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与消防

合集下载

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总结一、前言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

这些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材料特殊等原因,火灾隐患较大。

因此,加强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1.1 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设施普遍存在不足,如消火栓、灭火器等基本消防设施数量不足,部分地区甚至没有安装消防设施。

消防水源也存在问题,部分地区缺乏足够的消防水源,导致火灾发生时无法及时扑灭火源。

1.2 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的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普遍较弱,对火灾防范知识了解不足,缺乏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部分地区甚至存在私拉乱接电线、违规使用明火等现象,严重威胁了消防安全。

1.3 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地区存在消防安全检查不严格、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等问题,导致火灾隐患得不到及时排除。

三、加强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2.1 完善消防设施加大投入,完善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设施建设。

增加消火栓、灭火器等基本消防设施的数量,确保每个区域都具备基本的消防设施。

加强消防水源建设,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充足的消防水源。

2.2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普及火灾防范知识和火灾应急处理方法,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2.3 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

加大消防安全检查力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确保消防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结论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关系到文化遗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文物 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

文物 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第一部分:古建筑与火灾之间的关系一、古建筑的特点古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

它们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结构复杂:古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由于没有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的使用,古建筑的结构非常复杂。

2. 重木梁柱:古建筑的主要结构由木料构成,梁柱重要部分采用大木材,一般为整株树木。

3. 大量可燃物:古建筑内部通常装饰有大量的木制家具、书画、纸张等可燃物。

4. 通风条件差:古建筑常常缺乏现代的通风设施,空气流动较差,容易导致火灾蔓延。

5. 消防设备缺乏:古建筑很少配备消防设备,比如喷淋系统、灭火器等。

二、古建筑火灾常见原因火灾在古建筑中常常发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用火不慎:由于古建筑大量使用木制材料,一旦用火不慎,很容易引发火灾,比如火种掉落、炊事火灾等。

2. 烟灶不当使用:古建筑中的烟灶通常采用开放式设计,如果不当使用,容易引发火灾。

3. 电器老化:一些古建筑中有电线、电器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电器设备容易老化,导致短路及引发火灾的危险增加。

4. 外部因素:古建筑位于城市繁华地区,周围经常有施工、拆迁等活动,这些都存在引发火灾的隐患。

5. 管理不善:一些古建筑管理不善,缺乏日常的维护、检查,对火灾的防范意识较低。

三、古建筑火灾后果严重性古建筑火灾后果严重性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保存价值而更加突出:1. 历史文化损失:古建筑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旦发生火灾,烧毁后很难重建,造成无法弥补的历史文化损失。

2. 文物破坏:古建筑内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包括书画、木雕、瓷器等,火灾一旦发生,这些文物就有可能被严重破坏。

