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学科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2015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3.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述“农家之言”。
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吕氏春秋》是专业的农学著作B.注意总结农业生产经验C.战国时期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D.百家争鸣已经接近尾声【解析】《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故A 项错误;《吕氏春秋》是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包括农业方面的知识,说明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故B项正确;农业科学体系形成于汉朝时期,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不能反映百家争鸣,故D项错误。
【答案】B14.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室”,允许后代继承封号,并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由此可见当时存在着( )①分封遗风②宗法观念③皇权思想④世袭制度A.①② B.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体现了分封遗风,故①正确;“刘姓子弟为王”体现了宗法观念,故②正确;“自为枝辅,以卫王室”体现了皇权思想,故③正确;“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体现了世袭制度,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15.明代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长9.87米,高0.3米,画中各色人物超过2000个,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天平山、运河、古城墙等地标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江南的山青水绿之美。
仇英这幅画作是( )A.古代最早的风俗画作品B.江南工商业发展的反映C.对两洋绘画技法的尝试D.明末进步思潮流行的体现【解析】古代最早的风俗画作品出现于宋朝,故A项错误;“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体现了江南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中未有两洋绘画技法的反映,故C项错误;题中不能体现明末进步思潮,故D项错误。
【答案】B16.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
2002007学年淄博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006-2007学年度淄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历史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无不折射出时代的光泽。
回答9-10题。
9.古汉字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下列甲骨文能够反映商周政治状况的是10.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兴于明,盛于清,是中国年画的代表之一。
年画的主要特点是①雅俗共赏②色彩艳丽③实用性强④神秘古拙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为推翻腐败的旧王朝,高举义旗,发动革命,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回答11-12题。
11.“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12.观察右图,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C.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D.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回答13-14题。
13.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
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14.198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票证。
此后,各种票证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票证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材料反映了A.票证过多不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B.消费卡竞相兴起取代了票证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确立 D.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得到完善复杂的国际关系在各种力量的角逐中发生不断的变化。
回答15-16题。
15.“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
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对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1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2024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和答案

淄博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历史真题1.图1为商代王位世系图(部分)。
“三公二父”是商王康丁的五位旁系先王,他们经常一起受祀,祖甲多数情况下都是单独受祀。
这些做法表明当时A.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B.兄终弟及方式渐趋成熟C.直系血缘纽带关系强化D.统治集团内部等级森严2.北魏皇帝赐名是鲜卑族的重要习俗。
孝文帝时期开始向北方汉族大族赐名,所赐之名都取自汉族的重要经书和史书。
这一做法旨在A.实行因俗而治B.延揽汉族文士C.承续华夏传统D.促进政权认同3.以下是中国古代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能准确反映唐宋时期的是4.康熙年间,“江南烟户业田多而聚居城郭者什之四五”。
乾隆时苏州地区的一些豪绅宦室,更是“皆在城中,无有居乡者”,大批地主城居,甚至成为一种时尚。
这一时期居城地主的大量存在主要得益于A.租佃关系得到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户籍管理趋于混乱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5.1858年,湖南巡抚骆秉章谓:“道光初年,每银一两尚止易钱一千三四百文,自后渐次增长至二千文,近更增至二千三四百文。
农民以钱易银,完纳钱漕。
”这一现象A.缘于商品经济发展B.激化了社会矛盾C.便于列强资本输出D.扭转了贸易逆差6.图2为1894年《点石斋画报》绘制的《鸭绿江战胜图》。
画报图像场面宏大,画面中日本军舰不堪一击,倾覆于海水里。
图像配文中写到“倭奴死凶枕藉,伤者更不计其数,讵(难道)不足以伸天讨而快人心也哉!”该图反映了当时A.清朝军队战果辉煌B.洋务运动效果显著C.思想观念转型艰难D.媒体报道客观真实7.1931年10月10日,《大公报》登载的《民国二十年国庆辞》中论道:“吾人回首二十年来之民国,深痛夫今日之严重国难, 皆过去不努力之所致。
夫二十年之岁月,不为短矣。
不观夫苏联,五年之间,建成国防工业!二十年来之中国,一言蔽之,虚度而已。
”该论述旨在A.批判民国政府腐败无能B.效仿苏联走社会主义的道路C.寻求国家建设的新途径D.推动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战8.在1953年10月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配售问题可以考虑,我观察也势在必行。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2022-2023学年度部分学校高三教学质量摸底检测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管仲认为治国必须“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推行新法则要“慎用其六柄(杀、生、贵、贱、贫、富)”。
这反映出其思想特点是A. 尊法敬天B.外儒内法C. 德法并重D. 严刑峻法2.山东莱芜出土了西汉初期的二十四件铸造农具的铁范,铁范之内有“李”“汜”“山”等文字标志。
经学者研究,其中的李、汜、山是姓氏。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西汉初期A.冶铁业中心在北方B.冶铁技术相当普及C. 铁制农具普遍使用D. 尚未实现盐铁官营3.踏歌是对以脚踏地为节、载歌载舞的群众性活动的一种通称。
《旧唐书睿宗纪》记载了当时宫中表演踏歌的盛况。
也有诗描写踏歌“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儿连袂行”“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
据此可知,当时A. 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B.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诗歌以描写民间生活为主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4. 表1是宋明两代政府收入银、钱数额对照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1年代钱数(贯)银数(两)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484800057000明代万历九年(1582年)21765.43704281.6A.赋税政策的调整B.经济结构的变动C. 社会秩序的稳定D.土地制度的改革5.清代科道官对于风闻传言且事实未清的行为可进行弹劾,这是科道官所独有的特权。
