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地,地壳最厚的是()A. 华北平原B. 青藏高原C. 云贵高原D. 塔里木盆地2.一般认为,岩浆形成的源地是 ( )A.地壳的底部 B.地幔的下部C.地核 D.软流层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 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B. 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 ABC都可以2021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下面小题。
4.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5.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 地壳上部B. 地壳下部C. 上地幔D. 下地幔读岩石圈板块分布地球剖面示意图(局部),完成下列各题。
6.宏观地形M是A. 巨大裂谷B. 低缓高原C. 岛弧—海沟D. 山脉—海沟7.一般认为N处喷发的岩浆来自A. 下地幔B. 软流层C. 海底岩层D. 板块内部8.2021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
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A.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 只有上下颠簸D. 只有左右摇晃9.下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 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C. 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D. 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b圈层的特点是A. 连续而规则B. 连续而不规则C. 规则而不连续D. 不规则而连续11.c圈层的主要成分是A. 氢气、氧气B. 氮气、二氧化碳C. 氧气、氮气D. 氧气、二氧化碳12.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则图中序号依次是A.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B. 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3.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培优训练(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A.内部圈层不包括地壳B.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D.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2-3题。
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0,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B.②C.③D.④如图,在智利蒙特港,卡尔布科火山口喷发,喷出的浓厚的火山灰和烟尘几公里外都能看见。
据此回答4-5题。
4.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
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5.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7.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的是()A.图中C层B.图中G层C.软流层D.下地幔8.2016年7月3日,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台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落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题(含答案)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B.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都明显减小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解析】地震波是机械波,纵波传播速度快,穿透力强【答案】 D2.莫霍界面是()A.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B.地壳与地幔的界线C.岩石圈与地幔的界线 D.地幔与地核的界线【解析】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界线,岩石圈与地幔的界线是软流层【答案】 B3.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太平洋D.四川盆地【解析】大陆地壳厚度大于大洋地壳厚度,大陆地壳中,海拔高的高原厚度又大于平原。
【答案】 A4.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B.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解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由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各圈层之间均有密切关系,共同构成地球的地理环境。
【答案】B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图1),回答5~6题。
图15.图1中①表示()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6.岩石圈位于图中所示的()A.①顶部 B.②顶部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解析】主要考核读图说出地球内部各个圈层的名称及岩石圈的概念。
【答案】 5选B,6选 C7.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岩石圈不包括地壳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D.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解析】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1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一、单选题1.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成,图中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B.内蒙古高原C.四川盆地D.大西洋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整个地壳B.软流层和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层D.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4.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里的人(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B.只感到上下颠簸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5.有关地球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岩石圈在软流层以上B.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C.横波可以通过地球的外核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划分地球三个主要内部圈层的界面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1)~(2)题。
6.该地的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多少千米处( )A.5B.17C.33D.29007.该地可能是下列________地方( )A.东非大裂谷B.青藏高原C.南极点D.太平洋下图为“地壳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的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9.图中的各层中,在海洋底部显著变薄甚至缺失的是( )A.①B.②C.③D.①②10.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正行驶在三峡库区的游轮接受到的地震波是(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A.P波B.S波C.P波和S波D.接受不到二、填空题11.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层,B是________层,D是________层,E+D+C是________,F+E+D+C是________。
(2)地壳结构由图中字母________表示的圈层组成。
A+B+C合称________。
(3)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________层,在图中用字母________表示。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同步检测卷:1.4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课时同步检测卷:1.4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 (12 小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1~3 题。
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添而增大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C.在深约 2 900 千米处横波忽然消逝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起源地2.岩石圈是指()A .①的顶部B.②的顶部C.①和②的顶部D.③的外面3.某地地下 30 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邻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觉()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P 波,上下颠簸D.S 波,左右摇晃据央视 2019 年 2 月 2 日报导,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的锡纳朋火山 2 月 1 日发生喷发,熔岩流至火山东南方向 4.5 km 处,当前已造成 14 人死亡。
据此回答 4~5 题。
4.此火山口喷出的大批岩浆可能根源于()A .岩石圈B.地壳C.地核D.软流层5.火山熔岩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渐渐凝结下来,其大批的热能主要会发散到()A .岩石圈中B.大气圈中C.水圈中D.地壳中6.读“地球圈层构成表示图” ,图中所示的圈层A、B、C 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7.对以下四地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此中最迟获得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A .珠穆朗玛峰B.墨西哥湾C.刚果盆地 D .夏威夷群岛8.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找寻海底油气矿藏,以下四幅地震波表示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 .①B.②C.③D.④9.若以下图中 a 是 d 的一部分, a 和 b 构成 c,则图中 a、b、c 可分别表示的观点是 ()A .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 )、地壳、岩石圈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C.外核、内核、地核D.地壳、地幔、地核读艳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训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构造根底训练一、选择题1. 以下图为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2 分〕(1).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表达是〔〕〔1 分〕A. A为水圈B. B为生物圈C. C为大气圈D. E、F合为岩石圈(2).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1 分〕A. 下地幔B. 软流层C. 图中D层D. 图中G层2.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问题。
