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优质玉米高产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总结

优质玉米高产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总结作者:吴祖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但是重要的粮食,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种植结构也在发生这变化。
本文中主要介绍了优质玉米的高产示范种植。
[关键词] 玉米高产种植[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61-01玉米是我县旱作农业开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增产潜力大,是粮、经、饲兼用作物。
在我县推广高产优质杂交玉米高产示范工程不但直接关系到我县人民生活的改善,营养水平的提高,而且是满足市场经济需求,调整我县种植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大措施。
近年来为了主攻旱地单位面积单产和加速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组合)的更新换代,江口县农技站承担了贵州省农委下达玉米优质高产示范项目2.5万亩。
现将一年来实施结果总结如下:一、实施地点、规模、计划指标2012~2013年计划面积3000亩,实际完成4500亩,分别超计划140%。
主要落实地点:太平村2000亩,地楼村1500亩,怒溪村1000亩,共4500亩。
增产指标在前三年玉米平均单产230公斤的基础上增产10%以上,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面积占80%以上,育苗移栽面积100%。
二、主要技术措施1.选用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新组合项目实施加大了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充分发挥了优良品种的增产优势。
项目区主要选用临奥1号、农大108、黔单10号、中单9404、3303、高油115、9914、3119、成单19等优良品种,全县共推广以上品种量达4.5万公斤以上。
同时,引进14个新品种进行了品试和展示和不同叶龄移栽试验,选出了当家品种和探索出了最佳叶龄移栽经验等,作好了技术贮备,为我地今后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狠抓技术落实,适时早播,全面推广肥球育苗两年来项目区全面推广玉米肥球育苗移栽3.5万亩,在抓肥球育苗时,主攻肥球不肥问题,肥球严格按11522配方实施,即1000斤土杂肥,1000斤细土,20斤磷肥,5担清粪水,2斤锌肥,彻底消除卫生肥球,从而解决了肥球不肥问题,同时抓住季节适时早播,海拔500米以下,于3月下旬播种,海拔500米以上,于4月上旬播种结束。
玉米引种试验总结报告

玉米引种试验总结报告摘要:为推广运用玉米新品种,2021年,秀山县石堤镇贾琏(秀山县石堤镇农业服务中心)与重庆市兴农绿野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玉米引种试验。
参试品种共3个,对照品种一个,共4个品种,试验安排在秀山县石堤镇楠红村石敦玉家承包地内。
关键词:玉米品种、引种、比较试验、产量实验结果如下: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该试验地位置海拔高度350米。
交通方便,光照良好,前茬是蔬菜,地势平缓,肥力中等均匀,具有代表性。
二、播种育苗情况:试验地所有示范种4月3日播种,4月10日开始相继出苗。
三、实验设计和安排:按照重庆市兴农绿野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玉米生产试验方案,今年的参试品种共4个,小区面积0.5亩,333平方米,按间比法排列,不设重复,每小区栽15行,每行栽47窝,每窝栽双株,共1410株,亩植2820株。
四、移栽及田间管理:整个试验田属于租赁性质,全部实行统一管理,试验地于3月28日---30日机耕整地。
4月2日先划小区、随后打窝丢肥,把肥料刨到一边再移栽,不让肥伤根,按程序步骤进行,同时亩施总养分51%复合肥35公斤做底肥。
玉米4月25日补苗,第一次追肥是5月15日,亩施尿素18公斤提苗;第二次追肥是6月10日,亩施20公斤尿素作攻苞肥。
防虫:4月25日喷施敌杀死和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
五、试验期间的气候情况(主要自然灾害):当年气候前期干,后期低温时间也长,低温阴雨天气多,严重影响玉米灌浆结实,秃尖较长,穗行数和行粒数偏少,亩产比常年下降。
六、试验结果兴农一号单产最高,比对照增产6.9%,群玉39增产5.7%,万棵818增产5.1%(见表1)七、品种评议1、兴农一号:小区实收产量为266.9公斤,折亩产533.8公斤,比相邻CK增产6.9%,产量居第1位。
全生育期129天,比CK晚3天,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23厘米,穗长18.6厘米,穗粗5.2厘米,秃尖长0.3厘米,穗行数18.6行,出籽率87%,百粒种34.3克,粒型半马齿型,粒色黄色,轴色红色。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数据来源
02 数据来源于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的实际观测和记录,
以及相关部门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
评估方法
03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
赋值和综合计算,得出项目经济效益评估结果。
对未来资金筹措方向提出建议
01
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同时加 强与企业、社会团体等的合作, 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03
