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文言文小古文2018.05.10教学内容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2. 能够正确读、理解文言文课文,并进行简单的初步翻译;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基本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并能够正确读、理解文言文课文;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本和习题册;2. 软件或音视频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和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有哪些特点。
2. 讲解(15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文言文基本的阅读方法,包括注音、理解词语意思等,并应用实际例句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是汉字的博大精深,并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3. 课文学习(2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课文,通过逐句翻译、语法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情况,适当解释课文中比较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4. 升华与拓展(20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文言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通过介绍古代文人、诗词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爱好。
5. 练习与巩固(25分钟)教师针对习题册中的相关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巩固训练,以检验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句子翻译练习、填空题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学生表现的评价,鼓励学生取得的进步,并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指定的习题册作业;2. 阅读相关文言文课文,尝试翻译并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和练习等,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要点。
此外,通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古文的基本内容。
(2)学习并掌握小古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和句式。
(3)通过分析小古文,了解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古文的意义。
(2)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帮助理解小古文中的难点。
(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小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古文基本概念:介绍小古文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2. 小古文阅读方法:如何正确朗读、断句、理解小古文。
3. 小古文实例分析:选取适合初学者的短篇小古文,进行字词解释、句式分析、内容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古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小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小古文实例的分析与理解。
2. 教学难点:(1)小古文中的一些特殊字词和句式。
(2)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古文的基本概念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古文,尝试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 讲解与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古文。
5. 实践与应用:学生进行小古文朗读、翻译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所学小古文,巩固字词和句式。
2. 搜集其他小古文,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进行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小古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古文。
五年级文言文小古文2018.05.10

五年级文言文小古文2018.05.10第一篇:五年级文言文小古文2018.05.10小古文15篇逐雀红日将下,打麦已完。
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
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
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打完小麦。
有一群小麻雀,纷纷跑到麦场上,吃散落的麦粒。
几个小孩站在门前,拍手叫喊着驱赶麻雀。
麻雀听到小孩们的叫喊声,四散逃去树林中。
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瓶子里有果子,孩子伸手去瓶子里取,抓了一大把,瓶口小,手无法出来,硬出手疼,心急大哭,母亲说:“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手就可以出来了。
”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有一只黄猫和一只白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声,两只猫的毛耸立起来了,尾巴也竖起来了,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只猫不相上下。
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乘胜追击,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已死的母熊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中要害,端坐不倒。
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中了一只母熊。
正中要害,却坐着不倒下。
走进了一看,母熊已死,手抱着一块大石头,石头下有三只小熊,在水中玩耍嬉戏,母熊之所以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到她的孩子。
猎人非常感动,于是终身不再打猎。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①俄而:一会儿。
②欣然:高兴的样子。
③差:勉强。
④未若:不如。
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
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案:文言文阅读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案:文言文阅读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五年级阅读教案中,文言文阅读的任务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和理解古代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理解与认同,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教案将围绕小学五年级阅读需求,设计一套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文言文教材及相关活动。
二、教材选择根据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和任务名称所给出的要求,我们选择了适用于这个年龄段的经典文言文作品《孟子》中的“离娄章句”进行教学。
三、目标设置1. 了解《孟子·离娄章句》背景知识,并能够从中获得对中国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认识。
2. 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孟子·离娄章句》,掌握其中使用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常用句型。
3. 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准确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四、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介绍《孟子》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并简要介绍《孟子·离娄章句》的背景及主题。
2. 理解篇章结构:辅助学生分析篇章结构,理清篇章框架,了解作者逻辑思维方式。
3. 学习重要词汇和短语:通过课堂活动、练习和阅读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汇并能够正确运用。
4. 句子拆解与练习:以重点句子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拆解、分析和翻译练习。
同时鼓励他们编写类似结构的句子,加深理解并扩展应用能力。
5. 阅读与理解:通过分段阅读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回答讨论,培养其阅读理解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6. 语境推测与填空:针对文中存在的空白处,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出适当的词语填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词汇和理解语境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文言文中的问题,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兴趣。
