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针灸科研与临床的完美结合——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

合集下载

针药结合,内外同治,增效减毒——访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斌教授

针药结合,内外同治,增效减毒——访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斌教授

针药结合,内外同治,增效减毒——访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斌教授徐斌,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分会主任委员。

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国家中医药局十一五重点学科针灸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针药结合团队负责人。

先后主持973课题1项,主要参加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要参与者(第2)2项。

发表论文论著321篇,2项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

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行业规划教材《实验针灸学》,主编十三五研究生教材《针灸医学导论》。

记者:徐教授,针灸和中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针药结合,自古有之,扁鹊、张仲景、华佗等都是针药结合的名医圣手,您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针药结合多年,请问针和药的理法有何异同?徐教授:谢谢《世界中医药》杂志对本领域的关注。

关于针和药的理法有何异同问题,我想从3个方面分析。

首先,一般认为在治疗方法上,针灸与药物在使用方法和干预途径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即针灸通过刺激体表腧穴治疗病症,中药方剂通过内服进入体内治疗病症。

我认为这里需要注意,从体表干预不仅只治疗体表病症也可以治疗内部病症,从内部治疗也不仅只治疗脏腑病症也可以治疗体表病症,不能片面地理解。

人们经常将《黄帝内经》中“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的经典论述,理解为针灸只治疗躯体病、药物只治疗脏腑病,这在《黄帝内经》时代可能是正确的,但从后世的发展分析,我们认为更应该理解为“针灸从外治病、药物从内治病”;近现代的典型代表可见承淡安先生的《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该书在伤寒各适用针灸治疗的条目下均加入了针灸治疗方案,即“方能治者针亦能治”;另一部是杨长森的《针灸中药临床学》,将高等医学院校试用教材《针灸治疗学》的疾病治疗中增加了方剂,即“针能治者药亦能治”,构建了“理、法、方、穴、药”的知识体系。

古法针灸扬传承——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_王麟鹏

古法针灸扬传承——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_王麟鹏

每年的11月22日是“世界针灸日”。

针灸,既包括针,也包括灸,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颇受人们的青睐。

针灸疗法因为是非药物治疗,且优势病种明确,疗效逐渐被公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公布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鼓励全球患者选择针灸疗法,这也是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从未享受过的优待。

为弘扬我国宝贵的针灸文化,《健康之友》杂志采访到了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王麟鹏教授,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针灸,携手为弘扬中国中医文化,扩大针灸的国际影响力而努力。

王麟鹏作为一名针灸科医生,他告诉我们,针灸应用源于人类的生存实践。

如“砭石”就产生了。

针灸疗法的相关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一书,这部著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在《黄帝内经》的《灵枢》中大量记载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如经络的功能,病理症候以及部分腧穴和治疗原则等;晋代有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补充了特别是腧穴的数量、定位、刺法、治疗应用等,成为针灸体系的形成。

责任与担当王麟鹏教授本人于上世纪50年代,儿时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 王麟鹏⊙文/本刊记者 程石江古法针灸扬传承OUR HEALTHOUR HEALTH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补充血气、最大优势是绿色,无毒副作用、无创伤。

近年来很多学者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针灸治病原理、经络实质等问题的探索。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影响人体一些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分泌,对人体神经、免疫、脏腑功能等具有调节作用。

王麟鹏表示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提插等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据统计,针灸疗法目前能够治疗的病症有500余种,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疾病均适用于针灸疗法,其中针灸疗效肯定并有明显疗效优势的病症有81种,所以,基本上老百姓的常见病都可以选择针灸治疗。

让传统针灸发扬光大每当王麟鹏看着患者从痛苦地走进医院,再到面带笑容地康复出院,他的心情也跟随患者的病情而起伏,患者的康复,或许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因为它饱含了每个医护人员日日夜夜的精心治疗、护理和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十分复杂的。

