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对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从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备受关注。
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质、生物多样性和泥沙沉积等方面入手。
首先,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大坝截断了水流的自由流动,水库中的水流速度减慢,水体与岸边的交换也减少,导致大量的有机废料在水体中积聚。
这些有机废料分解产生氨氮和硝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大坝水库的堆积沉积物也被废料覆盖,导致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水质,还可能污染下游的农田和饮用水源,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风险。
其次,长江三峡大坝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大坝阻隔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迁徙路径,很多鱼类无法完成其生存繁殖的周期。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鱼类繁殖基地之一,但大坝的建成导致了鱼类的数量急剧下降。
一些特有的鱼类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另外,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对泥沙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大坝建成前,长江一年四季都会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到下游的农田和河道中,为农业生产和河岸生态环境提供了养分。
然而,大坝阻断了泥沙的顺流运动,在上游堆积了大量的沉积物。
这不仅导致下游的土壤贫瘠化,还加速了海洋侵蚀,造成河道淤积。
这些问题不仅给农田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还加剧了下游城市的洪水风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例如,在大坝下游建设了一系列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废水的排放。
同时,也积极推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等生态恢复项目,以保护受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三峡大坝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PPT

环境工程教育一班 鲁小川 学号:20108146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从开始设计起就遭到环保人士和部 分科学家的反对,于1994年开始动工。从2003年完工至今,诸多县城, 上百个乡镇纷纷被淹没,约140万人被迫迁移。自2003年七月大坝开始 蓄水以来其带来的 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环境问题· 生态影响远超出论证报告所估 计的范围和强度。根据台湾的研究报告表明,三峡水库蓄 水后,对台湾的东海渔业资源产生不良影响。而国内根本 不让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生态系统的改变,从河流变湖泊,一些生物生物可能会绝 种。比如到上游产卵的鱼,巨大的水体会影响到局部生物 降水等。修建堤坝积聚了很多的泥沙在大坝周围,水的浑 浊,还有中下游的泥沙的减少对环境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六:大坝的建成不光对下游的省 市生态气候有着明显的影响,对 旁边的重庆市的影响也是非常大 的。由于对汛期和旱期的天气变 幻的判断以及水利调度的偏差, 导致重庆多次发生严重的旱灾和 涝灾。 2004年秋, 三峡水库调度出现错误,为了保 证发电机能够正常运行,在洪水 期间抬高蓄水位,加重上游特别 是开县万州的洪水灾害。同样 2006年夏天三峡水库调度再次 出现错误,虽然重庆库区已经出 现旱灾的迹象三峡水库仍然大规 模“泄洪”,造成水库水位不足, 加重重庆旱灾的程度。
五: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库区周边的生态气候影响也 是尤为明显,特别是下游的湖北以及湖南地区。由 于大坝的蓄水截断了长江下游以前常年有河水流淌 的河段,再加上水利调度的一些人为的失误和不周。 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大坝下游的这些省市的一些大 小湖泊的蓄水量逐年下降,水量严重不足,具有代 表性的就是——洞庭湖和鄱阳湖。
一:山峡蓄水之后,水流变缓, 河流的自洁能力大减,三峡库 区水质明显变差,特别是过去 水质好的支流河段,水质恶化 问题更是严重。三峡工程论证 时三峡河段的水质是全国各河 流河段中最好的,大部分河段 属于二类水。虽然现在的三峡 河段的水质是三类水,但是由 于这期间的水质指标更改,现 在的三类水只相当于过去的四 类水。由于三峡库区的水质不 断恶化,三峡库区的各县市都 开始寻求其他的生活用水水源。 可见三峡水库水质问题之严重。
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

浅谈建立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摘要:“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
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
如今的建成,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发挥了无法计数的伟大效益。
但是其在生态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无益的。
2011年,千湖之省湖北省发生60年一遇大旱,随后急转为涝,三峡大坝又一次被推向封口浪尖。
