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上膜下秸工程实施方案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盐碱地农艺改良工程实施方案

盐碱地农艺改良工程实施方案

盐碱地农艺改良工程实施方案我市土壤盐渍化程度重、含盐量高、碱化度大,中低产田面积大,是制约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目前我市盐碱地面积153.2万亩,占全市的58%以上。

加大我市盐碱地改良力度,进一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按照盐碱地改良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水治盐、农艺改良、综合配套”改良方针,以排水工程为主线,加大灌排畅通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合理调配水资源,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械深翻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农业技术,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保障有效供水与节水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巩固工程洗盐脱盐成果,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新增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80万亩,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达到50%。

调整种植结构,水稻面积稳定在60万亩;提升耕地质量,每年推广以秸秆粉碎还田为主要内容的机械深松深翻50万亩,盐碱地三年至少轮作实施一次秸秆还田,力争用5年时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地力水平提高一个等级,粮食产量增长10%,综合效益提高20%。

三、主要措施1.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基本要求,整合项目,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新增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完善机井、暗管、强排泵站等设施,加强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加速土壤脱盐,实现灌溉保障、排水畅通、地表无盐、水位适中,适合机械耕作的发展要求。

加大全市轻盐渍化区域、部分中度盐渍化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推动水利工程与农艺措施相结合,新增田成方、林成行、路通达,相对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80万亩,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达到50%。

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盐碱地农艺改良项目实施方案

盐碱地农艺改良项目实施方案

盐碱地农艺改良项目实施方案为加大盐碱地改良力度,进一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区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合理调配水资源为基础,坚持“市县主体、部门协同、分区治理、综合施策”的改良方针,以盐碱地为重点,辐射盐渍化耕地,综合实施秸秆培肥改良、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应用磷石膏及土壤调理剂、以渔治碱等农艺措施。

开展盐碱地农艺改良整乡推进核心示范,建设盐碱地农艺改良技术攻关示范区,开展改良效果评价,确保各项改良措施落实,有效推进盐碱地农艺改良,提升耕地质量水平。

二、目标任务推广盐碱地农艺改良培肥集成技术81万亩。

其中:秸秆培肥改良55万亩,绿肥种植1万亩,商品有机肥20万亩,磷石膏应用1.2万亩,以渔治碱0.8万亩,土壤调理剂应用3万亩。

开展盐碱地农艺改良培肥集成技术示范展示,建设盐碱地农艺改良培肥集成展示与技术攻关示范园区8个,盐碱地改良整乡推进核心示范区16个。

示范区耕地盐渍化危害减轻,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耕地质量明显提升。

三、重点工作(一)开展盐碱地农艺改良整乡推进示范。

建设盐碱地农艺改良整乡推进核心示范区16个,每个示范区面积不少于2万亩。

因地制宜确定有针对性的盐碱地改良培肥集成技术模式,强化技术应用标准化,提高改良培肥效果。

在轻度盐碱地上主推秸秆培肥+机械深松深翻+有机肥应用/绿肥还田技术模式;中重度盐碱地主推秸秆培肥+机械深松深翻+有机肥应用/绿肥还田技术模式,典型的重度碱化耕地主推秸秆培肥+机械深松深翻+有机肥应用/绿肥还田+磷石膏应用技术模式,地下水位较浅排水困难中重度盐碱地区域主推以渔治碱等改良培肥模式,持续推进“改、培、保、控”核心技术内容落实,打破盐碱地犁底层,构建合理耕层,改良土壤结构与保育提质并重,科学施肥与培肥地力并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升耕地质量。

(二)建设盐碱地农艺改良技术攻关示范区。

盐碱滩地黏质盐土改良技术PPT(修改)

盐碱滩地黏质盐土改良技术PPT(修改)


核实雨水井位置、深度及主排盐管进入部 位。

这是盐碱地绿化工程的特殊技术措施。在地下 最高水位上、栽植层以下铺设厚度为20-30cm 的碎石或石子等,其上铺透水性土工布,形成 隔淋层。隔淋层应平整均匀,不得间断。目的 是通过铺设隔离层,防止绿地底部的原有盐分 上升。隔离层所用的材料块状、颗粒状石子, 石子直径1-3cm。隔离层铺设厚度为20cm,厚 度误差范围一般为±3cm。施工时,机械、车 辆不能直接进入已铺设隔层的绿化场地,避免 隔离层与底部碱土辗压在一起,失去或减弱隔 离作用。在隔离层上铺设无纺布,无纺布连接 处要做好接合,以保证排盐碱效果。