3. 救援困难:古建筑往往是独立的独立建筑,救援困难,容易造成火势扩大,增加救援工作难度。

4. 周边房屋受损:古建筑通常位于城市繁华地区,周围有大量的民房,火灾一旦失控,会波及周边的房屋,造成更大的火灾事故。

中国古建筑与消防

中国古建筑与消防

陕西省古建筑代表

白云山由祟尚道教起步,因建庙立神成形。54座宫、殿、楼、祠等组成的 庙群,自成格局,各具特色,都是因神建庙,每庙必神,200多位神,400多尊 像司职各又相互联系。其中以道教系列神为主,儒、释、道三教交汇。 白云山庙是一座存留完整、规制宏大的古建筑群,包括庙堂、牌坊、亭台、通 道、桥梁等,古建面积8.1万平方米。这座恢宏的古建群在平面布局上依山势渐 次升高,形成三条轴线,鳞次栉比,疏密得当。主轴、次轴均采用两翼对称这 一传统布局,建筑大都用木结构,并充分利用榫卯结合之木构架,种类多达20 余种。建筑屋顶依照庙堂的尊卑、作用、位置等,采用了歇山、悬山、硬山、 重檐等众多形制,同时分别覆以高贵琉璃瓦或布瓦,产生了高低有别、主次分 明、色彩缤纷的效应。屋脊兽头也形式繁多,造型优美,是很有价值的工艺珍 品。木牌坊在白云山古建中享有特殊身份,它兀然独立,飞檐出挑,翼角翘起, 搏风击雨数百年不倾不圮。白云山出类拔萃的建筑,和谐地体现了明清营造法 式,又融入了鲜明的地方风格,使之更臻完美,相得益彰,显示了历代建造师 的精湛工艺水平。
武当山遇真宫概况
遇真宫位于武当山镇东4公里处,属武当山九宫之一, 位于 山麓,海拔174.7米,背依凤凰山,面对九龙山,左为望仙台, 右为黑虎洞,山水环绕如城,旧名黄土城。此宫周围高山环抱, 溪流潺潺,大树参天。 明代初期张三丰在此修炼,永乐年间皇帝 命令在此地敕建遇真宫,于永乐十五年竣工,共建殿堂、斋房等 97间。到嘉靖年间,遇真宫已经扩大到396间,院落宽敞,环境 幽雅静穆。时有殿堂、斋堂、廊庑、山门、楼阁等大小建筑二百 九十六间。现存宫墙较为完整,长697米,高3.85米,厚1.15 米,顶残破。由前至后,有琉璃八字宫门、东西配殿、左右廊庑、 斋堂、真仙殿、山门等。院落宽敞,道房幽雅。现存大殿为砖木 结构,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四周饰斗栱,后檐毁,现封檐。 面阔进深均为3间,面阔20.30米,进深11.15米,高11.23米。 单檐飞展,彩栋朱墙,巍立于饰栏崇台之上。现存庙房33间,建 筑面积1459平方米,占地面积56780平方米。

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总结一、引言寺庙文物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

这些古建筑往往存在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对文物和古建筑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加强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总结,探讨如何提高消防安全水平。

二、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问题1.1 消防设施不足部分寺庙文物古建筑在建设过程中,未按照消防法规要求设置足够的消防设施,如消火栓、灭火器等。

部分设施老化、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1.2 消防意识薄弱寺庙文物古建筑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消防安全认识不足,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难以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

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也容易忽视消防安全规定,如禁烟、禁火等。

1.3 消防演练不足部分寺庙文物古建筑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的次数较少,演练内容和形式单一,难以提高员工和游客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提高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水平的措施2.1 完善消防设施加大投入,对寺庙文物古建筑进行消防设施改造和更新,确保设施符合消防法规要求。

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确保其正常使用。

2.2 加强消防安全培训组织寺庙文物古建筑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参加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

加强对游客的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2.3 丰富消防演练内容和形式定期组织多样化、实战化的消防演练,提高员工和游客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邀请专业消防队伍进行指导和示范,确保演练质量。

2.4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加强与消防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结论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消防设施建设、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丰富消防演练内容和形式以及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才能确保寺庙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保障。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一、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聊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的话题。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文物古建筑需要特别注意消防安全吗?答案很简单,因为文物古建筑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所以,我们有责任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确保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得到妥善保护。

二、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古建筑的消防设施不完善,如消防水源不足、消防通道堵塞等。

一些管理人员对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培训。

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火灾扑救难度较大,需要专业的消防队伍进行救援。

三、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我们要加强对古建筑消防设施的改造和维护,确保消防水源充足、消防通道畅通。

我们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我们还要建立专业的消防队伍,提高扑灭古建筑火灾的能力。

四、推广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除了加强文物古建筑本身的消防安全工作外,我们还需要广泛宣传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共同参与到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中来。

五、结语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

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让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我们还要广泛宣传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共同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古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顶尖的建筑技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由于其建造年代较早,施工技术和材料有限,导致古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

因此,本文将探讨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特点及防火对策。

一、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特点1.结构松散。

古建筑一般采用木结构和砖石墙体结构,缺乏钢结构和混凝土墙体结构,建造材料容易受到火灾的破坏,导致建筑结构容易倒塌。

2.防火设备缺乏。

古建筑一般缺乏消防安全设备,如自动报警、自动喷水、防烟排烟技术等,对于火灾的及时监测和扑救存在较大难度。

3.火源密度大。

古建筑内部一般采光较差,照明电线也难以配置,导致民居内的火源密集度非常高,很容易引发火灾。

4.消防通道狭窄。

古建筑为了保护隐私和安全,内部通道较狭窄,容易堵塞和产生人员阻挡,加剧了灾难的损失和后果。

二、古建筑的防火对策1.加强灭火器材配备。

在古建筑内部增设灭火器材,保持高出火源的灭火设备,及时扑灭火源。

2.优化室内设施。

安装自动喷水、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装置、排烟等装置,提升火灾多项保障机制,加大火灾预警。