纵观近年,多灾害性气候,近年(今年尤为严重)各地暴雨,09年重庆洪灾,08年汶川地震,三峡大坝一直饱受非议,其对生态环境影响一时间众说纷纭各执其词,因此调研三峡大坝对生态方面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三峡大坝防洪发电航运生态一、三峡大坝简介1.概况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其规模宏大、综合效益显著、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2.运作原理三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
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格局为:河床中部布置泄洪建筑物,两侧布置电站坝段和坝后式厂房,左、右厂房分别设置14台和1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通航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
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后,共装有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40万千瓦。
三峡工程建成后所形成的水库全长660公里,回水由大坝直达重庆,属典型的河道型水库。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防洪限制水位高程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
三峡大坝对气候、生物、水土的影响综合分析

三峡1.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水库对周围地区气候有明显调节作用,影响范围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约1~2千米,年均温增加0.1~0.2℃,冬春季节月均温升高0.3~1.3℃,夏季降低0.9~1.2℃,雾日增加约2天。
冬季升温对柑桔、油桐等经济作物有利,夏季降温对重庆市境等地气候有所改善。
2.1对库区局地气候的影响 2.1.1对气温的影响从常年平均来看,沿三峡库区1988-2007年平均气温为17.3℃~18.8℃。
云阳与重庆的年平均气温最高,秭归的年平均气温最低。
2004—2007年蓄水后,库区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均有明显的增加。
图2-1 2004-2007年三峡库区沿江12站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比较从图2-2看出,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库区气温有上升的趋势。
从趋势线上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库区的年际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注:本文中局地气候的常年值为1971—2000年的平均值〔下同〕。
】波动较大,而且始终是围绕着常年值上下波动。
但从2001年起,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变化趋势不再围绕常年值变化,而是偏离常年值的年际间小幅波动上升(2006年除外),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0.2~0.4℃;2006年三峡库区平均气温达18.8℃,较常年偏高1.0℃, 2007年库区平均温度为18.3℃,比常年偏高0.5℃。
说明三峡工程建设及其蓄水对库区平均气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2-2 1988-2007年三峡库区沿江12站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比较从常年同期来看,如图2-3所示,年内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8月份,为28.21℃.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6.7℃,气温的年较差为21.50C。
年内,1、2、12月月平均气温皆低于10℃; 3、4、10、11月月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5-9月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7, 8月份在28℃左右。
平均气温月际之间升降变幅差异较大,冬季各月和盛夏7、8月份库区气温变化最小,为1℃左右;春、秋季,3、4月和10、11月份,气温变化剧烈,升温与降温幅度一般为5-6℃.蓄水后各月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同期值偏高。
5[1].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与对策1
![5[1].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与对策1](https://img.taocdn.com/s3/m/6e43e18683d049649b665850.png)
知识总结:
三 峡 工 程 对 生 态 环 境 和 名 胜 古 迹 的 影 响 及 对 策 工程生态 环境效应
⑵金沙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的作用: 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环境和下游航 运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将成为中国“西电东送”战 略的骨干电源,对实现能源合理配置、改善电源、改善 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⑶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金沙江水能资源的富集程度 堪称世界之最。 金沙江水量充沛且稳定,落差大而集中(干流落差 3280米)。水力资源占全国水能总量的16.7%。宜宾以 上称金沙江,流经青、藏、川、滇,石鼓以上为金沙江 上游,石鼓至攀枝花为中游,攀枝花至宜宾为下游。
利的方面。其不利影响又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 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二是影响较大,但采取措施可以有效 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三是对于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可以采取有效 措施来防止危害发生或者把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本题中选项B、C错误 较为明显,选项D中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说法是不正 确的,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并不能减少水土流失,反过来如在移民过程 中开发不当,会加剧水土流失,但由于工程建成后,用水电代替了火电, 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的排放,因此也就减轻了大气污染。
