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案1 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平凡事物的美,学习通过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将平凡事物转化为神奇的艺术作品。
学生将学习观察、想象、创作等美术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凡事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2. 学习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事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2. 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将平凡事物转化为神奇的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示范作品、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平凡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事物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教学:讲解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示范如何将平凡事物转化为神奇的艺术作品。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手工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课题:第13课3. 教学内容:欣赏平凡事物的美,学习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4.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凡事物的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5.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事物的美,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业设计:1. 画一幅以“化平凡为神奇”为主题的画作。
2. 用手工材料制作一个神奇的小物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平凡事物的美,学习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本节课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美,学会观察和发现。
2.了解创意组合的方法,动手实践,将简单物品变废为宝。
3.运用所学构图方法和色彩搭配,创作一幅以“化平凡为神奇”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意组合。创意组合是指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巧妙地搭配和设计,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感和创新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废弃的瓶子、报纸等物品,通过创意组合变成一件艺术品。这让我们明白,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发现和创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化平凡为神奇》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有着独特的感知,但在创意组合的实际操作中,他们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学生在观察和发现美的环节上表现积极,他们能够从教室的一角、窗外的风景中找到美的元素,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当我引导他们将这些元素运用到作品中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学会观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品和环境,从中发现美的元素,如形状、颜色、质感等。
举例:以教室内的物品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某个物品的美感。
(2)掌握创意组合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将简单的物品进行创意组合,形成有想象力和独特个性的作品。
举例:利用废弃的报纸、瓶子等物品,指导学生进行创意组合,形成有趣的美术作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教案-化平凡为神奇

《化平凡為神奇》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物品。
培養收集能力。
2、通過製作活動,發展學生想像力,提高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環境。
教學重難點:重點: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難點: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製作出創意作品。
課前準備:教師:各種廢舊物品製作的作品。
學生:水彩筆、蠟筆、彩紙、剪刀、固體膠、紙盒及其他生活廢棄物。
教學過程:一、激發情趣,魔術導入師:今天,能和咱們班同學一起上美術課,老師心理特別高興,所以想給大家變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你們家廢舊的報紙都用來做什麼?看,老師這有一張舊報紙,經老師一卷變成了什麼?魔術棒。
再一卷又變成了什麼?蝸牛。
對,還需要再一擰,出來頭和角。
看,由一張廢紙箱裡的廢報紙變成了一個有生命的小蝸牛。
你們想變嗎?那麼大家仔細想:在你們家裡有沒有這樣可以拿來變一變的廢舊物品呢?細心的同學想一想來告訴老師和同學。
(指名答)只有既細心又有創意的人,才會發現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被巧妙利用,化平凡為神奇。
好,今天我們學習第13課:化平凡為神奇。
(板書課題)二、欣賞中展開想像,激情中投入製作師:老師收集了一些用廢舊物品變成的好東西,你們想不想看?老師有一個小要求:仔細看,認真想,這些好東西都是用什麼來製作的?用什麼方法來組裝的?請看大螢幕。
師:看了這麼多漂亮的作品,你喜歡嗎?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生答)猜一猜,他們是用什麼材料來做的?想一想都是用什麼方法組裝的?師:現在你們是不是受到了一些啟發,又有了新想法?誰來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師:咱們同學真聰明,老師也製作了幾個小東西,你們想看嗎?不過,老師有個條件:如果哪個做得好請你多鼓勵我,哪兒需要修改請你説明我,好嗎?首先,看這是什麼?用什麼做的?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材料?你想用它做什麼?你認為老師哪兒做得好?(生答)請同學們鼓勵一下好嗎?哪裡做得不好?(生答)請同學們幫我提個建議好嗎?師:咱們同學可真了不起,個個火眼金睛,想不想做出比老師做得更好的東西來?老師滿足你們的願望。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化平凡为神奇》,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为题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如点、线、面、色)进行造型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造型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平凡的物品转化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并将其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素材。
2. 如何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凡物品经过创意改造后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2. 新课学习:讲解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如点、线、面、色)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思考如何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创作。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将一个平凡的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边示范边讲解创作思路和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将平凡的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从创意、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赏析。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课题:生活中的美3. 重点: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4. 难点:创意改造、造型活动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示范与讲解、学生实践、展示与评价、总结与拓展七、作业设计1. 课堂实践:将一个平凡的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第2页
1、改变本身属性:假如对此“废物”进行
合理加工、改造、拆分或重组,它就有可能释放潜 在使用价值,变为宝。
2、改变外部条件:对于同一个事物,外部
环境不一样可能造成其发生不一样发展方向。在 某处被认为“废物”,移到另一个地方,就可能 变成“宝物”。
第3页
第4页
垂帘 椅子、垃圾桶
第5页
日本人处理地沟油
变身步骤一:分类回收 变身步骤二:变肥皂、 饲料、涂料 最华丽变身:变成生物 燃料
第6页
美国老人用回收物品建造“廉价树屋”
他用回收来废品为低收入家 庭建造房屋,当前已经建成了14 座,酒瓶底、葡萄酒木塞、废木 材……他神奇地变废为宝。
第7页
方法: 1、搜集各种大小纸芯, 切成不一样长度,利用包 装纸或者麻绳将大小各异 纸芯包起来装饰。 2、将装饰好纸芯用双面 胶零碎地固定在墙上。
平时用完卷筒纸,保 鲜膜,胶带,这些卷 芯都统统扔掉了吧? 现在开始一个都不要 扔,都搜集起来有大 用处呢~
第8页
方法: 1、搜集泛黄旧书或旧杂志 2、把纸剪出适当大小,弯成 花瓣形状 。 3、将几个花瓣形状用双面胶 粘起来
第9页
变废为宝为 我们带来什 么好处呢?
