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中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中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及套路一、答题技巧1. 区域定位:区域定位的方法大致有经纬度定位、轮廓特征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图名定位、根据图示信息定位等方法。
2. 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等几方面分析。
3. 人文地理特征分析:从人口、农业、工业、城市、交通、文化教育、旅游等几方面分析。
二、答题套路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光照、热量、地形、水源(水源是决定性因素)、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科技投入等。
答题模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种植(或发展)……;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廉价,科技发达,有利于……的发展。
2.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矿产资源等。
(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地,降低成本;接近市场;交通便利;技术先进等。
(3)社会因素:劳动力数量充足;土地租金廉价;工业惯性、社会对工业的影响等。
答题模板:接近……矿产,水源充足,土地租金廉价,劳动力丰富廉价,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工业发展条件好。
3.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水源(河流)、气候等。
(2)经济因素:工业基础;交通便利;腹地广大等。
答题模板:地形平坦广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接近商品粮产地等条件优越。
三、专题题型归纳及突破方法问题:(请概括澳大利亚国土被“切割”的原因?)根据澳大利亚位置图可知: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②周围地区热带沙漠气候或荒漠化严重;③中部地区降水较多形成大自流盆地;④中部地区矿产丰富。
归纳原因:①②③共同作用使中部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畜牧业;④为中部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突破方法:①利用地图学会归纳位置;②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③学会利用材料归纳总结问题。
四、选择题解题技巧选择题是地理试题中最基本的题型,也是学生答得最不好的题型。
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解析与解题思路

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解析与解题思路地理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及其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一环。
中考地理试题涵盖了丰富的内容,特点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下面,本文将围绕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进行解析,并提供解题思路。
一、地形题地形题是地理中考题中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根据地图或地形图进行地貌特征的分析和判断。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掌握地貌特征的常识,理解地图上的符号及其含义。
例如,一道地形题的题干可能为:“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请根据地图上的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解题思路:1. 仔细观察图中的符号及其分布,了解不同符号所代表的地质特征,例如山地、河流、湖泊等。
2. 根据符号分布及其密集程度,判断地貌类型,可能有山地、丘陵、平原等。
注意结合地图上的高度标记及轮廓线判断地势的高低。
3.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例如识别出某地区的最高峰、最长河流等。
二、地理知识运用题地理知识运用题是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地理概念、地理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地理事实的阐述等。
例如,一道地理知识运用题的题干可能为:“请简要解释地理概念‘人口增长’”。
解题思路:1. 理解地理概念:“人口增长”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增加。
2. 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
例如,自然增长(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社会因素(生育意愿与生育能力等)等。
3. 运用实际案例或数据,说明人口增长的影响和问题,例如资源短缺、环境压力、社会发展问题等。
三、地理技能题地理技能题是考查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地图、图片、数据等进行判断、分析和推理。
例如,一道地理技能题的题干可能为:“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解题思路:1. 仔细观察所给材料,理解图中的信息,包括符号、图例、标注等。
2. 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
例如,观察人口分布图,可以推断人口最多的地区,可能是城市或发达地区等。
初中地理常考的题型解题技巧

初中地理常考的题型解题技巧1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
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的中考开发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可以多答。
另外,还应根据题目分数的多少来选择,如果分数的比值高,则尽量多答,分数的比值少,则应少答。
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答案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
如红海的成因,如果不知道是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则可模糊答为板块张裂形成。
但千万不要答为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形成。
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4.主要与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你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5.套用课文的技巧:在很多情况下,解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时候你就要尽量用课文中的话句去回答。
6、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7、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8、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
9、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一、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三、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㈠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解析

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解析在地理中考中,常见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下面将对这些题型的解析进行详细讲解。
选择题是地理中考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回答选择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确定答案的范围,然后排除干扰项,选择正确答案。
在选择题中,常见的命题方式有定义、解释、划分、归纳、对比等。
学生在备考时要熟悉常见的地理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命题的规律和解题的方法。
判断题是另一种常见的题型,通常要求判断给定的陈述是否正确。
在回答判断题时,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和陈述内容,判断陈述是否与地理知识相符。