D 处(用字母表示)理 (3)图b适宜建大坝的河段位于 由是 为峡谷地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
【拓展】
4、金沙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
⑴计划在长江金沙江下游建设的乌东德、白鹤滩、溪 洛渡和向家坝4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850万千瓦。已开 建的有两座:溪洛渡和向家坝。 溪洛渡水电站:我国第二、世界第三,位于云南永善 县与四川雷波县相接壤的溪洛渡峡谷,1260万千瓦。 向家坝电站:我国第三大水电站,600万KW。位于四 川宜宾县与云南水富县交界出,比三峡工程的技术经济 指标优越,主要表现在工程总投资较低,移民人数少 (仅10万人左右),电价有竞争力。
“三峡大坝”教研

“三峡大坝”教研
三峡大坝教研
简介
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长江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之间,横跨长江。
本次教研旨在探讨三峡大坝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和当地社会的影响。
三峡大坝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营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多重影响。
水库蓄水带来的影响
三峡水库的蓄水对当地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蓄水导致水面上升,淹没了大片土地和森林。
这不仅对当地动植物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还给人类活动带来了困扰。
生态系统改变
大坝对周围生态系统的改变也是一个问题。
水库蓄水后,水流减少,对下游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
一些物种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三峡大坝对社会的影响
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营也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移民问题
由于建设三峡大坝需要淹没大片土地,许多人被迫迁移。
这对这些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发电和经济影响
然而,尽管三峡大坝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峡大坝的发电能力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结论
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对环境和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它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清洁能源利用。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关注三峡大坝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并寻找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
作业:
优化方案
(1) 诱发地震——抗震措施
(2)陆生生物影响小——移植.培育
三,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和对策
1.淹没的——迁移和原地保护
2.未发掘——尽力抢救
3.新奇观——高峡出平
湖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 据专家全面调研介绍,三峡淹没区将有1271处为必须保护的文物古 迹,包括国家级、省级文物古迹。为了保护和抢救,国家已制定了原地 保护、搬迁保护和留取资料等措施。其中有50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双堰塘、李家坝等数处巴人中心遗址、古代墓葬群特别是《水经注》有 记载的云阳故陵楚墓,必须在工期内尽力全面发掘抢救。巫峡的孔明碑 和西陵峡的众多石刻,将通过拓片、拍照切割送陈列馆等。方式保留。 多处地面文物如云阳张飞庙、瞿塘峡摩崖石刻正在易地原样复建;忠县 的石宝寨、奉节的白帝城等将就地保护;世界独一无二的白鹤梁枯水题 刻,将修建一个水下博物馆。
3.下列属于三峡工程影响较小的是( A.库区人地矛盾问题 B.库区移民开发可能加剧水土消失 C.水库淹没陆生动植物 D.库区泥沙淤积问题 答案:c
)
4.三峡工程建成后出现的新的旅游景点不包括( A.三峡大坝的宏伟工程 B.最享盛名的巫山神女峰 C.“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 D.大宁江上游将形成一个新的小三峡景区 答案:B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 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1. 有利影响(主要在 中下游)
①减小洪水对生态和环 境的破坏
②有利于血吸虫的防治
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
④增加枯水期流量,改
善水质
⑤调节气候 ⑥与力发电相比,减轻
污染及酸雨危害
2.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①淹没土地耕地及文物
对三峡大坝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

对三峡大坝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三峡大坝曾被我国誉为20世纪的建筑奇迹之一,但现在这个横跨浩荡长江的大坝却成为一个威胁环境的灾难。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三峡大坝的建立使得人多地少、土地短缺矛盾突出,不合理的开发造成当地植被破坏,气候变化,对各种动植物产生影响生,使得态退化,水土流失加剧。
