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产业化研究开题报告
农产品绿色物流的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5则范文

农产品绿色物流的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5则范文第一篇:农产品绿色物流的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农产品绿色物流的问题与对策一、选题背景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绿色消费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化,国人对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的限制日益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陡升,从而导致了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产生了矛盾。
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及新一轮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国外的农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更使我国农产品的销售雪上加霜。
近日,我国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大了对农产品物流的大力推崇,积极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也的发展。
(一)、绿色物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活动的诸多方面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加剧。
因此,会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21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物流以环境为导向对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一种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以及消费、生活与物流之间的单向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消费、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即绿色物流。
(二)、面对技术落后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大意义中国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资源不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十分尖锐。
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
而绿色物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
然后技术落后也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一个重要瓶颈,大量的消耗资源,如何算得上绿色物流。
所以绿色物流面对我国技术落后,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农产品绿色物流对于企业方面的影响。
所谓绿色物流,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绿色物流在人们心中有着特定意义,因而有助于物流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更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广西农产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广西农产品物流存在着物流网络不完善、运输方式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阻碍了广西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和降低了经济效益。
因此,本研究将以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广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广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广西农产品出口和经济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性问题。
2.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体现在货物跟踪、供应链管理、仓储信息化等方面。
3. 农产品物流运输模式的单一性,农产品运输主要依然采用传统运输模式,如汽车、货轮、集装箱等,忽视了其他多种便捷、高效的运输方式如管道、铁路、高速公路等。
4. 物流业战略规划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制订完善的农产品物流战略规划。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文献研究法将整理和分析近年来有关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文献、报告和数据,了解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实证分析法将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针对广西的农产品生产企业、物流企业、贸易企业等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大量的样本数据,分析广西农产品物流现状,为研究问题的成因和提出解决方案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为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和借鉴意见,完善广西农产品物流体系,促进广西农产品出口和经济发展。
预期的成果如下:1. 通过对广西农产品物流现状和问题的深入研究,归纳和总结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规律和现状。
2. 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为广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作为我国湖北省的重点城市,宜昌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但是,在农业方面,由于该市的地理位置特殊、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深入探讨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对该市的经济发展和农产品流通贸易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1.分析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包括产业规模、生产结构、流通方式等方面。
2.探讨影响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因素,包括市场因素、政策因素、技术因素等方面。
3.提出发展宜昌市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通过收集和调查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数据,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影响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因素分析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访谈等方式探讨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受影响的因素。
(3)提出发展宜昌市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宜昌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查阅宜昌市、湖北省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相关政策法规、统计数据、学术论文等文献资料,收集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了解其对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看法。
(3)SWOT分析法通过对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发展方向和策略。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研究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本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目的,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综述农产品物流的相关理论,包括农产品物流概念、农产品物流体系和农产品物流模式等内容。
第三章: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对宜昌市农产品物流的规模、生产结构、流通模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江西省果类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西省果类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江西省是中国的水果之乡,有着丰富的果类农产品资源,如柑橘、荔枝、龙眼、桃等,产业链完整,品种多样,口感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江西省果类农产品物流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供应链的瓶颈、物流配送管理不规范、运输成本高、冷链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对果类农产品的销售和走向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严重制约了江西省果类农产品行业的发展。
因此,进行江西省果类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改善江西省果类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加快我们果类农产品走向市场和打开销售的瓶颈,同时也可以探索新的市场份额来发展果类农产品业。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1.研究现状:介绍江西省果类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物流体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总结目前已经采取的相关措施和效果。
2.影响因素:对造成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包括季节性成本、人工成本、物力成本、运输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
3.解决方案:结合江西省果类农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分析和论证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4.案例分析:选取江西省果类农产品贸易相对较活跃地区,进行案例分析,从多角度剖析体制可行性,包括运输、营销、质量监管等方面。
5.总结与展望:总结研究结果,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建议政策性措施的制定。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收集江西省果类农产品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江西省果类农产品的市场形势、物流体系、供应链的现状,并且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综合思考,总结相关研究。