要想学好中医,要了解好了理论体系。

下面是带来的中医跟师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篇一我的老师李砚民主任是开封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的主任,现已从事中医事业30余年,在3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她从未离开过病人,从未离开临床第一线,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医临床家。

而我仅仅跟随学习不足2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李砚民老师不仅在技术方面给我以指导、更是教导我何为医德。

她认为“医乃仁术”,“为医者,应待患者如亲人,至精至诚,让饱受病痛的患者饮桔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摆脱困境,步入坦途。

”专攻疑难重症是李砚民临证的一大特点,经她治愈和挽救的重患究竟有多少,谁都很难数得清。

例如,一位久患心脏病的阿姨,在西医院已经宣判无药可医,患者阿姨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李砚民主任,李砚民主任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觉得这种疑难重症治疗很棘手,但一个医生的责任感促使她一定要挽救这个病人。

于是,她研究病情开出了第一个处方。

以后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药方,并鼓励病人坚定信心。

服药50多剂后,病人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可以正常生活。

又如一位脾肿大的患者,在多家医院都没有查找出病因,也是听到病友介绍,找到了专看疑难杂症的李砚民主任,在李砚民主任的详细问诊及检查下,帮患者找到了病因;;寄生虫!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再如,从新西兰乘飞机慕名而来的杰克•贝兰克,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步履蹒跚。

国内外多种疗法几乎用尽,这次他要找李砚民主任碰碰运气,医好他的腰痛病。

神奇的中医中药使他站稳了脚,直起了腰,迈开了坚实的步子。

回国后,兴奋地用电报向他的恩人报喜:李砚民女士,万分感谢您用神奇的医术治好了我的腰痛病,一切感觉良好。

虽然我已经61岁了,可是身体却象16岁少年一样充满活力。

李砚民主任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擅内科,对中医肾病、心病、脾胃病、风湿病、温热病、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临床上独具特色,经验丰富,疗效卓著。

时代激流下针灸医学路——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

时代激流下针灸医学路——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

时代激流下针灸医学路——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
院针灸中心
朱刚刚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历史中,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蕴藏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且在不断发展中走向成熟完善。

源远流长的针灸医学传承至现代,尤其是建国以来,因其从整体观出发的医学理念及其显著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多项研究成果被广泛地运用到临床治疗中。

同时,21世纪的针灸医学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针灸学的发展方向探讨也成为许多针灸界学者共同关心的课题,针灸医学如何在临床诊疗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如何在多样化治疗中规范地发展?如何在国际范围内提升针灸医学的学术影响力?
【总页数】4页(P6-9)
【作者】朱刚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位圣诞老人般的老专家——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名老中医黄丽娟
2.追求针灸科研与临床的完美结合--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科研处处长刘存志教授3.学贯中西悬壶济世,融合古今心怀天下,中医急危重症领军人——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教授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5.仁术勤和——记发展中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用!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现在知道了!

有用!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现在知道了!

有用!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现在知道了!展开全文在北京看中医找哪些医生最放心看清医生擅长领域他们有的出身中医世家日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首都名中医” “优秀名中医” “首都中青年名中医”。

一名单出炉!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首都中青年名中医都有谁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名中医宣传工作,经单位推荐、形式审查、行业评议、社会公示等程序,现将'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名单公布。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通知指出: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名中医为榜样,刻苦钻研,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无私传授独到的学术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各系统、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级名中医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首都名中医'名单'优秀名中医'名单'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名单二看病该找哪位中医?看清擅长领域!他们有的出身中医世家北京中医医院王国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王鸿士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疑难病、肝病专家)学习中医。

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1996年在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任主任,主要从事肝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2000年任北京中医医院门诊部主任;2007年起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

王笑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

先后承担国家“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参与编写专业论著10余部。

2015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7年被国家卫健委评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擅长: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尤擅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癌症复发转移的防治及疑难重症。

