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定》教案 中图版必修2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教案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第一课时)吴忠中学丁汉青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4.学会阅读和分析人口增长相关图表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人口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探究人口的增长模式。
过程与方法5.阅读“人口增长的阶段”图文资料,归纳各阶段人口增长和年龄结构特征。
6.通过读图比较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人口增长情况和我国应采取的正确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教学过程:复习引入,组织教学。
一、人口自然增长1、展示“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引导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而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上的差异及特点。
(1)产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在什么时期?(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人口增长特点(1)时间差异工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工业革命后:人口持续增长。
20世纪后半叶:人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大洋洲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口总数急剧增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地区上有没有差异?学生分析总结:(2)地区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不同,同一地域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也存在差异:工业革命后,发达国家增长快;发展中国家增长缓慢;二战以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2.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指导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分析理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思考:下列问题1.人口变动的原因是?2.人口增长的经历的阶段性特点3.人口增长模式可归纳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师生归纳总结: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变动的原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房山区房山高一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及分布定》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形式及地区分布定教案必修2
一、学习目的
〔1〕知识目的:人口开展的主要表现;描绘人口数量变化的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形式的含义;
〔2〕才能目的:阅读并绘制人口统计图表;根据图表分析人口增长形式的特点;〔读图、画图、析图〕〔3〕态度、情感、价值观:理解人口政策
二、重难点
根据学生认知差异和课标的最低要求,确定本学时的重难点。
〔1〕重点:读图解析人口增长形式的特点;
〔2〕难点:读图解析人口增长形式的特点;初步理解人口政策;
三、教学流程
四、板书设计
一、学习目的
学生运用相关数据和图表分析说明和比较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和分析才能。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一些人口政策知识。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兴隆国家和开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读图、绘图的才能和通过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才能。
三、教学过程。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考虑到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中生,他们已经在初中阶段接触过一些地理知识,对人口分布和人口增长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知识方面,对于人口的基本概念、世界人口增长历程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还需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地理数据和图表分析仍需加强。此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通过地图和相关资料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试: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人口分布知识的掌握情况。测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2. 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进行。教师会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详细的点评和反馈。在评价中,教师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答案的正确性:学生作业的答案是否准确,是否掌握了课堂所学知识。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学科抱有偏见,认为地理是“背多分”的学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结合地图、案例分析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关爱,促使他们在地理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课时1)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课时1 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口增长模式[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及特点。
2.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一、世界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总趋势: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①人口不断增长。
2.增长速度的变化(1)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②缓慢。
(2)工业革命出现后:③欧美一些工业革命起步较早的国家首先出现了④人口持续增长的局面。
(3)20世纪后半叶开始:广大⑤亚非拉国家和⑥大洋洲的人口进入⑦快速增长阶段。
思维活动1.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生产力发展和对劳动力需求量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及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快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变动的原因:人口⑧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2.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⑨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到“⑩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3.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1)“高高低”模式a .特点:⑪高出生率、⑫高死亡率、⑬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十分⑭缓慢。
b .时间:工业革命前。
c .原因⎩⎪⎨⎪⎧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⑮医疗卫生条 件落后d .分布:目前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
(2)过渡模式(3)“三低”模式a.特点:○2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3高度发达,人口素质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较晚的婚育年龄等。
b.原因:生产力○c.分布地区:多数○24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
思维活动2.“三低”模式下容易造成哪些人口问题?答案人口增长缓慢,导致劳动力不足;同时由于人口寿命延长,造成人口老龄化现象。
3.我国目前属于哪种增长模式?为什么现在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庞大?答案属于“三低”模式。
我国人口基数大,中青年人口所占比重大,婚育人群庞大。
探究点一世界人口增长探究活动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1. 1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案重点]1.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案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案媒体与教具]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
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
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的历程?人类的家园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这些都是我们极其关心的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增长【讲解】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1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 中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1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1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1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解读: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中国地图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既是人文地理的开始,也是从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是本章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从以上标准可以看出如下含义: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
2.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学生要学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转变规律及地区分布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探究原因。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教学过程:知识结构:1、人口增长趋势:持续性2、人口增长规律:阶段性(经历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三阶段)3、近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低高型:工业化初期,出生率高,增长率>死亡率三低型:出生率低,增长率<死亡率,甚至<零过渡型:出生率接近三低型,增长率>死亡率【教学反思】[课堂练习] [课外练习]另附。
最新-高中地理 18《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案(5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课标要求】〖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活动设计】(详见课件)〖活动1〗教学参考:观察网页中的人口钟(中国人口信息网 /;世界人口钟 /main/www/popclock.html),了解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
〖活动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是2000年三个国家的人口统计资料,计算并填写下表。
7〖活动3〗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2)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活动4〗读图1-1-3(世界人口增长阶段),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
(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什么规律性?(2)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3)世界人口增长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活动5〗如何阅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活动6〗读图1—1—4、图1—1—5、图1—1—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析回答:(1)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2)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3)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活动7〗读表1—1—1(1750—1940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分析回答:(1)两类地区的“三率”高低有什么区别?为什么?(2)两类地区“三率”的变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活动8〗读图1—1—7(世界各洲人口增长及2018年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回答:(1)目前哪个大洲的人口最多,哪个大洲的人口最少?(2)从1900年以来,哪个大洲的人口增加得最多/少?(3)从1900年以来,哪个大洲的人口增长得最快/慢?(4)1900-1950年人口增长得最快/慢的大洲是哪个?1950-2018年人口增长得最快/慢的大洲是哪个?(5)欧洲和北美洲在人口增长方面有什么异同,为什么?〖活动9〗如何阅读和分析图1—1—8(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活动10〗探讨下列问题:(1)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两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俄罗斯有人提出“一夫四妻”的荒唐法案?(3)怎样的人口增长才是合适的?巩固练习基础·巩固1.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A.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很快B.C.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快D.解析: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的增长,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增长快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例如:让学生制作人口分布图、人口金字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例如:分析我国城乡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互动讨论:设置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人口分布问题的关注。
-例如:展示我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思考。
2.知识讲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让学生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这一地理话题。
2.注重概念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3.培养地图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图上的人口分布,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4.加强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如计算人口密度、分析人口金字塔等,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及地
区分布定》教案中图版必修2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人口发展的主要表现;描述人口数量变化的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
(2)能力目标:阅读并绘制人口统计图表;依据图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读图、画图、析图)
(3)态度、情感、价值观:理解人口政策
二、重难点
根据学生认知差异和课标的最低要求,确定本学时的重难点。
(1)重点:读图解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难点:读图解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初步理解人口政策;
三、教学流程
界人口出
死亡率和
实人口发展与
学生逐层深
学生据图分析问
四、板书设计
一、学习目标
学生运用相关数据和图表分析说明和比较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一些人口政策知识。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和通过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1
调动学生积极性,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