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热负荷指标

合集下载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热负荷指标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热负荷指标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在采暖期间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供给的热量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g)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或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q=Q/Ao(1) 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Q1=Afk(tn-twn)(2)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acpρwnLlm(tn-twn) (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tn和twn 与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新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0.28cpρwnL(tn-twn)(4)式中tn和twn、ρwn与上同,L表示渗透空气量(m3/h)、其计算公式如下:L=L0lmb (5)式中L0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下,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 、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m表示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b表示门窗缝渗风指数,b=0.56~0.78。

供热工程2.9 高层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简介及建筑节能

供热工程2.9 高层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简介及建筑节能

第九节高层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简介建筑节能及措施一、热压作用冬季建筑物的内、外温度不同,由于空气的密度差,室外空气在底层一些楼层的门窗缝隙进入,通过建筑物内部楼梯间等竖直贯通通道上升,然后在顶层一些楼层的门窗缝隙排出。

这种引起空气流动的压力称为热压。

假设沿建筑物各层完全畅通,热压主要由室外空气与楼梯间等竖直贯通通道空气之间的密度差造成。

建筑物内、外空气密度差和高度差形成的理论热压,可按下式计算'Pr ()()Z w n h h ρρg =--Pa (1—22)式中r P ---理论热压,Paw ρ---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3/m kg ;'nρ---形成热压的室内空气柱密度,3/m kg ;h ---计算高度,m ;Z h ---中和面标高,m ;g ---重力加速度,2/81.9s m g =有效热压差可按下式计算热压系数值r c 与建筑物内部隔断及上下通风等状况有关,即与空气从底层部分渗入而从顶层部分渗出的流通路程的阻力状况有关。

国内一些研究资料认为,热压差系数的大致范围为r c =0.2-0.5。

二、风压作用高层建筑遇到的特殊问题之一,是需要考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风速随高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可用下式表示:式中h V ---高度h 处的风速,m/s ;0V ---高度0h 处的风速,m/s ;α--幂指数,与地面的粗糙度有关,可取α=0.2。

按照我国气象部门规定,风观测的基准高度为10m 。

因此,目前规范给出各城市的冬季平均风速0V 是对应基准高度0h =10m 的数值。

对于不同高度处h 的室外风速h V 可改写为下式'()()r r r r z w n P c P c h h g∆==-ρ-ρa h h h V V ⎪⎪⎭⎫ ⎝⎛=000.20.2000.631()10h h V V h V ==三、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实际作用的冷风渗透现象,都是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的区别教程文件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的区别教程文件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的区别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在采暖期间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供给的热量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g)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或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 计算公式如下:q=Q/Ao (1)式中Q, 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Q1=Afk(tn-twn)(2)式中Q1、F、K、a、tn、twn 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 (m2?K)卜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C)、采暖室外(C)。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 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acpp wnLlm(tn-twn)( 3)式中Q2 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W)、 a 表示单位换算系数、cp 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 表示在基准高度( 10m) 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 、l 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 m)、tn 和twn 与上同、p 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 )、m 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新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0.28cp p wnL(tn-twn)(4、式中tn和twn、p wn与上同,L表示渗透空气量( m3/h) 、其计算公式如下:L=L0lmb(5)式中L0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下,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 、l 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 )、m表示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b表示门窗缝渗风指数,b=0.56〜0.78。

各种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指标

各种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指标

各种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指标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指标是评估建筑物能源效率和热舒适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下面将介绍常见建筑物类型的冷热负荷指标。

1.住宅建筑住宅建筑的冷热负荷指标主要包括单位面积的冷负荷和热负荷,通常以单位面积的热负荷来衡量。

热负荷指标是指建筑内部的总热输入量,包括外界环境温度以及家庭生活等活动产生的热量。

一般来说,热负荷指标越低,代表着住宅的能源效率越高。

2.商业建筑商业建筑的冷热负荷指标与住宅建筑类似,也主要以单位面积的热负荷来衡量。

不同类型的商业建筑,如写字楼、商场、酒店等,其冷热负荷指标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商业建筑的热负荷指标可以采用空调的冷负荷和采暖的热负荷来综合评估。

3.工业建筑工业建筑的冷热负荷指标较为复杂,既包括建筑本身的冷热负荷,也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能耗。

通常,工业建筑的冷热负荷指标采用单位产值的冷热负荷来衡量。

一般来说,工业建筑的冷热负荷指标越低,表示其能耗越低,能源利用效率越高。

4.教育建筑教育建筑主要指学校、大学等教育机构的建筑物。

教育建筑的冷热负荷指标与商业建筑类似,主要以单位面积的热负荷来衡量。

与商业建筑不同的是,教育建筑的冷热负荷指标还需考虑到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室内舒适性要求,如能源消耗、室内空气质量等。