追求针灸科研与临床的完美结合

追求针灸科研与临床的完美结合

追求针灸科研与临床的完美结合作者:王霞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第22期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科研处处长刘存志教授入选全国首届“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名单。

据了解,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力军,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是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

因此,在团中央、全国青联指导下,首届“寻访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活动于2014年4月正式启动。

此次活动前期共寻访到各领域科技人才376人,经过一年的报名推荐、展示报道、公开选拔等评选流程,最终全国共有30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

活动组织机构通过《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五四青年节特别奉献节目《奋斗——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教育部网站及新媒体等形式公布名单,北京中医医院刘存志教授名列其中,并成为我国医学界唯一一名“美青”荣誉获得者。

另据了解,刘存志教授长期从事针刺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和作用机理研究,具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尤其在针刺抗氧化和经穴特异性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承担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多项人才项目。

他求真、务实、探索、创新,体现了“最美”的精神和内涵。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刘存志教授。

追根溯源,踏上科研之路1993年中专毕业,2001年攻读博士,刘存志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中专生到博士生的转变,38岁成为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凭着对中医针灸的酷爱,他执着于针灸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刘存志说:“开始学习针灸时,我只是按照教科书上说的理论去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古书上有些记载并不完全正确。

”原因在哪里呢?为了找到答案,他选择了针灸科研之路,“从事针刺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使传统针灸疗法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客观化。

”为了寻求更加适宜的科研环境,2009年刘存志调入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工作。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的前身——针灸科成立于1956年,目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的针灸学重点学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专科、北京市针灸特色诊疗中心。

平凡的针灸做出不平凡的事(黄金昶)

平凡的针灸做出不平凡的事(黄金昶)

针刺配合化疗:破解直肠癌保肛控便难题在肿瘤外科界看来,低位/MRF+(系膜筋膜受侵)、T4直肠癌患者不宜保肛手术。

低位直肠癌,尤其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控便被认为是一个国际难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黄金昶团队经过多次临床实践证明,创新性运用中国传统医疗技术——针刺,再配合新辅助化疗,能够打破这个禁区,攻克这个壁垒。

该团队在2019年Glob Clin Transl Res 杂志报道一例超低位直肠癌cT4N2M0,Ⅲc期保肛成功案例,引起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胃肠外科学者高度关注。

目前,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

虽然低位直肠癌手术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但患者术后多有永久性结肠造口,也是患者需面临的新问题,造口会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直肠癌患者不但要求保肛手术,而且期望控便自如等,力求疗效与功能并存。

为创造低位直肠癌保肛条件,近年来NCCN指南对T4N0M0或T1-4N1-2M0直肠癌推荐单纯化疗或放化疗同步,但放疗会造成肛门功能与排尿功能以及性功能障碍,对低位直肠癌尤其超低位直肠癌有强烈保肛要求患者更容易接受单纯化疗。

提高化疗有效率增加保肛率尤显重要。

现代医学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配合化疗来提高大肠癌有效率,多用于转移性大肠癌尤其晚期大肠癌。

目前尚未有最佳证据表明术前使用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有效性,不建议在临床试验外术前使用靶向药物。

此前,黄金昶团队曾证实瘤体周围针刺可以增加肿瘤局部药物浓度,继而研究发现瘤体周围围刺可以明显促血管正常化,其作用不劣于贝伐珠单抗,最新研究明确针刺是通过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促血管正常化,达到血管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同时并举。

针刺联合化疗不仅促血管正常化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增强化疗疗效,还可以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

该团队总结了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21例Ⅲ期超低位直肠癌针刺配合新辅助化疗患者,CR7例,PR9例,有效率76.2%,略高于放化疗组。