在排盐碱碎石回填以前,绿地的四周用塑 料布与周边的碱土进行隔离,防止绿地四 周的碱土中的盐分渗透到绿地内。施工时, 塑料布的底层与隔离层紧密结合,底部用 碎石压住20cm,顶部高出绿地表面约20cm, 并用石块等压紧,防止再回填客土时滑落。 因绿地一周较长,塑料布较短而有搭接的 情况。搭接尺寸应足够大,不小于50cm。

盐碱滩地黏质盐土改良技术,所采用的技 术方案是在原有盐碱地用碎石盲沟代替传 统的PVC盲管和UPVC双螺纹渗管,由碎石 盲沟组成排水排盐系统,通过土壤表面打 孔灌沙、增加土壤有机质等一系列措施起 到雨季排水、旱季排盐的功能。
工艺方法: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土方挖填——挖掘盲 沟——在盲沟内铺透水无纺布——在盲沟内平 铺碎石——将并行的盲沟与排水沟连接——填 盖碎石——铺设盐碱隔离层——覆盖种植土


土壤重量含水率采用烘干法;土壤容重采 用环刀法。

水土比5:1,称取通过1mm筛孔的土样50g,放 入500ml的大口三角瓶中,加入250ml无CO2 的蒸馏水。将瓶口塞紧,在恒温水浴振荡器 (150rpm/min)上振荡5min,过滤,用干燥的三 角瓶盛接,待滤液已明显澄清后继续过滤至 完,用塞子塞紧贮存滤液的三角瓶。

盐碱地改良秸秆粉碎还田实施方案

盐碱地改良秸秆粉碎还田实施方案

盐碱地改良秸秆粉碎还田实施方案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防治大气污染,杜绝秸秆焚烧,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增强蓄水保肥能力,提升耕地质量,为农民增收和环境综合治理创造良好条件。

根据土地现状,按照盐碱地机械改良要求,今年实行“边收割,边粉碎,边翻埋”的原则,严防秸秆焚烧。

该项目公开招标,有两年以上资质的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均可报名竞标。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项目实施内容1、秸秆粉碎还田10000亩,其中:XX镇3000亩,XX镇,XX镇,剩余200亩用于临时调整。

2、实行秸秆粉碎,配合施用腐熟剂和尿素后进行深翻。

二、实施地点XX镇,XX镇辖区内村组。

三、技术要求1、配合施用氮磷化肥。

秸秆直接还田时,作物争氮现象较严重,可通过补充化肥来解决。

通常秸秆的磷氮比约为80—100:1,为此.应适当增施氮素化肥,对缺磷土壤则应补充磷肥。

2、秸秆粉碎。

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时要选择90HP以上拖拉机和调整留茬高度,秸秆粉碎长度不宜超过5cm,严防漏切。

玉米秸秆不能撞倒后再粉碎,否则即不能将大部分秸秆粉碎,还会因粉碎还田机工作部件位置过低,刀片打击地面增加负荷,甚至使传动部件损坏。

工作部件的离地间隙宜控制在5cm以上。

秸秆粉碎还田加施化肥后,要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而后翻耕,翻压后如土壤墒情不足,应结合及时灌水。

在临近播种时要结合镇压,促其腐烂分解。

3、秸秆培肥。

小麦、玉米留茬收获后,进行机械灭茬,将高度20厘米以上的高留茬粉碎为5厘米左右的秸秆碎屑,玉米收获后进行秸秆粉碎处理,粉碎的秸秆碎屑均匀铺洒在地表,每亩用3-4公斤秸秆腐熟剂、8-10公斤尿素混合均匀,洒在地表秸秆上,或将混合均匀的秸秆腐熟剂和尿素与湿沙土混合后用撒肥机直接撒于地表,配合秋收深翻入土。

小麦留田秸秆量每亩400公斤左右,玉米留田秸秆量每亩600公斤左右。

4、翻埋时间。

秸秆直接还田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收割后立即耕翻人土,避免水份损失导致不易腐解。

盐碱地改良措施

盐碱地改良措施

盐碱地改良措施一、水利改良措施1、方法引水洗盐、高灌低排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贮存降水,促使土壤脱盐,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压盐排碱——台高客土,形成淡水层,周边设排水渠,泵站辅助降低排水渠水位例:荷兰DHV方法,关闭城区与其他水系的开放式连接,选用渗透率适合砂质粉土抬高路面至+4.5米,通过开挖沟渠的方式,降低盐水位,为淡水层的形成留有足够的空间,为了加快淡水层的形成,利用泵站的方式降低排水渠的水位,防止含盐水的反渗,在供水渠底部做防渗处理渠系布置水系统包含4个主要元素:主要的排水渠道(红色)、地下排水、供水干渠(蓝色)和供水支渠(蓝色)。

