继承........................................................... 17 本章小结..................................................................................................................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斯关于“控制自然”及其内在矛盾的反思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这一传统,继续思考人类的生存困境和现实出路。
当今社会,人类最大的困境莫过于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此,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阶段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其重要代表人物莱斯在《自然的控制》和《满足的极限》中重新思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控制自然的目的是什么?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这个目的实现了吗?带着这些问题,莱斯深入分析了控制自然的内在矛盾,其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当今的生态危机及社会冲突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控制自然与被自然控制的矛盾莱斯对控制自然内在矛盾的反思是从考察控制自然的观念开始的。
他首先考察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控制自然观。
古代的神话体现了人们对工具既相信又害怕的矛盾心理。
由于工具的发明和在劳动中的使用,人们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在自然面前产生了优越的心态。
与此同时,人们又很担心不能驾驭这些工具,唯恐自然会报复人类,这是控制自然内在矛盾的最初表现。
莱斯接着探讨了宗教的控制自然观。
人类产生之初虽然知道自己因为具有理性和精神而优于自然,但同时信奉万物有灵并对之充满敬畏。
基督教改变了这一观念,它认为,人类因为拥有理性和知识不但不必畏惧任何自然物,而且人有能力控制自然,这是上帝赋予人的使命。
莱斯指出:在圣经《创世记》中,上帝进行创造的故事宣布了上帝对宇宙的统治权以及人对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创造物的派生统治权。
圣经的说法强调了具有以统治权为基础的绝对权力。
由此,控制自然的思想不仅成为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而且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以至于人们甚至认为动植物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被人类命令、驯养、改变和利用,人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动植物是从属于人的低等存在物。
人立于自然之外并且行使一种对自然界统治权的思想就成了统治西方文明伦理意识的学说的一个突出特征,对于控制自然的思想来说,没有比这更为重要的根源了。
结果,控制自然的观念被人们不加质疑地广泛接受,人们从控制自然的恐惧转变为统治自然的兴奋,由此引发了控制自然的一系列矛盾。
控制自然反而被自然所控制,这既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退步。
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一书的序言中指出:控制自然这一概念是自相矛盾的,它既是其进步性也是其退步性的根源。
不容否认,控制自然的观念和实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打破了大自然对人们的束缚,为人类积极主动地追求物质利益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总体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但不容否认的是,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和行为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后果,这种消极后果首先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失衡。
在控制自然观念的支配下,人们尽全力把自然万物掌控在人的手中,在这种野心和雄心的主宰下,自然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遇到了自然环境恶化的问题。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类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巨大消耗,致使自然环境产生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制度和法律得到解决,有的则是无法恢复的,这就使得控制自然的矛盾更加激化,一方面是人向自然界的索取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自然无法满足人日益增加的需求。
正如莱斯指出的:相信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利用是没有限制的,这本身就不是合理的。
控制自然以满足需要为动机,但其结果与其动机背道而驰。
现代社会高效的市场经济促进了消费社会的来临,消费代替生产成为社会的主导。
在以生产的无限增长和崇尚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中,商品成为一种象征和符号,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不仅仅是使用价值,也是附着在商品之上的文化价值,但消费者并不十分了解商品的文化价值,很多消费是被商家或媒体所引导甚至诱导,致使消费者在消费中成为盲目的、被动的存在,追求奢侈性消费或炫耀性消费,而忘记消费本身的意义。
但由于不充分的信息和消费者时间的缺乏,致使消费者更多的追求商品的量,而牺牲了对所购商品的体验和事物本身的关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把消费与幸福和自由等同,认为只要消费就意味着幸福,消费越多获得的自由就越多,致使产生了一种假象,为了更加幸福和自由,必须以不断消费为前提。
可是,琳琅满目的商品需要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鉴别,而消费时间的缺乏和消费信息的不充分足以让消费者失去判断。
这种消费一方面会让人陷入无聊的境遇,另一方面是过量的消费带来了堆积如山的垃圾,大量的生产吞噬了丰富的资源和能源,高消费、高生产的恶性循环不可避免地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控制自然使得生产过剩,消费取代生产成为经济动力,但过度的消费并不能满足人的真正的需求。
今天,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严重。
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是什么呢?莱斯认为是控制自然的观念,所以化解生态危机的途径之一在于使人类摆脱控制自然的观念的束缚,自觉地与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决裂。
从人类控制自然的历史来看,人们在控制自然中不仅可以对自然施加力量,自然也会反作用于人,让人在严重的生态问题面前变得软弱无力。