对于判断题来说,一定要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并运用自己的地理知识进行判断。
同时,要注意回答完整,不要遗漏任何一个陈述。
填空题在地理中考中也经常出现,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运用。
在回答填空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和提示词,根据提示词的意思填入正确的答案。
一般来说,填空题的提示词往往与地理概念或地理现象相关,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熟练掌握地理概念和相关的描述词汇。
简答题是地理中考中较为综合和开放的题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全面、准确的回答。
在回答简答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和范围,然后组织自己的思路,进行有条理的回答。
对于较长的简答题,可以适当分段,每段围绕一个主要问题进行回答,以保持结构的清晰和逻辑的连贯。
在回答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地理知识和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解释和举例。
除了上述常见的题型外,地理中考还可能出现其他类型的题目,如地图解读题、计算题等。
对于地图解读题,要仔细阅读地图和相关的说明,根据图例和比例尺,运用自己的地理知识进行解读。
对于计算题,要熟练掌握公式和计算方法,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计算,并给出合理的答案。
综上所述,地理中考常见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要熟悉各种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掌握地理相关知识,在考试中做到准确、全面、清晰的回答。
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解答技巧

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解答技巧地理科目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于学生而言,掌握解答地理题型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进行解答技巧的探讨,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选择题型选择题型是地理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在解答选择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确保理解题意并理解每个选项的含义。
2. 排除干扰选项:在解答选择题时,要学会排除干扰选项。
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和比较,逐步缩小范围,准确选择正确答案。
3. 利用地理常识和技巧:地理学科有一些常识和技巧,可以在解答选择题时派上用场。
比如,对于地形地貌相关的问题,可以根据地图和图示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填空题型填空题型在地理考试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解答填空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阅读理解:对于填空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和上下文,理解题意,确保填入的答案与题意相符。
2. 找出线索:在解答填空题时,可以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和关键词,寻找答案的线索。
比如,题目可能与某个地理概念、地区或事件相关,通过找出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填入正确答案。
3. 利用逻辑推理:有时候填空题的答案可能没有直接提供,需要利用逻辑推理来填入正确答案。
在填空题中,要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合理选择答案。
三、简答题型简答题型是地理考试中较为综合和开放的题型,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简明扼要:在回答简答题时,要注意简明扼要,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答案,不做过多的赘述。
2. 结构完整:构建完整的答案结构,包括引言、论据和结论。
在回答简答题时,要有条理地陈述观点,确保答案的逻辑性。
3. 使用地理术语和名词:在回答简答题时,可以适当使用地理术语和名词,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但要注意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些术语和名词,避免用词错误或滥用术语。
总之,解答地理中考常见题型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技巧。
通过阅读题目和选项、排除干扰选项、利用地理常识和技巧,可以更准确地选择选择题的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中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地理——激活中考1、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气温从低纬度向极点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由于两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气温差异明显。
南半球主要是海洋,北半球主要是陆地,所以南半球的海陆对比不明显,气温的变化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同纬度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O.6℃。
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D此类题虽有四个选项,但每个选项考查一个知识点,综合性强,牵联到有关气候知识的各个方面,因此,做这类题时,应逐项具体分析,逐一排除,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2、读下列某地月平均气温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A.北半球热带B.南半球热带C.北半球的陆地上D.南半球的海洋上(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A.20.1B.23.3C.16.8D.43.4(3)该地区的夏季包括的月份是()A.12、1、2B.6、7、8C.9、10、11D.3、4、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能力。
由最高月平均气温在7月23.3℃,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月-20.1℃,可判定该地在北半球陆地上。
气温年较差为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为43.4℃。
北半球夏季应为6、7、8月。
答案:(1)C (2)D (3)B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A.地势低平B.平原面积广阔C.海洋广阔D.受太阳光热均匀分析:由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海陆交汇处等温线就会发生变化。
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交错分布,所以等温线比较弯曲,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陆地较少,所以等温线就比较平直。
答案:C4、读等温线图(图3.2-6所示),已知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则该图表示的是半球等温线图,且A点气温(大于、等于、小于)B点的气温。
初中地理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初中地理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涉及到我们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还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通过地理课程来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培养对地球的认知和环境保护意识。
但是地理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理题型及解题技巧。
1. 定义题定位题通常要求学生解释一个地理名词或概念,如“什么是台风?”或“什么是洲际飞弹?”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简明扼要地解释名词或概念的含义。
- 可以举例说明来帮助理解,如“洲际飞弹是一种能够跨越大洋和大陆的导弹,常用于军事目的。
”- 在解释概念时,可以结合图表或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让回答更加具体和全面。