同时还影响了当地的地质基础的稳定。
有地质学家称,三峡大坝拦截水量的庞大重力已开始在好几个地点侵蚀长江陡峭边岸。
再加上水位波动频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滑坡灾害,也使得大坝附近的地区的地质结构被破坏。
大坝四周的侵蚀和山体滑坡现象极为严重。
07年7月14日,一条长江支流发生特大滑坡灾害,滑坡山体长、宽均在1公里左右,而厚度达18米。
13名农民被吞没在泥石流中。
滑坡体进入长江支流后激起两层楼高的大浪,摧毁了20余艘船舶,并导致11名渔民丧生。
虽然官方称此次灾害乃暴雨所致,但地质学家称,是江水水位突然变化导致河岸岩石松动引起的。
二、对水资源的影响在大坝初建时,江水淹没了许多有毒工厂。
大坝建成后,由于江水被大坝阻拦,农业残留物、生活及工业污染物无法顺流而下排入大海,而是倒灌回水库,使得库区水体的污染不断加重。
虽然政府部门说建了很多污水处理厂,但实际上许多污水处理厂并未与城市污水系统相连通。
三峡蓄水之后,水流变缓,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减,三峡水库水质明显变坏,特别是过去水质好的支流河段,水质恶化问题更加严重。
部分出现“水华”现象,且发生范围、持续时间、发生频次明显增加。
部分支流居民饮水源堪忧,特别是香溪河、大宁河、梅溪河等情况突出。
今年丰度县因支流富营养化而发生5万人饮用水污染,小江浮萍、水葫芦疯长等问题。
三峡大坝对中国两大河流之一———长达3900英里、旱涝无常的长江的调节能力也遭到质疑。
今年春天,下游城市遭遇大旱,通常可停靠港口的船只无法航行,但三峡大坝未能发挥调水功能消除这一问题,本月湖北省大约40 万人缺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一、建设三峡大坝的不利影响 二、建设三峡大坝的有利影响
建设三峡大坝的不利影响
1、三峡大坝对地质的影响 2、三峡大坝对生物的影响 3、对库区文物的影响 4、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back
三峡大坝对地质的影响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在孙中山时代的三峡大坝规划 通过查阅资料, 是建在现在的宜昌市三游洞景区附近, 是建在现在的宜昌市三游洞景区附近,毛泽东时代将这 一原有规划进行了修改, 一原有规划进行了修改,将大坝位置上移至现在的三峡 大坝所在地。单纯就发电量而言, 大坝所在地。单纯就发电量而言,中堡岛坝址的发电量 小于南津关坝址。之所以进行这样的修改, 小于南津关坝址。之所以进行这样的修改,是因为南津 关的地质条件不如中堡岛。 关的地质条件不如中堡岛。岩心取样的结果也证明了这 一点。中堡岛岩心是坚固的花岗岩, 一点。中堡岛岩心是坚固的花岗岩,在水的重力作用下 面会更安全一些。但是三峡大坝作为世界第一大坝, 面会更安全一些。但是三峡大坝作为世界第一大坝,其 巨大的水库容量所产生的巨大重力作用, 巨大的水库容量所产生的巨大重力作用,对下面地址带 的影响还是不容小视的。 的影响还是不容小视的。水库诱发地震是水电站很怕的 一个后遗症,三峡蓄水到168前后,坝区曾经发生过一 一个后遗症,三峡蓄水到168前后, 前后 次有明显震感的轻度地震。09年元旦之后宜昌又发生过 次有明显震感的轻度地震。09年元旦之后宜昌又发生过 一次明显震感地震。现在, 一次明显震感地震。现在,对诱发地震的警惕性相对较 高。
三峡大坝对环境的影响
组长: 组长:王师楠 小组成员:吴仪君、张迪、 小组成员:吴仪君、张迪、韦农 高二ป่ตู้
开题报告
大家都知道建设三峡大坝的首要目的是为了 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其次还可以起 到发电,航运,旅游等目的。看起来三峡大坝的 建设似乎百益而无一害。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 的么?我们知道,三峡大坝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 能源,但其对周边乃至整体环境的影响却也是不 可小觑的。那么,就让我们来深入的研究三峡大 坝光辉,及光辉的背后所付出的环境的代价。
建设三峡大坝的有利影响
1、防洪效益大 2、发电量大 3、航运效益显著 4、三峡工程对宜昌的影响 5、总结
防洪效益大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 亿立方米, 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 27000-33000立方米 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 立方米/ 之最。 之最。
back
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有利影响主要 长江中游, 是: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 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 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 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是:库区, 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是:库区, 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 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 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 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 地震、 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 back
back
三峡大坝对生物的影响
最明显的受到三峡大坝影响的生物是中华鲟。 最明显的受到三峡大坝影响的生物是中华鲟。作为三峡 大坝反调节水库的葛洲坝截断了中华鲟这种洄游鱼类的 洄游线路。 洄游线路。白鳍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 1600千米的江段内 20世纪 年代中期调查 千米的江段内。 世纪80年代中期调查, 长江口约 1600千米的江段内。20世纪80年代中期调查, 长江中的白鳍豚总头数已下降到200头以下 长江中的白鳍豚总头数已下降到200头以下 。枝城以上 江段、南京以下江段、洞庭湖和鄱阳湖内, 江段、南京以下江段、洞庭湖和鄱阳湖内,已难以见到 白鳍豚的身影。专家们分析, 白鳍豚的身影。专家们分析,使白鳍豚锐减的另一个主 要原因是,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鱼类资源迅速减少, 要原因是,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鱼类资源迅速减少, 使白鳍豚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愈来愈匮乏。 使白鳍豚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愈来愈匮乏。此外我们了 解到许多例子,在这里我们举的例子对于许许多多“ 解到许多例子,在这里我们举的例子对于许许多多“中 华鲟式”例子来说只是沧海一栗。 华鲟式”例子来说只是沧海一栗。
