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言虚词ppt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ppt19

第一课时
学习并掌握虚词“而、何、乃、 其、且、若、所、为 ”
一、“而”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连词,表并列,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连 而词且,,表并递且进, 3、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
南录〉后序》 连词,表原因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连》,表转折,但是,却
二、“何”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疑问代词,作宾语,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前置,哪里,什么 2、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疑》问代词,作定语,什么 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
如列传》疑问代词,作谓语,什么原因,为什么 4、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5、至于誓疑天问断副发词,泣句下首沾动襟词,前何,其为衰什也么!,《怎伶么官
贞副词之,士表条也件!,相然亦有人不齿,乃复音(虚4词),相曰: “此当于徒“沽才”名复耳音。虚词”,众表猜人测质, 之以当理于“,样其子 辞穷, 乃(5)不得相已当于而吧“谢”恐怕。…原… 其言,炒作乃尔 (6),无乃(7)自高耳。
四、“其”
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代词,他,他们
七、“所”
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助词,在动词前 ,所……的人(事物)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助词,“为……所”结构,表被动
3、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名词,处所,地方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
宴》 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文言虚词讲解》PPT课件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此用法很少见。例如: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赤壁赋》)
精选课件
19
四乃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 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
才”等;表转折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 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 “却”“竟”“反而”“才”等;还可表 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 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高考专题复习之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 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 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 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精选课件
2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精选课件
3
六王毕,四海一 动词 统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 副词 一旦
(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 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 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 “难道”“还是”“一定”等,或省去。 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 诘。)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
精选课件
35
八、 “所”的用法
(一).用作助词。 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字
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 “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六 国论》)
注:“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 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如: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 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
(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此用法很少见。例如: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赤壁赋》)
精选课件
19
四乃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 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
才”等;表转折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 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 “却”“竟”“反而”“才”等;还可表 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 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高考专题复习之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 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 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 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精选课件
2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精选课件
3
六王毕,四海一 动词 统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 副词 一旦
(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 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 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 “难道”“还是”“一定”等,或省去。 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 诘。)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
精选课件
35
八、 “所”的用法
(一).用作助词。 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字
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 “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六 国论》)
注:“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 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如: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 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用法总结PPT (共14张PPT)

文言虚词 用法总结
而的用法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接形容词
连接两动词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连接两句子 4.蟹六跪而二螯
表面上是连接两名 词,但“六跪”与 “二螯”是作谓语 的,所以而还是连 接两动词。
而的用法二
1.任重而道远。 2.目不能两视而明, 耳不能两听而聪。 3.人而无信,不知其 可也。 4.太后盛气而揖之。 表顺接,而且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分析两句的关系: 两分句为并列关系。 用法总结: 用在意思相对的并列的分 句里,以表示一种对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而的用法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接形容词
连接两动词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连接两句子 4.蟹六跪而二螯
表面上是连接两名 词,但“六跪”与 “二螯”是作谓语 的,所以而还是连 接两动词。
而的用法二
1.任重而道远。 2.目不能两视而明, 耳不能两听而聪。 3.人而无信,不知其 可也。 4.太后盛气而揖之。 表顺接,而且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分析两句的关系: 两分句为并列关系。 用法总结: 用在意思相对的并列的分 句里,以表示一种对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ppt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 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制作:李仲秋 樟木头中学
教学目标:
通过搜集文言虚词的例句,明白各种虚 词的位置,与前后词的关系,需不需要翻译, 如何翻译,与现代汉语中哪些词语的用法相 当或相近等多角度考虑,从而总结归纳出该 虚词的用法与特点。
教学时数:二课时
一、【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 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 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之:你)(《与妻书》)
【有以】【无以】
