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趋势
美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美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引言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美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对美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美术的发展现状1.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在美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例如,数字绘画、虚拟现实、计算机生成艺术等,为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表现手段和创作方式。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美术作品的形式,还为艺术家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2.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当代美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风格,艺术家们更加注重个人独特性和创新性的表达。
从超现实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从装置艺术到行为艺术,艺术家们不断尝试新的艺术形式,打破传统的界限,展示出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
3.全球化的交流与合作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交流更加频繁。
艺术家们通过参加国际艺术展览、艺术家驻地项目等方式,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进行交流与合作。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推动了美术的发展,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融合。
三、美术的发展趋势1.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美术领域也开始关注可持续性的发展。
艺术家们更加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倡导艺术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同时,一些艺术家还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唤起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数字化艺术的兴起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艺术将成为未来美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丰富美术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手段。
同时,数字化艺术的兴起也将带来新的市场和商业模式,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3.社会参与性的艺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社会参与性的艺术不仅关注艺术品本身,还强调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和影响。
例如,艺术家通过组织社区艺术项目、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将艺术与社会问题紧密结合,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
美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美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引言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对于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美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美术的发展现状1. 美术教育的普及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提高,美术教育的普及化成为一个趋势。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机构开始注重美术教育,提供更多的美术课程和培训机会,培养了一大批有艺术才华的人才。
2. 数字化艺术的兴起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艺术逐渐兴起。
数字绘画、数字雕塑等数字化艺术形式的出现,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
数字化艺术作品的传播也更加方便快捷,使得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艺术的魅力。
3. 跨界合作的增多美术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越来越多,艺术与科技、艺术与设计、艺术与商业等的结合,为美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跨界合作不仅拓宽了美术的应用领域,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4. 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美术形式越来越多元化,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多种表现形式。
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材料,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三、美术的发展趋势1.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美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艺术作品。
2. 环境保护与艺术的结合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艺术也将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环保理念,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3. 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将成为美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将相互交流和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4. 艺术市场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认知提高,艺术市场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艺术品交易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艺术品投资也将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
四、结论综上所述,美术在当代社会中发展迅速,美术教育的普及化、数字化艺术的兴起、跨界合作的增多和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其发展的主要特点。
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当代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当代工笔花鸟画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现状和潜在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