2. 情景模拟:将《孟子·离娄章句》中的对话情境还原,并由学生扮演角色,通过情景互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及体验其中的道德观念。
部编版五上小古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古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小古文,使学生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品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 培养学生对古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掌握古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文中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2. 学会通过上下文来推测古文中一些生字的意义;3. 学会提取古文中的主题和要点。
三、教学难点:1. 合理概括古文中的主题和要点;2. 学会运用所学的古文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小学古文》教材;2. 学生作业本;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导入前,教师将多个古文课文的标题写在黑板上。
随机抽取一个学生上台,读出某个古文课文的标题并解释其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喜欢读古文吗?为什么?3. 教师通过展示古人的智慧和品质的图片,并讲解古文的重要性和学习古文的目的。
Step 2:阅读1. 教师带领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读出古文的标题,并解释古文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2. 教师逐段阅读古文,让学生跟读,并帮助学生理解古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
3. 学生自主阅读古文,教师逐个巡视,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意义。
Step 3: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古文中的一些主题和要点,并将学生的观点记录在黑板上。
2.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古文中一些生字词的意义,并向全班汇报。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古文的重要性和学习古文的方法。
Step 4:拓展1.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篇古文课文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将古文中的智慧和品质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汇报给全班。
3. 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和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欣赏古文。
Step 5:作业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背诵并写一篇读后感。
2. 检查作业:学生上台分别背诵和展示自己的读后感,全班评价并提出意见。
文言文小学教案

文言文小学教案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文言文,孩子们可以增强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提升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文言文课程,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规则。
3.理解文言文的诗词和散文,并能正确解读。
4.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概述- 文言文的定义和历史渊源- 文言文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 文言文基础词汇与句型- 学习常用文言文词汇,如“之”,“乃”,“亦”等- 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句型,如“不知……故”、“可知……矣”等3. 文言文语法规则- 学习文言文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的用法- 掌握文言文的语序和句式变换规则4. 文言文阅读与解析- 阅读经典文言文诗词,如《静夜思》、《论语》等- 解析文言文散文,如《荀子·劝学》、《孟子·梁惠王上》等五、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 通过讲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语法规则,示范正确的文言文朗读和解析。
2.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解答问题,共同完成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3. 情景模拟- 设计文言文对话和情景,让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角色扮演,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4. 多媒体辅助- 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经典文言文的朗读和解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古代绘画作品,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程度。
2.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应用领域(10分钟)- 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如历史文献、古代诗词、古代散文等。
3.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与句型(15分钟)- 介绍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句型,并通过举例讲解和练习consigned from the repertoire和复习。
小古文教案

1《口鼻眼眉争辩》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5、会读了吗?我们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句。
6、男生、女生交替读。
三、理解古文内容。
1、读了好几遍了,能读懂吗?(屏幕上同时出现白话文、文言文。
)看注释理解:曰、尔、谓、亦。
说说它们之中谁的本领最大呢?2、学生自由发言。
重点理解:(1)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理解“毫端”:形容像头发那样细微的东西。
“惟”:只有。
“当先”:排名第一。
师:瞧,眼睛认为自己的本领无人能比,细小的,遥远的,什么都能看清,天下第一的就是他。
他是多么的骄傲自满啊!谁来读好这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2)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这一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眉毛有什么本领呢,我们来看一下图。
师演示。
你看到了什么?(没有眉毛,脸就不像脸了,感觉特别怪)没想到大家认为什么也不会做的眉毛居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难怪他是那么自信满满的。
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
3、这四个朋友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服输,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再想想究竟谁的本领大?(他们各有各的用处,缺了谁也不行)4、没想到他们争辩了几千年的难题一下子就被你们解决了,真聪明。
这样吧,我们的头上除了口鼻眼眉还有耳朵呢,谁来充当耳朵劝一劝他们,让他们重归于好吧!5、学生试用白话文续写结尾。
师:你们说得都很在理,相信口鼻眼眉一定会再次和睦相处的。
老师也想试试当一回古人,把你们说的话变成文言文,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出示:耳在一旁,目睹此辩,叹曰:“尔等莫再争也,世间万物,皆有其用,无谓乎高低。
”口鼻眼眉闻之默然,互视一笑。
师读。
四、分角色表演古文。
这篇古文不仅短小精悍,而且特别好玩,把我们脸分成了口鼻眼眉四个角色,让人读后若有所思。
《小古文教案》word版

《小古文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古文词汇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内容1. 古文词汇:介绍常见的古文词汇及其现代汉语对应词。
2. 古文句式:讲解古文的基本句式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3. 经典古文:选取适合学生的经典古文进行阅读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经典古文的阅读理解。
2. 难点:古文词汇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古文句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文词汇和句式,分析经典古文。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古文朗读、背诵和讨论。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古文句子,提高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思维品质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古文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基本的古文句式:主谓宾、定状补。
二、教学内容1. 古文词汇:之、乎、者、也、矣、焉、哉。
2. 古文句式:主谓宾、定状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2. 难点:古文词汇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古文句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文词汇和句式,分析经典古文。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古文朗读、背诵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古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古文词汇和句式,举例说明。
