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地区1970例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谱分析

合集下载

107例变应性鼻炎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107例变应性鼻炎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107例变应性鼻炎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变应性鼻炎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具体的过敏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对2014年10月到2015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接受过敏原检测的107例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和归纳存在的过敏原。

结果:通过检测,本组患者中102例(95.3%)存在过敏源,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主要是粉尘螨、户尘螨,其次是蒿属花粉和蟑螂。

结论:吸入性过敏原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过敏原;试验检测变应性鼻炎是临床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基于鼻粘膜变态反应性病变。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深入、环境污染的加剧及饮食结构变化等影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为全面、系统了解变应性鼻炎存在的过敏原,本文对107例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0月到2015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接受过敏原检测的107例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通过临床确诊,符合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66例,女41例;年龄17到73岁,平均(33.5±2.1)岁;病程6个月到16年,平均(4.8±1.6)年。

本组患者在检测前一周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类药物。

1.2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国产的25类皮肤点刺试剂来开展皮肤点刺检测试验,包括10种吸入性变应原和10种食物性变应原。

生理盐水溶液为阴性参照,磷酸组胺溶液为阳性参照[2]。

具体操作:先应用对试验皮肤进行酒精消毒,然后在患者前臂屈张侧外缘皮肤表面从上到下按照0.01到0.02ml标准滴上变应原试剂,间隔2到5cm,以免出现加阳性。

然后在把点刺针经滴液刺入表层皮肤,以表皮刺破但未出血为佳。

在点刺后大约15min依照点刺部位的风团大小,根据阴阳性参照进行判断。

1.3判断标准依照过敏原风团和阳性参照引起的风团面积对比确定:0到25%,阴性(-);26%到50%,弱阳性(+);51到100%,阳性(++),100%以上,强阳性(+++)。

变应性鼻-支气管炎变应原测试结果分析

变应性鼻-支气管炎变应原测试结果分析
维普资讯
实用诊断 与治疗杂志 20 生箜 鲞篁 塑 07
数 和 硝 酸 甘 油 消 耗 量 比较 , 程 低 分 子 量 肝 素 组 明 显 少 于 普 通 长
华 心 血 管 病 :7 O 7 5
喷 嚏 、 塞 、 间 哮 喘 发 作 次 数 每 月 超 过 2次 等 特 征 ]并 均 经 鼻 夜 , 过 前 鼻 镜 检 查 、 部 透 视 及 肺 功 能 ( E , VC, E 检 查 , 胸 F V1 F P F) 确
诊 为可疑变 应性鼻一 支气管 炎 。鼻部 与支气管 同时发病 , 病史 2
[ 3 中 华 心 血 管 病 杂 志 编 委 会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诊 断 与治 疗 指 南 L] 1 J .中
变应 性 鼻 一 气 管 炎 变应 原 测 试 结 果 分 析 支
陈 炳 强
( 要 ] 目的 : 讨 变应 性 鼻 一 气 管 炎 的 常 见 变 应 原 。 法 : 用 北京 协 和 医 院诊 断试 剂 厂 生 产 的4 摘 探 支 方 应 9种 变 应 原 以 皮 内法 对 3 3 可 2例 疑 变应 性 鼻 一 气 管 炎 患者 进 行 变应 原 测 试 。 果 :5 例 呈 阳 性反 应 , 性 率 7 . % 。 支 结 23 阳 83 以吸 入 性 变应 原 为主 , 阳性 率 高低 依 次 为 室 内 外 尘
心 绞痛患 者凝 血系统影 响的对 比研究 [] J .中 华 心 血 管 病 杂 志 ,
2 0 0 2,3 ( o 0 1 ):61 — 1 3 6 5.
肝 素 治 疗 优 于 连 续 静 脉 滴 注 普 通 肝 素 的 标 准 治 疗 , 以完 全 替 可
(3 谭 世 余 , 联 斌 , 晓燕 . 根 素 与 低 分 子 肝 素 治 疗 不 稳 定 型 心 绞 5 郭 黄 葛