1. 传统与创新并存传统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珍贵遗产,它融合了中国绘画的审美理念和绘画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当代,一些画家继承和发扬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技法和精神,创作出一些传统造型、传统内容的花鸟画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与此也有一些画家通过创新的手法和理念,打破传统的束缚,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个性鲜明的作品,为传统工笔花鸟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2. 风格多元化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使其风格多元化,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
有的画家继承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保持个性鲜明;有的画家则启发于西方绘画的理念和表现方式,探索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新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这些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方式给当代工笔花鸟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 技术手段的革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的限制,广泛运用了数字绘画、计算机绘图等新的技术手段。
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为画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使得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4. 国际化视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也向国际舞台走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关注和喜爱。
一些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也积极参与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将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趋势1. 复兴传统在当代艺术创作中,一些画家通过回归传统,深入挖掘和研究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内涵和技法精髓,致力于复兴传统工笔花鸟画。
他们不仅在传统的造型和题材上做文章,还在绘画技法和审美理念上进行创新,使得传统工笔花鸟画在当代得以继承和发展。
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当代艺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涌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最初反传统、突破常规的实验性探索,到现在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跨媒介艺术、数字化、社交化与全球化时代,当代艺术依旧保持着其汇聚了文化、时代、思想、技艺、传播方式的多重性与复杂性。
面对未来,当代艺术正遵循下面几个趋势发展。
一、多元文化呈现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多元文化呈现。
全球化的影响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同文化从交流、融合到碰撞不断加强。
当代艺术家从中国,到中东,再到拉美、非洲、南亚洲等地的艺术家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融合了本土文化与西方艺术的元素,形成了全新的艺术风格。
多元文化的呈现,使得当代艺术的上限不断提升,不再依赖单一的文化传统,而是将全球视野下的不同文化和世界观,运用到了他们的作品中。
二、跨媒介艺术当代艺术爆发式地融合了不同媒介,比如绘画、雕塑、摄影、影像、新媒体、装置、行为等,通过跨界创作,彰显了艺术家的多重身份和视角。
而当代艺术的跨媒介创作也给观众带来了更丰富的感官体验,对艺术的欣赏也更加多样化。
三、数字化在21世纪,数字化的技术对当代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艺术家有了更多的表现方式。
通过3D仿真、动态图像、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艺术家可以打破时空和物理空间的限制,呈现出更加奇特的形式和构成。
比如智能应用和社会媒体的使用,使得艺术家能够带来更广泛的社交交流,直接面向更广泛的观众。
四、社交化与全球化当代艺术在理念上逐渐走向更加开放、前卫,艺术家的作品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注重社会、环境、经济以及政治相互作用的影响,在表达当代社会的无奈和心声中也展现出对未来的探寻。
而社交化的发展,则让当代艺术家们的作品更接地气、更广泛地被人们认知及推广。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被人们所认知和追捧,在全球范围内的艺术市场中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综上述,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不仅是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也是艺术家从自我感知到全球视野下的思考挖掘,更是传统体制与新兴平台的互联融合。
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当代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形式,而是融合了科技、多媒体以及社会、政治等各种元素。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跨界融合是当代艺术的典型特点之一。
随着全球信息的快速传播,不同文化和艺术流派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
艺术家们开始将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相互融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态。
比如,很多艺术家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使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创作出令人惊艳的艺术作品,这种跨界融合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第二,关注社会问题是当代艺术的重要方向。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艺术家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探讨这些社会问题。
他们通过作品向观众传达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环境问题、政治挑战等,并引发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当代艺术成为了社会议题的呈现者和抒发者,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第三,呈现个体体验是当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当代社会中,个人的价值和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
艺术家开始关注个体的思想和感受,通过作品展现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绪。
