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熟组玉米引种试验总结
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总结

Z i x u n t a i前言:玉米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并且随着工业用量逐年增加,玉米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玉米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确定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玉米品种,促进本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今年我们引进了22种玉米新品种,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等综合性状的对比和鉴定,选出适合本地区的高产优质品种,推动本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先达2013、九玉5、龙福玉6、德美亚1、德美亚3、哈丰3、绥玉7、绥玉12、登海19、登海15、佳禾158、垦单24、垦单11、垦玉7、广源7、合玉24、龙垦5、克单14、海玉4、方玉3、依龙010、长城1142。
1.2试验设计每个品种种植4行,行长10m,垄宽70cm,每个品种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
1.3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栽培措施及田间管理方法与大田生产管理相同,5月22日播种,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亩施肥量35kg,N:P:K=2:1:0.75,即亩施化肥商品量为尿素17.1kg,二铵10.6kg,50%硫酸钾7.3kg。
后期追尿素占总施氮肥量的40%,即8.5kg/亩。
1.4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二九0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旱田区,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黑土层15~20㎝,前茬大豆。
有机质5.29%,碱解氮282mg/kg,有效磷28.3mg/kg,速效钾146mg/ kg,pH值5.4。
2012年秋整地,秋起垄。
2气候条件由于2012年秋季至2013年春季降水量偏多,土壤含水量大,致使封冻期底墒充足,春季出现试验地春涝现象,导致整地困难,质量差,为了保证出苗均匀,今年玉米采取做水播种,出苗率较好。
6月份总降雨量为32.6mm,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13日,降雨量为18.6mm,此时的降雨可以满足后期的需要,苗期发育正常。
7月份降雨量偏多,比历年同期多71.4%,光照较历年低,此时正是玉米抽雄开花期,虽然土壤得到了满足,但是中下旬降雨量比较大且集中,阴雨寡照天气对开花授粉不利。
种植试验工作总结

种植试验工作总结
种植试验工作是农业科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
同栽培方式的试验,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种植试验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经验,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些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不同作物的品种对比试验。
通过对玉米、小麦、水稻
等作物的不同品种进行试验比较,我们发现了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品种资源。
其次,我们进行了一些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
比如,我们对水稻的不同栽培密度、施肥方式等进行了试验比较,发现了一些科学的栽培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对环境更加友好。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抗病虫害的试验。
通过对不同抗病虫害品种的试验比较,我们找到了一些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这些品种对于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种植试验工作是农业科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些试验,我