3. 实践:让学生动手编写古文句子,提高运用能力。
4. 互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六、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本节课的经典古文。
2. 练习编写古文句子,运用所学的古文词汇和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古文15篇逐雀红日将下,打麦已完。
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
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
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打完小麦。
有一群小麻雀,纷纷跑到麦场上,吃散落的麦粒。
几个小孩站在门前,拍手叫喊着驱赶麻雀。
麻雀听到小孩们的叫喊声,四散逃去树林中。
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瓶子里有果子,孩子伸手去瓶子里取,抓了一大把,瓶口小,手无法出来,硬出手疼,心急大哭,母亲说:“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手就可以出来了。
”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有一只黄猫和一只白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声,两只猫的毛耸立起来了,尾巴也竖起来了,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只猫不相上下。
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乘胜追击,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已死的母熊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中要害,端坐不倒。
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中了一只母熊。
正中要害,却坐着不倒下。
走进了一看,母熊已死,手抱着一块大石头,石头下有三只小熊,在水中玩耍嬉戏,母熊之所以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到她的孩子。
猎人非常感动,于是终身不再打猎。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①俄而:一会儿。
②欣然:高兴的样子。
③差:勉强。
④未若:不如。
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
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
”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无瞳子必不明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①尝:曾经。
②若:如果。
③物:指人和事物。
④瞳子:人眼中的瞳孔。
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
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道边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①尝:曾经。
②诸:众。
③游:玩。
④子:果实。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⑥竞:争着。
⑦走:跑。
⑧信然:真是这样。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⑤谓:对…说⑥其人:他家里的人。
⑦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
⑧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⑨趋:快步走。
⑩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放下了农具,荒废了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活见鬼明.冯梦龙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
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俄倾,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注释:1.者:……的人。
2.值:遇上。
值大雨:正赶上下大雨。
3.持:拿。
4.盖:伞。
5.即:马上。
6.投伞:跑到伞下。
7.久之:过了好一阵。
8.语:说话。
9.疑:怀疑。
10.以:用。
11.撩:一种动作,撩试,碰。
12.之:代词,指那个不说话的人。
13.偶:碰巧。
偶不相值:碰巧没有碰到。
14.愈益:更加。
15.因:于是。
16.之:和前一样。
趋:跑。
17.值:正是……的时候。
18.亟(jí):赶紧,马上。
19.其:代词,指做糕点的人。
20.俄顷(qǐng):不一会儿。
21.复:又。
22.号呼:大声喊。
23.亦:也。
24.其:代词,指做糕点的人。
25.踉(liàng)跄(qiàng):跌跌撞撞走路不稳。
26.愕(è)然:惊讶,目瞪口呆。
译文:有个赴宴后深夜回家的人,正好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
看见一个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个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儿走起来。
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
他怀疑是鬼。
他用脚撩试,正好没有碰着,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
这时正是做糕点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人家自己遇见鬼了。
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声喊着“有鬼!有鬼!”也跑进做糕点的人的家中。
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
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注释1.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
2.曰:名叫。
3.衣:穿。
4.素:白色的。
5.雨:下雨。
6.衣:上衣,这里指衣服。
7.缁(zī):黑色。
8反:同“返”,返回,回家。
9.知:了解,知道。
10. 怒:生气,愤怒。
11. 将:打算。
12. 扑:打、敲。
13. 子:你 14. 犹是:像这样。
15. 向者:刚才。
向,从前,往昔。
16. 使:假使,假若。
17. 岂:怎么。
18. 怪:对……感到奇怪。
译文杨朱的弟弟叫布,他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
天下雨了,他脱去白色的衣服,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来。
他家的狗不知道,冲上来对他狂叫。
杨布很生气,准备打狗。
杨朱劝阻说:“请不要打它啦,你也会像它这样。
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燃衣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聚饮。
见人裳尾为火所烧。
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
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
曰:“火烧君裳。
”其人遂收衣而起,怒曰:“不早言!”性缓者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注释:1.共:很多。
2.裳(cháng):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3.尾:衣服的一角。
4.乃:于是,就。
5.见之已久的‘之’:它(指“人裳尾为火所烧”)6.然则:既然这样。
7.伤:受损害。
8.遂:立即,马上。
9.何:为什么。
10.道:说。
11.果然:果真这样。
译文:一个人性子特别缓慢,冬天很多人围着火炉饮酒。
慢性子看到有一个的人衣服被炉火烧着了,于是就从容地说:“有一件事,看见它已经很久,想说怕你性急,不说又恐怕你受到伤害,那么是说对呢?还是不说对呢?”那个人问是什么事,慢性子的人说:“火烧着了你的衣裳。
”那个人马上拉衣起来,恼怒道:“为什么不早说?”慢性子的人说:“我说你性急吧,果然如此。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1.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2.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3.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
4.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5.过中:过了正午。
6.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7.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8.戏:嬉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10.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1.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12.信:诚信,讲信用。
13.时年:今年。
14.非:不是。
15.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16.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17.已去:已经离开。
18.曰:说。
19.则:就是。
20.顾:回头看。
21.惭:感到惭愧。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陈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陈元方:“你的父亲在吗?”陈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
4.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5.吾:我。
6.坚:坚硬。
7.陷:刺破。
8.利:锋利。
9.无不:没有。
10.或:有人。
11.以:用。
12.弗:不。
13.应:回答。
14.夫:句首发语词,那。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