2. 比较题比较题要求学生对两个或更多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如“比较大洋与海洋的特点。
”回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先列出需要比较的主要特点,如面积、深度、水质、生物多样性等。
- 逐一比较这些特点,关注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 可以用表格、图表或对比句式来清晰地呈现比较结果。
3. 图表题图表题通常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推论,如“根据人口增长曲线预测未来十年的人口变化。
”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仔细阅读图表的标题、坐标、图例等信息,确保对图表内容的理解正确。
- 分析图表中的数据趋势,观察变化的速度和趋势。
- 根据数据趋势进行推断,提出对未来的预测,注意使用一些地理专有名词来加深回答的专业性。
4. 判断题判断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陈述判断其真假,如“北回归线位于赤道以北的某个纬度上。
”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仔细阅读陈述的内容,将其符号化,形成具体形象的概念。
- 使用地理知识进行辨别,如北回归线位于赤道以南的23°26ʹ纬线上。
- 验证自己的回答,可以通过参考课本或其他可靠资源来核实答案。
初二地理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初二地理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初二地理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一、选择题答题技巧1. 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
地理试题中,有些试题的表述较长,信息量大,一定要认真审读,抓住关键词,提炼出有效信息。
2. 阅读题干和选项,排除干扰项。
地理试题中有部分选择题属于干扰项较多的试题,因此,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有助于提高正确率。
3. 分析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对于一些难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需要分析选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出最佳答案。
二、综合题答题技巧1. 仔细审题,明确答题要求。
综合题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因此,仔细审题,明确答题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2. 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综合题中给出的材料一般包含关键信息,因此,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3.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
综合题中有些问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因此,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
4. 规范答案,注意条理清晰。
综合题的答案需要规范、简洁、条理清晰,因此,在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需要将答案表述得规范、简洁、条理清晰。
三、解题方法1. 图文结合法:在地理学习中,要重视对地图的学习,加强地图与地理知识的联系,提高分析地图的能力。
在读图时,要注重观察地图上的各种要素,如山脉、河流、城市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同时,要注重将文字与地图相结合,通过地图来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2. 联系实际法:地理知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解题时可以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推理。
例如,在分析城市的气候特点时,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状况进行分析;在分析自然灾害时,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
这种联系实际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应用性。
3. 逻辑思维法:在地理学习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在解题时,可以采用逻辑思维法进行分析和推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中考常见题型
及解题技巧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地理——激活中考
1、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气温从低纬度向极点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由于两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气温差异明显。
南半球主要是海洋,北半球主要是陆地,所以南半球的海陆对比不明显,气温的变化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同纬度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O.6℃。
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D 此类题虽有四个选项,但每个选项考查一个知识点,综合性强,牵联到有关气候知识的各个方面,因此,做这类题时,应逐项具体分析,逐一排除,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2、读下列某地月平均气温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A.北半球热带
B.南半球热带
C.北半球的陆地上
D.南半球的海洋上
(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20.1
B.23.3
(3)该地区的夏季包括的月份是()
、1、2 、7、8 、10、11 、4、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能力。
由最高月平均气温在7月23.3℃,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月-20.1℃,可判定该地在北半球陆地上。
气温年较差为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为43.4℃。
北半球夏季应为6、7、8月。
答案:(1)C (2)D (3)B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
分析:由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海陆交汇处等温线就会发生变化。
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交错分布,所以等温线比较弯曲,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陆地较少,所以等温线就比较平直。
答案:C 4、读等温线图(图-6所示),已知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则该图表示的是半球等温线图,且A点气温(大于、等于、小于)B点的气温。
分析:由于该图中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可先在图边标出适当的数字,有助于分析(如图-7),这样就明显地看出越向北气温越低,可推知这是北半球等温线图。
就标上的数值可以看出,A点气温高于20℃,B点低于20℃,所以A点气温一定大于B点的气温。
答案:北大于
当给出的条件不能迅速得出结论时,可根据已知条件添加适当的数据使条件明朗清晰,易于判断。
5、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如图-8所示),由图可得出:()
A. a>b>c <b<c
C. 一定是7月份前后
D.一定是1月份前后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推理和探索能力。
a、b、c等温线不确定,可代入数值:假设a:10℃,b:20℃,c:30℃(如图-9)。
1点为30℃,2点为20℃,等温线向南增大为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可知一定是7月份前后北半球的夏半年。
若把a、b、c等温线换成南半球仍然是7月份前后北半球夏半年,南半球冬半年。
答案:C
6、已知北半球同纬度 A,B两点(如图-10),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分析:由图可知,同纬度A地气温高于B地,因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故图中所示为夏季。
答案:B
同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