3.进行现有建筑改造。

通过钢结构、混凝土墙体等材料对古建筑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抗火能力。

4.提升宣传教育意识。

增强居民防火意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科普和演习,组织居民具有快速反应和自我救援能力,减少火灾事件的发生。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技术保障需要全面实施,从防火预防到消防救援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管理和规范,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最大化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

古建筑消防安全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古建筑,包括古民居、古寺庙、古园林、古桥、古塔等。

三、消防安全管理组织1. 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实行“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单位负责、群众参与”的原则。

2.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 文化、文物、消防等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4. 古建筑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应成立消防安全组织,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四、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 消防安全责任制(1)古建筑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

(2)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3)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2. 消防安全检查(1)古建筑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定期对古建筑进行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检查电气线路、用火用电、消防设施等方面。

(2)消防安全检查应做到全面、细致、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消防安全检查应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 消防设施管理(1)古建筑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2)消防设施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3)禁止随意拆除、挪用、损坏消防设施。

4. 用火用电管理(1)古建筑内禁止使用明火,确需使用明火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防安全措施。

(2)古建筑内电气线路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并定期检查、维护。

(3)禁止私拉乱接电线,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设备。

5.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1)古建筑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火灾报警、人员疏散、灭火救援等环节。

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分析

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古建筑是每个国家的文化瑰宝,是文明的历史见证。

然而,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首先,古建筑的构造和装修材料是消防安全的重要因素。

由于古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和传统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存在易燃性、可燃性高的特点,容易引发火灾。

同时,古建筑的结构复杂,很难在内部布置完善的消防系统,例如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和烟雾报警器。

因此,在消防设备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其次,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亟待加强。

许多古建筑多年来一直未发生火灾,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较低。

这导致了古建筑相关人员对火灾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有限。

在发生火灾时,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逃生指导,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再次,古建筑的消防通道和逃生设施需要改进。

古建筑多为独立门户,没有合适的逃生通道和二次疏散通道。

而且由于保护古建筑的文物价值,对于添加和改进消防设施的限制较大,导致消防通道和逃生设施的设置困难。

另外,古建筑的消防监督和管理要加强。

古建筑多为公共场所,对于其消防安全的监管责任应明确。

然而,古建筑多由政府或文物保护单位负责管理,而这些单位常常缺乏专业的消防管理经验和能力。

同时,在古建筑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消防隐患,如电线老化、火源使用不规范等,需要加强监督和日常巡查。

为了改进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古建筑的消防设备建设。

在尊重古建筑风貌和文物价值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创新的技术手段,如无水消防系统和智能烟雾报警器,来提高古建筑的火灾预防和控制能力。

其次,加强古建筑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

可以开展定期的消防演练和培训,提高古建筑管理人员和使用者对火灾预防、报警和逃生的认知和技能。

再次,改善古建筑的消防通道和逃生设施。

在充分保护文物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置消防通道、应急疏散楼梯和逃生门等设施,改善古建筑的逃生条件。

最后,加强古建筑的消防监督和管理。

明确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管理责任部门,并配备专业队伍进行消防安全监督和日常检查,确保古建筑的消防设施运行正常,随时处于最佳状态。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一、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一)古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1. 古建筑自身特点古建筑因为年代久远、建筑材料老化等原因,建筑结构疏松、木制结构多,容易引发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古建筑采光、通风条件较差,火势蔓延迅速,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2.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导致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给古建筑消防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3. 消防设施配置不足古建筑在建造之初并未考虑到以后使用的消防设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相应的消火器材、疏散通道等问题,如果发生火灾,人员撤离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4. 消防管理水平较低由于古建筑管理者和使用者对消防安全意识的缺乏,缺乏针对古建筑的专业消防知识,导致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形势在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方面,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1. 制定了一系列古建筑保护政策和法规法令为了保护和保留古建筑,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古建筑保护政策和法规法令。

这些政策和法规法令为古建筑消防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 建立了古建筑消防安全标准为了促进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化,我国从2016年开始,建立了《古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制定了一系列古建筑消防安全标准,推动了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加强了古建筑消防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古建筑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消防安全意识,我国积极开展了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向广大民众普及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