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及其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及其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及其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李英;楚士东;张洁【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22(60)8【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分布及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245例AR患者为AR组,同期选取245例非AR患者为对照组;分析AR患者的吸入性变应原和食入性变应原阳性分布;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AR家族史、哮喘病史、食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史、尘螨过敏、花粉过敏、饲养宠物、家中养花草、近1年房屋装修、居住环境潮湿、职业接触粉尘、晾晒被褥、经常开窗通风、每日睡眠、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差异性,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AR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AR患者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分布主要包括尘螨(60.41%)、动物皮毛(38.78%)、蟑螂(23.67%)、霉菌(12.24%)、粉尘(9.39%)等,食入性变应原阳性分布主要包括花生(17.96%)、鸡蛋(15.51%)、牛奶(13.47%)等;影响AR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AR家族史(OR=3.740)、哮喘病史(OR=5.197)、尘螨过敏(OR=3.518)、花粉过敏(OR=2.838)、饲养宠物(OR=3.180)、近1年房屋装修(OR=3.881)、不经常晾晒被褥(OR=4.088)、不经常开窗通风(OR=2.635)等;而食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职业接触粉尘、每日睡眠不是影响因素。

结论AR患者发病主要是暴露于吸入变应原和食入性变应原,影响AR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且存在相互作用,应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治疗,降低AR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总页数】4页(P54-57)【作者】李英;楚士东;张洁【作者单位】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R392.8【相关文献】1.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特征分析2.徐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特点及结果分析3.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变应性鼻炎疑似患者变应原分布的分析4.张家口地区38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谱及危险因素分析5.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

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

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杨钦泰;黄雪琨;陈玉莲;张革化;李源【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09(030)004【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aeroallergens in the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in Guangzhou.[Methods] Using the German screen allergens quantitative detection system to determinate serum aeroallergen specific IgE and total IgE levels of 625 case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diagnosed in The Thir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The samples were stratified on two age groups:the juvenile and the adult.Difference of serum aeroallergen specific IgE of the two groups wasinvestigated.[Results]Aeroallergen specific IgE antibody in the serum of 625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were positive.Total IgE in serum was positive in 413 cases,accounting for 66.1%.The positive rate of total IgE was less than that of aeroallergen specific IgE.The positive rate of aeroallergen specific IgE in order were mite mixture (84.32%),cockroach (19.04%),cypress (15.20%),cat-dog epithelia (13.12%),tree mixture(7.20%),ragweed (5.12%),humulus lupulus (1.76%),mugwort (1.76%),mould mixture (1.44%).In the two groups,the positive rate of aeroallergen specific IgE in order were similar.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sensitivity and positive rate of mite mixture in the juvenile group than the adult group (P < 0.01).[Conclusion] The most important aeroallergens are mitemixture,cockroach,cypress,cat-dog epithelia,which could be referenced as Guangzhou patients .The juvenile is more sensitive to mite than the adult.%[目的] 为了了解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主要吸入性变应原. [方法] 采用德国敏筛(Allergyscreen)变应原检测系统,检测我院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特异性IgE和总IgE含量,并将患者分成未成年组(≤18 岁)和成年组( > 18岁),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及其分布差异. [结果] 6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依次为尘螨84.32%、蟑螂19.04%、柏树15.20%、动物毛皮屑组合13.12%、树木花粉组合7.20%、矮豚草5.12%,葎草1.76%、蒿草1.76%、霉菌组合1.44%;总IgE阳性者413例(66.1%)明显低于特异性IgE阳性率;两组中最常见的变应原相似;未成年组屋尘螨的阳性率及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年组(P < 0.01). [结论] ①我院变应性鼻炎患者最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屋尘螨、蟑螂、柏树、动物毛皮屑,可为广州地区参考;②未成年人对尘螨过敏的比例及敏感程度均高于成年人.【总页数】4页(P446-449)【作者】杨钦泰;黄雪琨;陈玉莲;张革化;李源【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广州,510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相关文献】1.过敏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IgE检测分析 [J], 刘飞;徐艳;潘现波;李玉艳;张彩霞2.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和总IgE的检测分析 [J], 王艾丽;严孝岭;刘国瑞;李梅;虞伟3.贵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 [J], 周艳;余莎莎4.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分析 [J], 陈玉莲;黄建华;黄雪琨;郑瑞;杨钦泰5.吸入性变应原数量及IgE值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J], 古丽波斯坦·买买提艾力;卡迪丽娅;尤乐都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血清吸入变应原分布特征

