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建立者是秦始皇嬴政。
在秦朝的统治下,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迅速的建立与发展,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首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与秦始皇的个人才能和政治手段密不可分。
嬴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之一,他实施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地位。
首先,他废除了诸侯国,统一了全国的政治体制。
在秦朝之前,中国的政治结构是以诸侯国为基础的,各个国家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导致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而秦始皇通过废除诸侯国,将所有国家统一起来,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其次,秦始皇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农业政策,使得农民成为了中央政权的直接受益者,增强了他们对中央集权的支持。
同时,他也取消了贵族的特权,实行了严格的官员选拔制度,使得政治权力更加集中于中央政权之中。
这些措施使得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并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其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也与军事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
秦朝秉持“兵家之国”的理念,重视军事力量的发展和运用。
在秦统一六国之后,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制度改革,使得军队彻底实现了中央集权。
首先,秦朝取消了征兵制,实行铁骑、重兵等军队编制,统一了国家的军队编制,以及武器装备的使用。
其次,秦始皇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建立了严格的军纪,使得各级军队对指挥的执行力大大增强。
他还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重镇,以确保军队的快速调度和集结。
这些军事措施的实施,使得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巩固与发展,并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最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也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密不可分。
秦朝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改革,为中央集权提供了法治基础。
秦始皇发布了著名的法典《秦律》,对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制度,使法律的执行更加集中于中央政权。
他还建立了全国性的司法机构,使得中央政权能够更好地对全国的法律进行监管和执行。
这些法律制度的建立,为秦朝中央集权的稳定提供了保障,并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中央集权

秦朝的中央集权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特点是强调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绝对控制权。
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得以确立,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背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
秦国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崛起,先后兼并了六国,最终统一了中国。
这一历程中,秦国逐渐形成了强大的中央政权,并奠定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1.君权至上:秦朝君主以王位继承为核心,强调君权的绝对性。
秦始皇被尊称为始皇帝,其地位至高无上,一统天下。
2.郡县制度:秦朝实行郡县制度,通过设立郡和县来管理地方。
郡县官吏由中央政权任命,并负责执行中央政令,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徭役制度:秦朝设立了严格的徭役制度,将农民征发到中央进行劳动,以满足中央的经济需求。
这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权力下放:虽然强调中央集权,但秦朝也通过设立军事区划和地方行政机构等方式,将一部分行政权力下放到地方。
这种权力下放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广大的疆域。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促进国家统一: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2.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稳定性:中央集权制度确保了秦朝中央政权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对后世影响深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绝对控制。
这种制度的建立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在当时的特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三)郡县制 1、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 2、推广: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3、地方官僚机构 郡守: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 下督责所属各县。 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县令/长: 县的长官 产生方式: 由皇帝直接任命 4、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四)秦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 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你说秦朝灭亡的 原因是什么?
有人质问:“夏商周因封建而延,秦 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 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周之失在于制,不在政;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两个制指什么?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1、“皇帝”由来: 三皇五帝的名称合称 2、内容: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二)中央官职 1、中心: 以皇权为中心 2、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 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 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诸卿: 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3、作用: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朝议)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皇帝
君主专制:是就中央决策 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 的专权
中央权力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 央与地方的关系,即 中央控制地方,地方 服从中央。
地方权力
诸侯
周天子
皇帝 丞 御史 大夫 (统率) 相尉 (虚有其位)
诸卿
(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 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北抵长城
西 到 陇 西
东 达 大 海
人口达2000万
南濒南海
分 封 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学思之窗”
政治上:诸侯兼并,形成局部统一;
皇帝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易产生暴政从而激化阶级矛盾
有何作用?