总体来说,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继续加强和改进。

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对策(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我国应该尽快出台一部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明确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责和责任,为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加强古建筑建设和装修规范在古建筑的建设和装修过程中,应该强调对消防安全的要求,落实消防设施配置,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消火设备等,提高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性。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消防安全对策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消防安全对策古建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性建筑,其风格独特、历史底蕴深厚,拥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质,一旦发生火灾,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不仅仅是物质财产的损失,更是对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的血脉的损坏,因此,对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古建筑火灾的特点1. 不易发现古建筑存在许多局部区域,如屋檐、挑廊、花窗雕刻等,常常藏匿着火源。

此外,古建筑的空间结构也十分复杂,消防人员在灭火的时候容易受到视线的限制,难以及时发现火灾。

2. 不易扑灭古建筑材料多为木材、石材、泥土等易燃材料,容易燃起,并且缺乏先进的灭火设备,扑灭起火点也比较困难,易造成火势迅速扩大。

3. 不易疏散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建筑和砖木结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势猛烈,烟雾较多,疏散困难,尤其在隔间、拱门、窗户等处容易形成“火场重灾区”。

二、消防安全对策1. 设立专门的消防队伍对于古建筑区域,需要设立专门的消防队伍,实施24小时值守,提高发现火源的概率,在火灾发生后,及时进行救火。

2. 配备专业的灭火设备对于重要的古建筑区域,需要配备专业的灭火设备,如高压水枪、灭火器等,提高灭火的效率,并且提高灭火的安全性。

3. 进行灭火演练在平时,需要组织消防演习,培养古建筑领域的消防人才,提高消防人员的应对能力,一旦发生火灾,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进行灭火。

4. 改进消防设施针对古建筑火灾特点,需要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设备改进,如安装火灾报警设备、警铃警笛、灭火器等,提高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性。

5. 加强普及教育对于文化遗产人员、游客等相关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消防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其消防意识,减少火灾发生的风险。