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 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庄暴见孟子》)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劝学》)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 年。(《陈情表》)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课件20张

高
·
考 专 题 复
文文 言
习
虚
文 言 文 阅 读
言词
专
题
壹 考点剖析
【
考
文言虚词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具体意义的文言词
点
解
语。文言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点:①从意义上看,虚
析
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
】
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②从语
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
【
代 词 人称
代词
】
指示 代词
疑问 代词
分类 ①第一人称 ②第二人称 ③第三人称 ④复数 ①近指代词 ②远指代词
③无定指代词 ④辅助性代词
①代人 ②代事物 ③表处所
举例 吾、予、余、我 女、汝、若、尔、而、乃、子 之、其、彼、厥、渠 属、辈、侪、类、徒 是、此、斯、兹、之、然
彼、夫、其 或、莫 所、者 谁、孰
②以+动词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 前面没有动词或动词性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短语,为介词
③动词(动词性短语)+ 以+动词(动词性短语)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为连词
“以”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与妻书》)
【 “与”作连词和介词区别 】
类别
举例
释义
①令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
名词(名词性短语)+与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互换,意义
赋》)
+名词(名词性短语)
没有改变,即为连词。①、②
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为连词,③为介词
(《鸿门宴》)
“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
·
考 专 题 复
文文 言
习
虚
文 言 文 阅 读
言词
专
题
壹 考点剖析
【
考
文言虚词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具体意义的文言词
点
解
语。文言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点:①从意义上看,虚
析
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
】
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②从语
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
【
代 词 人称
代词
】
指示 代词
疑问 代词
分类 ①第一人称 ②第二人称 ③第三人称 ④复数 ①近指代词 ②远指代词
③无定指代词 ④辅助性代词
①代人 ②代事物 ③表处所
举例 吾、予、余、我 女、汝、若、尔、而、乃、子 之、其、彼、厥、渠 属、辈、侪、类、徒 是、此、斯、兹、之、然
彼、夫、其 或、莫 所、者 谁、孰
②以+动词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 前面没有动词或动词性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短语,为介词
③动词(动词性短语)+ 以+动词(动词性短语)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为连词
“以”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与妻书》)
【 “与”作连词和介词区别 】
类别
举例
释义
①令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
名词(名词性短语)+与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互换,意义
赋》)
+名词(名词性短语)
没有改变,即为连词。①、②
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为连词,③为介词
(《鸿门宴》)
“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
《文言虚词》优秀PPT课件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介词,和
——学业精深是由于勤奋,荒废是由于玩乐。
.
14
④ “和”“同”“跟”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赤壁之战》) ——不如派亲信主动和东吴结盟,共同完成传世 的大业。
⑤ “对”“对于”“向”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疼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于自
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
因为
8.苛政猛于虎也
比
9.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10.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
.
28
1.贫者语于富者曰
对
2.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
3.燕王欲结于君
与
4.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在……方面
5.君幸于赵王
被
6.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向
7.业精于勤、荒于嬉
因为
8.苛政猛于虎也
比
9.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在,至
10.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
.
表判断 表停顿 表陈述 表疑问
8
1.曹公,豺虎也 2.余闻之也久 3.故以羊易之也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苟政猛于虎也! 6.是说也,人常疑之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
表判断 表停顿 表陈述 表疑问 表感叹
9
1.曹公,豺虎也 2.余闻之也久 3.故以羊易之也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苟政猛于虎也! 6.是说也,人常疑之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用法PPT (共48张PPT)

十二 以 (一)译为“因为”时词性的辨析 1.臣是以无请也。 ①.介词,因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为,由于: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4.不赂者以赂者丧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连词, 因为,由 于
• • • • • • • • • • •
1四体康且直。 2河水清且涟漪。3磐石方且厚。 并列 连 4且歌且舞。 5太尉笑且入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递进,并且 7且在邦域之中矣 递进,况且 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让步,尚且 9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那么 词 10且何谓阁子也 11不出,火且尽。 12彼且奚适也 将要 副 13若属皆且为所虏。 14旦暮且下。 暂且,姑且 15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16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词 •将近
• • • • • • • • • • •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于是,就 2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才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甚至
5公乃反迎而贺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8家祭无忘告乃翁 9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0无乃尔是过与
•竟然,却
• 十二 以 • (一)介词 1.率领 2.按照 3.凭,凭借 4.凭……身份 5.用 6.在 7.从 8.因为,由于 (二)连词,相当于“而” 1.表目的 来,用来 2.表结果 以致 3.表修饰 不译 4.表并列 并且 5.表顺接 6.表因果,因为 (三)动词,以为,认为。 (四) 通“已” (五)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是
•代词,你,你的
•恐怕
• • • • • • • • •
五、其 (一)代词 1人,物 他,她,它;他的,她的,它的; 我(自己) 2那,那些 3其中 (二)副词 1祈使 2推测 3反问 4商量 5选择 (三)助词,不译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101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
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
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
中那些词相当。
A、少数沿用下来
学不可以已
B、有的完全消失 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
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
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 投诸渤海之尾
⑵作谓语,用于询问原因,后常有“哉、也” 等疑问语气词,译为“为什么”。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⑶作定语,什么、为什么
2.副词 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⑴程度副词,多么。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固定结构 ①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么样,怎样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 【无何】不久,没多久。 ③何以战? 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索引
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
