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论文 现代人旅游动机的心理学分析
浅谈旅游服务心理学论文

浅谈旅游服务心理学论文浅谈旅游服务心理学论文旅游心理和行为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旅游者心理和行为,也包括旅游中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心理和行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旅游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一《探析旅游者心理》摘要:旅游是一项特殊的综合性游览观光活动,人们为达到度假、休养、娱乐、探险、求知等目的,出游于地区国家和洲际之间。
中国是旅游大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人和国内游客日渐增多,认真研究一下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发展旅游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者心理;好奇心理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 农村小伙子娶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灌溉;妇女摇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台旅游团在广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区小饭店供应乌黑的墨米饭,吃惯了白米饭的游客,见此米饭既好奇又胆怯,不知此为何物?热情的导游说:大家吃吧,这叫墨米,是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的特产,为什么呈黑色呢?据民间传说:有一年天大旱,东兰附近的红水河也断流了,方圆数百里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汉的地里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着。
为救活这蔸禾苗,老汉爬了九重山,走过十六个村庄,还是不见水的踪影,没办法,只好忍痛割断自己的手指,用鲜血浇灌禾苗。
说来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润,居然长得很茁壮,结出一串颗粒饱满的稻穗,老汉因流血过多而死去。
乡亲们把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来,翌年春天用它播种,得到的稻米颜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饭,香气扑鼻。
常吃墨米,可治疗慢性肝炎,胃炎,贫血,故有“药米”之称。
通过导游介绍了墨米的神话故事,顿时使游客情绪活跃起来,团内几位港台老太太纷纷要求购买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口福。
旅游心理学之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

分析外地游客来青岛旅游的旅游需求或旅游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人既有生理上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阳光等;也有心理上的需要,如朋友,亲情,友情,爱情等;当某种因素缺失时,会导致心理或者生理上出现失衡状态。
着这种状态到一定程度,一定境界,就会进行调节并尽快恢复失衡前的要求,这个时候个体就感到了需要。
旅游者的心理表现在旅游过程中的变化相当复杂。
决定旅游者心理变化的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
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旅游者自身的因素,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外地游客来青岛旅游的心理表现或者是心理需求。
一、旅游者具有消闲愉悦的心理需求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调剂生活的生活方式,用来提高生活品格,而旅游的基本包含的要素就是食、住、行、游、购、娱,然而娱乐、消遣、游玩这些基本因素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一追求。
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朋友在一起,家庭与家庭之间组合,一起来青岛旅游,就比人会成为一个正确选择。
因为青岛是一座海滨城市,交通发达;星级酒店众多;景点丰富且富有教育意义;美食小吃众多;海产品,特色产品丰富;娱乐设施多且新颖。
海滨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会使人们完全摆脱掉每日都遵循的规律生活而带来的精神压力。
在全新的生活中全新的去享受自由,释放压力。
在旅游中得到消闲放松,全方面的满足游客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二、旅游者具有求新心理知识水平的整体提高,使人们不想再拘束于自己生长的那个小范围里,大多人更想走出去看看,看看大千世界还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一个人到异地他乡去旅游,摆脱了紧张的生活和学习,或繁琐的事物,或忙碌的工作,不仅仅是想在新的环境中释放压力,获得自由,更想自由自在的享受新的环境,新的空间变化,环境的更新,文化的差异,以及各地不同的饮食差异,风味小吃。
外地人来青岛旅游,想来青岛感受一下青岛的气候,青岛的居民生活方式,美食特点。
想来青岛感受海滨城市的清新空气,通过不断地去追求,去探索。
从而不断的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旅游消费心理研究

旅游消费心理研究旅游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旅游消费心理也越来越注重。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旅游者的消费心理,以便提高旅游服务行业的质量。
一、旅游者的心理需求首先,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受到了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难以满足越来越复杂的需求。
现代人压力大,他们想要通过旅行放松身心,摆脱现实中的压力,放松精神。
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也非常适合满足旅行者的心理需求。
人们通过发布旅行照片来展示自己的旅游经历,同时也可以从朋友的照片中获取灵感,并制定旅行计划。
二、对旅游花费的心理认知旅游的花费也是旅行者关注的主题之一。
大部分人第一次出门旅游的时候,往往对花费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测算预算。
因此,旅行者的心理认知是决定他们旅行经历的一个重要因素。
旅游者如果能够更准确地知道自己在旅行中的花费,就能更好地控制旅行的方向,并保证自己安全愉悦地度过假期。
三、对景区的期望景区的选择是旅游者在旅行前最关注的问题,期望风景如画的景区被广大旅游者追捧和青睐。
每个人游览的方式不同,但是所浸润身后的美丽风景是永恒不变的。
但是,如果景区与旅游者的心理预期不符,那么旅行的经验是不愉快的。
旅游者需要在旅游前了解景区的真实风貌,努力探索自己喜欢的景点,并提前做好行程规划,以避免对自身和他人的困扰。