〔2 分〕(1). 从地壳到地心〔〕〔0.6 分〕A. 压力越来越大B. 温度越来越低C. 密度越来越小D. 波速越来越快(2).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0.6 分〕A. ①是古登堡面,②是莫霍面B. ②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岩石圈和地壳C. 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核D. ④是纵波③是横波(3). 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潜泳的人会感到〔〕〔0.8 分〕A. 左右摇摆B. 先摇摆后颠簸C. 先颠簸后摇摆D. 上下颠簸3. 地球的圈层可分为外部和内部圈层两个部分,外部和内部圈层共同以地心为圈层的中心,故又称为同心圈层。
读长白山天池〔西北坡〕景观图片,答复以下问题。
〔2 分〕(1). 图片中反映的圈层有〔〕①大气圈②岩石圈③水圈④生物圈⑤地幔⑥地核〔1 分〕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⑥D. ②③④⑤(2). 长白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于〔〕〔1 分〕A. 地核B. 地壳C. 软流层D. 岩石圈4.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构造。
完成以下问题。
〔2 分〕(1).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如今间隔地面大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1 分〕A. 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 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C.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 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2).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以下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1 分〕A. ①B. ②C. ③D. ④5. 读地球圈层构造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地球不同圈层构造,完成问题。
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对应学生用书P15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波的分类B.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C.地球内部的温度变化D.岩石圈的厚度答案 B解析人们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
2.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A.岩石圈B.水圈C.生物圈D.大气圈答案 C解析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生物,是外部圈层中最为活跃的圈层。
2015年12月18日,“决心”号钻探人员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处名为“亚特兰蒂斯浅滩”的地方,首次打穿了地壳与地幔的边界。
据此完成3~4题。
3.人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主要依靠的技术不包括()A.钻探技术B.地震波C.北斗定位D.岩石分析答案 C解析人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主要依靠钻探技术、地震波、岩石分析,北斗定位是确定地理位置,不能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4.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为()A.上地幔顶部B.莫霍界面C.古登堡面D.横波消失处答案 B解析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上地幔顶部属于地幔部分,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界面,横波消失处是古登堡面。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5~6题。
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答案 B解析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②层为地幔。
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 C解析③层为外核,最可能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①层为地壳,大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②层为地幔,横波能够通过。
④层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右图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7~9题。
7.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答案 D解析在地球外部圈层中,有一个圈层,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这个圈层是生物圈,所以A代表生物圈,那么B就是水圈,C 是岩石圈。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提升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后作业提升四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B.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由液态物质组成D.地核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地震波而获得的信息;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地壳是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
外核:熔融状态。
内核:固态。
答案:B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A.盆地B.平原C.海洋 D.大陆架解析:海洋是地壳最薄的地方。
答案:C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处即为(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3~4.解析:第3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
第4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答案:3.B 4.B读下图,完成5~7题。
5.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C.4个 D.5个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C.岩石圈 D.地壳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5~7.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
图中显示了水圈(瀑布)、生物圈岩石圈(岩石)、大气圈(空气)四个圈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都明显减小
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解析】地震波是机械波,纵波传播速度快,穿透力强
【答案】 D
2.莫霍界面是()
A.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B.地壳与地幔的界线
C.岩石圈与地幔的界线 D.地幔与地核的界线
【解析】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界线,岩石圈与地幔的界线是软流层
【答案】 B
3.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
C.太平洋D.四川盆地
【解析】大陆地壳厚度大于大洋地壳厚度,大陆地壳中,海拔高的高原厚度又大于平原。
【答案】 A
4.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解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由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各圈层之间均有密切关系,共同构成地球的地理环境。
【答案】B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图1),回答5~6题。
图1
5.图1中①表示()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6.岩石圈位于图中所示的()
A.①顶部 B.②顶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解析】主要考核读图说出地球内部各个圈层的名称及岩石圈的概念。
【答案】 5选B,6选 C
7.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岩石圈不包括地壳
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解析】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答案】C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2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下题。
图2
8.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火山灰蔓延到大气中,随后沉降到水圈、生物圈,最后进入到岩石圈。
【答案】 A
二、综合题
图3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F面是______界面。
(4)C层主要由_______组成。
G层叫_______,H层叫________。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该图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
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
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况的变化。
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做出的判读结果。
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
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
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固态。
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气态。
那么,既然非固态,又非气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
【参考答案】
(1)横纵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莫霍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地壳地幔
(3)消失突然下降固液古登堡
(4)各类岩石外核内核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