们可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深入开展种植试验工作,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铁岭市玉米引种试验总结

铁岭市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总结为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优化我市玉米品种种植结构;同时也为品种选育单位提供试验平台,结合我市生态多样性特点,由铁岭市种子管理站组织、铁岭市种子协会主持展开大规模、多点次的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至今已开展四年。
2008年始引进玉米新品种214个(不含对照品种,下同),布点8个,总面积200亩,参试单位87家(含会员推荐和合作单位,下同);2009年引进玉米新品种154个,布点9个,总面积180亩,参试单位76家;2010年引进玉米新品种105个,布点9个,总面积150亩,参试单位84家。
2011年共引进玉米新品种96个,其中品种展示26个、大区鉴评品种37个,小区筛选品种33个。
布点8个,总面积160亩,参试单位53家。
四年来,铁岭市种子管理站、铁岭市种子协会汲取和积累了大量成功试验====,不断完善试验内容,使品种试验更科学、更严谨,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试验组织机构趋于完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试验组织机构由组织单位:铁岭市种子管理站;主持单位:铁岭市种子协会;承试单位:铁岭市种子协会会员组成;每个组成都有专人负责。
为了加快提升种子协会会员单位承担试验的科学素质,进一步完善了试验组织机构。
铁岭市种子协会逐年举办了各类讲座,内容涉及检验、营销、种子市场形势分析、新形势种子经营策略、世界玉米品种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
丰富了种子协会会员知识,提升了种子协会会员承担试验的科学素质。
二、科学论证试验方案、逐年优化试验方法试验方案制定首先由铁岭市种子协会提出,并经铁岭市种子协会专家组成员合议论证通过,最后经铁岭市农委批准,方可生效实施。
2011年试验方案试验类别在往年的基础上,依然保留了小区筛选试验,大区鉴评试验、品种展示试验,取消了高产测试试验;试验组别、品种生育期类型与上一年相同,包括晚熟组、中晚熟组、晚熟高密组。
三、考察试验地区域性、平坦性、便利性,科学安排试验点针对铁岭市生态多样性特点,经过铁岭市种子协会常务理事会研究确定,全市共设置试验点8个:第一试验点:承试单位郁青种业,试验负责人孙光宇孙宝君。
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总结

顶 长 3 em、双 穗 率 0%、穗 行 数 15.2行 、行 粒 数 45.8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金 穗 1203株 高 286 em、穗 位 粒 、穗 粒 数 696.16粒 、百 粒 重 35.5 g;玉 源 5号 株 高
158.4 em、茎粗 2.94 em,穗粗 4.4 em、穗 长 25 em、秃 295 em、穗 位 138.6 em、茎 粗 2.4 em、穗 粗 5.2 em、穗
土 ,海拔 1 741 nl,年均气温 7.8℃ ,无霜期 150 d,年
全生育期降雨 262.2mm,与历年同期值 393.1 mm
降水量 450mm,前茬 马铃 薯 ,试验 地 肥力 均匀 ,地势 偏 低 130.9 mm,偏 低 33.3%;平 均 气 温 17.1℃ ,比历
平坦 ,地力 中上 ,前茬收后 ,机力深翻一次 。试验采用 年同期值 16.08℃偏高 1.02 ̄C,偏高 6.34%。 表 1 生育期记栽
出苗 期 (日 /月)
3/5 3/5 4/5 3/5 3/5 4/5 4/5 3/5 3/5 3/5
拔 节 期 (日 /月 )
14/6 14/6 15/6 14/6 16/6 17/6 16/6 16/6 14/6 15/6
大 喇 叭 (日 /月 )
2018年第07期(遐第540期) 37
农 艺 农 技
V NongyiN。ngJ
2 结果 与分 析
2.58 em、穗 粗 5.2 em、穗 长 20.6 em、秃 顶 长 2.3 em、
2.1生 育 期 记载
双 穗率 0% 、穗 行 数 16.6行 、行 粒 数 42.8粒 、穗 粒 数
供试玉米 品种 9个 ,即处理 1:金穗 1203;处理 密度 52 500株 /hm2)试验种植方式旱作区为全膜双
引种进展情况汇报

