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神经外科考试题三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神经外科考试题三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神经外科考试题三1、填空题垂体微腺瘤是指肿瘤直径小于()。

正确答案:1cm2、单选下面哪个不是脑膜瘤的病理分型()A.上皮型B.纤维型C.肥胖型D.血管化生型E.沙砾型正确答案:C(江南博哥)3、问答题试述垂体瘤的常见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垂体腺瘤常见的临床表现:(1)病史:症状与肿瘤类型及生长方向有关,无分泌功能的腺瘤,多向鞍上及鞍外发展,病人多有神经损伤症状,而有分泌功能的腺瘤则早期出现内分泌症状。

(2)头痛:多数无分泌功能的腺瘤可有头痛的主诉,早期系肿瘤向上发展牵拉鞍隔所致,当肿瘤穿破鞍隔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而GH型腺瘤则头痛症状明显而持久、部位不固定。

(3)视神经受压:当肿瘤将鞍隔顶起或穿破鞍隔向鞍上生长时,可压迫视神交叉而产生视力及视野改变如视力减退及双颞侧偏盲。

(4)内分泌功能紊乱:女性病人以泌乳、闭经、不孕和肢端肥大等;男性病人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阴毛/腋毛及胡须稀少及肢端肥大等。

4、多选椎管内肿瘤预后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A.早期诊断、早期治疗B.肿瘤性质,良性肿瘤预后良好C.肿瘤部位,通常髓内肿瘤预后差D.病人术前的一般状况及神经功能状态E.肿瘤的切除程度,及是否有手术副损伤正确答案:A, B, C, D, E5、填空题导致脑脓肿的感染途径有()、()、()和()。

正确答案:血源播撒;邻近播撒途径;颅脑贯通伤或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隐源性6、问答题试述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血肿,伤后仅1~2小时即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病理性呼吸的濒死状态。

(2)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变化中有中间清醒或好转期者少见,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

(3)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出现较早,其间呕吐和躁动比较多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

(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不久,对侧瞳孔亦散大,并出现去皮质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

椎管内肿瘤护理常规

椎管内肿瘤护理常规

椎管内肿瘤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临床分期:(1)刺激期:神经根痛,病变早期出现,性质多为电灼、针刺、刀切或牵拉感,咳嗽、喷嚏和用力排便增加椎管压力而诱发疼痛或加剧。

夜间和平卧痛是椎管内肿瘤较为特殊症状,患者常被迫“坐睡”。

(2)脊髓部分受压期:受压平面以下运动、感觉障碍,髓内肿瘤是从上而下发展,髓外肿瘤则由下向上发展。

(3)脊髓完全受压期:压迫平面以下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而且为不可逆的。

2、临床特点:(1)感觉障碍:为感觉不良和感觉错误,前者有麻木、束带或蚁行感等,后者将冷误为热,抚摩误为刺痛。

(2)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为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可伴有少汗等;腰脊髓段以上肿瘤压迫脊髓时膀胱反射中枢仍存在,膀胱充盈时,可产生反射性排尿;腰骶段肿瘤可产生尿潴留,膀胱过度充盈,产生尿失禁;腰节以上脊髓受压产生便秘;腰节以下脊髓受压产生大便失禁。

(3)运动障碍及反射异常:在肿瘤平面表现支配区肌群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迟缓性瘫痪)及反射减弱或消失,在肿瘤压迫平面以下,则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痪)及发射亢进,圆锥和马尾部肿瘤表现为下神经元瘫痪。

3、各节段脊髓肿瘤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高颈段(C1—4)肿瘤:枕颈区放射性痛,四肢痉挛性瘫痪,躯干、四肢的感觉障碍,膈神经受损可有呼吸困难和窒息感。

肿瘤在C2以上可有枕大孔区症状,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后组颅神经损害或小脑共济失调。

(2)颈膨大段(C5—T1)肿瘤:肩及上肢放射性痛,上肢迟缓性瘫痪,下肢痉挛性瘫痪,病灶以下感觉障碍,伴有霍纳氏综合征,颈段肿瘤只有40%患者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