10·焉 11·也 12·以 13·因 14·于 15·与 16·则 17·者 18·之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代词 常见的代词:之、其、何、若、焉。
索引
六、若 ★★★☆ 1.作代词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第二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相当于“你”、 “你们”、“你(们)的”。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样)/如此”。
2.作副词 ①关山度若飞。 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③若望仆不相师 用在动词前,表不肯定,译为:好像、似乎
⑴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 若余之专耳。(《送东阳》)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⑵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4.作助词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索引
四、乃 1.作副词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⑴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等。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③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⑵表让步关系或让步递进(先让步,后推进一 层),译为:尚且,况且,还。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⑶转折关系,然而,但是 ①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例1:之(结构助词) 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②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有些虚词可以表达一定的逻辑关系,因 此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正确推断某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
【命题揭秘】 从近年课改区和全国其他各地高 考试卷来看,文言虚词题的命题特点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1.题型相对稳定
试题命题将课内与课外紧密地结合起来,体 现出高考文言文注重迁移、突出运用这一“能力 立意”的考查趋势。 2.相对集中,热词考查密度大 文言虚词,《考试说明》规定考查18个, 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 “以”“而”“乃”“其”“之”“为”。
③惑而不从师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弃甲曳兵而走(《寡人》)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 也。
⑵表修饰关系,连 接状语和谓语,译 为“着、地”或不 译。
⑶表假设关系,连接 主语和谓语,相当于 “如果、假使”。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⑷表示并列关系。“而且”、“又”、“和” 或不译。
⑷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2.作副词
①不出,火且尽。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将要,将近。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暂且,姑且。 ③卿但暂回家,吾今且报府。
3.固定结构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 若也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 论,译为“况且、再说”。
⑷在判断句中,表判断或确认。译为:是,就是, 只是、本来是、原来是。
2.作代词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⑴你,你的。
③备乃器械,持乃糗粮,呼应风从。⑵他们的 ④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 文》)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索引
五、且 ★★★
1.作连词。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 ③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答题技巧: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 住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可以提高答题速度, 提高准确率。
如表示被动的“见”“为”“为……所”“于” 等;
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如“唯利是图”)等; 表示判断的“……者, ……也”等 此外,还有表示时间的“既而”“已而”等;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何如”“奈何”“若何”等也 应熟记。
二、介词
使用频率高、用法较复杂的介词:以、于、为、 因、与。
三、连词 常见的连词:则、以、而、若、且。
四、副词 常见的副词:其、乃、且。
五、助词 常见的助词:所、也、者、之、乎、焉。
一、而 ★★★★★
1.作连词
⑴表转折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然而、可是、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却。
从弟子女十人所。(跟从的女徒弟十个左右)
⑶用于数词后,表示约数。译为“上下、左右”
考点解读
1、《考试大纲》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 词在文中的用法。
①“常见虚词”共18个。 ②“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 用法而言,表现为常见的用法。主要考查学生 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2、考查方式:选择题为主,比较异同;
翻译题为辅。
攻略:概括总结文言虚词常用词性、意义;
——>学会根据语境辨别虚词用法。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⑵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 “大概”、“可能”。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3.作连词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 遥游》
3.作连词 ①若弗与,则请除之。《郑伯》 ②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史记·高祖本纪》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4.作助词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繁盛的样子)
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的、地”。
5.固定结构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 ③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至若】【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起 话题。相当于“要说那、像那、如果说到”之意。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 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 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 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作出”、“制定”
六王毕,四海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
动词 统一 副词 一旦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夺取 令壮者无取老妇 通娶 留取丹心照汗青 助词,着
索引
七、所 ★★☆
1.作助词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⑴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 人、事、物,译为:…的(人、事、地方、情况)
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所掉下去的地方)
⑵与介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 处所、方法或工具、条件、原因等。译为:……地 方、…的原因、(用来)…的方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
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 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代词
代上文的“君子”
副词
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与实词相比,虚词在文言中的语法功能更 为突出、更加重要,因此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 手,可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
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指示代词,多表示远指。译为“那”、“那 个”、“那些”、“那里”。(表近指时译为 “这(些)”)
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⑷指示代词,其中(的)。
2.作副词。 ①汝其勿悲。《与妻书》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⑴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还 是”、“一定(要)”。
③陈涉乃立为王。
★★★★
⑴表承接,译为 “于是、就”。
①②度好我雨至知军时中节,,公当乃 春入 乃。 发生。⑵“才表才”限、、止这“,才仅译、”为然等后。
⑶表出乎意料或违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背常理,译为“却、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竟然,居然”。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何以】拿什么、凭什么 索引
三、其 ★★★★★
1.作代词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