引种进展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团队在引种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来自国外的新品种作物种子,经过精心筛选和试验,确定了适合我国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种子。
这些种子在我国的试种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为我国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在引种过程中,我们加强了与国外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和
吸收国外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与国外专家的深入交流,我们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了引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我们还在引种工作中加强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
试验和研究工作。
我们不断优化引种作物的种植模式,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种植技术体系,有效提高了引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引种作物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引种过程
中的问题和难点。
通过对引种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等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我们及时调整种植管理措施,保障了引种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
最后,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对引种作物的宣传推广工作,向广大农民普及引种作
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种植和管理引种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总的来说,我们在引种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与国外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引种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关注!。
玉米引种试验总结报告

玉米引种试验总结报告摘要:为推广运用玉米新品种,2021年,秀山县石堤镇贾琏(秀山县石堤镇农业服务中心)与重庆市兴农绿野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玉米引种试验。
参试品种共3个,对照品种一个,共4个品种,试验安排在秀山县石堤镇楠红村石敦玉家承包地内。
关键词:玉米品种、引种、比较试验、产量实验结果如下: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该试验地位置海拔高度350米。
交通方便,光照良好,前茬是蔬菜,地势平缓,肥力中等均匀,具有代表性。
二、播种育苗情况:试验地所有示范种4月3日播种,4月10日开始相继出苗。
三、实验设计和安排:按照重庆市兴农绿野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玉米生产试验方案,今年的参试品种共4个,小区面积0.5亩,333平方米,按间比法排列,不设重复,每小区栽15行,每行栽47窝,每窝栽双株,共1410株,亩植2820株。
四、移栽及田间管理:整个试验田属于租赁性质,全部实行统一管理,试验地于3月28日---30日机耕整地。
4月2日先划小区、随后打窝丢肥,把肥料刨到一边再移栽,不让肥伤根,按程序步骤进行,同时亩施总养分51%复合肥35公斤做底肥。
玉米4月25日补苗,第一次追肥是5月15日,亩施尿素18公斤提苗;第二次追肥是6月10日,亩施20公斤尿素作攻苞肥。
防虫:4月25日喷施敌杀死和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
五、试验期间的气候情况(主要自然灾害):当年气候前期干,后期低温时间也长,低温阴雨天气多,严重影响玉米灌浆结实,秃尖较长,穗行数和行粒数偏少,亩产比常年下降。
六、试验结果兴农一号单产最高,比对照增产6.9%,群玉39增产5.7%,万棵818增产5.1%(见表1)七、品种评议1、兴农一号:小区实收产量为266.9公斤,折亩产533.8公斤,比相邻CK增产6.9%,产量居第1位。