第10页
第11页
1.环境保护,经济 2.能够更加好坚持可连续发 展战略 3.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不可 磨灭传统——节约资源经 典······
第12页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到景观的概念和景观设计的重要性;2.让学生明白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空间的利用和环境的因素;3.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景观设计。
二、教学重点1.景观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2.空间的利用和环境因素的考虑;3.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景观设计。
三、教学准备1.白板、彩笔等教学用具;2.丙烯颜料、画笔、画布等创作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本节课的主题是化平凡为神奇。
请同学们思考,对于一个公园、花园或者小区,我们日常看到的东西有哪些?2. 学习新知(15分钟)1.什么是景观?景观是一片面积较大的土地,包括人工和自然的景色、植物、假山、湖泊、山丘等。
景观设计是规划、设计和营造露天的艺术活动。
2.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景观设计可以增加土地的功能性和价值,使土地产生更好的效益,并且提供一个美丽、活泼、平和的环境。
3.空间的利用和环境因素的考虑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和空间利用。
这些因素包括气候、植物适应性、太阳、风和其他自然因素以及土地形状和建筑物的位置。
3. 创作实践(30分钟)1.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公园或花园为创作对象,想象自己在进行景观设计。
可以画出场地图,标出想要建造的建筑物、景观和周边环境;2.利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创作出自己的设计,可以利用丙烯颜料、画笔、画布,或者其他多种材料;3.分享自己的创作,让其他同学评价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师生共同评价同学们的创作作品,鼓励同学们创新并努力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扩展1.鼓励同学们参观一些实际的景观设计项目,了解更多的景观设计案例;2.结合实际项目,让同学们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如何结合环境因素去进行景观设计。
六、教学评价1.课堂上师生共同评价同学们的创作作品;2.考试时,可以要求同学们简单设计一个小区的景观图。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画图步骤和技法。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归纳、整理和选择,提高学生对造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的内容和相关知识。
2.学习用基本几何形体来构建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3.学习如何用色彩渲染创作作品。
三、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形象。
2.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和形象。
四、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用色彩来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和形象。
五、教学准备1.有关《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的课件和相关教学材料。
2.笔、笔记本、颜料、画刷等画画所需要的器材。
3.课堂讨论题目和讨论问题。
六、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1)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经历或想象自己所在的宇宙,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2)请学生谈论自己创造的外星世界和自己想象中的小动物、奇妙的太空生物等形象。
2.学习环节:(1)了解基本的画画技巧和基本几何形体的运用方法。
(2)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挑选出一种颜色,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基础。
(3)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创造的外星动物或景象,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出物品的形状,并用自己挑选的颜色来表现出自己的想象。
(4)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3.总结环节:(1)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中发言,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互相学习和探讨。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出学生需要自我发挥的地方。
七、评价标准1.能运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物品形状。
2.能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
3.作品具有美的审美价值。
八、拓展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创造的形象来编写有趣的故事。
2.组织学生在课后用天然素材创造想象世界。
九、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比较创意和跨学科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发挥创意,同时也把对几何形体和色彩的运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案教案:化平凡为神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教学准备: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利用废品巧妙制作的小东西,提问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学生回答:漂亮)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学生回答:人物)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学生回答:废旧材料)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自由猜)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废弃物做成的。
揭示课题——《化平凡为神奇》二、材料展示1.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2.请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然后分析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3.构思练: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想法)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三、制作步骤请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工艺品,看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研究。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请学生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
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
四、欣赏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
五、小结通过今天的制作,我们学到了如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造,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创造精神和环保意识。
六、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建议
1. 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 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 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 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 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 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15日——11月16日
活动一:
1. 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课后拓展
1. 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 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
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
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
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节
施教时间:11月17日——11月20日
活动一:
(出示范例)
l 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
l 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l 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
[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
活动二:
1.材料展示:
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
3.构思练习
[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
[出示形象]
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
4.制作步骤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
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
5.欣赏
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
活动三:
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
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
l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
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
[放音乐]
小结:
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
[评析]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2、合理运用各种材料。
教具学具: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五、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
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
”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
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