这种个体化的体验,使观众更能够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并通过艺术来实现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
第四,数字化艺术的崛起是当代艺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艺术成为了当代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家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以及虚拟现实等工具,创作出具有前卫和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数字化艺术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创作方式和展示形式,还推动了艺术与科技之间的深度融合。
第五,环境艺术的兴起是当代艺术的重要动向。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自然和环境问题,并通过艺术作品来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环境艺术强调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艺术家通过创造自然景观、使用可回收材料等方式,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作品中,唤起人们对环境的关切和思考。
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 引言1.1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定义当代工笔花鸟画是一种结合传统工笔技法和当代艺术语言的绘画形式。
它继承了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精髓,同时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元素,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在当代社会,工笔花鸟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笔篆刻,而是展现在各种媒介和形式中,如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品等。
通过对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的结合,当代工笔花鸟画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深受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
当代工笔花鸟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它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描绘,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工笔花鸟画也承载着艺术家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继承与发展。
通过创作和传播当代工笔花鸟画,艺术家们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更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1.2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意义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工笔花鸟画,可以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传达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当代工笔花鸟画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工笔花鸟画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通过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和传播,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意义还在于推动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们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使得工笔花鸟画在技法和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也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研究和欣赏当代工笔花鸟画,可以促进艺术的创新和提升,推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共生。
2. 正文2.1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传统与创新当代工笔花鸟画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既继承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呈现出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在传统方面,当代工笔花鸟画仍延续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细腻精致和注重写实的特点。
美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美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 美术的发展现状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现代美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
在当代社会,美术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风格,包括绘画、雕塑、装置艺术、摄影、数字艺术等。
美术作品不仅在博物馆和画廊中展出,还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2. 美术的发展趋势2.1 技术与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美术领域也浮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创新。
数字艺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例如,艺术家可以利用数字软件进行创作,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界体验艺术作品,增强了艺术的沉浸感。
2.2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艺术家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装置艺术通过在特定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观念性的艺术作品,引起观众对环境和社会议题的思量。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捕捉瞬间的漂亮和真实,传达出艺术家的独特视角。
2.3 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家越来越关注文化多样性的表达。
他们通过融合不同文化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这种文化多样性的表达使艺术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
2.4 环境与社会关切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环境和社会议题,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这些议题的关切。
例如,一些艺术家利用废弃物品创作艺术品,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
同时,一些艺术作品也关注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平等等。