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血清吸入变应原分布特征

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血清吸入变应原分布特征刘庆玲;王未;兰常肇;李凌;韩颖【期刊名称】《中国医刊》【年(卷),期】2024(59)1【摘要】目的分析过敏性鼻炎患儿血清吸入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为临床诊断、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对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于民航总医院儿科呼吸过敏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的患儿进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混合霉菌、尘螨、混合动物皮屑、春季花粉、杂草花粉的特异性IgE水平检测,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变应原的分布情况。

结果共纳入1205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霉菌(38.2%)、杂草花粉(31.2%)、尘螨(27.7%)、春季花粉(23.5%)、动物皮屑(22.5%);男性患儿总IgE和霉菌、尘螨、春季花粉的阳性率高于女性患儿,年龄≥6岁患儿总IgE和尘螨、动物皮屑、春季花粉、杂草花粉的阳性率高于年龄<6岁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205例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血清吸入变应原中,霉菌居首位,其次为杂草花粉和尘螨。

吸入变应原特异性IgE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

过敏性鼻炎患儿不仅应检测变应原,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而且有必要随年龄增长复查变应原。

【总页数】4页(P101-104)【作者】刘庆玲;王未;兰常肇;李凌;韩颖【作者单位】民航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相关文献】1.北京地区可疑过敏性鼻炎病人吸入性变应原特征分析2.变应性鼻炎病儿900例吸入性变应原临床分布特征3.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4.北京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特征与吸入性变应原分析5.鞍山市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种类分布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研究

不同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研究

不同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研究陈艳丽;徐小玲;张婧;刘学芳;武晓梅;李永楠【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2(034)005【摘要】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是临床上常见的鼻部疾患,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鼻黏膜反应性增高是其主要特点,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课题.明确致敏原种类对于变应性鼻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尤其重要.AR患者之间虽然在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上非常相似,但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各地诱发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变应原差异也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同时采用不同检测方法和试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测试,所得出的结果也会有差异.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特点,我们检索了2006至2010年国内杂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的报道,分析其特点,综述如下.【总页数】2页(P754-755)【作者】陈艳丽;徐小玲;张婧;刘学芳;武晓梅;李永楠【作者单位】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相关文献】1.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特征分析 [J], 刘忠云;关云峰;陈璇2.自贡地区10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临床分布特征 [J], 朱德姝3.变应性鼻炎病儿900例吸入性变应原临床分布特征 [J], 杨祁; 吴昆旻; 李泽卿; 朱春晖; 黄洁; 安静娟; 沈洁; 吴拥军4.张家口地区38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谱及危险因素分析 [J], 陈蕊;赵颖;安晶;曾琳;薛刚;宋鸿儒;张玉妥5.太原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特点 [J], 李欣;孙璐;李同丽;李国栋;张强伟;孟文莉;王丰;郭青;王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变应性鼻炎及合并哮喘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

变应性鼻炎及合并哮喘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

变应性鼻炎及合并哮喘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尚丽芳;赵长青;赵海亮;关芳灵;白仙娥【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08(017)008【摘要】目的:明确主要变应原,为变应性鼻炎及合并哮喘患者提供防治指导和帮助.方法:分析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的231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结果,按是否合并哮喘分为两组,变应性鼻炎组199 例,合并哮喘组32 例.结果:两组患者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反应率及总体分布无明显差异,且均以粉尘螨、艾蒿、屋尘螨、热带螨、豚草为主.结论:皮肤点刺试验可作为变应性鼻炎及合并哮喘患者变应原检测的首选方法,但不是预测变应性鼻炎发展的手段.【总页数】3页(P653-655)【作者】尚丽芳;赵长青;赵海亮;关芳灵;白仙娥【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相关文献】1.学龄期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J], 刘雪莲;陈玉莲;蔡克文;杨钦泰;陈妙霞2.学龄期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J], 刘雪莲;陈玉莲;蔡克文;杨钦泰;陈妙霞3.变应性鼻炎及哮喘患者对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皮肤试验检测分析 [J], 王美华;尤云飞4.宁夏地区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分析 [J], 底玲玲;闫小会;哈惠瑜;马瑞霞5.张家口地区38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谱及危险因素分析 [J], 陈蕊;赵颖;安晶;曾琳;薛刚;宋鸿儒;张玉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变应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500例