四、旅游营销策略旅游行业因为经济利益的视角,采用了各种手段来营销旅游产品。
在旅游营销中,企业需要了解客户群体的心理需求,及时对它们做出反应,以争取更好的市场利益。
同时,旅游营销的过程需要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购买便利。
例如,在美食和住宿方面的细节服务,旅游企业可以使用购物券、特别优惠和折扣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
此外,一些中小型旅游企业可以加强网络营销,将产品扩展到所有有机会旅游的消费者。
五、旅游消费的安全问题旅游消费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是旅游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降低旅游者的安全风险,旅游公司需要与当地旅游局合作,了解当地安全环境。
旅游消费者行为中的旅行动机与心理感知

旅游消费者行为中的旅行动机与心理感知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放松身心、追求快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消费者,我们的旅行动机和心理感知在决定我们的旅游行为和消费选择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旅行动机指的是驱使我们选择旅行的内在动力,心理感知则是指我们对旅游经历和服务的主观认知和评价。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旅游消费者行为中的旅行动机与心理感知,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首先,旅行动机是旅游消费者选择旅行的内在动力。
旅行动机可以广泛分为个人动机和社交动机。
个人动机涉及到个体的个人需求和目标,例如探索新奇和刺激、休闲放松、寻求新的体验等。
社交动机则强调社交交往的需求和目的,例如与他人共享经验、建立社交网络等。
在实际中,旅游消费者通常会同时受到个人动机和社交动机的影响,并且动机之间可能相互交织和影响。
其次,心理感知在旅游消费者的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旅游的心理感知可以包括对旅游景点、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主观认知和评价。
旅游消费者的心理感知受到个人偏好、旅游经历、社会文化背景和旅游信息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可能对山水田园风景更感兴趣,而对城市景观不感冒;一个人可能对豪华酒店有较高的期望,而对经济型酒店不满意。
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心理感知直接影响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他们的消费选择和再次购买意愿。
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流程,旅行动机和心理感知在该过程中相互作用。
旅行动机直接影响旅游消费者的目的地选择、行程安排和消费决策等。
例如,一个人的个人动机可能驱使他选择一次冒险旅行,而社交动机可能促使他选择与朋友一起旅行。
同时,心理感知通过影响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主观认知和评价,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满意度和忠诚度又会反过来影响旅游消费者的再次购买意愿和推荐行为。
在旅游市场中,旅游企业需要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旅行动机和心理感知,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旅游心理学之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

旅游心理学之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旅游心理学之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1.引言旅游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对于旅游业者制定有效的旅游策划和服务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以便为旅游业者提供相关建议。
2.旅游者心理需求的分类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心理安全需求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和活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安全。
心理安全需求包括对于目的地安全的担忧程度、对于交通方式的安全需求等。
2.2 新奇刺激需求旅游者往往会选择去探索新的地方、体验新奇的活动,以满足他们对于刺激和冒险的需求。
例如,参观景点、尝试当地美食等。
2.3 社交需求旅游者通常希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包括与朋友、家人一起旅行,或者在旅游目的地认识新的朋友。
他们希望通过旅行来满足社交交流的需求。
2.4 放松休闲需求旅游也是为了放松休闲,远离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旅游者对于寻找安静、舒适的环境,参加放松的活动等有着较高的需求。
2.5 文化体验需求旅游者也希望通过旅行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他们渴望体验异域风情、参观文化遗产,以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3.旅游者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主要的影响因素:3.1 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个体的性格特征、年龄、文化背景等都会对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产生影响。
3.2 旅游目的地特性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吸引力,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策也会受到目的地特性的影响。
3.3 旅游服务品质旅游服务品质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
好的旅游服务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体贴的服务等,从而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4.旅游者心理需求的管理策略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旅游业者可以采取以下几项管理策略:4.1 提供安全保障旅游业者应当确保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提供安全的交通方式和设施,以满足旅游者的心理安全需求。
有关大学生旅游心理论文范文