5.医疗建筑医疗建筑指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的建筑物。

由于医疗建筑通常需要提供稳定的温湿度环境,其冷热负荷指标相对较高。

医疗建筑的热负荷指标通常采用单位病床或单位面积的热负荷来衡量。

总的来说,在评估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指标时,需要考虑建筑类型、建筑规模、功能需求等因素。

对于所有建筑物而言,冷热负荷指标的降低是重要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措施,通过选择合适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以及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益。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首先,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建筑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热能需求量,通常以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能耗表达。

耗热量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水平,评估建筑物的能效,并与其他建筑物进行比较。

常用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包括单位面积建筑耗热量(kWh/m²)、单位建筑体积耗热量(kWh/m³)等。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基于建筑物的能量平衡原理。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能量平衡可分为两部分:传导热和换气热。

传导热是指建筑物从墙体、屋顶、地板等部位通过传导方式流失的热量;换气热是指建筑物由于正常通风或机械通风导致的热量流失。

根据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和通风情况等参数,可以通过建筑物能量平衡方程计算建筑物的耗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是指建筑物在采暖季节内所需供应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是衡量采暖方案和采暖设备容量的重要指标。

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热损失、室内温度要求、室内外温差、建筑物热容量等因素。

采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通常分为两个方面:导热热负荷和风冷热负荷。

导热热负荷是指通过墙体、屋顶、地板等传导方式进入建筑物内部的热量。

导热热负荷的计算基于建筑物的传热原理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风冷热负荷是指由于空气流动导致的热量流失。

风冷热负荷的计算考虑了建筑物的通风量、室内外温差等因素。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在建筑能源管理和采暖系统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评估建筑物能源消耗水平和能效的重要依据。

通过衡量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水平,可以找出节能潜力和问题所在,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措施。

其次,采暖设计热负荷的准确计算对于采暖系统的设计和容量确定至关重要。

准确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可以确保采暖系统运行正常,满足室内温度要求,同时避免设备过大或过小造成的能源浪费或不足。

总之,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是评估建筑能源消耗和采暖装置设计的重要指标。

准确计算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可以为建筑能源管理和采暖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提高建筑能效和保障室内舒适度。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整理).doc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整理).doc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3.0.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3.0.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3.0.3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3.0.4采暖耗煤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3.0.5不同地区采暖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不应超过本标准附录A附表A规定的数值。

3.0.6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应达到当地采暖住宅建筑相同的水平。

2.1 设计规范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计算方法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W/m2)。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是指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向其它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q=Q/Ao(1) 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大批量计算公式为Q1=Afk(tn-twn) (2)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acpρwnLlm(tn-twn) (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tn和twn与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index of heatloss of build1ng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在采暖期间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g)index Of design load for heating Of building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或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 q=Q/Ao (1)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 Q1=Afk(tn—twn)(2)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acpρwnLlm(tn—twn)(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 (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tn和twn与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新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0.28cpρwnL(tn—twn) (4)式中tn和twn、ρwn与上同,L表示渗透空气量(m3/h)、其计算公式如下:L=L0lmb (5)式中L0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下,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 、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m表示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b表示门窗缝渗风指数,b=0.56~0.78.由式(4)和式(5)可知,新设计规范对公式的形式及有关参数的确定上都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的计算将更加合理和精确。

建筑物冷热负荷指标

建筑物冷热负荷指标

建筑物冷热负荷指标建筑物冷热负荷指标是指建筑物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需求冷热能量的量化指标。

它是评估建筑物节能性能和设计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冷热负荷指标不仅影响建筑能源系统的尺寸和配置,还与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室内环境质量密切相关。

下面将从冷负荷和热负荷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建筑物冷热负荷指标。

冷负荷是指建筑物在夏季供给冷却所需要的冷量。

冷负荷主要由下列几个方面组成:1.人员和设备产生的内部热负荷:室内人员的新陈代谢和电气设备的工作都会产生热量,它们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冷负荷。

这一部分的负荷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情况估算出来。

3.透过建筑结构的热量: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决定了透过墙体、屋面和窗户传递到室内的热量。

建筑的隔热层和隔热材料的选择对冷负荷有着重要影响。

4.空调系统的冷量需求:冷负荷还包括为维持室内舒适温度所需的冷却能量。

空调系统的冷量需求可以通过计算建筑物不同房间的散热量、风量和温度差等参数得到。

冷负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1.冷负荷密度:冷负荷密度是指单位建筑面积需要的冷负荷量。