科道官如果出于私心,徇私诬劾,“回奏不实,或并无可据者,降一级调用。
”这些规定旨在A. 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B. 保障监察效果C. 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D.杜绝官场腐败6.1881年,清朝驻外公使曾纪泽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并“争辩良久”。
最新山东省淄博市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山东省淄博市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绝密★启用前山东省淄博市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
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2.《韩非子》记载:“鲁人善织屦,妻善织编,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乏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知战国时期①私人手工业已经产生②出现区域性经济差异③“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在2008年3月的记者会上,温总理引用了“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诗句。
该诗句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4.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5.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山东省淄博市高三2021-2022学年高三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淄博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荀子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董仲舒指出“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
这反映了二者A.和谐共处的理念B.以民为本的观念C.实施仁政的诉求D.天人合一的思想2.图1为汉代画像砖和《史记》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相关描述,据此可知图1A.只有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事实B.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无法还原C.实物和文献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D.实物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3.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税。
北宋时“客户起移,不须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取,各取稳便”。
明代将力役改为雇役,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役劳,而由官府雇人代役。
这些变化反映了A.政府管理职能渐趋弱化B.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减轻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4.唐代初期釆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
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
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广泛推广C.藩镇割据的出现D.均田制受到破坏5.图2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商业中心分布示意图。
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图2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
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朝时期设置令管理市场交易,按照商品质量将物价定位三等,这些做法的目的是规范市场的交易秩序,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商业活动的管理,并非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排除A项;对物价进行规定,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商家的恶意竞争,而是通过市令管理市场,规范交易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5.明中叶以后,督抚凌驾于三司之上,中央派遣巡按对其监察。1661年,清朝顺治年间,废除了御史巡按制度。这一制度的废除( )
A.扩大了督抚权力范围B.保障了中央政令畅通
C.加重地方的财政负担D.埋下社会危机的隐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朝中叶督抚的权力较大,中央会派遣巡按对督抚进行监察,但清朝废除了对地方督抚的监察,这为地方督抚实力上升提供了便利,不利于中央集权,埋下了社会危机的隐患,D项正确;材料涉及减少了对地方督抚的监察,并没有扩大督抚的权力,排除A项;废除对地方督抚的监察,不利于中央政令的畅通,排除B项;减少对地方的监察与地方的财政负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XX年4月)13.清代《盛湖志》记载:“镇之丰歉,固视呼田之荒熟,尤视乎商客之盛衰。
盖机户仰食于绸行,绸行仰食于客商。
而开张店肆者,即胥仰食于此焉。
”以上材料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破产D.传统经济结构变化14.《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
”唐代诗人储光羲在《明妃曲》中写到“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
强来前帐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
”这说明A.官修史书注重客观叙述史实,不掺杂个人情感B.诗歌多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不具备史料价值C.官修史书与诗歌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D.官修史书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不如诗歌可信15.宋朝倾向于务实,却造就了许多或严谨或浪漫,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
其主要原因是A.君权加强,相权削弱B.重文轻武,理学盛行C.交通发达,贸易兴盛 D.商业发展,城市繁荣16.斯塔里夫亚诺斯在《全球分裂》中记载:“(1840年)素有印度的曼彻斯特(英国纺织工业中心)之称的达卡,已从一个非常富庶的城市衰败为异常贫穷的小镇……这种衰败不仅发生在达卡,而且发生在其他所有地区。
”“这种衰败”在中国的表现是A.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对华穆片贸易十分猖獗B.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东南沿海妇女纺织半数停工C.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比1845年降低四分之一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异常艰难1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下列四幅图片。
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新航路开辟《权利法案》《十日谈》牛顿A.西方文明的兴起B.工业文明的扩展C.世界市场的出现D.逐步缩小的世界18.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淄博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学科试题9.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10.“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
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材料体现的古希腊民主制的特点有①人民主权②分权制衡③轮番而治④直接民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
1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被再次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
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B.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C.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D.让位都是无奈之举12.下列是一位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集的图片。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哪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14.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判断其要认定的年份可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A.1898年 B.1948年 C.1970年 D.1980年15.“苹果之父”乔布斯成为“创新”的代名词。