有关大学生旅游心理论文范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于旅游的追求也逐步明显,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利于旅游市场的开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生旅游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旅游心理论文篇一:《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探讨》提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同阶层的人都逐渐参与其中,但对于旅游市场上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大学生旅游群体却分析甚少,关于其旅游消费心理方面的更少。
本文结合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内容,运用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学等基本原理,对大学生在资源和城市偏好、交通和住宿方面的选择、旅游购物消费、出行动机和对旅游市场的长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大学生这一巨大的消费群体,为旅游企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拓展、宣传、决策等方面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探讨引言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问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
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
在这样的一种复杂心理状况下,出去旅游就成为大学生自我解压的一种主要方式。
旅游服务人员在对待大学生旅游者时如何去抓住大学生这些特殊的旅游心理,分析探讨大学生旅游心理就十分必要了。
1999年中国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到2006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是1998年108万的5倍;高等学校在校人数2,500万人。
当代青年人的旅游心理

当代青年人的旅游心理一、引言旅游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旅游,将其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和提升自我的途径。
然而,旅游心理作为研究对象却鲜有人关注。
本文将探讨当代青年人的旅游心理,探究其动机、期望和满足感,并分析其中的心理机制。
二、动机分析1. 探索与冒险当代青年人热衷于探索未知领域,并寻求新鲜感与刺激。
他们渴望逃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束缚,寻找自由与冒险。
旅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不同地域、文化和风景带来的新奇体验。
2. 自我成长与发展旅行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自我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通过旅行,青年人能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并从中获得新的人生体验。
他们希望通过旅行来寻找自我,挑战自我,发现更多潜力。
3. 社交与交流旅行也是一种社交活动。
当代青年人希望通过旅行结识新的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他们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旅行的快乐与感悟,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三、期望分析1. 体验新鲜感当代青年人期望通过旅行获得新鲜感。
他们渴望探索未知领域,体验不同地域、文化和风景带来的独特体验。
他们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在旅途中寻找独特的景点和活动,以满足自己对新鲜事物的渴求。
2. 放松与解压生活压力是当代青年人面临的共同问题。
因此,在旅行中,他们期待能够放松身心、解压放松,并远离日常生活中种种烦恼和压力。
对于他们来说,旅游是一种逃离现实、放松心情并恢复精力的方式。
3. 获得成就感当代青年人期望通过旅行获得成就感。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旅行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实现个人目标。
他们希望能够在旅途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就感,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满足感分析1. 自我实现当代青年人通过旅行实现了自我发展和个性展示的需求。
他们在旅途中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并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通过旅行,他们发现了更多潜力和可能性,并实现了个人目标。
现代人旅游动机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研究方法
在提高问卷调查的有效性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样本,二是合理设置问卷中的问题,三是控制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
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现代人的怀旧情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过 去的回忆和认知,二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忧。怀旧情结对现代人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过度的怀旧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 心理问题;二是影响人际关系,过度的怀旧可能阻碍个体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三是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过度的怀旧可能让个体过于保守,
怀旧情结的概述
怀旧情结的概述
怀旧情结是指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故土的思念之情。在现 代社会中,怀旧情结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怀旧情结不仅是一种个体心理现 象,还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文化领域,怀旧情结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和 影视作品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在商业领域,怀旧商品和怀旧消 费的兴起也反映了怀旧情结对市场的影响。
2、如何合理安排旅游计划?
2、如何合理安排旅游计划?