布置时遵循以下原则相邻供排水渠之间的距离为600m;相邻排水渠之间的距离为1200m;为了保持道路路基的稳定性,供水渠与道路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新渠道与道路交叉的问题,拟选用涵洞的方式解决。

2、目的用淡水将含盐过高的土质内盐分洗出,降低种植土的含盐量,从而实现盐土淡化3、优缺点4、次措施必须有条件,一是地下水位较深,表土不易返盐;二是地势较高,有完备的排碱渠系,使农田排压出的盐碱水能顺利排向下游,否则耕作时间越长,盐碱向表土聚积越多,造成土地盐碱化,更加无法耕种。

客土抬高地面,相对降低了地下水位,可解决植物初期成活问题,客土抬高的理想高度是使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客土厚度应该在1.5-2.0m之间,同时在盐土区域内,客土很快容易次生盐渍化而影响后期植物的生长和绿化景观效果。

要解决水盐运动的根本是在临界深度设置隔离层和渗管进行排水,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达到土壤脱盐、防止生盐渍化、保证植物可持续发展。

5、淡水来源1)雨水收集2)工业区再生水3)临港海水净化水二、化学改良措施1、方法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矿物性化肥,大量有机质腐叶土、松针、有机垃圾等。

2、目的使钙离子置换土壤中多余的纳离子,变碱土为含硫酸钠的盐土(后者对植物的危害仅为前者的1/5)从而改善土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
8、种植管理: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田间管护、水肥优化及病害防治。 9、秸秆预存:将需改良田地及附近周边区域的秸秆进行预订预存,及时修缮排灌设施。
.
适度浇水并施 加液态改良剂
与水溶肥
地块平整
达到治理预期
中期测土与方 案优化
铺设地膜 作物播种/移栽
铺设秸秆
未达到治理预期
旋耕搅拌及耙 平地表
上膜下秸技术实施工艺流程图.Fra bibliotek机具翻埋
撒施有机底肥 和固态改良剂
大水浇灌
施加液态改良剂
撒施生物肥及 化肥
秋季实施阶段 春季种植阶段 夏季管护阶段 冬季准备阶段
技术实施规程
上膜下秸土壤改良治理工程预实施演习方案
上膜下秸盐碱地治理工程指挥部 蒙阳生态科技项目工程部 2018年4月12日
.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 工程实施演习准备 工程实施演习方案 保障措施
.
方案架构
施工前准备
机械准备(拖拉机、犁具) 秸秆储备
选择地块
制定实施方案
收获/测产/测土 及秸秆储备
水肥调配与田 间管理
秋季
9-10月
1、土地整理:田面宽度至少3米以上;田埂牢固;灌排设施完善,排水沟深度至少30cm 以上,沟直底平。 2、秸秆铺设:秋收后即刻将秸秆就地粉碎至5-15厘米均匀铺设,小麦秸秆采用收割机 粉碎,玉米或葵花秸秆使用缺口圆盘耙或拖拉机牵引粉碎机进行切碎抛撒。外运秸秆先
行进行切割粉碎再运输至目标田间进行铺撒。 3、秸秆翻埋:秸秆铺撒完成后,使用秸秆翻埋机(拖拉机牵引四垡犁或者双垡犁)按 30-40cm深度 进行翻埋。秸秆翻埋作业后,表土立垡、晒垡,越冬。 4 、 秋 浇 压 盐 : 每 年 的 10 月 中 旬 到 11 月 上 旬 , 根 据 实 际 需 要 和 黄 河 来 水 情 况 进 行 “ 秋 浇”,洗盐抑盐、储水供墒,灌溉量为每次80-120m³/亩,不宜盲目扩大灌溉量。
冬季 5、种植准备:做好春耕前的各项产前准备,巡视排灌设施是否完整。
春季
4-6月
6、春季整地:春季播前,进行整地,时间宜迟不宜早,采用旋耕机、耙耱机或激光平 地仪等机械,进行土地平整,以碎土犁将土垡松碎,打堰作埂,进行农田耙耱,及时镇 压,防止跑墒。做到农田局地无起伏、低洼存在,无漏耕、无坷垃,地表约有25-30厘 米的活土层,同一地块高度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在春旱严重的年份,采用压、耙、耱 连续作业,使土壤紧实,更有利于提墒保墒,抑制返盐。 7、地膜覆盖:整地后,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可平作也可垄作。地表以根据不同需 要选用的不同规格的农用地膜覆盖。覆膜要求紧贴地面,拉紧铺平,压严压实。有破损 地方用土盖严。如果田块超过30米则每隔5-10米左右横向打一条土带,防止刮风时将地 膜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