产量指标完成情况
平均产量
在试验示范区域内,玉米的平均产量达到了预期 的目标,相较于传统品种有显著提高。
高产典型
在部分高产典型区域,玉米的产量表现尤为突出 ,超过了项目预期的平均产量水平。
产量稳定性
在不同生态类型和耕作制度下,玉米的产量稳定 性较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品质性状表现评价
外观品质
技术发展
近年来,农业技术的不断 创新为玉米种植提供了新 的可能性和突破点。
政策支持
政府对于农业科技创新和 产业升级给予了一定的政 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项目目标设定
提高产量
通过引入新品种和优化种植技 术,提高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
。
提升品质
改善玉米的外观、口感和营养 价值,满足市场对于高品质玉 米的需求。
降低成本
通过推广高效种植技术和降低 生产资料成本,降低玉米的生 产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增 加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
经济发展。
团队成员及分工
项目负责人
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 和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
行。
1
农业专家
负责玉米新品种的引进、试 验和示范,提供种植技术指
导和培训。
推广人员
玉米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执行情况总结

玉米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执行情况总结项目来源:XX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市、县级)承担单位:XX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主持人:侯志研一、项目概况XX县位于XX省西北部,是XX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该区域有效积温为2900~3400℃,无霜期为135~165 d,5~9月份日照时数为1200~1300 h,6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为23.7 d;本区是XX地区光热资源最丰富地区,年降水量仅为480 mm左右,且降水变率较大,“十年九旱”是其典型气候特征。
区域内土地、林地、草地、耕地资源较为丰富,但水资源不足、耕地质量相对较差。
人少耕地多是本区的特点,耕地中绝大部分是旱地,本区2/3的耕地属中低产田。
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国家和XX省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
随着阜新地区玉米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玉米种植品种复杂多样,耕作栽培技术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该区域玉米品种主要选用高秆大穗型品种,种植密度3000~3300株/亩,耕作、水肥及田间管理水平不高,严重地制约了该区域玉米单产和总产的提升,制约本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XX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针对以上问题,围绕着玉米高效生产这一目标,以高产栽培综合技术集成为主攻方向,通过引进种植模式(玉米免耕种植)、新品种示范、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化控技术等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示范,实现项目区玉米生产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为区域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新民镇示范推广玉米耐密新品种引进、玉米免耕种植技术示范、玉米平衡施肥技术示范、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等5项综合栽培技术,在新民镇新民村建立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示范推广面积3000亩,累计新增经济效益67万余元。
玉米新品系“260”筛选试验示范推广总结报告

2016年第5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You科研◎试验报告玉米新品系“260”筛选试验示范推广总结报告罗文美(怒江州经济作物管理站,云南怒江673199)[摘要]据2002年9月份调查,在怒江州普遍种植的玉米均在不同程度上感玉米“植株烫伤”病,致使玉米产量几乎绝收,已经严重制约着怒江州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杂交玉米推广种植难以达到区域性表现尤为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着解决怒江州农民购买玉米杂交种存在着较多困难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优选的25个玉米品种进行筛选繁殖,以便提供农民在生产上所急需的玉米新品系,主要目的是让农民减少购买种子的负担。
[关键词]相对具有性状稳定、成熟期一致、抗病、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量式混合杂交提纯保纯轮回选择试验观察分析鉴定[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5-0148-021课题来源为解决怒江地区农民购买玉米杂交种较困难的实际,自2002年起,在泸水县段家寨大田坝村征集到在当地种植时限较早的中海拔玉米品种12个、低海拔玉米品种13个。