学习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学术思想体会

学习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学术思想体会

学习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学术思想体会沙岩;夏淑文【摘要】周德安教授从医50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针灸治神”“治病先治神”为其主要学术思想之一.周教授“治神”的内容包括调治医者之“神”和调治患者之“神”,在注重医生自身修养的前提下,重点治疗病人精神、心理层面的“神”和发挥患者“元神”主宰的整体调控作用,并为此设置了针灸治神系列处方,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神志疾病和躯体疾病.【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3(028)008【总页数】3页(P1553-1555)【关键词】针灸;治神;名医经验;周德安【作者】沙岩;夏淑文【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10【正文语种】中文周德安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针灸学会会长。

在近50年的行医生涯中,曾随诊于多位针灸名家,精研典籍,博采众长,应用针灸、中药治疗多种病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针灸六治”学术思想体系,其中“针灸治神”是其主要学术思想之一。

笔者有幸跟随周德安教授学习,获益匪浅,尤其对其“治病先治神”的学术思想,感触颇深,现将学习体会简述如下。

1 治神的含义及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医学“神”的概念非常广泛,具有多种含义。

一般认为,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的含义既包括调治患者之神,也包括调治医者之神,在注重医生自身修养的前提下,重点治疗病人精神、心理层面的“神”和发挥患者“元神”主宰的整体调控作用。

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治病先治神”学术思想的形成是其多年来潜心研习中医典籍,博采众长,反复实践的结果。

