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区位因素综合分析

合集下载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与区位选择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与区位选择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与区位选择区位是指人类行为选择的场所或地点,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位置(绝对区位),二是指分布(相对区位,即各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

区位是贯穿人文地理的一条主线,区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是人文地理的核心。

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人文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

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由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组成。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技术。

3、农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早期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显著。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二、工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气候。

2、社会经济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技术、信息通讯、国防安全、环境、集聚、个人偏好。

3、工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①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②交通运输、信息通讯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③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三、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1)地形①平原:理想地形;②山区:河谷两岸;③高原:热带地区。

(2)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中低纬沿海地区。

(3)河流:①河口处:如广州、上海;②河流汇合处:如重庆、武汉;③水陆交通转运点:南京、伦敦;④水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

(4)矿产:如大同(煤)、大庆(石油)、攀枝花(铁)。

2、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运输:如“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株洲。

②政治:首都(如北京、巴西利亚)、省会城市(如合肥)。

③军事:如山海关、嘉峪关。

④宗教:如拉萨(喇嘛教)、耶路撒冷(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⑤科技:如日本筑波、美国硅谷。

⑥旅游:如桂林、黄山、井冈山。

⑦边贸:如凭祥、瑞丽、二连浩特。

3、城市区位因素发展变化:①军事、宗教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减弱;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一直产生巨大影响;③科技、旅游成为影响一些城市的新的主要因素。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加)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加)
主干整合 · 名师助学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 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 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 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6分) 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 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典例剖析] 【典例 4】 [2014·四川文综, 14(3) ,10分] 下图中M、 N海域均是 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主干整合 · 名师助学
指出渔产品加工业所属导向型工业的类型,并分析在M海域沿 岸国家发展该工业的区位优势。(10分) 尝试自解
解析
渔产品易腐烂变质,不利于长途运输,渔产品加工业宜
专题六 地理区位因素的分析
主干整合 · 名师助学
地理区位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农业、工 业、交通运输、城市等区位。区位分析与评价类试题强调理论 联系实际,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一向为命题者所青睐,可以 说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在高考命题中,
每年都有一些变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选择题、非选择题
主干整合 · 名师助学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 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6分)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 作用。(6分)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 说明理由。(6分)
(河),用水、河运方便;基础设施较好。
主干整合 · 名师助学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1. 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

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地理最全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理最全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根据区位因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形状、地形、地貌、地质、太阳辐射、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资金、土地价格、市场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化肥、机械等。

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地理中的区位因素

地理中的区位因素

地理中的区位因素
地理中的区位因素是指一个地区的具体位置所带来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水资源等。

例如,一个地区的地势高低、山川纵横的情况会影响其交通发展,气候条件会影响农业产能等。

2. 交通运输条件:包括陆路、水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情况。

交通运输便利度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和联系程度。

例如,一个地区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更便捷地与其他地区进行物资和信息交流。

3. 资源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自然资源如矿产、水力资源、农业土地等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人力资源则包括人口数量、素质等因素。

4. 市场条件:包括市场规模、消费水平等。

市场条件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影响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

5. 政策因素: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等。

政府的政策是对地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区位因素是地理中一个地区所具有的关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运输、资源、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要素,对该地区的发展和联系具有重要影响。

地理视角看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视角看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视野】地理视角看区位因素分析2.社会经济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典型例题2】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⑵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图形解码【答案】⑴C ⑵A【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解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

题中假定条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考生明确引起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指挥棒应是市场这一重要因素,由此联想到城郊农业的发展对象主要为花卉、蔬菜、乳肉、果品等。

【考点透析】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1.一般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⑴依据农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布局①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区;②林业——山地、丘陵区;③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⑵根据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布局①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②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③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④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⑤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区;⑥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区;⑦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区;⑧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区。

2.市场型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1)花卉、蔬菜、园艺: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邻近城市的近郊。

区位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区位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区位分析的内容有哪些区位分析是指对一个地理位置的环境、资源、交通、人口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在进行区位分析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规划。

本文将从环境、资源、交通和人口等方面对区位分析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环境因素在区位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例如,气候条件、自然灾害风险、土地利用状况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个地区如果气候宜人、自然灾害少、土地资源丰富,将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资源是区位分析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类型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

例如,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将具备发展相关产业的基础条件。

而如果资源匮乏或者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将对地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交通因素也是区位分析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的便利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

一个地区如果交通便利,将更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而如果交通不便,将成为地区发展的瓶颈。

最后,人口因素也是区位分析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

一个地区如果人口众多、素质高、结构合理,将为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而如果人口质量低下、结构失衡,将成为地区发展的障碍。

综上所述,区位分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环境、资源、交通和人口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全面、深入地进行区位分析,才能为相关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对区位分析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高三地理区位因素分析概括

高三地理区位因素分析概括

高三地理区位因素分析概括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一)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二)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区位因素综合分析
洪湖二中高二地理组
吴思颖
一.考纲解读
1.掌握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会分析某一个农业区发展的条件
2.掌握影响工业,交通,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对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内容的考查
2.从考核形式上看,这部分知识多以材料,图表形式呈现,注重因果式组合,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考查。

三.命题趋势
1.以区域图或文字资料方式提供信息,考查某地发展某种农作物生长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评价其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2.以中国或世界某一地区为背景,以综合题形式考查工业,农业等,比较异同点,也是将来的重要趋势。

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知识点与重难点解析
(一)什么是区位
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二)区位因素对比分析
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政策、农业区位因气候(光、热、水、灾害技
劳动力、土地价土壤、水源、地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策、科技、劳动力、原料动力、通信、农业基础、土地、水工业区位因业历史基、水源环境因素:与风农田、局民区的关
社会因素:国防安全工业惯性、个人偏
自然资源交通政治
军事地形、气候、河城市区位因宗教、其他(科技、游、教育等
交通区位因地形地质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水强度、降水总量、需要、线路长度、交通量文(水位、水域深浅等科技(是保障
(三)案例分析:
1.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要注意,气候土壤水源地,
资料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和科技。

例题分析:
荷兰成为世界著名的“鲜花王国”,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一框二扩三展开
工业区位因素2.
自然因素:水源地;经济因素:资料交通劳动力,
市场政策和科技,通信农工看仔细;环境因素:看好风向和水源,
居民住着别受气;
社会因素:国防、偏好和惯性,个别企业要注意年天津高考文综试题)(2007例题分析:分)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6039第题
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

(6分)(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6分)
3.城市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不用愁,地形气候与河流,
资源交通比较牛,政治宗教和旅游。

例题:影响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4.交通区位因素
例题:泛亚铁路首选东线(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

课后作业:(2006年四川文综卷)试分析图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
的主要区位因素?
2007年高考试题(全国卷一)
第36题.(17分)图7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

该地盛行南风。

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9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分)8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
《地理区位因素综合分析》教学反思吴思颖通过本次的讲课,有失
有得,感受很多,在做课件和讲课过程都有很大的不
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改进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

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再走同样的弯路,提高教学质量。

:走出教材,走近生活一、对教材的解读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

因此我们很有
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教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

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探究心理得到加强,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

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

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

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

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对教学反馈的反思三、.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

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更多的原因在于我没有很好的教于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题论题,同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
题目要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

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我们老师如能一贯秉持戒慎恐惧、临深履薄,何事不成?与同行们共勉了,并请多多批评指教,不胜感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