(3)胸髓段(T2—12)肿瘤:胸腹部放射痛和束带感,上肢正常,下肢痉挛性瘫痪并感觉障碍,比较多见括约肌功能障碍。

(4)腰膨大段(L1—S2)肿瘤:下肢放射痛,迟缓性瘫痪及感觉障碍,会阴部感觉障碍,明显的括约肌功能障碍。

(5)圆椎肿瘤:明显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早。

椎管内占位

椎管内占位

护理
潜在并发症:呼吸功能障的频率及幅度,
监测血氧饱和度。
护理措施: 1、轴线翻身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准备气管切开包和呼吸机与床旁
护理
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与术后伤口感染、愈合不 佳有关
观察要点: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重视患者主诉(是否有头痛)
颈椎:呼吸功能障碍 胸椎:腹胀、呼吸道感染 腰骶:压疮
共同:脑脊液漏、椎管内血肿、泌尿系统感染、 关节挛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现存并发症:疼痛,与手术伤口有关
观察要点:患者主诉、伤口周围的皮肤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评估疼痛程度、药物辅助。 3、变换体位,轴线翻身。 4、预防感冒和便秘。
脊髓压迫症
由于手术中牵拉脊髓或术后水肿、血肿压迫 脊髓而发生的神经系统症状称为脊髓压迫症,多 发生于术后48H内。
术后2日内应每2H监测1次患者的肢体感觉、 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术后麻醉清醒 患者,如出现背部、四肢疼痛难忍、烦躁、感觉 平面上升、双下肢瘫痪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给 予处理。
脊髓各节段肿瘤的潜在并发症:
3.麻痹期:
肿瘤使脊髓完全受压,脊髓横贯性损害,表 现为病变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 能障碍。
脊髓半切综合征
定义:指外部的压迫和脊髓的病变等原因引起脊髓病
损,导致病损平面以下同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 深感觉、精细触觉障碍,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双 侧触觉保留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病变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硬瘫、深感觉缺失,
对侧的温痛觉减退或消失。 双侧触觉保留
诊断
1 病史与体征 2 腰穿 3 脊柱x线平片 4 脊髓造影 5 CT扫描 6 MRI扫描:为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最理想的辅助诊

神经外科学(医学高级):椎管内肿瘤考点(题库版)

神经外科学(医学高级):椎管内肿瘤考点(题库版)

神经外科学(医学高级):椎管内肿瘤考点(题库版)1、单选?女性,48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咳嗽、喷嚏时诱发,夜间及平卧时明显,未给予特殊治疗。

3个月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逐渐向上发展。

查体:胸8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江南博哥),左下肢肌力Ⅲ级,其他无异常。

最具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为()A.脑脊液检查B.脊柱X线平片C.MRID.脊髓造影E.CT平扫正确答案:C2、填空题由于肿瘤进行性压迫而损害脊髓和神经根,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刺激期、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瘫痪期3、单选椎管内肿瘤最常发生于()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尾段E.圆锥马尾正确答案:B4、单选对脊髓的描述正确的是()A.直接被软脊膜包裹B.由灰质、白质组成C.直接被脑脊液包裹D.终丝由神经纤维组成E.直接被蛛网膜包裹正确答案:A5、单选楔束传导()A.温度觉B.痛觉C.味觉D.精细触觉E.轻微触觉正确答案:D6、单选对脊髓外形的描述正确的是()A.腰骶膨大不明显B.前正中裂浅C.前后正中的纵沟将脊髓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半D.脊神经前、后支分别附于前、后外侧沟E.前外侧沟明显,后外侧沟不易分辨正确答案:C7、单选硬脊膜外隙位于()A.蛛网膜与硬膜之间B.硬脊膜与椎管内骨膜之间C.脊髓圆锥周围D.软脑膜周围E.硬脑膜与颅骨之间正确答案:B8、判断题椎管内肿瘤主要病理类型有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及脂肪瘤。

() 正确答案:错9、单选关于椎动脉的叙述,哪个正确()A.穿第6~1颈椎横突孔B.起自腋动脉第1段C.经椎间孔入颅D.主要营养脊髓、小脑、间脑、脑干和大脑后1/3E.主要营养脑干、小脑和大脑前2/3正确答案:A10、判断题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确答案:对11、单选薄束()A.与同侧下肢本体觉传导有关B.传导同侧下肢浅感觉C.传导对侧下肢精细触觉D.仅存在于中胸脊髓节段以上E.上行至楔束核换元正确答案:A12、判断题椎管内肿瘤可发生于自颈髓至马尾的任何节段,其中腰椎最多。

颅内肿瘤和椎管内肿瘤教案

颅内肿瘤和椎管内肿瘤教案

颅内肿瘤和椎管内肿瘤教案一、引言颅内肿瘤和椎管内肿瘤是指在颅骨和椎骨内,生长和发展的一种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本教案旨在介绍颅内肿瘤和椎管内肿瘤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二、颅内肿瘤2.1 概念颅内肿瘤是指在颅骨内生长和发展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它们可以发生在颅骨的任何部位,如颅底、颅顶和颅侧等。