全生育期129天,比CK晚3天,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23厘米,穗长18.6厘米,穗粗5.2厘米,秃尖长0.3厘米,穗行数18.6行,出籽率87%,百粒种34.3克,粒型半马齿型,粒色黄色,轴色红色。
2012年玉米引种简比试验总结

2012年玉米引种简比试验总结作者:曹朝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133-01为了加快品种更新步伐,加速应用玉米育种新成果,筛选出适合赤水市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充分发挥杂交玉米的增产潜力,2012年在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南坭组对14个玉米新组合进行了简比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表1 供试组合2.试验方法试验设在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南坭组陈廷凤田块,海拔400米,前作蔬菜,试验地面积0.7亩,壤质土,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上。
试验采用简单比较方法,株行距28cm×72cm,密度为每亩3300株,3行区,每行15穴,走道行70cm,四周种植2行以上对应品种作保护行;试验于3月12日营养块播种,亩用腐熟有机肥800公斤,1.5米开厢,塑料薄膜拱棚覆盖;4月2日移栽,亩用普钙45公斤,钾肥17公斤,尿素20公斤,锌肥1公斤混合施用作基肥, 4 月5日查缺补苗, 7月20日分区单收,样品单晒过秤计产。
(见表2)二、结果与分析从表2、表3可看出,对照A14产量为643.2公斤,位居小组第二,株高285.1cm,穗位高121.9cm,穗长18.5cm,秃尖长1.4cm,穗行数15.4行,行粒数37.9粒,千粒重419克,较对照增产的组合只有1个,其他组合均较对照减产,减产幅度为2.6%~30.8%,亩产量在626.4公斤~373.6公斤之间。
A10位居小组第一,产量652.8公斤,较对照增产1.5%,生育期与对照相当,株高315.1cm,穗位高162.1cm,穗长19.6cm,秃尖长0.9cm,穗行数15.6行,行粒数39.1粒,千粒重416克,该组合株型居小组最高,半紧凑,抗倒伏,纹枯病轻度发生,抗性较好,建议该组合在适宜地区进行观察。
表2 各参试组合果穗性状及产量结果表表3各组合生育期、农艺性状及抗性表A1位居小组第三,亩产626.4公斤,较对照减产2.6%,生育期与对照相当,株高288.8cm,穗位高133.1cm,穗长19.1cm,秃尖长4.7cm,穗行数15.0行,行粒数39.6粒,千粒重408克,该组合株型适中,半紧凑,抗倒伏,大小斑病和纹枯病轻度发生。
玉米引进品种观察试验报告

玉米引进品种观察试验报告
马 为 民
( 肃省 武 山县 农技 中心 ) 甘
试 验 目的 间距 , 重 复 , 4 设 距 5厘 米 , 3 距 8厘米 。 四 、 验 田 间管 理 和气 候 概 况 试
一
、
为 了 了解 掌 握 我 们 从 甘 肃 农 科 院 等科 研 院 所 引 进 的 新
成熟期 ( 日) 月,
91 /4 91 /0 91 /2
9 1 /4
富农 辽 单 5 7 2 富 农 1号 沈单 1 ( 6 CK1 )
丹玉 4 6
14 5
16 5
超甜 20 08 农大 34 6 豫玉 2 2号
正大 l 2号
辽单 55 6 酒试 2 0
9 . ( K 34 C 1 9. (K) 8 3 C 1 9 . 17 9 . 65
位次
7 5
富农辽单 57 2 富 农 1号
1O . l64 l 6 . 148
沈 单 .6 ( K ) 1 C 1
丹 玉 4 6 ・
4. 9 03
2. 6 57
l 4 . 3 64
二遍 , 底施土粪 20 亩 5 0千 克 , 肥 5 磷 O千 克 , 素 l 尿 5千 克 , 4
月 l 1日点 播 , 4月 2 7日间 苗 , 5月 3 日定 苗 。 6月 1日穴 追 施尿 素每亩 4 0千 克 , 6月 2日 、 7月 4 日、 8月 1 日各 放 一 6 次水 , 9月 2 0日收 获 。 验 播 种 期 墒 情好 , 上 旬 以前 基本 试 6月 无降雨 , 6月 以后 至 成 熟期 降雨 量 大 , 雨 天 气 多 。 成 今 年 阴 造 玉米成熟较晚, 对灌 浆 成 熟 有 一定 影 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 2 %, 产量位次第二 ; 生育期 1 4 6 d , 比对照早熟 2 d ; 生 长 整
齐、 抗 倒伏 ; 株高 2 4 9 c m, 穗位高 8 3 e m, 穗 型 圆柱 形 , 穗 粗 4 . 6 e m, 穗长 1 7 . 7 C , I I I , 穗行数 1 6 . 7行 , 行粒数 3 7 . 3 粒, 干粒