2产生课题的原因据2002年9月份调查,在怒江州普遍种植的玉米均在不同程度上感玉米“植株烫伤”病,致使玉米产量几乎绝收,已经严重制约着怒江州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杂交玉米推广种植难以达到区域性表现尤为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着解决怒江州农民购买玉米杂交种存在着较多困难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优选的25个玉米品种进行筛选繁殖,以便提供农民在生产上所急需的玉米新品系,主要目的是让农民减少购买种子的负担。
3玉米新品系“260”的筛选过程2003年原始基础材料表现平均株高337.1cm,平均穗位高156.9cm,每亩单产337.1㎏,在过去由于与其它玉米品种混合种植后,表现出植株生长高矮不一致,成熟期不一致,产量不稳定形成了种性混杂的情况,由于种植时间较长,它具有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即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较好的抗病性、品质优良的特点,在我州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新品种示范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年度,我国在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年度总结如下:一、示范推广情况1. 玉米品种:本年度,我国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广西春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中,共筛选出357个国内外玉米新品种,其中98个品种进入新品种筛选区,33个品种进入广西普通玉米试验,21个品种进入广西鲜食玉米试验。
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了一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的新品种。
2. 油菜品种: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首次迎来油菜丰收,新品种“中油351”在黄三角农高区种植的50亩连片示范中,亩产菜籽246.65公斤,达到了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的高产水平。
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耐盐碱等特点,已占据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90%以上。
3. 小麦品种:临渭区种子管理站参加了2018年度小麦新品种示范园暨小麦联合体试验总结会,会议强调各示范园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A园和B园建设要求,科学布局品种,规范记载操作程序,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上报。
2017-2018年度小麦联合体成员单位扎实做好小麦品种的预试、区试和比较试验,确保小麦品种的优良性能。
4. 西葫芦品种:阜康市籽用西葫芦新品种示范推广取得良好效果。
在种植模式及密度对不同籽用西葫芦品种病害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中,选取了3个籽用西葫芦品种,分别采用平作和垄作2种种植模式和3个密度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和种植模式对籽用西葫芦病害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二、取得成效1. 提高产量:新品种的推广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如玉米、油菜等作物的亩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2. 改善品质:新品种在品质方面也有明显提升,如油菜品种的含油量、西葫芦品种的口感等。
3. 增强抗病能力: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有效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品种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2009年云南省八市(州)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协作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粮食生产安全问题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抓好玉米生产是确保我省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是保证我省玉米生产稳步发展的根本措施。
为了牵好这个“牛鼻子”,2009年,“云南省八市州玉米新品种协作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组”在省农业厅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遵照“协作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发扬“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科学精神,按照农业厅科教处确定的项目年度工作任务,采用自育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整合资源、品种,培育适宜不同生态区域、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饲料专用玉米新品种和特色鲜食玉米新品种。