游客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来确保旅途愉快和安全。在制定计划时, 游客需要考虑自己的时间、预算、兴趣爱好等因素,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 和路线。此外,游客还需要了解当地的天气、交通等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 作。在旅途中,游客需要保持安全和卫生,尊重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避免发 生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
4、旅游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4、旅游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虽然旅游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首先,旅游可能 会对目的地造成破坏和污染,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传统。其次,旅游也可 能会引发社会问题和安全问题,如游客犯罪、交通安全等。此外,旅游还可能会 导致过度消费和浪费,让人们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花费过多的时间和金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心理学论文-现代人旅游动机的心理学分析旅游心理学论文-现代人旅游动机的心理学分析摘要: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现代人的精神压力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因而现代人对找回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对现代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特点进行了心理学分析,阐明了旅游对满足人类回归自然这种本性需求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动机;旅游1 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化《圣经》中曾经这样描述道:在伊甸园里,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和谐地相处在一起。
那里一片安宁,没有选择,没有自由,没有思想。
但有一天,男人违反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知识之树上的果实。
从此,他有了理性,有了知识,有了自我意识,能反观自己,发现自己赤身裸体并感到了羞耻。
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认为,这意味着人开始脱离自然状态,人打破了他与自然之间原有的和谐状态。
人被逐出了伊甸园,获得了自由,但同时也获得了孤独和恐惧。
从此,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不能和谐相处,又不能完全分离。
人与自然的天然关系破裂,人失去了原有的家———大自然。
他再也不能回到这个家中,他已经无家可归了,只有一条路可走:去寻找一个新的家,将世界创造成人的世界,也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中。
婴儿离开了母体,从此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的照料越来越少。
他要自己去解决问题,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因此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发生冲突。
一方面,儿童在身体和精神上日益强大,感到自我力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他日益感到失去了母亲的保护,感到自己与他人的冲突和分离,感到世界的强大与自我的渺小,感到世界常常与自己作对。
他不得不独自一个人面对着这个强大的世界。
相应地,人也疏远了自我。
人的意识掩盖了人的真实自我,使人的真实自我处于无意识的受压抑状态。
自我分裂了,人害怕独处,害怕自己面对自己。
于是他们忙着找事干,忙于追求金钱、权力、荣誉,还自以为他在追求幸福。
而一旦真的得到这些东西,却又感到茫然和空虚。
从原始部落到中世纪后期,由于人类文明还不够进步,人与自然之间还保持着相对密切的关联。
但工业文明出现之后,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
虽然工业化使人摆脱了中世纪社会强加在人身上的各种束缚,特别是经济和政治束缚,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了,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更糟糕。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已经逐步征服了大自然,在统治自然的能力方面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并且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世界。
人们生产出了食品和水果、建造了高楼、开设了工厂、发明了汽车和飞机。
这个物质世界建立在大自然之上,人生活于这个与大自然越来越疏远的世界里。
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看,那种坦率的、富于人情味的关系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利用和相互操纵。
市场规律也统治着所有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很显然,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必然建立在互不关心、相互漠视或敌对的基础上。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打击对方,必要时毫不犹豫地将对方置于死地。
从人与自我的关系来看,情况更加糟糕。
人不仅出卖商品,而且出卖他自己。
体力劳动者出卖着他的体力,脑力劳动者出卖着他的“人格”。
像其它商品一样,是市场在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的价值。
如果某个人所具有的人格特质不被市场所接受,那么他就会一无所有,分文不值。
工业文明使人与自然、与他人、与自我的关系日益疏远,因而人感到越来越孤独。
人与自然分了家,又不得不处在自然之中。
人一经诞生就再不能退回到原始状态,不能退回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史前状态,不能退回到母体中。
因此,人必须发展自己,必须主动地去生活,直到成为自然和自身的主人。
也因此人必须去寻找解决矛盾的更好的办法,寻求与自然、他人及自我相结合的更高级形式,这正是人的一切精神动力的源泉,也是人所有的激性、感情和焦虑的源泉。
2 旅游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许多现代人摆脱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束缚,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了。
比如,中世纪时代的人们主要从事着手工劳动,生产桌子、椅子、衣服和其它商品的手工艺者控制并监视着生产的整个过程。
劳动过程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劳动能给人一种作为创造者的成就感。