总之,古建筑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其保护和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火灾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文物和古建筑的历史.科学艺 术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价值和作用 认识不足。 2.对保护文物和古建筑是党和国家 的一贯政策,认识不足
3.对火灾是文物和古建筑的大敌 认识不足
(二)贯彻一个方针,遵 循一条原则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从 严管理,防患未燃 (三)层层有人抓,处 处有人管
(四)改善防火条件,创造安全环境
(1)明清故宫的水源建筑,具有明 显的消防特点
(2)打井修池,是古代最常用的消 防措施
(3)消防水缸:太平缸,消防唧筒 4.开古沟,创火巷
三.我国古建筑的火灾危险
(一)似堆积成山的木垛
(二)如架满干柴的炉膛
与古建筑的结构形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
同木材的燃烧特点有关 太和殿 世界建筑面积 最大的古代木 构件建筑。
建筑防火教研室 蔡芸
一.我国古建筑的特点 二.我国古建筑中消防意识体现 三.我国古建筑的火灾危险 四.我国当代古建筑火灾的原因 五.我国古建筑的防火对策 六.古建筑火灾的扑救
古建筑的特点和价值 1.三个基本特点: ( 1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教育纪念意 义,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 人民建筑的创造力量,成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 无可取代的实物见证。 (2)不能再建造 (3)具有特殊的物质属性和直观的形象性,突 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
1.明确用途,搬迁不利于古建筑保护的 单位
2.禁止堆放可燃.易燃物品
3.禁止搭建临时易燃建筑
4.拆除周围毗连棚屋,保持消防通道畅 通 5.开设防火线:30-50m宽 6.增加木构件的耐火性能
7.各种天然.纤维饰物须进行防火处理
8.适当进行防火分隔 9.用非燃烧材料作贮存展览文物的箱柜
(五)严格火源管理,消除起火因素
四.区域划分及扑救路线 1.主要建筑 2.行车路线 3.人员行走路线 五.联系电话
故 宫 行 车 路 线 图
故 宫 防 火 分 区 图
及 灭 火 器 布 图
故 宫 高 压 管 网 消 火 栓
及 灭 火 器 分 布 图
故 宫 市 政 管 网 消 火 栓
(4)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二)完整的木构架体系 1.抬梁式: 2.穿斗式: 3.井干式: 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 柱:支撑梁架 梁:与柱相连的承重构件 枋:额枋.平板枋.雀替 桁:用以支撑椽 斗栱 :由方形的斗.升和弓 形的拱.斜的昂组合而成
(三)丰富多彩的单体和群体 1.单体: 殿.堂.厅.轩.馆.楼.榭.阁.塔.亭 .阙.门.廊
(五)闷顶和塔楼火灾的扑救 1.首先进行火场侦察,查明起 火的部位.燃烧的面积.火势蔓 延的主要方向,闷顶的起火部位 2.选择起火部位的外沿,人建 筑的支柱或梁架旁揭开,进行破 拆,进入闷顶。
3.起火点燃烧范围不大,用随身携带的喷雾水枪灭火
起火在建筑中间,应从两面向中心夹攻。
起火部位在建筑物的一端,应把力量集中在着火部位正 面,发起进攻。
消防报警系统:
感温感烟探测器6112个,监视器174台,消防广播, 消防电话,中文图形彩屏组成。
高压供水管网:6台75KW电机,162m3消防泵组,2 个375m3消防水池,91个高压消火栓,6KM长地下 供水管网,73个市政低压消火栓。
鼓楼: 内部:安装自动报警系统, 采用离子感烟探头,预作用 系统。
1.严格管理生活用火
2.严格电源管理
3.严格香火管理
4.认真落实防雷措施
(六)建立消防组织,普及消防 教育 义务消防队要求掌握: 1.国家颁布的保护文物古建筑和 有关的消防法规 2.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意义.价值 和自己应尽的责任
3.古建筑的火灾危险牲和发生火 灾的原因及预防火灾的方法
4.扑灭火灾的方法和消防器材的 保养.使用知识 5.发生火灾时的灭火作战方案和 每个队员的职责
世界最高古代木构建筑 山西佛宫寺释迦塔
底径:30米
高:9层,67.31米 用木材3745.8立方米 总重:7430.4吨
2.价值
( 1)精神:只能在特定地方见到,具有很大的 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某一地区或某 一时代的标志;反映出文化发展的延续性。
( 2)文化:文献价值;历史参考价值;美学; 科学技术 (3)实用:使用;经济;社会;政治。
二.我国古建筑中消防意识体现:愿望型.实效型 (一)愿望型: 1.正吻:屋脊端部的兽头,灭火的神兽,为防止火灾 清:龙吻-宝剑
2.藻井与避火珠 3.门不带钩,阁必有水 北京紫禁城-文渊阁 园明园-文源阁 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 沈阳故宫-文溯阁 杨州大观堂-文汇阁 杭州圣音寺-文澜阁 镇江金山-文宗阁