贯彻以自育品种为主的示范推广新思路,认真组织亲本繁殖和杂交种子生产,加强示范推广,完善选(引)、育、繁、推、销体系建设,加快成果转化,增强自身实力,达到“选育了一批品种,熟化了一套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完善了一套体系,壮大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农民”的目的。
现将一年来项目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2009年工作目标1、组织骨干自交系的保纯种植3255份,测配组合1705个,种植测交种观察评价1975个;组织协作组育成新品种多点联合试验1组8点,筛选推荐2个品种参加省区试。
2、组织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
计划示范推广自育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194.70万亩。
二、工作完成情况1、新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2009年,协作组选育出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通过(或申请)审定,为完成项目十一·五目标任务迈出新的一步。
其中,红单8号(红2003-34)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单2号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红单9号(红2001-22)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特审审定。
保玉13号(保25-2)申请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红单10号(红2004-19)、红单11号(红2002-17)申请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特审审定。
玉米超高产试验示范技术展示总结

玉米超高产试验示范技术展示总结篇一:玉米新品种展示总结玉米新品种展示总结一、展示目的为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为科研单位、种子企业,搭建一个宣传、推广玉米新品种平台,为农业推广部门、农民群众提供一个直观了解玉米新品种窗口。
加快玉米新品推广步伐,促进我县玉(:玉米超高产试验示范技术展示总结)米产业发展。
20XX年我站承担了洛阳市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展示品种均为国家及省最新审定的玉米新品种。
现将展示结果总结如下:二、展示品种来源及名称㈠展示品种来源共参加展示品种15个,种子均由洛阳市种子管理站统一提供。
㈡展示品种名称伟科702、豫禾988、新科19、郑单2098、中种8号、屯玉808、美玉5号、洛玉818、丰乐008、金博士658、郑黄糯2号、滑玉12、联创1号、豫安3号、先玉808。
三、展示田田间设计及计产办法㈠田田间设计展示田采用折叠式顺序排列。
不设重夏,小区长16.7米,宽6米,小区面积100平方米,9行区,行距60厘米,展示田四周留走道1米,走道外设保护区。
㈡计产办法玉米成熟时,毎小区实收中间7行,称其湿果穗重量。
另随机抽取10个果穗,用于室内考种并称其湿果穗重量,待晒干后称其干果穗重量和籽粒重量,求出出籽率,算出小区产量,折合出亩产。
四、展示田概况及田间管理㈠展示田概况该展示田设在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邻槽试验田内,试验地远离村庄、周边无障碍物,土壤属粘质壤土,中上等肥力,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力均匀。
㈡展示田田间管理展示田前茬为小麦,小麦收获后于6月6日采用人工划线播种,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用40%乙莠水剂每亩150毫升加水120斤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7月8日亩施40%洋丰复合肥(n30P5K5)50公斤,7月1日用10%高氟氯氰菊脂防治粘虫1次,8月25日浇水1次。
四、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玉米整个生育期间(6—9月份):总降雨量222.7毫米,比常年同期430.3毫米少207.6毫米,减少4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一、项目来源玉米是XX区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通过XX区连续九年对高产玉米生产的加大扶持投入和连续六年的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以及四年的玉米产业体系建设综示区项目实施,我区玉米生产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玉米生产已发展成为XX区粮食生产的主导作物,面积产量数据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
201X年玉米种植面积37.8538万亩,占粮食总面积的38.29%,总产21.69万吨,占粮食总产的45.57%,平均单产573kg。