5 试验结果 陇单 9号折合产量 1 0 8 2 2 . 5 k g / h m , 比对照增产 1 4 . 3 %, 产量位居第 一 ; 生育期 1 4 7 d , 比对 照早熟 1 d ; 生长整 齐 、 抗 倒伏; 株高 2 7 4 c m, 穗位 高 7 2 c m, 穗 型圆柱形 , 穗粗 4 . 6 c m, 穗长 1 7 . 3 c , l r l , 穗行数 1 8 . 7 行, 行粒数 3 7粒 , 千粒重 2 8 4 g , 红 轴、 黄粒 、 马齿型 , 双棒率 1 0 %, 出籽率 9 0 . 2 %。建 议下年继续 试 验 。 陇单 8号折 合 产 量 1 0 4 3 5 . 5 k m : , 比对 照 增 产
对照 早熟 3 d ; 陇单 8 号生育期 1 4 6 d , 比对照 早熟 2 d ; 陇单 9 号生育期 1 4 7 d , 比对照早熟 1 d ; 东试 6 5 3 1生育期 1 4 9 d , 比
对照晚熟 1 d ( 见表 1 ) 。
4 . 2抗 逆 性
减产 1 8 . 4 %。
2 参试品种及试验设计
参试 品种为 : 陇单 8号 、 陇单 9号 、 东试 6 5 3 1 、 先玉 3 3 5 、 美锋 3号 、 美锋 。 对照品种 为先玉 3 3 5 。 该试验不设重复 , 随机
排列 , 小 区长 6 . 9 m, 宽 3 m, 小 区面积 2 0 . 7 m 。平地 覆膜 ,
重 3 2 4 . 8 g , 白轴 、 黄粒 、 马齿 型 , 出 籽率 8 6 . 7 %。建 议 下 年 继续
2 0 1 5年降水充足 , 玉米生长期间未灌水 , 9月 2 6日收获。
4 试验分析
4 . 1生 育 期
参试品种中成熟最早的美锋 3号和美锋生育期为 1 4 5 d , 比
试验 。 美锋折合产量 1 0 1 4 6 k g / h m 2 , 比对 照增产 7 . 1 %, 产量位 次第三 ; 生育期 1 4 5 d , 比对 照早熟 3 d ; 生长整 齐 、 抗 倒伏 ; 株高 2 6 3 e m, 穗 位高 1 0 5 c m, 穗型 圆柱形 , 穗粗 5 c m, 穗 长 1 6 . 7 e m, 穗行数 1 8 . 7行 , 行粒数 3 3 . 7粒, 千粒重 3 0 6 . 8 g , 红轴 、 红粒 、 硬粒型 , 秃顶率 3 %, 出籽率 7 9 . g / h m 2 , 比对照增产 2 %; 东 试 6 5 3 1 折合产 量 7 7 2 9 . 5 k g / h m , 比对 照减 产 1 8 . 4 %, 建 议淘 汰f 见表 1 、 表2 、 表3 ) 。
田间管理 、 适 时收获等方面筛选 出综合性状好 、 产量 高, 且适应 临夏 州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 系) , 为示范推 广提供科 学依据。 关键词 : 临夏 州; 玉米; 引种 中图分类 号 : ¥ 5 1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6 9 9 7 ( 2 0 1 7 ) O 8 — 0 0 4 7 — 0 2 1 试 验 目的 引进 高产 、 优质 、 抗病 、 抗倒 的玉米杂交种 , 开展引种 试 验, 筛选出综合性状好 、 产量 高 , 且适应临夏州种植 的玉米新 品种( 系) , 为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 玉 3 3 5增 产 2 % 一1 4. 3 % 。 其 中 陇 单 9号 折 合 产 量 1 0 8 2 2 。 5 k g / h m 2 , 比对照增产 1 4 . 3 %, 产量位 居第一 ; 陇单 8 号 折合 产量 1 0 4 3 5 . 5 k g / h m ,比对照增产 1 0 . 2 %,产量位 居第 二; 美 锋折合产 量 1 0 1 4 6 k g t h m , 比对照增产 1 7 . 1 %, 产 量位 居第 三 ; 美锋 3号折合 产量 9 6 6 3 k g / h m2 , 比对照增产 2 %, 产 量位居第四 ; 东试 6 5 3 1 折合产量 7 7 2 9 . 5 k g / h m , 比对 照
膜 面宽 1 m, 膜 间距 5 0 e m, 膜 面种 植 3行 , 行距 4 5 e r f l , 株
距3 4 e n l , 种植密度 6 0 0 0 0株 P a m 。
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临夏市袍罕镇马家庄村刘家社 ,海拔2 0 1 0 m, 土壤 为黄 麻 土 , 前茬 玉米 , 肥 力 中 上 等 。 播 前 施 磷 酸 二铵 3 7 5 k g / h m , 尿素 3 0 0 k g / h m , 喷 施 除 草 剂 玉 农 思 3 O 0 0 g / h m 2 , 于4月 1 4日播种。 孕穗期追施尿素 3 0 0 k g / h m 。 由于
农 艺农技
N o n g y i N o n g j i V
中熟组玉米 引种试 验总结
冯 尚英
( 甘 肃 省 临夏 回族 自治 州种 子 管理 站 , 甘 肃 临夏 7 3 1 1 0 0 )
摘 要: 玉米为临夏 州的第一大农作物 , 引进 高产 、 优 质、 抗病 、 抗倒的玉米杂 交种 , 开展 引种试验 , 从播 前准备、 适 时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