2.2 分类根据肿瘤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为,颅内肿瘤可分为以下几类:•胶质性肿瘤:包括脑胶质瘤和星形细胞瘤等,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

•神经鞘瘤:由神经鞘细胞形成的肿瘤,常见的有听神经瘤和三叉神经瘤等。

•间叶性肿瘤:起源于颅内间叶组织的肿瘤,如脊索瘤和胚中胚瘤等。

•血管肿瘤:包括血管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等。

•肿瘤样病变:如肉芽肿、淋巴瘤和转移瘤等。

2.3 临床表现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由于肿瘤压迫颅内结构导致,常为持续性和加重性。

•恶心和呕吐: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

•神经功能障碍:如视力受损、听力下降、肢体无力等。

•病理性反射:如脑膜刺激征和尼克尔斯基征等。

2.4 诊断诊断颅内肿瘤主要依靠以下方法:•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详细询问症状和体征,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和MRI等,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特征。

•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后的组织学检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2.5 治疗方法治疗颅内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手术切除:对可切除的肿瘤,首选手术切除治疗。

切除范围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来确定。

•放疗: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放疗可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化疗:适用于某些类型的颅内肿瘤,如恶性胶质瘤和转移瘤等。

•对症治疗:如使用激素减轻肿瘤引起的颅内高压症状。

三、椎管内肿瘤3.1 概念椎管内肿瘤是指在脊柱椎管内生长和发展的一类肿瘤,包括脊髓肿瘤、神经根肿瘤和硬膜外肿瘤等。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

脊髓解剖
内部结构 脊髓由白质和灰质组成(横切面) H 形灰质中间的横行灰质为灰质联合, 两旁分别为前角和后角,C8~L2及S2~4 尚有侧角 白质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主 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传导束组 成
脊髓解剖
C8、 T1侧角发出的交感纤维,支配同
侧瞳孔开大肌、睑板肌、眼眶肌,另 一部分支配同侧面部血管和汗腺 C8~L2 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 发出的纤维支配内脏、腺体功能 S2~4 侧角为脊髓的副交感中枢,发出 的纤维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高颈段(C1~4): 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括约肌功能障碍 其他: C3~5 损害可出现膈肌瘫痪、呼吸困 难;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出现同侧面部 痛温(C4~T1): 双上肢呈周围性瘫痪,双下肢呈中枢 性瘫痪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括约肌障碍 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肩部 及上肢根痛 C8~T1侧角受损时产生同侧Horner征
临床表现
椎管内肿瘤造成的症状可称为脊髓压迫症,主 要包括以也几方面。
1、疼痛 大多数由髓外肿瘤刺激神经根和脊 膜引起,常为首发和定位表现。疼痛为自发性,常 剧烈;疼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扩散,在躯干为横行条 带状分布,在四肢表现为由近端向远端放射;初期 为阵发性,可有夜间加重或平卧痛;可因咳嗽、喷 嚏或用力大便等加重;可伴有脊柱自发性疼痛、叩 痛和压痛。
2、感觉障碍 如麻木感、蚁走感、灼热 感、束带感等,也可出现感觉过敏,当感觉 纤维被破坏后则表现为感觉减退或缺失。临 床上将感觉减退或缺失区与感觉正常区的临 界面称为感觉平面,是判断脊髓损害水平的 重要依据之一。
3、运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 肢体的力量减弱,动作不准确,站立不稳, 可伴有或不伴有肌肉萎缩。 4、大小便功能障碍 多见于髓内病变, 如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以及马尾肿瘤。 依病变水平可表现为排便困难,小便潴留, 大便困难;或表现为大小便失禁。

椎管内肿瘤护理查房

椎管内肿瘤护理查房
2 椎体变形 侧位、后缘受压破坏, 呈向前的弧形凹陷
3 椎板变薄消失 4 椎间孔扩大 发生于神经根肿瘤 5 横突、肋骨头破坏,椎旁见软组
织肿胀
转移性肿瘤最多,其次为 同时生长的硬膜内外肿瘤, 少数原发于硬膜外的病变。
相关知识
基本概念 临床表现 分类
病史汇报