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区的粮食安全,影响农民增收,最终影响XX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和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建设方案》的通知【云农字53号】文件精神,以及201X年9月29日《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大会》会议要求,设置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增加党委政府对玉米生产的重视力度,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对提高XX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X年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综示区建设项目,旨在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提高XX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二、任务目标综示区样板建设完成1000亩综示区玉米集成技术推广,产量较对照增100kg亩。
成本降低100元。
带动万亩玉米生产较对照增50kg亩。
201X年综示区样板 1000亩,百亩核心区100亩,带动区10000亩。
百亩核心区产量指标750kg亩以上,千亩区产量指标700kg亩以上,万亩带动区600kg 亩以上。
承担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示范、展示、推广,对创新、集成的玉米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
筛选出1-2个新品种提供下年示范。
对本区域农技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负责本区域的玉米产业需求和信息采集,调研玉米产业动态信息和突发性生产问题。
完成临时性应急任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方案,提供给当地主管部门,及时宣传到农户。
三、实施结果项目布局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玉米产业,乡镇级玉米间套种样板、农业综合开发玉米高产样板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使资金、物资等向项目区倾斜,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形成合力,推动项目工作完成。
1、综示区样板实施地点及面积201X年1000亩综示区布局是:隆阳瓦窑镇老营村200亩、蒲缥镇王头寨村150亩、板桥镇沙坝村200亩、羊邑村350亩、西邑乡鲁图村150亩、乌马村50亩、辛街乡龙洞村100亩,合计1200亩。
2、综示区核心样板在XX区蒲缥镇王头寨村大新寨自然村实施完成云南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综合示范区,其中核心示范样板150亩,产量指标750kg,品种“云瑞220”、“保玉13”、“周玉0913”、“云瑞505”。
3、新品种展示体系展示品种共27个,分别是云瑞668、云瑞11、云瑞10号、云瑞396、云瑞666、云瑞222、云瑞89、r88、云瑞220、云瑞518、云瑞407、保a1、a4、a7、a10、云瑞505、云瑞336、云瑞339、云瑞556、得单5号、得单3号、德玉15号、云瑞958、临玉8、9、10号、以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五谷1790”为对照。
分别安排在中海拔1725.3米的汉庄镇羊邑村大寨子组、低海拔1348米的蒲缥镇王头寨村大新寨自然村,高海拔1871米的瓦窑镇老营村一组。
体系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展示13个,分别是彩甜糯、云甜2号、云甜3号、云甜9号、云甜10号、彩糯3号、彩糯6号、云糯4号、云糯5号、云糯6号、超甜复诊、中农甜410、安迪18、老品种。
4、万亩带动片万亩带动区,西邑4000亩,蒲缥2000亩,汉庄2000亩,板桥1000亩,老营1000亩。
实施结果1、测产结果经过9月13日-10月14日组织区、乡科技人员及村组干部进行认真测产调查,综示区样板合计测产152块田,测产面积285亩,代表面积1200亩,其中百亩核心区150亩测产30块田,测产最高产量973kg亩,最低产量521kg亩,加权平均产量704.4kg亩,加上间套种40天豆,平均产量50kg亩,单价6元kg,产值300元,折合玉米100kg,亩产804.4kg亩,亩产值2413.2元,千亩综示区1050亩,最低产量652kg亩,最高产量980.5kg亩,加权平均产量703.5kg亩。
万亩带动区,蒲缥2000亩,老营1000 亩,西邑4000亩,汉庄2000亩,板桥1000亩,测产结果加权平均产量648.85kg亩,最高产量850kg亩,最低产量553.2kg 亩。
根据测产结果综合分析,项目超指标完成任务,其中1200亩综示区总产85.95万kg,平均产量716.3kg亩,万亩带动区总产648.85万 kg,平均产量648.85kg亩,合计11200亩总产734.8万kg,平均产量656.1kg亩,比XX区201X年玉米预计单产521kg 亩,亩增产135.1kg亩,增25.93%,总产增151.31万kg,按照目前市场价8元kg计算,增产值423.67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这一效果的取得,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经过科技人员及项目实施村、组干部、及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取得的结果,发挥了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
样板成为各级品种技术的观摩现场。
2、专家验收结果201X年9月28日,由XX市XX区农业局主持,邀请市、区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在汉庄、蒲缥等乡镇实施的“201X年玉米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片和万亩带动区”项目进行复测验收,与会专家通过听取项目实施情况和自测产量情况汇报、认真察看了项目区的玉米长势情况,选定了有代表性的三户农户进行实产收获,并查阅项目相关资料、经充分酝酿讨论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超额完成任务指标。