2.现场调查法:利用调查问卷,访谈和现场调查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江西省果类农产品在物流体系方面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3.数理统计法:对江西省果类农产品的市场数据、物流数据等进行收集、整理,结合统计学原理进行数据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以下预期成果:1.全面了解江西省果类农产品的市场环境和物流体系的情况。
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农产品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而农产品物流则是贯穿整个农业生产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物流成为产品流动的主要方式,优化农产品物流体系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抢占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通过对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优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质量。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现状分析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现状、农产品物流运营情况、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等,明确当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2.优化模式分析综合分析国内外成功的农产品物流优化模式,结合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构建适合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优化模式,探讨优化模式所需的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
3.优化方案设计在确定优化模式的基础上,制定针对当前存在的农产品物流问题的具体优化方案,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培育、物流成本控制等。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省份或农产品,展开案例分析,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优化方案的实际可操作性。
三、研究方法和流程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以下研究流程:1.资料搜集与整理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搜集相关的农产品物流数据和信息,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相关部门、物流企业和农户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农产品物流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为优化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3.分析现状和问题通过对搜集到的物流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明确当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优化方案提供依据。
4.优化模式构建综合分析国内外优秀的农产品物流优化模式,结合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构建适合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优化模式。
5.方案设计在确定优化模式的基础上,制定针对当前存在的农产品物流问题的具体优化方案,并探讨优化方案所需的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000字》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本文的研究背景立足于目前电商平台最“拥挤”的赛道,自2012年开始各路生鲜电商厂家开始布局,集齐了京东、阿里、拼多多、美团等众多互联网电商巨头。
京东生鲜作为生鲜电商行业的领头羊,他的自营配送业务遍布了全国各大城市,京东生鲜事业部的确立更进一步的让他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从京东的内部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京东生鲜的成交额相比2019年增长了近215%,同时在线上生鲜市场中的占比也稳居第一。
为了保证京东生鲜在该行业中的稳步发展,最重要就是从全方位考虑并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受,解决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服务质量低下等可能令消费者不满意的种种问题,通过也要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不会受到长距离物流运输的影响。
近年来,生鲜电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生鲜农产品的绿色物流配送服务质量问题成为了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如果物流服务质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就会引起消费者投诉和差评。
制约生鲜农产品物流行业服务水平提升的原因主要有:冷链物流冷藏冷冻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控制供应链成本等。
目前,生鲜电商平台评价物流服务质量的标准相对较少。
因此,在研究生鲜农产品的绿色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应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并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让生鲜电商与冷链物流的发展有更广阔的前景。
2、研究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健康,吃得好、吃得健康对人们的生活饮食标准影响越来越大,品种多样的生鲜农产品受到大众的青睐。
如何保证产品由生产者流通至消费者的过程中保持新鲜状态并做到令消费者满意的服务质量,这时食品安全保证能力和冷链物流效率就应受到重视。
消费者的反馈对提升物流服务质量至关重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到了一个适用于生鲜电商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并计算出京东生鲜电商物流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之间的差距,以帮助电商平台能更好的满足居民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
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加大了农产品
物流配送的难度和重要性。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也在逐渐崛起。
因此,如何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选题意义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对于保障人们食品安全、
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对于农业产业来说,优
化农产品物流配送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优化物流配送方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配送效率和品质。
四、研究内容
本文将分析区域农产品的供应链特点,通过调研分析现有农产品物流配送方案,找出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包括物流配送路线优化、运输工具选型改进、信息化
技术应用等方面。
同时,对新型技术的应用、管理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
达到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目的。
五、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在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上,我们预期能够提出一套更加优化的物流
配送方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和品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水平。
同时,对于农产品物流配送领域的研究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拓展和深入。
《农村物流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题目
农村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思路、方法及参考文献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将通过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分析得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农村物流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分析农村物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农村物流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基于我国农村物流现状分析,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物流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希望提出针对构建高效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对策,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中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短板。
课题研究中使用的方法: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法律法规,全面系统了解研究对象并且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论证。论文搜集了关于会计委派制度的相关资料,有利于全面掌握农村物流理论的相关信息。此外,本文通过对丽江市农村物流的案例分析,结合相关资料和数据资料,理论分析案例中会农村物流的问题,为完善我国农村物流制度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2022年x月x日-2022年x月x日,进一步收集资料,提交开题报告审核。
4.2022年x月x日-2022年x月x日,根据开题资格审查结果,整理论文写作各阶段资料,为论文开题答辩做好准备。
5.2022年x月x日-2022年x月x日,根据开题评审老师的意见修改论文开题并定稿装订。
三、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
[8]陈铭.湖北省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6.
[9]龚小琛.山东省农村快递业务发展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6.