护理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评价
4.出院后应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长时间的站立。
有体温异常的危险
—与感染、术后吸收热、有关。
观察生命体征,及时测量体温。 补充营养和水分。 促进患者舒适,多休息,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降低体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评价:患者术后发热及时得到处理,未发生并发症。
有营养失调危险
—低于机体需要量。
遵医嘱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如静脉滴注脂肪乳氨基酸。 营养状况的监测: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包括每天的摄入量和实验室相 关的指标的变化。
病史汇报
2015.6.6患者出现腹部膨隆,请消化内科会诊,予清洁灌肠。6.7拔除头 部引流管,腹部膨隆较前一日有所改善,继续清洁灌肠及腹部皮硝外敷。 6.13腹部膨隆消失,进普食。6.16患者出院。
相关知识
基本概念 临床表现 分类
病史汇报


护理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评价
出院指导
护理诊断 术前
评价:患者未发生低蛋白血症。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卧硬板床、海绵垫,每2 h轴线翻身,防止脊髓损伤,保持肢体功能位 受压部位采取局部减压。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理化因素刺激。 评估肢体感觉活动情况,及早实施功能锻炼。
评价:患者未发生压疮。
腹胀及排便形态的改变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组织、先天性胚胎残余组织等)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的总称。

临床上按其与脊髓和硬脊膜的关系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和硬脊膜外肿瘤。

椎管内肿瘤可压迫脊髓和神经引起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肿瘤可发生在脊椎的任何节段,因胸段最长故肿瘤的发生率也相应较高,约占半数,颈段约占1/4,其余分布在腰髓段及马尾。

椎管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为20~50岁之间。

除脊膜肿瘤外,椎管内肿瘤男性较女性发病率略高。

各种肿瘤有其特有的好发部位,如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多发生在腰骶段;而神经胶质瘤则胸腰段和胸段多见;肉瘤及神经节细胞瘤多见于硬脊膜外;肠源性囊肿以颈段硬膜下髓外、脊髓腹侧多见,可与髓内皮样囊肿并发。

发病机制椎管内肿瘤可压迫脊髓神经根引起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压迫血管造成脊髓水肿,变性及坏死,引起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综合征临床表现1.一般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瘤所在平面的神经根损害及该水平以下的长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1)神经根性疼痛:为神经根或硬脊膜的刺激所致部位较固定,常局限于一处并沿受累神经根分布区放射,性质如刀割针刺或烧灼样常呈间歇性发作。

(2)感觉障碍:表现为受损脊髓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麻木或蚁走感)。

(3)运动障碍:肢体力弱在小儿椎管内肿瘤表现较突出,颈髓病变可有四肢肌力减弱;胸腰段损害表现为下肢无力、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阳性等;腰骶段表现为马尾神经损害征、肌张力及腱反射低下等。

(4)直肠和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括约肌功能损害,可有肛门松弛,大小便失禁。

2.不同部位肿瘤的临床表现(一)髓内肿瘤1. 室管膜瘤:来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脑内白质室管膜细胞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尤其多见于中年人,男女发病率相同。

颈段是好发部位。

多数脊髓的室管膜瘤属良性肿瘤,虽然没有包膜,但与脊髓之间界限清楚,手术常能完全切除,术后可治愈或长期不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椎管内肿瘤还是比较陌生的吧,椎管内肿瘤的出现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椎管内肿瘤的信息
相信大家对于椎管内肿瘤还是比较陌生的吧,椎管内肿瘤的出现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椎管内肿瘤的信息,对于椎管内肿瘤的病因目前我们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在治疗椎管内肿瘤上面我们也没有非常好的办法,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1.髓外肿瘤
早期症状通常是由神经根的受压所引起:疼痛与感觉异常,继以感觉丧失,肌肉无力与萎缩,感觉与运动症状的范围都与受累神经根的支配区域相符。

肿瘤进一步的生长产生对脊髓的压迫,产生进展性强直性肢体瘫痪,伴病变水平以下表皮浅感觉与本体深感觉的障碍。

括约肌控制功能的丧失可导致大小便的潴留或失禁。

根据肿瘤的定位与肿瘤的性质,脊髓的症状可轻可重,而且往往是双侧不对称。

肿瘤若压迫脊髓血管造成血管闭塞则可以引起脊髓软化,产生脊髓横断的症状。

2.硬脊膜内髓外肿瘤
例如神经鞘膜瘤,脊膜瘤产生的疼痛局限于一个节段,进而引起节段性肌肉无力,最后引起两下肢截瘫。

3.髓内肿瘤(胶质瘤,室管膜瘤)
往往延伸若干脊髓节段,临床表现可与脊髓空洞症相似。

可发生进展性两下肢轻瘫,感觉丧失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局限于一个节段的肿瘤在临床上可与一个髓外肿瘤很相似,但疼痛通常不显著,而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症状出现较早。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