这种关注使艺术更具社会意义,能够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量和讨论。
3. 美术的发展前景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美术作品的创作方式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同时,随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提高,艺术作品将更加关注这些议题,引起观众的思量和讨论。
美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美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 美术的发展现状: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当前,美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以下是美术的发展现状的一些方面:1.1 美术教育的普及化: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美术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及。
各级学校纷纷设置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1.2 数字化美术创作的兴起: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美术创作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艺术家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等工具,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数字艺术作品。
1.3 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美术作为一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多个领域。
当代艺术家们不断尝试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使美术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
1.4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艺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国际艺术展览、艺术家驻留计划等活动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交流,丰富了美术的发展。
2. 美术的发展趋势: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也面临着一些发展趋势和挑战。
以下是美术的发展趋势的一些方面:2.1 多媒体艺术的崛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艺术在美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艺术家们通过结合不同媒介,如声音、图像、视频等,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
2.2 环境艺术的关注:环境艺术强调艺术与环境的互动关系,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环境艺术作品常常以自然材料和可持续性为特点,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3 社会问题的关注:当代艺术家们越来越关注社会问题,通过艺术作品来呈现社会现象和问题。
这种艺术形式常常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表达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4 跨文化的艺术交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与合作变得更加频繁。
艺术家们通过吸收不同文化的艺术元素,创造出融合多种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
2.5 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视: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艺术界也开始关注可持续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趋势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0-12-25 16:24 |提问者:凰涅天下问题补充:要求2500至3000字,谢谢最佳答案首先,我们必须看到人类历史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转折时代。
这既是由现代科学开拓的新疆域带来的新视野导致的文化发展趋势,亦是人类文化发展史按其自律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代科学、文学、艺术的新思潮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例证,譬如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在更高层次上对经典物理学关于物质、时空以及因果关系等等传统思想的扬弃和升华,文学、艺术流派中的前卫艺术对艺术传统的宏观意义的破坏都表明人类社会正在开始一次自人类社会生活形成以来最伟大的变革,即文化自身的变革,它不同于以往的物质革命带来的对文化的影响,因此,这是一次真正意义的文化变革,这一人类文化史上的巨变必然导致我们对传统的科学、艺术模式作重大的修正。
在整个文学、艺术领域内,近百年来应属绘画艺术的改变最为明显。
下面我就来针对当代绘画的两种新倾向谈一谈这一巨变时代绘画艺术的特色和性质。
希望我们的思考能够汇入这个时代文艺思潮的总流,从而为建设人类新文化的大厦贡献我们的微薄力量。
一、绘画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自从人类社会活动进入科学时代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造型艺术领域中,由于照相术的发明,使一直作为记录历史、描绘肖像以及装饰生活环境的工具的绘画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逐渐成为一门研究视觉图式的独立学科。
因为照相术的发明不仅带来了一般记录实况的工具的重大改革,更重要的是射电望远摄影和显微摄影所揭开的新的视觉世界进一步加强了画家们对单纯视觉图像的兴趣。
当然,在绘画真正开始按其自律性发展的短暂历史中,这一特点仅仅是发生在较高文化层次中的现象,而在一般社会生活中绘画仍没有从装饰生活环境的工具和社会伦理学的附庸的位置上摆脱出来。
因此,这一学科的形成还仅仅是一个萌芽,它需要更多的智慧者的辛勤劳动,才能使其建立起系统的科学构架,从而使人类这一新的需求得以真正的完善。
自从塞尚开了“现代派绘画”先河以来,这一萌芽就已初步形成,到迪尚和毕加索就更显而易见了,而基于鲍克林和克林格尔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季奥吉俄•德•籍里柯(Ciorgio de Chirico)创立的“形而上绘画”和彼埃特•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绘画则显示了这一学科的真正形成。
这时,揭示这些图式的价值并不在于用以表述一种显而易见的道理或使之成为具有满足美感需要之功能的欣赏品这一点上,而在于人类对视觉图式本身所具有的无穷奥秘发生兴趣的知性这一点上了。
从这层意义上看,绘画已不再是归属于原来意义上的艺术的一个门类,而应该是一门研究视觉文化的独立科学,因为这些图式的揭示绝不像诗歌、戏剧那样必然会首先展现出社会学和伦理学方面的意义,亦不像音乐和舞蹈那样必然直接展现出审美方面的意义。
虽然它也可以代替摄影再现一个美景,一个瞬间的舞姿,但这如同物理学的成果可以研制出原子武器一样,那只是它的副产品,并不是研究这门科学本身的目的。
我之所以要对绘画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形成的传统归类做重大修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企图否定传统形成的科学性,在绘画没有真正成为其自身之前,传统的分类在过去的几千年中都是合理的、适用的、准确的。
但当科学时代到来时,确切些说是照相术发明后,这一经典分类的原则就被打破了。