控制自然与被自然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控制自然的结果反而被自然所控制。
人本来想做自然的主人,结果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反而被自然所统治,无论是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还是自然不能满足人类需求所带来的痛苦,再或是消费对人的控制,都不是人类控制自然的初衷,都与最初的愿望背道而驰,控制自然的内在矛盾日渐凸显。
莱斯认为,当代环境问题能否得到解决首先取决于我们对造成环境问题根源的认识。
经过考察控制自然这一观念的发展历程,莱斯指出,控制自然观念是生态危机的深刻根源。
为了克服生态危机,缓解控制自然的内在矛盾,有必要重新界定控制自然的内涵。
控制自然的任务应当理解为把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方面置于控制之下。
这种努力的成功将是自然的解放即人性的解放:人类在和平中自由享受它的丰富智慧的成果。
换言之,自然的控制应该是对人本能的克制,对人贪婪的克制,对人统治他人的欲望的克制。
只有如此,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和谐,真正实现人的自由。
莱斯对控制自然的重新解释并不是要人们停止控制自然,而是要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置于合理的控制之下。
对控制自然的这种重新解释既深化了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也深化了对控制的认识,更深化了对如何克服生态危机的认识。
自然不仅是人类的对象,还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和场所;控制不仅是人类对自己之外的对象所有的态度,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态度;生态危机不仅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
二、控制自然与控制人的内在冲突控制自然的第二个矛盾是控制自然与控制人的内在冲突。
莱斯对此冲突的分析从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开始。
从控制自然的历史分析中不难看出,控制自然的主体是人,控制自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地位,控制自然的动力是为了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换言之,人类开发自然资源主要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那么,这一目的的结果如何呢?莱斯通过分析近代哲学的控制自然观,特别是培根关于控制自然的思想,对此问题做了回答。
我们都知道,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
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但确立了控制自然的突出地位,而且使人们从控制自然的观念走向了实际控制自然的行动,因为培根发现了观念变为行动的工具即科学技术。
17 世纪和18 世纪的思想家赞颂培根并非为了他的认识论这几乎被置之不理而是为了他热情地提倡必须坚持机械技术和物理科学的进步。
培根还把控制自然与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认为通过知识控制自然,人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利地位就会改变,人在自然界面前的命运也会有所好转,由此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对此他充满信心。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培根还提倡政府投入经费支持科学技术研究。
他提出了一个着眼于子孙万代的思想,即建立科学技术研究体制的思想称为所罗门学院或六天劳动学院这在他的《新大西岛》(1627)中做了描绘。
这个果敢的设想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因为时代成熟了。
培根死后50年,受《新大西岛》影响的教育改革家们开始组建技术学校以推动机械工艺的教育,皇家学院于1662 年特许建立。
培根热情讴歌了人类在控制自然中的进步,却没有注意到控制自然对人的消极影响,这一现象引起了莱斯的深刻反思。
控制自然的背后是控制人。
控制自然的观念根源于人的无休止的欲望。
为了满足这些欲望,人们希望把地球变为一个丰富的、无限的、为人类源源不断地供应的自然,让其为人类服务。
莱斯分析道,人类经常以普遍的名义作为控制自然的理由,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普遍的控制自然,它只不过是利益集团用来维护自己特殊利益的一种手段。
当不同的利益集团在控制自然的过程中出现矛盾时,必然会带来社会冲突,因为在这种市场经济已经存在或正在形成的社会里,首要的信条是经济应该持续增长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商品种类;首要的关注是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充足的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数量支持。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资源的减少,整个社会对于自然的控制必然成为人与人之间争夺的重要内容,甚至不排除发展为冲突和战争的可能。
在由征服自然的观念培养起来的虚妄的希望中隐藏着现时代最致命的历史动力之一:控制自然和控制人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现代社会中,一方面是商品数量和质量的丰富,另一方面是人们的不满足感越来越强烈,结果人们在控制自然的成功中却失去了主体地位,成为受制于自然的奴隶。
正如他的老师马尔库塞在《反革命和造反》中指出的:在现存社会中,越来越有效地被控制的自然已经成了扩大对人的控制的一个因素:成了社会及其政权的一个伸长了的胳臂。
莱斯分析道,人类总是从人类总体方面在实践上探讨控制自然的可行性,但所有的控制自然的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与特殊利益集团有关。
控制自然作为一种为特殊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实质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这部分人借控制自然的普遍名义实际上是为了遮蔽其真实的意图。
特殊集团利用资本创造了财富,同时也制造了贫穷,更带来了富裕与贫穷的冲突,致使社会走向无序。
由个人或社会集团完全支配特殊范围内的现有资源,并且部分或全部排除其他个人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必要的生存)。
换言之,在已经成为一切人类社会特征的持久的社会冲突条件下,自然环境总是或者表现为已经以私有财产的形式被占用,或者将遭受这种占用。
有效控制自然资源成为不同特殊利益集团能否在冲突中取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每个特殊集团都希望通过占有更多的自然资源来控制其他集团,每个利益群体也都希望通过科学技术来控制自然,从而控制他人。
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以及人与人之间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斗争逐渐从局部地区向全球范围扩展。
从社会冲突的表面现象中看不到控制自然这个观念根源,但如追问,人们为什么要控制自然?控制自然的意图到底是什么?便会发现控制自然的真实用意在于控制人,自然资源在多数情况下是人与人之间斗争的决定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