变应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500例

变应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500例
李红;黄媛媛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030)004
【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特点.方法:回顾分析
500例拟诊变应性鼻炎患者行13种常见吸入性变应原(屋尘螨、热带螨、粉尘螨、狗毛、猫毛、美洲大蠊、德国小蠊、豚草、艾蒿、花粉Ⅰ、花粉Ⅳ、霉菌Ⅰ和霉菌Ⅳ)点刺结果.结果:500例受检者中变应原点刺阳性415例(81%),其中屋尘螨阳性73.0%、粉尘螨71.0%、热带螨63.4%,而植物性变应原为艾蒿和霉菌Ⅳ为多见(艾蒿13.0%、霉菌Ⅳ8.0%);单一过敏原阳性较少(13.0%,54例);皮肤点刺强阳性(结果为++++)6.0%(392/6500).结论:变应原点刺试验简单易行,是诊断变应性鼻炎重要依据,对变应性鼻炎的防治起到指导性作用.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李红;黄媛媛
【作者单位】210000 江苏南京市鼓楼区小市卫生服务中心;210000 江苏南京市鼓楼区小市卫生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温州地区126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J], 陈君;汪静波;林碧;陈建福
2.沈阳地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 [J], 褚彦玲;阎艾
慧;姜学钧;惠莲
3.海南省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J], 黄秋菊;林霞;魏欣;郑静
4.厦门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J], 杨彩虹;高静
5.广州地区2136例变应性鼻炎儿童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J], 钟洁;刘大波;黄振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5 0 %- 1 0 0 %为 ( + +) , 1 0 0 %~ 2 0 0 %为 ( + + +) ,
而有 差异 , 本文通过对 1 9 7 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 应原 的总结分析 , 探讨楚雄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 吸
人性变应原谱分布情况 。
2 0 0 %以上为 ( + + + + ) ; 无反应或者风团面积 <2 5 %为
阴性 ( 一 ) E 4 ) o
1 . 4 统计学方法
计学 0 统计软件对不 同
1 资料与方法
1 . 1 I 临 床 资料 1 9 7 0 例患者来源于 2 0 0 9 年1 月至
变 应 原 阳性 率 进 行 x 检验 , P<0 . 0 5 表 示 差 异 有 统
大理学 院学报
J OURNAL 0F DAⅡ UNI VERS I T Y
第l 4 卷 第1 0 期 2 0 1 5 年1 0 月
V0 I . I 4 №. 1 0 O c t . 2 0 1 5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3 4 5 . 2 0 1 5 . 1 0 . 0 1 2
多 分布 于 ( + ) 。见 表 1 。
公 司” 提 供 的标 准 试 剂 , 吸人 性 变 应 原 包 括 : 粉 尘
螨、 户尘螨 、 嫜螂 、 蒿属花粉 、 玉米花粉 、 蓓草花粉 、
法 国梧 桐 、 猫毛 、 狗毛、 棉絮 、 羽毛 、 香烟。 按 国际标 准 方 法操 作 , 以生 理 盐水 作 为 阴性 对 照, 磷 酸组 胺溶 液 作 为 阳性 对 照 。选择 前 臂 掌侧 皮
( 2 8 . 3 0 + 0 . 5 1 ) 岁。
2 结 果
1 9 7 0 例患者中S P T阳性 1 6 3 6 例, 阳 性 率 为