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中贯穿着极为丰富的心身医学思想,也即形神统一论。

中医学认为人之形与神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即气血,同时气血的营行以及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又必须受到神的主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 工 作者 ” 名单。 据 了解 , 青年 科 针具及 组方 、 贺 氏三通 法 理论 和火
针应 用 、 贺 惠 吾 管针 经 验 、 于 书庄
经络 辨 证 、 王居 易 查 经 辨 证 、 周 德
安六 治 经 验 等 在 全 国具 有 影 响 的 针 灸 学 术 特 色 。学科 注重 学 术 传 承 ,围绕名 医 名家组 织传 承 团 队 :
围绕 重 大 疾 病 及 疑难 病 开 展 名 老 中 医经验 的疗 效验证 、 针 刺机 理研
技 工 作 者 是 国家 实 施 创 新 驱 动 战
略 的生 力军 , 激 发科 技 工作 者创 新
活 力 是 科 技 体 制 改 革 过 程 中的 关 键 性 问 题 。因此 , 在 团 中央 、 全 国
哪 里 呢?为 了找到答 案 , 他选 择 了
正 式 启 动 。此 次 活 动 前 期 共 寻 访
到 各领 域科 技 人才 3 7 6人 , 经过 一
年的报名推荐 、 展 示 报道 、 公 开 选
拔 等 评 选 流程 ,最 终全 国共 有 3 0
教授 。 学科 带 头人 为 中国针灸 学会
流, 连续 3年 召开 国际针 灸学 术研 讨会 ,其 中 2 0 1 1 年 召开 的针 灸 国 际研 讨会 邀请 了 1 2个 国家 的针灸
研究 者进 行学 术探 讨 . 并 达成 国际
求真 、 务实、 探索 、 创新 , 体 现 了“ 最
美” 的精神 和 内涵 。 近 日, 本 刊记者
于 1 9 5 6年 . 目前是 国家 中医药 管 理 局和北 京 市 的针灸 学重 点学 科 , 国家 卫 生计 生 委 国家 临床 重 点专 科 和 国家 中 医 药 管理 局 针 灸 重 点 专 科 、北京 市针 灸 特色诊 疗 中心 。 刘 存 志教授 介 绍说 . 针灸 科 自建科 之初 , 汇集 了金 针 王 乐 亭 、 管 针 贺 惠吾 、 三通 贺普 仁 、 治痛 夏寿人 、 辨
经 于书庄 、 治神周 德 安等 一批 在全 国针 灸 界 具 有 较 高声 誉 和学 术 地
青联指导下 , 首届 “ 寻 访 最 美 青 年 科 技工 作者 ”活动 于 2 0 1 4年 4月
究及 传承 推广 , 并探 索新 名 医培养 模式 。 目前北 京 中医 医院针灸 中心 的学 术带 头人 为 国医大 师 、 国家级 非 物质 文 化 遗 产 代 表 性 传 承人 贺 普 仁教 授 和 国家 名 老 中 医周 德 安 士 生 导 师 ,凭 着对 中 医针 灸 的酷 爱. 他 执 着 于针灸 理论 的探 索 与研 究 。刘存 志 说 : “ 开始 学 习针灸 时 , 我 只 是 按 照 教 科 书 上说 的理 论 去 做, 但在 实 际工 作 中却发 现古 书 上 有些 记 载并 不完 全正 确 。” 原 因在
副会 长 、 北 京针 灸学会 会 长王麟 鹏 教授 。 ・
位 科 技 工 作 者 获 此 殊 荣 。活 动 组 织 机构 通 过《 中 国青年 报 》 、 中央 电 视 台科 教 频 道 五 四青 年 节 特 别 奉 献 节 目《 奋 斗— — 最美 青 年科 技工
刘存 志教 授继续 介 绍说 , 针灸 中心 在基 础研 究方 面 ,以 中风病 、 血 管性 痴 呆 、 头痛 、 失 眠 等 常 见脑
作者》 、教 育部 网站及 新媒 体 等形
式 公 布名 单 , 北 京 中医医 院刘存 志
教 授 名列其 中 , 并 成 为我 国 医学 界
病为 研究 对象 ,从 神经 行为 学 、 体 视学 、 电生 理 学 、 信 号 转 导 等 角度
制 。学 科 建 立 了神 经 行 为学 实验 室、 神经 生理学 实 验室 和临床 评价 工作室 。 积 极 开 展研 究 工作 , 获得
针 灸 中心 的前 身 —— 针 灸 科 成 立
异 性 研 究 方 面 做 出 了许 多 开 创 性 工作 。 承担 了国家 优 秀青 年科 学基 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北 京 市 科 技 新 星 等 多 项 人 才 项 目。他
表 的 国 家 和北 京 市 自然 基 金 等基
础研 究项 目: 注重 国际针 灸学 术交
专访 了刘 存志 教授 。
针灸 合作 框架 协议 , 促进 了我 国针 灸学 在 国际上 的发 展 。
“ 现在 , 中医 研 究 是 国外 热 门
1 9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中 专 毕 业 , 2 0 0 1年 攻 读 博 士 ,刘存 志用 l 0年 时间完 成
了从 中 专 生 到 博 士 生 的 转 变 . 3 8
中 国 医 药 导 报2 0 1 5 年 8 月 第 1 2 卷 第 2 2 期
・ 封面人物 ・
追求针灸科研与临床的完美 结合
记首都 医科 大学附属北京 中医医院科研处处长刘存 志教授
文 图/ 《 中 国医药导报 》 记 者 王 霞 2 0 1 5年 5月 ,首 都 医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中医 医 院 科 研 处 处 长 刘 存 志教 授入 选 全 国首届 “ 最 美青 年
了以 国家优 秀青 年 基 金 项 目为代
针 灸 科研 之 路 , “ 从 事 针 刺治 疗 疾
法 更加科 学 化 、 现代 化 、 客 观化 。”
唯 一一 名 “ 美青 ” 荣 誉获 得 者 。 另据 了解 , 刘 存志 教授 长 期从 事 针 刺 治 疗 疾 病 的临 床 疗 效 评 价 和作 用机 理研 究 , 具有 丰 富 的科研
经历 . 尤其 在针 刺 抗氧 化 和经 穴特
病 的作 用机 理研 究 , 使传 统针 灸疗 开 展 针 刺治 疗 脑 病 的 神经 保 护机
为 了寻 求 更 加适 宜 的科 研 环
境 , 2 0 0 9年 刘 存 志 调 入 北 京 中 医
医 院针 灸 中心 工作 。 北 京 中医医 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