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辩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A 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性、局限性)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唯上幸许。
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重大事情的决策失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误。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历史纵横)
(2)皇权至上(材核心)料一:P9“历史纵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3)从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1、时间:BC221年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皇权至上(核心)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主。
❖ 相互配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第课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建立

皇帝 中央机构
郡县制的内容
三公九卿
郡 郡守
地方机构
县 县令、县长 乡 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背景
①历史原因:分封制的弊端
②现实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 ③实施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 新兼 并的地区设郡县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历史概念解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中央集
权于皇帝。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在权力分配中,
地方服从中央,集权于中央。矛盾:中央集权 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
④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对 制度具有极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 后 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 世 强与完善。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秦
专
制 主
创立皇帝制
义 中
中央
设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央
集
权 政
地方: 全面推行郡县制
治
制
度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2、 作用: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 职,提高了办事效率;先由“三公九卿”朝议,
后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
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思考:学思之窗(p10)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秦朝是如何加强对地 方的统治的 ?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十分。
1.1、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 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 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 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亲关系。
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 的。
——张荫麟 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 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 些?
小结: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核心 ①“仁” 【仁者爱人、实行德政】 政治思想 ② “礼 ”【贵贱有序;正名;克己复礼】; ③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④重人事,敬鬼神而远之
思 想 学 说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全 面发展等
小结: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文化贡献 核心 ①创办私学、召徒讲学 ②整理文化典籍 后来成为我们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 家文化也成为传统文化最主要部分
(3)认识: ①建立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
②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巩固加强。
重点概念: 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是指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 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 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理解“官僚政治”的几个要点:
1)秦汉以后逐步确立(时间概念) 2)与贵族政治相对应
————宗法制内涵及社会遗存现象的认识
3.(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T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 《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 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 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 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施巩 固
⑷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平越族
统 ⑸法律上:颁布《秦律》
一 ⑹建筑上:修筑长城、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
直道,修建灵渠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二)官僚体制的建立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建立 ⑴名称由来
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上 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B、对后世: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⑵消极:
中央集权制之下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 导致了秦的短命。
有人说秦始 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说秦始皇 是暴君,对这 个问题,你有
什么看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技巧
①评价标准,看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或举措, 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要 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 家的统一等。②抓住历史背景,必须将历史人物 放到他所生活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进行评价。否则 人物同伴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 有可能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③防止以偏概全, 通常说的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 一分为二,要全面客观,要运用阶级分析法,考 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④克服英雄史观,在承认 历史人物个性特点对历史有一定影响的同时,又 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西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思考:秦王完成统一有哪些原因和条件?
2、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及完成 (1)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地域之间联系 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 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目减少,有利于统一; (4)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富国强兵,具备了进行 统一战争的条件; (5)秦王嬴政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不同点: 分封制 时 代 奴隶社会 郡县制 封建社会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与中央政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 府的关系 一定的独立性,封 位世袭 影 响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军事
行政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例.“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 息,岂不难哉!”这表明秦始皇( )
A、力主推行分封制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D、推崇世袭制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分析 理解材料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分封制导致了诸侯争霸,以致“天下共苦 战斗不休”。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这是“求其宁息”的办法。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 令都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 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
【合作探究】4: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影响。
形成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影响: (1)积极: a. 有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b.有利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生 产技术的文化,在较广范围传播,又可促进 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
• ④秦朝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的 影响: • 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 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 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 握在皇帝一人手中。这套金字塔般统治 结构的建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法制
结果(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齐家治国”、“家国一体”,即起源于此。
影响: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和现代平等、法制意识有些违背。
(尊宗敬祖、重男轻女)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一种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一、战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1、理论:法家思想
2、实践:商鞅变法及各国变法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确立:
①由来:三皇五帝的传说
②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
③本质:君主专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务
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
②九卿:丞相之下设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
(1)形成和演变:①春秋后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普遍推行;
②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1,秦以后一直沿用。
(2)特点: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等。
(3)影响:①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②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④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探究点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1公元前221年,秦朝在统一六国以后,派军队向福建进军。
第二年,设置了闽中郡。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探究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条件
(1)思想来源:法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2)实践条件: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并证明法家思想的可行性。
(3)经济根源: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4)政治前提: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2).本质:君主专制。
(3).特点(看)
(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的特点。
(3)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或按上次课堂做的笔记均可)
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提示(看)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要辩证地分析其影响。
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北宋以后,其消极方面日趋突出。
到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发展到极限,其消极作用占支配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