二、课题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
1.2021年x月x日-2021年x月x日,查找相关资料,联系指导老师,确定论文选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中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是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是推动国家基本建设投入结构调整,促进国家新增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另一个是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是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
近段时间,全国露天菜价格普遍下跌。
在山东、江浙、上海一带,卷心菜、大白菜的价格甚至跌破农民收菜的成本。
一些商家甚至将大白菜扔到水沟。
据调查,这轮蔬菜价格下跌,有气候异常等多种原因。
不过,也由于去年和前年蔬菜价格普遍升高,农民跟风种植,出现了蔬菜“大小年”情况。
但是这种价格的强烈波动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为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在市场经济中我们要尽可能避免价格的忽高忽低。
对于菜农来说,如何抵御市场风险仍是关键。
在一些地区农业合作社、农超对接等生产方式,还未能普及,实施起来相对困难。
普遍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在价格下跌后,各家各户承担着全部损失。
前段时间大蒜价格疯涨,由此人们对于农产品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农产品的生产是间断、不稳定的,而农产品的消费则是连续、稳定的,这就需要农产品物流从中调解,实现农产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低下,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农产品物流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很低,基于物流信息系统网络的物流一体化水平低,这些造成了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流通时间长、效率低,农产品损耗大,物流增值少,大部分农产品不能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
农产品流通加工环节是农产品物流价值链条上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农产品的增值,但在我国对流通加工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很低。
可以说,我国农产品物流远远滞后于现代物流发展步伐,也不能有效满足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要求。
但是,农产品物流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效果,同时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1]。
二、选题意义努力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关系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关系到发展优势农业,关系到农业规模经营,关系到农民收入多元化[1]。
(一)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可使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流通效率提高反过来会刺激生产。
农业产前、产后现代化必然会促进产中的现代化,改善流通的结果最终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进程。
能够很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流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科技产业化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并为之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更进一步实现“科教兴农”。
(二)有利于通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发展优势农业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大力发展要求农产品种植地区实现专业化和区域化,这样虽然单个农户的生产量不大,但区域化集中种植可使农产品供应总量增大,这样既便于农产品货源的组织及第三方物流业或流通经纪人的介入,也有利于采选、分拣、包装、加工等农产品物流功能的发展。
同时,农产品种植的专业化和区域化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地理、气候优势条件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带。
(三)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农产品销售实现了专业化和现代化,更加有利于组织单一农户进行农产品生产、运输、流通加工,使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得到解决。
通过农产品物流组织的协调,把分散的农户联结起来,节约了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成本、谈判成本、物流成本、合同履行成本。
这样,通过农产品的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优化整合,实现精确组织生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四)有利于扩大劳务输出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传统物流模式束缚了大量农村强壮劳动力,限制了农民的劳务输出。
采用现代物流模式后,农产品的采选、分拣、包装、加工会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同时与此相关的农村二、三产业便可发展起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从而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现阶段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滞后使农产品流通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流通时间长、效率低,从而导致农业整体效率低,农产品价格没有竞争优势。
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并能多环节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使得全社会的收入水平也上一个台阶。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一)国内研究动态随着现代物流理念的深入人心,国内一些学者尝试将现代物流理论引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始关注农村和农产品物流的现状,提出以现代物流理论指导农村物流实践的建议。
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1.呼吁重视农产品物流这类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强调农产品物流的地位:一是从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宏观背景出发,认为农产品物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丁俊发,2002[2]);二是从消费的角度,认为人们的农产品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农产品消费的单一性、繁琐性转向现代的农产品消费的多样性和快捷性,这需要农产品物流改变传统模式;三是从农产品特性的角度,提出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与消费的普遍性、全年性之间存在的矛盾要靠农产品物流来解决(丁俊发,2002;杜小芳、张金隆,2003[3]);四是从现代物流的本质出发,认为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
2.对当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当前尚未形成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在农产品物流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之间的行政壁垒、技术瓶颈以及缺乏标准化体系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王新利、张襄英,2002[3])。
其次,物流主体发育不良,农民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规模小,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狭窄,带动作用较低(秦代红,2002[4])。
3.提出改善农产品物流现状的策略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战略、农业产业化战略等(孙剑、李艳军,2003[5])。
4.对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提出今天要发展优势农业,要提高农民收入,一定要建立物流概念,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而且一定要发展第三方物流。
二是指出应对农产品物流产业不合理的管理体制、经营政策、发展方针进行调整和改革,农产品物流产业要作为独立的行业逐步实现社会化管理[6]。