布达拉宫
曲府孔庙
一.我国古建筑的特点
(一)木构架结构形成的 原因和优点
1 .原因:同地理环境有 关
我国古代森林资源丰富 埃及-石头
2.优点
(1)就地取材,易于加工 ( 2 )对不同地区冷暖不同的气 候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木构架结构体系,具有高 度的灵活性,能满足各种不同 的使用要求和艺术要求的建筑 的需要。
四.我国当代古建筑火灾的直接原因 (一)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 (二)电气线路和电器设备安装,使用不 当引起火灾 (三)烟头火灾 (四)小孩玩火
(五)宗教活动中烧香焚纸.点燃燃灯
(六)雷击 (七)违反安全规定引起 (八)放火 (九)原因不明
五.我国古建筑的防火对策
(一)增强紧迫感,提高自觉性
在三个方面认识不足
(七)完善消防设施,做到有备无患
1.改善消防水源
( 1 )在城市的古建筑,利用市政供 水管网
( 2 )在郊野.山区的古建筑,应建 立消防水池,贮水量应考虑扑灭一次 火灾延续3小时的用水量。 ( 3 )在消防车不能到达的地方,应 设固定的或移动的消防泵取水。
( 4 )缺少消防器材的地方,就准备 水缸.水桶 2.配置常规的灭火器 3.开辟消防车通道
外部:在每层外檐斗栱下边, 安装雨淋式水幕装置。
六.古建筑火灾的扑救
(一)充分准备,周密计划
1.在消防设施.装备方面进行准备
装备器材:登高器材,灭火器材;照明器 材;破拆器材;隔热服.空气呼吸器。
2.思想.心理方面的准备
3.组织指挥和战术措施方面的准备
(二)灭火作战计划:
1.古建筑的概况 (1)建筑的名称,用途,单位 防火责任人及地址.电话 (2)建筑的年代及文物价值 (3)建筑的方位.布局用平面 图标明 (4)建筑的面积.高度和结构 情况 (5)建筑周围的建筑物情况, 用平面图标明
情况紧急时,可采用大口径水枪冲开天花板,往里射水。
4.在闷顶扑救时,在天花板下面的殿堂内,就布置力 量,阻止火势向下蔓延,人员要适当分荏,以靠近墙壁 为好,并选择好准备撤退的门道。
5 .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对屋顶 进行破拆
闷顶烟雾过大,温度过高,没有 办法找到起火部位,可在屋面上 开天窗,开天窗时应有水枪保护, 以防冲出的火势和高温。
(二)古建筑中消防意识体现之实效
1.北土南砖以御火 用涂泥抹灰的方式来提高易燃结构建筑的耐火性能。
《左传》:火所未至,撤小屋,涂大屋。
2.人之有墙以蔽恶 古建筑的防火墙:山墙,风火檐,室内隔墙,室外隔 墙
始 建 元 朝 , 清 朝 重 建
纯 石 料 凿 制 而 成 的 北 京 钟 楼
3.金水河与太平缸
6 .扑救二层以上的楼阁火灾, 先确认起火的楼层,在内攻力量 的组织上,采用分层做战的方式。 7.扑救有楼层的古建筑火灾, 注意布置一定的水枪保护楼梯。
保护文物与消防供水
1.对即将受到火灾危胁的文物,争取时间进行疏 散,及早脱离险境。
2.对起火部位的文物,或存放文物的地方的通道 已被火封堵,消防人员应佩带防护用具,在水枪的 掩护下,强行攻入,抢救文物。 3.一些怕水文物较集中的地方起火,尽可能采用 干粉及气体灭火剂。
2.古建筑内的塑像.壁画和其他文物分布.陈列情况,用平面 图标明。 3.消防设施的情况 (1)内外消火栓的位置.距离.管径
(2)内外消防水池和其他天然水源的位置.距离和贮水量
(3)自动灭火装置和消防车.泵的情况
4.灭火作战的大体设想 (1)各号消防车使用何处水源,经 过哪条路线,水带辅设的路线。 (2)火灾可能发生的部位及蔓延方 向.途径的估计,部署力量实施控 制的设想,登高出水位置和必须破 拆部位的选择。 (3)疏散人员和抢救珍贵文件的道 路.太平门应用平面图标明。 (4)可用来通风排烟的门窗孔洞, 应用平面图标明,如何实施排烟, 在什么情况下破拆何处天花板或屋 顶。 (5)对文物疏散力量的组织应有所 安排,可考虑分段包干。
2.庭院
四合院:主要建筑配置在纵轴上,其两侧 和对面布置若干次要建筑,,组合成封闭性 空间。 廊院:在纵轴上建筑主要和次要建筑, 左右两侧用回廊将若干单座建筑联接起来, 构成一个完整的布局。
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宫,始建于1406年,建成于 1420年,距今583年历史。南北长961米,东西宽 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古建筑面积 16.7万平方米,独立院落90余座,房屋8870多间。
4 .对一些不能疏散,又必须用水进 行施救地方的重要文物,应有用石棉 毯或经过防火处理的篷布严密遮盖。 5 .对古遗址.古幕葬地面保护性建 筑起火,宜用喷雾水枪施救。 6.疏散出来的文物,必须放置安全 地点,派专人严加看管,防止丢失。
故宫初起火灾扑救应急方案
一.组织机构 二.报警程序
三.职责分工
(四)扑救古建筑火灾的措施 1.在室内发展蔓延时,应以内攻为主, 同时在外围布置一定的阻击力量,准备 堵截可能向外蔓延的火势。 2.火焰窜到屋外,形成立体燃烧时,主 要消防力量布置在外围,以围攻堵截为 主,用强大的火流阻止火势向周围毗邻 的建筑蔓延,重点控制易扩大延烧范围 的下风方向。
3.廊房.配殿发生火灾时,重点布置力 量,保护大殿.厅堂等主体建筑。
(三)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