一般以千瓦/平方米(kW/m2)或负荷等价指数(LER)表示。

它可以用来评估建筑物的供冷系统容量和供冷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2.耗冷指数:耗冷指数是用来衡量建筑物冷负荷相对于环境条件的大小。

在不同的建筑物类型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耗冷指数可以作为建筑物设计和能源利用的依据。

热负荷是指建筑物在冬季供给取暖所需要的热量。

热负荷的组成包括:1.内部热负荷:建筑物内部人员和设备的热负荷是热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内人员的新陈代谢和电气设备的工作都会产生热量。

此外,照明系统和其他设备的热量也应考虑在内。

2.外部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周围的气温、风速、太阳辐射等因素都会影响建筑物的热负荷。

这些外部因素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递到室内空间,进一步增加了建筑物的热负荷。

3.透过建筑结构的热量: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决定了透过墙体、屋面和窗户传递到室内的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
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在采暖期间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
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g)
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
锅炉房或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
q=Q/Ao
⑴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
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
Q仁Afk(tn-twn)(2)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
量(W八面积(m2)、传热系数[W/ (m2?K )卜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C)、
采暖室外(C)。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
Q2=acp p wnLlm(tn -twn)(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W)、
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
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10m )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丨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 )、tn和twn 与上同、p 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 )、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新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0.28cp p wnL(tn -twn)
(4)式中tn和twn、p wn与上同,L表示渗透空气量(m3/h)、其计算公式如下:L=L0lmb
(5)式中L0表示在基准高度(10m )风压的单独作用下,通
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丨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m表示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b表示门窗缝渗风指数,b=0.56〜0.78。

由式(4)和式(5)可知,新设计规范对公式的形式及有关参数的确定上都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的计算将更加合理和精确。

3)加热由门、孔沿及相邻房间浸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4)建筑内部设备得热;
5)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
设计规范与节能标准差异比较分析
概念差异
1)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和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

前者是在设计室内外条件下能耗量,其值是按设计规范计算得到的为确定最不利工况时达到室内温度所必
须设计的采暖设备的依据,北京地区其值不宜超过52.0 W/ m2 ;后者是在全采暖期间内的
耗热量的平均值,其值是按节能标准计算得到的,可用以计算全年采暖能耗量,北京地区其值不应超过20.6 W/ m2
2)在计算围护结构传热和冷风渗透耗热量时,设计规范中都用到了最大温差(tn-twn),
而节能标准中都用到了平均温差(ti-te),二者的差异是很大的。

以北京地区为例,前者一般
为27 C (厨房为24 C,卫生间为34 C),后者统一为17.6 C,前者为后者的1.534倍;
3)设计规范是从纯渗透的角度出发(卫生间除外)确定渗透耗热量,而节能标准是从换气的角度出发确定渗透耗热量。

,方法差异
1 )设计规范是按各房间分别计算,然后汇总得到整栋建筑的供热负荷;而节能标准是按渗透耗热、围护结构耗热和建筑内部得热三部分分别计算,然后汇总得到整栋建筑的供
热负荷。

2)设计规范与节能标准中围护结构耗热量的计算公式是类似的,但修正系数的选取方法不同;由于计算分类不同,面积的选取也不同,但从整体上讲,计算所用的面积基本一致。

3)在计算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时,节能标准中对外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都有上
限值要求。

以北京地区为例,节能标准一设计规范中各围护的传热系数列入表1中。

从表1
可以看出,按设计规范计算时选用的传热系数一般都比按节能标准计算时选用的传热系数要大一些。

4)设计设计规范与节能标准中渗透耗热量的计算公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进
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计算方法不同。

5)建筑内部得热的计算差异。

设计规范中虽然指明在计算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要考虑建筑内部得热,但并没有给出相应的量化公式,因此,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往往忽略
了建筑内部得热:而节能标准中明确地对其进行了量化规定。

4结论
1)设计规范中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和节能标准中建筑耗热量指标是有本质判别的两个概念,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且节能标准对各项指标的要求更为严格一些。

2)设计规范与节能标准在计算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时温差和传热系数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修正系数、计算公式等的不同引起的差异则是相对次要的原因;
3)按设计规范与节能标准的分别计算的渗透总耗热量和围护结构总耗热量的百分比差
别不大,与一般情况下,渗透耗热量占30%的比例基本上是一致的。

4)新设计规范中将"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的计算方法作为修订的重点,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