右图是在苹果公司创立之初,乔布斯设计的LOGO:牛顿在树下看书,LOGO边框上还有一句诗:“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的灵魂”,乔布斯眼中牛顿的创新性体现在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开创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实验科学C.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D.创建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16.“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
”“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
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观是A.全球史观和唯物史观 B.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C.唯物史观和文明史观 D.现代史观和唯物史观27.(25分)“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起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
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
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材料二突破与创新在民主政制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
在他看来,民主制可以使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孙中山选集》材料三联系与区别民本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不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而且从根本上是正相对立的。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家往往在强调“民本”的同时,又强调“君主”。
因此,就其思想实质而言,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者同时也是君主主义者。
------俞可平《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至于民主共和之新政体,以理论言之,与我先民以往政治理论及政制精神靡(无,没有)不合。
-----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原因。
(10分)(2)材料二在“民”的认识上有何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宾诺莎的思想在18世纪晚期的美国是如何体现的?(7分)(3)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其中民本和民主思潮的“实质性的区别”,选择材料三中的任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8分)29.材料一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
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
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摘编自钱满素《美国文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推行新政和邓小平领导改革的各自特点。
(4分)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两国的“原有社会治理模式”及“解决旧问题”的主要措施。
(4分)谈谈你从两国达到“(由)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得出的启示(3分)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如何处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中日两国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
”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
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而不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涩泽荣一(1840~1931年)被誉为“日本实业之父”。
他提倡“《论语》加算盘”。
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
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
------《涩泽子爵·话论语》(1)就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概述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并指出其相似之处。
(6分)(2)有西方学者认为:“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请简要评述这一观点。
(4分)34.(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12年2月12日,是清帝退位100周年,溥仪成为中国的末代皇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1912年中华民国参议院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留居故宫。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引起反响。
孙中山:“复辟祸根既除,共和基础自固”。
胡适:“我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
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强暴行之,这真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王东成(现代文史学者):(此事说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一个契约精神的流失,这种契约精神的流失,使中国历史形成了以“权谋”为特色的厚黑学。
(1)依据上述材料,说明三人对冯玉祥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一事的态度及其理由。
(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玉祥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的历史背景。
(4分)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
材料二 1997年美国国家安委会发表声明:“要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就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
这些都为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
” -------《中东黑血: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东》材料三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自杀式爆炸事件。
作为报复,以色列对哈马斯实施了“定点清除”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使哈马斯遭受重创。
-----2008年12月28日腾讯网新闻背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
(4分)(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因素。
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6分)2012年2月淄博市文综历史学科答案9.B 10.D 11.B 12.C 13.C 14.B 15.D 16.A27.(1)主张:仁(德政)、仁政、惠民、重民等(4分);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分封制瓦解,社会转型(或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统治者吸取教训,维护统治;(6分,三点即可)(2)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民主制、以立法保证民权;(4分)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建立总统共和制。
(3分)(3)民本思想是为专制制度服务,民主是为民主政体服务。
民本根植于小农经济,近代民主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4分)认识:俞可平观点:片面的,强调了民本和民主思潮的实质性区别,但没有看到两种思潮都重视人民作用的相似之处,应该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钱穆观点:具有片面性,只看到民本和民主思潮的联系,没看到二者的实质性区别,应该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4分)29.(2)特点:雷厉风行、注重法制、国会支持;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解决新问题)。
(4分)(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干预经济。
(4分)启示: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要充分发挥两种经济手段发展本国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分)33.(1)材料一主张传统范围内的改革,认为对儒家文明进行改造,就可以满足现代化的需要。
(2分)材料二主张发展经济的同时倡导儒家伦理,仁义与财富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