而在现代大企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工作变得越来越单调、机械,每个人都固定地完成生产线上的一道简单的程序或一个动作。
人没有了一种创造者的感受,从劳动过程本身不能获得一种作为创造者的满足感,劳动仅仅是获得金钱和谋生的手段。
在这种异化的劳动中,人的创造性、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都被压抑和淡化了。
从生活环境方面来看,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城市中,居住在钢筋水泥建造的丛林里。
城市环境日益恶化,汽车尾气、工业垃圾、噪音等污染源一天比一天严重地损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破坏着由人类自己建造的生活环境。
在这个车水马龙的人造世界中,人们清晨听不到鸟鸣,看不到蔚蓝色的天空,更嗅不到绿意葱葱的大自然的芳香。
于是,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环境的清新。
而到森林、海滨、河流、山川中去旅游,亲眼观看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沐浴在大自然的清新的环境中,投入大自然绿色的怀抱中,就正好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回归自然、回归本性的愿望。
3 旅游能满足人们追求生活新鲜感的需求新鲜感是包括惊奇、喜悦、清新和振奋等多种成分在内的满足感。
追求新鲜感符合人的本性。
人是不会在丰衣足食后就感到幸福和满足的。
他的本性就是要不断地为自己寻找更广阔的天地,不断扩展和更新自己的生活。
心理学家弗罗姆认为,人最基本的选择就是爱生与爱死的选择。
生意味着不断变化、不断发展,死则意味着发展的停止,意味着僵化和重复。
而爱生是人的本性。
所以人是不能忍受没有新鲜感的、单调的生活的。
工业化所产生的单调的紧张生活使现代人充满了对寻求新鲜生活的渴望。
外出旅游可以接触到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事物,做一些日常生活中没有条件做的事情,使自己得到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的新鲜感的满足。
4 旅游能帮助人们摆脱孤独感和压抑感人是自然中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满怀着爱的需求。
他渴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但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和人之间也受到了竞争的威胁。
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敌对和疏远的关系。
雇主雇佣一个人就像雇佣一台机器。
为了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他们互相利用,彼此之间没有其它任何兴趣。
商人和顾客的关系也不例外,商人只关心赚钱,对顾客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毫无兴趣。
在所有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实质上都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
市场竞争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冷酷无情,爱成了人类社会中一种十分罕见的东西。
竞争的压力使每个人都不敢停下来“喘口气,歇歇脚”,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人倍感疲倦。
生活中人们更多地是与那些冷冰冰、硬梆梆的机器打交道,即使有机会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时,也免不了尔虞我诈,处处设防,惟恐遭到竞争对手的明枪暗箭。
此时,人与人之间无情的竞争和等价交换使得孤独感和失落感像瘟疫一样蔓延。
人对真诚的爱的渴求因此受到压抑和克制。
但这种埋藏于人的内心深处的对爱的需求是不可磨灭的,一有机会人们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寻求。
旅游这种日常生活之外的生活能够为人们提供这样一种环境。
旅游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他们可以建立起纯朴、自然、坦诚、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旅游业从业人员柔性的、富有人情味的服务使他们得到一种爱的满足。
5 旅游能帮助人们充分展示自我在这个商品世界中,人被迫出卖自己的“人格”,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人要使自己被社会所接受,使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中取得成功,他就必须具备一些当代时兴的人格特征,如精力充沛、有能力、有创新精神、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等。
一个人的价值也要看他是否在市场中获得成功,受欢迎的程度如何。
如果他吃得开,被人追逐和需要,那他还算得上是一个人,否则就等于世上没他这个人。
为了能被社会所接受,为了能够成为一个人,人不得不遵守社会的准则,投社会所好,塑造另外一个自我,而压抑了真实的自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因此处处受到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充分地展示真实的自我。
而旅游却能够为人提供一个日常生活之外的生活,人们可以摆脱日常生活中的常规束缚,自由自在地充分成为自己,让真实的自我“透透气,抬抬头”。
工业化像一只无形的手一样控制着社会中人的命运,随着工业化程序的提高,人的孤立无援感和无足轻重感更加突出,人更感到自己的渺小和低微。
劳动者的命运完全操纵在雇主手中,如同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商人被利润和市场控制着,如同庞大的销售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中产阶级的白领工人必须与同行展开激烈的竞争,一旦落后,他将无情地遭到解雇;顾客被气派十足的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多得数不胜数的营业员弄得晕头转向。
面对这一切,他马上会自惭形秽,一种自我渺小感油然而生。
旅游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足轻重,能够登上生活舞台表演的机会不多,而能够羸得掌声和喝彩的机会更少。
在旅游这个日常生活之外的舞台中,人们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通过享受“要人”或“贵宾”般的旅游接待服务,使他们有机会摆脱了渺小感,使自己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自豪感和极大的心理补偿。
旅游正是通过上述种种功能,满足了现代人求补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了日生活中产生的精神压力和烦恼。
通过满足旅游者生活单一性和复杂性的矛盾需求,使其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点,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正是现代人热衷于外出旅游的根本动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