8 3 . 0 5 %( 1 6 3 6 / 1 9 7 0 ) 。阳性率 > 4 0 %的吸人性变应
原为粉尘螨 6 4 . 1 1 %、 户尘螨 6 8 . 1 2 %、 蟑螂 4 1 . 2 2 %、
变应性鼻炎 (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 A R ) 是耳鼻 咽喉
科 常见 、 多发病 , 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 国外文献报告发病率为 1 0 %一 2 5 %n , 2 0 0 9 年在我国 1 1 个 中心城市人群的 A R自报患病率为 1 1 %乜 。导
蒿属 花 粉 4 0 . 6 6 %、 法 国梧桐 4 0 . 1 0 %。
1 . 2 方法
试剂为 “ 浙 江 我 武 生 物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吸人 性 变应 原 阳性 级 别 ( + + ) 及 以上 的患者 中 , 粉 尘 螨 和 户 尘 螨 分 别 占两 者 的 7 9 . 0 2 %和 8 1 . 5 2 %, 其次蟑 螂 4 5 . 4 4 %、 法 国梧 桐 4 2 . 9 1 %、 蒿 属 花 粉 4 1 . 8 2 %、 玉米 花 粉 3 0 . 3 3 %; 其他 变 应 原 阳性 级别 也
致 变 应 性 鼻炎 的变应 原 因 地理 位 置 、 生 活环 境不 同
肤进行 , 1 5 m i n 后结果 由同一技术人员判定。 1 . 3 结果判定标准 皮肤点刺部位 出现风 团并有 红晕为 阳性 。比较变应原和组胺 的皮肤反应强度 ,
变应 原风 团面 积为组 胺风 团面积 的 2 5 %~ 5 0 %为
2 0 1 3 年1 2 月就诊于我院门诊 的患者 , 按《 变应性 鼻 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b , 对初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进 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 S k i n P r i c k T e s t , S P T ) 。其 中男 8 8 7 例, 女1 0 8 3 例, 年龄 4 ~ 7 5 岁, 平均年 龄
楚雄地区 1 9 7 0 例变应性鼻炎吸人性变应原谱分析
刘 晖, 李惠华 , 张美玲
( 大理 大 学楚雄 附属 医院 , 云 南楚雄 6 7 5 0 0 0 )
[ 摘要 ]目的: 探讨楚雄地 区变应 性鼻 炎( A r t ) 患者吸入性变应原谱分布 情况。方法 : 对近 5 年 门诊 1 9 7 0 例疑似 A R患者进行吸 入 性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 S P T ) , 其 中男 性8 8 7 例, 女1 0 8 3 例, 分析 比较变应原分布特 点。结果 : 吸入性 变应原 S P T总阳性率 为8 3 . 0 5 %( 1 6 3 6例 ) ; S P T阳性 率 前 5位 的变 应 原 分 别 为 户 尘 螨 ( 6 8 . 1 2 %) 、 粉尘螨( 6 4 . 1 1 %) 、 蟑螂 ( 4 1 . 2 2 %) 、 蒿属 花 粉 ( 4 0 . 6 6 %) 、 法 国梧 桐 ( 4 0 . 1 0 %) 。 吸入 性 变应 原 阳性级 别 ( + +) 及 以上 的患者 中 , 粉 尘螨 和 户尘螨 分别 占两者 的7 9 . 0 2 %和 8 1 . 5 2 %为最高 , 明显高于其他变应原。不同年龄组之 间随年龄增长, 总阳性率逐渐下降 ,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 3 3 . 2 5 , P < 0 . 0 1 ) 。 结论: 粉 尘螨 、 户尘螨 、 蟑螂 、 蒿属花粉、 法 国梧 桐是 楚雄地 区主要 的吸入性变应原。 [ 关键词 ] 鼻炎 ; 变应性 ; 变应原 ; 皮肤点刺试验 [ 中图分类号 ] R 7 6 5 . 2 1 [ 文献标 志码 ] B [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3 4 5 ( 2 0 1 5 ) 1 0 — 0 0 3 6 — 0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