back
发电量大
三峡水电站将安装26台单机容量为 万千 三峡水电站将安装26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 台单机容量为70 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 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 年平均发电最846.8亿度 亿度, 瓦,年平均发电最846.8亿度,将是世界 上最大的水电站。 上最大的水电站。
back
对库区文物的影响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 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 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 米以后, 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 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淹没到水下。 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淹没到水下。其中重要的 文物古迹有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 文物古迹有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丁房双 ——无名阙 云阳张飞庙、丰都鬼城、 无名阙、 阙——无名阙、云阳张飞庙、丰都鬼城、奉节 白帝城,此外还有较重要的古栈道5 石刻、 白帝城,此外还有较重要的古栈道5处,石刻、 题刻56处 古桥17处 题刻56处,古桥17处;地下文物有较重要的遗 58处 墓群(墓地)45处 址58处,墓群(墓地)45处。其中著名的有奉 节县草堂古人类化石点, 节县草堂古人类化石点,是三峡水库淹没点唯 一一处化石点;云阳县故陵楚墓、 一一处化石点;云阳县故陵楚墓、北宋的龙脊 石题刻,巫山县明清时代的大昌古镇,唐代开 石题刻,巫山县明清时代的大昌古镇, 始修建的大宁河古栈道等。 始修建的大宁河古栈道等。
三峡工程对宜昌的影响
三峡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电城。 三峡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电城。神奇秀美 的长江长江三峡钟情宜昌美丽的家园, 的长江长江三峡钟情宜昌美丽的家园,雄伟壮 丽的长江三峡工程赐予宜昌跨世纪的发展机遇。 丽的长江三峡工程赐予宜昌跨世纪的发展机遇。 宜昌正朝着建成全国一流的旅游名城的目标奋 因为三峡大坝的建设, 进。因为三峡大坝的建设,宜昌市成为了名副 其实的水电旅游名城、世界水电之都。据悉, 其实的水电旅游名城、世界水电之都。据悉, 2007年 宜昌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 2007年,宜昌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 万人次。 其中,仅三峡大坝的接待量就达到了125万人次 万人次。 其中,仅三峡大坝的接待量就达到了125万人次。 可以说, 可以说,三峡大坝的建设对宜昌的城市发展与 知名度的提升功不可没。 知名度的提升功不可没。
总结: 总结: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 发电和航运方面。另外, 发电和航运方面。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 南水北调、 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 益处。 益处。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三峡大坝的建设总的说是既有利又有弊。 三峡大坝的建设总的说是既有利又有弊。在 对待工程建设、政策、计划等等此类问题时, 对待工程建设、政策、计划等等此类问题时, 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既要看到好的一面, 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既要看到好的一面, 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活 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 我们从三峡大坝这一角度看到了许多问题。 动,我们从三峡大坝这一角度看到了许多问题。 为我们的地理学习乃至为人处世都有一定的影 在研究过程中, 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集 体的力量。就如同水力发电一般,一股之水, 体的力量。就如同水力发电一般,一股之水, 所发的电甚至不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所发的电甚至不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但若汇聚 成一起, 成一起,就会产生如同三峡大坝发电量一般的 效果。 效果。
back
航运效益显著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 善航运里程660公里 公里, 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 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 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 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 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 5000万吨 万吨。 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 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