总之,国内对于农产品物流产业的研究还很少,主要是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农产品物流产业化还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
(二)国外研究动态农产品物流最早起源于美国。
1901年,美国学者约翰·F·格鲁威尔(John.Crowell)在“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的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影响因素和费用,揭开了人们对农产品物流的认识;1927年,R.Borsedid在其《配送时代》一书中,率先使用“Logistics”来定义物流;1932年克拉克(Fred.E.Clark)和韦尔德(L.D.H.Weld)在他们合著的《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一文中,研究了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从而揭示了农产品是如何通过物流创造市场价值、时间价值以及场所价值的[6]。
总的来看,20世纪中期以前,国外专家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及其职能的界定和解释,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农产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
四、本文研究内容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农产品物流产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大多都是停留在农产品物流的基础层面,没有过多的深入研究。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所学知识,主要基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哈佛学派(“结构”学派)对农产品物流产业展开研究,即主要从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着手分析,而且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另外还构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模式。
产业组织理论是以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主要任务是分析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五、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一)论文题目农产品物流产业化研究(二)论文提纲一、农产品物流产业市场绩效欠佳(一)农产品物流成本很高(二)农产品物流产值总体规模逐年增长,但占社会物流总值比例小(三)农产品物流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低(四)农产品物流产业技术构成低(五)流通过程中农产品价值损失大二、农产品物流产业绩效低下原因分析(一)农产品物流主体市场行为不完善(二)农产品物流产业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三)农产品物流模式不适应当前农产品物流需求三、提高农产品物流产业市场绩效的有效措施(一)规范农产品物流主体市场行为,加快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二)优化市场结构,构建有效竞争市场(三)构建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四、致谢参考文献(三)各部分逻辑关系本文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农产品物流模式着手,对农产品物流进行了研究,逻辑结构图如下所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简单解释如下,当市场的集中度较高时,如寡头垄断,企业之间的价格行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市场价格呈刚性,企业倾向于采取价格联合行为;而当市场集中度较低时,如垄断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较为激烈。
如果产业长期存在着超额利润,表面企业采取了垄断性的价格行为;如果技术效率较高,表明企业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活动。
六、本文研究方法(一)文献检索法本文通过查阅历年期刊杂志、学位论文等来获得所需资料。
(二)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农产品物流模式等多种理论分析研究,进行论文的构思。
七、论文计划与进度安排我将严格按照经济管理学院2011毕业设计进度安排与要求,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认真按时完成任务。
具体进度计划如下:表1 毕业设计进度表八、参考文献[1]胡振虎.中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2] 丁俊发.积极探索快步推进2002年中国物流业取得八大进步[R].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 王新利,张襄英.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4).[4] 秦代红.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农村经济,2002,(12):22-24.[5] 孙剑,李艳军.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J].商业时代,2003,(17):54-55.[6] 李碧珍.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7]龙瑞红.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及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学,2009,37(21):10175—10176.[8]凌中南.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10):5-7.[9]蒋武,谭奎,易礼军,范勇.发展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基本思路[J].农村经济,2005,(9):55-56.[10]张琪.发展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4.[11]高艳.物流产业研究[D].北京:北京物资学院,2006.[12]郭丽华.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系统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6,8(5):25-27.[13]贺峰.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14]张夕民,葛兆洋.浅谈我国的物流产业——基于SCP理论的分析[J].时代经贸,2010,(35):7.[15]郭丽华.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5.[16]奉小斌,郭宏湘.SCP范式主导下的我国物流产业整合[J].科技和产业,2007,7(8):1-3.[17]盛玉奎,蓝万炼.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物流[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12-17.[18]代碧波.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路及措施[J].经济师,2008,(6):280-281.[19]张敏,余劲.农产品物流模式探析[J].中国市场,2008,(41):55-57.[20]孟凡艳,张苗红,范泳.中国农产品物流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6):46-48.[21]胡星辉.农产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构筑[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5):19-22.[22]张旭辉.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比较[J].经济导刊,2008,(6):61-62.[23]HongJJ, Liu BL.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 A ProviderPerspective[J].Transportationjournal,2007,46(2):55-65.[24]Nagy G, Salshi S, Location-Routing: Issues, models and methods[J],European Journal ofOperational Research,2007,177 : 649—672.[25]Young L.M., Hobbs J.E., Vertical linkages in agri—food supply chains: chaining roles forproducers, commodity groups, and government policy[J],Review of AgricultureEconomics,2002,24(2):428—441.[26] Olson J.,Links in the food chain[J],Farm Industry New,2003,36(4):23-30.[27] Bailey A., William N., Palmer M., Geering R., The farmer as service provider: the demandfor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nd equine services[J],Agricultural System,2000,66: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