项目要求在XX区建设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辐射带动区,产量指标依次为750㎏、700㎏和600㎏亩。
通过实施,实际完成面积分别为150亩、 1200亩和10000亩,理论测产依次为804.4㎏、703.5㎏和648.85㎏亩。
亩产超任务指标7.3%、0.5%和8.1%。
面积和亩产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指标。
经专家组实收三个点,加权平均亩产745.6kg,比实施单位自测对应田块加权平均数720.5kg亩高25.1kg。
说明实施单位的测产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因此专家组认定该项目区11200亩平均产量为656.1kg亩。
综合效益显著。
该项目完成11200亩玉米示范区建设,加权平均亩产656.1kg,比XX区201X年预计玉米平均亩产521kg,亩增135.1kg,新增总产 151.31万kg,按每kg8元计算,新增总值423.67万元。
其中千亩片亩增产185kg,亩增产值511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超额完成任务指标。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促进了保玉13号、云瑞220、云瑞505等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对辐射带动周边玉米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几个抗病丰产良种的推广,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减轻了环境污染,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
技术成熟、措施可行。
项目组针对XX区实际情况,采用抗病高产良种、适时播种、规范栽培、科学使用控释肥、综合防治虫、草、鼠害等技物配套措施,增产效果明显。
通过成立项目领导组织、技术组织、完善责任制、强化技术培训等工作措施实施到位,有力地促进了该项目的园满完成。
有关材料齐备,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3、品种展示试验结果示范推广品种周玉0913、麒单8号、云瑞220、云瑞505、尚玉3899、尚单201X、丁单1号,经过大面积示范,鉴定出“云瑞505”可以在XX区海拔1750米以下玉米生产区大力推广应用,“尚玉3899”、“尚单201X”、“丁单1号”三个品种可以在XX区海拔2200米以下玉米中低产地块大力推广应用,“周玉0913”可以在XX 区1800米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展示品种分别安排在中海拔1725.3米的汉庄镇羊邑村大寨子一组、低海拔 1348米的蒲缥镇王头寨村大新寨自然村一组,高海拔1870米的瓦窑镇老营村一组,27个组合,鉴定出“云瑞666”、“云瑞958”、“云瑞556”、“云瑞11”、“保玉14号”等组合提供下年扩大示范。
鲜食甜玉米鉴定结果产量、品质表现好的有云甜3号、云甜9号、云糯4号、云糯6号、彩糯6号五个品种,结合品种产量、抗性鉴定及品质鉴定“云甜玉9号”可以XX区保山坝海拔1650米以下地区进一步进行扩大示范种植鉴定。
项目效益简析1、经济效益简析项目合计完成面积11200亩,总产量734.8万kg,平均产量656.1kg亩,比XX区201X年玉米预计产量521kg亩,亩增产量135.1kg亩,增25.93%,新增总产量151.31万kg,按照目前市场价8元kg计算,增产值423.67万元,扣除投资体系建设15万元,基层推广体系示范基地建设投资4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66万元,区级样板投资2万元,国家玉米示XX县投资3万元,合计投资90万元,净效益为333.67万元,投资效益比为1:3.71元,按照项目区涉及1.5万人计算,人均增收2245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社会效益简析总产734.8万kg,平均产量656.1kg亩,比XX区201X年玉米预计产量521kg亩,亩增产量135.1kg亩,增25.93%,实现亩增产100kg以上目标,新增总产量151.31万kg,按照人均年占有400kg粮食标准计算,可解决0.38万人一年的吃粮问题使1463人脱贫,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XX区玉米生产良种及集成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带动全区39.58万亩玉米生产发展,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
项目区综示区核心样板蒲缥镇大新寨150亩核心示范样板及新品种展示,成为XX市201X年大春生产观摩会议、XX区201X年大春生产观摩会议观摩的重点现场之一,成为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体系建设XX市玉米育种研究室XX区区域推广站玉米新品种、技术观摩观摩现场之一。
综示区样板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农户来年玉米品种栽培技术的选用示范观摩现场。
通过项目的实施,通过玉米专用控释bb肥的示范,为下年该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于提高XX区玉米生产水平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区示范推广的“保玉13号”、“麒单8号”、“中玉335”、“周玉0913”、“云瑞505”、“尚玉3899”、“丁单1号”、“尚单201X”经过市区乡镇品种观摩鉴定列为今后XX区玉米生产的主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