照相术的出现是历史的转折点,尽管它产生的初期并未使我们明确地意识到原有的绘画模式的不适用,但毕竟随着摄影技术的迅猛发展,绘画就越来越少地担负记录历史和绘制纪念性肖像的社会责任了,因而“现代绘画”逐渐走上了半抽象化、抽象化的道路,时至今日,已很难找到类似照片的绘画图式了(指专门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
“现代绘画”中所谓“照相写实主义”的推出亦决非意在描绘纪念性的肖像或作为欣赏品的风景,他们的兴趣只在于对科学技术的崇拜,对人类手工所能达到的模仿机器效果能力的赞美,从这一意义上看,这类绘画虽不是纯粹的图式科学,但亦是接近科学技术研究的。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绘画直接作为艺术品的旧社会功能已被摄影取而代之了。
”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绘画图式中的科学因素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进而形成了视觉图式的专门科学。
这一点通过绘画图式中表象上的抽象化与内容上的抽象化可以得到说明。
从百余年来的“现代绘画”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明显的走向抽象化的总体特征。
而这一逐渐独立起来的学科之所以在它诞生的初期阶段会产生遭到一般公众的强烈反对,并要求弄懂它所表现的内容的原因,正在于这些人还抱着原有的对绘画这一学科的理解模式来考察这些图式的意义,这就导致了新绘画图式是否有其存在价值的争论。
事实上,造成这种错误的,并不仅在于观者,同时亦在于专门研究机构和视觉图式学家(画家)们自身,因为这些专门机构和专家们还没有自觉地象视觉图式本身那样转向于适应这一时代意象的倾向,他们自身就是矛盾的,他们一方面要按照视觉图式的科学性和自律性去显现它的结构,一方面又想让普通观者来理解这一工作的意义,这就出现了矛盾,就象一个数学家企图让不懂数学的普通群众理解他的数学公式一样,结果专家费了很大气力,观者仍然不知所云。
绘画图式自脱离旧艺术范畴以来(表象与内容的抽象化),就改变了过去数千年中它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说它不再是专为审美的需要而制造的生活奢侈品和为服务于社会学制造的政治宣传品以及服务于社会伦理学的道德教育说解图了。
对它的揭示和研究是以启发人类思维的创造力和为制造美的环境、美的用品奠定理论基础、物化方式,物质材料选择知识基础而成其为社会价值的。
人们固然可以拿它的成果去制造美的事物和美的欣赏品,譬如建筑、城市规划、生活用品造型、机器、机械造型、壁画、室内装饰、室内挂画、雕塑、服装样式、服装图案等等;亦可以拿它去作各门科学的图解和科幻视觉显相,如天文馆、自然科学博物馆、海洋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壁画和各种书籍装帧、插图等等,但这些都不同于对“视觉图式科学”本身的研究。
此外,更重要的一点还是这些图式能通过视觉心理学这一角度启发和培养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成为自然科学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学科。
通过应用抽象构图的考察,我们发现人们对同一视觉图式的视觉反映并不是一样的,往往那些敏感于对形的认识又有较深的专门知识的人,才对那些具有格式塔感觉的图式产生认同,认同的层次随识别优、劣图式的能力(天赋和修养)按金字塔结构大致划分为九级,三级组合成为一层,因而分上、中、下三层。
如图所示:每层组成一个共同的语言特色,上层为抽象,中层为意象,下层为具象(或表象)。
通过应用视觉图式的考察说明抽象构图亦有“优”、“劣”之分。
那么“美”的秩序也就是在“优”类的图式中展现出来(由于这是一门刚刚诞生的学科,暂时仍延用过去的词汇概念),这些图式之所以只能得到极少数专家的认同,那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某些人对视觉图式的敏感就像另一些人对数学的敏感一样,需要在这方面知性的天赋,另一个原因则是有些专家虽有些敏感却由于多年接受传统教育的结果而不肯放弃旧有观念对“绘画艺术”这一学科的理解,那就是他们还要求绘画图式至少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正是极大多数公众甚至专业工作者很难理解为什么看来“丑”的图式亦能成为绘画科学研究对象的根本原因。
因此,若要使这门确有研究价值的新科学健康地发展起来,就必须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不再要求一般观众的普遍认同,更无必要解释这些图式表述的“内容”,画展亦可像其他科技成果展一样,无需追随普通观者的意见,因为这些展品在本质上不存在美不美的问题,它所提供的只是视觉经验的积累,这些经验或许有新、旧之分,但却没有美丑之别,因为它们不以区分美丑为目的,而以积累引起(刺激)人们各种感情或感觉的图式为目的。
我认为自从这门学科初步形成以来,至今尚处于初级阶段,籍里柯、鲁奥、蒙德里安和波洛克等西方画家的学术成果一直是这一学科中的最高成就,尽管我国近年来的一些青年“画家”亦有了一定的成绩,如谷文达、王广义、张培力、丁方、李山、任戬等人,但仍未脱出籍里柯、鲁奥、蒙德里安、波洛克、杜尚、毕加索、达利等西方前辈建立起的体系。
当然,这里应该提到谷文达、任戬在探索新形式方面做了尝试,但这些尝试也不能说是完全成功的。
由此,我们看到,绘画图式的被揭示必须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只有在观念得到全面更新,新的方法论得到专家们的普遍认同后(也包括在我们自己身上消除传统教育的一切影响之后),我们才会对更深奥的视觉图式有所领悟,因而也才能做到在绘画图式中揭示出新的经验的物化,而不是物化的新经验或物化的新观念。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一事实,即“现代绘画”正在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原因在于对绘画图式的揭示变成了对自然界物质形态图像和积淀于人类深层经验中的心理图像表述于二维平面后所蕴含的构成学问题的类似数学的纯抽象研究了。
对这门科学的研究绝不同于对艺术语言学的研究,因为对艺术语言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服务于它那个学科的基础建设,若离开了艺术中某一类主体的需要,它的研究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了。
而视觉图式学却不是这样,它不仅可以为作为原有艺术门类存在的大众美术提供语言材料,同时也可以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提供建设有序结构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则是它在启发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意义和人类对其自身的玄奥性发生兴趣这一方面。
美国教育学家G•F •奈勒在他的教育哲学导论一文中说道:“人类就其本性来说就是一种追求玄奥的生灵。
他具有一种无节制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从他生活经验的形形色色的材料中求得对事物终极本质的理解。
”(《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正是这种天性使人类对于一切未知领域都发生兴趣,而作为获得一切知识最重要的渠道自身—视觉,更是现代人认知兴趣的主要对象。
正是这一特点表明它自身属于独立的科学,而不从属于艺术或社会科学。
二、理性精神的勃兴(1)冷漠、庄严的视觉图式成为当代绘画的主流。
“理性是一种知识的源泉,从此我们可以得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彼此一致的判断。
”(G•F •奈勒《教育哲学导论》)我们在本题中将从艺术社会学和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现代绘画”的问题,因此,我们就要再度回到把绘画视为艺术门类的角度来看待当代美术思潮的价值问题。
在此,我们针对我国近两年来的青年美术家集群的社会思潮和“艺术作品”来谈谈理性精神这一问题。
以东北的“北方艺术群体”为首,首先推出了《一个新文明的诞生》、《“寒带—后”文化的初步形成》等论文,这代表着他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时代意象,在他们的绘画图式中,这种意象是鲜明的,那就是这些图式有着某种共同的特征,即冷漠的、庄严的、超现实的倾向,这是指内容抽象化的作品,还有那些表象抽象化(非具象)的图式也显现为机械的、冰冷的理性主义特征。
这些作品一反传统绘画中的“温性”情调,它们给人的感觉是“非人间气息”的效果,那种绝对禁止的、似人非人的形象像是梦幻中的“自然”,这一“自然” 更接近本体的、必然的真实,而那些“真实自然”的摄影则往往是偶然的、表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