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都市主义与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景观都市主义背景下城市边缘区新农村景观规划模式探索

景观都市主义背景下城市边缘区新农村景观规划模式探索
4 9
蔬菜种植 区 、 水果种 植 区 、乡土植物 苗 圃及 居 民
以沿着 这些 廊道 设置 绿化 、配 置植 物形成景 观 的 连 续性 。 特别 是村 中的道 路 体系 , 了两 边的行道 除 树 之外 , 要设置 长满 植 物 、 还 能够 收集 和处 理雨水 的水沟 。使 城市 边缘 区新 农村 廊道 景观成 为城市
淮北煤炭师范学 院学报 ( 学 社会科学版 ) 哲
第3 卷 第 6 1 期
21 0 0年 1 2月
J u a f Hu i e o l I d sr e c e s C l g o r l o ab i C a n u t T a h r ol e n y e ( h oo h n o i c n e ) P i sp y a d S c lSi c s l a e
础 设 施 的 重要 部 分 。
关键词 : 观都 市主义 ; 景 新农 村 ; 块 ; 道 ; 市 边 缘 区 斑 廊 城 中图 分 类 号 :U 8 文 献标 识 码 : T 95 A 文 章 编 号 :0 3—2 3 (0 0 0 10 14 2 1 )6—04 0 9—0 3
景观都市 主义是 一种新 的关 于城市 和城市设 计 的理 论 ,开始 于北美 和欧洲 的景 观设计 和城市


城市 边缘 区新农 村 生产 斑块 景观规 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斑块 (ac ) 指 与周 围环境在 外 貌或性 质上 pt 泛 h
不 同 , 具有 一 定 内部 均质 性 的空 间单元 。 并 应该 强
调 的是 , 这种 所谓 的 内部 均 质性 , 相 对于其 周 围 是
环境 而 言 的。 “ 斑块 可 以是 植物 群落 、 湖泊 、 原 、 草 农 田或 居 民区等 。 因此 , 同类 型斑 块 的大小 、 不 形 状 、边 界 以及 内部 均 质 程度 都会 表现 出很大 的不 同” 。 于城 市边 缘 区新 农 村景 观规 划而言 斑块 对 是农 田 , 是为 增加 农 民收入 , 调整 产业 结构形 成 的

名词解释 BY 王大雷

名词解释 BY 王大雷

一.名词解释1.海绵城市(2016):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术语为“地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强调人水共生理念,具体规划设计体现三个理念:消纳、减速、适应。

2.城市湿地公园(2016):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2010.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3. 园林设计(2016):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4. 园林布局(2016):在选定原址或称之为“相地”的基础上,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地形特点等因素,进行全园的总布局,通常称之为总体设计。

5. 哈德良离宫(2016,2011):位于罗马城替沃里的山坡上,山庄处在两条狭窄山谷之间,用地极不规则,地形起伏很大。

建筑布局随意,因山就势,变化丰富,分散在山庄各处,无明显轴线。

中心部分规则式布局,其他部分顺应自然地势。

园林既有附属于建筑的规则式庭院、柱廊园、也有布置在周围的花园。

整个山庄以水体统一全园,有溪河湖池及喷泉等。

6. 无心画(2016):是使室内外相互渗透框景的手法,用漏窗透实景,最早由清代李渔《闲情偶寄》中提到,将内墙上原来挂山水画的位置开成漏窗,然后在窗外布置竹石小品,使景入画,以尺幅窗透取无心画,从暗处看明处有剪影效果,加以景的粉墙为特殊背景,从早到晚应时而借。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框景的别称,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当代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与实践_华晓宁

当代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与实践_华晓宁

85
建筑学报
环境景观 ENVIRONMENT-SCAPE
2 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尽管作为一个术语,景观都市主义由
查尔斯·沃德海姆首先提出,但作为一种理 念与实践,景观都市主义汇聚了许多学者 和实践者的思想与成果。作为景观都市主 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宾夕法尼亚大 学景观学系主任詹姆斯·科纳( J a m e s Corner)曾多次阐述景观都市主义的基本立 场和观点。在 2000 发表的《景观都市主义》 (Landscape Urbanism)和 2006 年发表的 《土地激流》(Terra Fluxus)中,他总结和归 纳了景观都市主义的若干要点。 2.1 历时过程(Processes Over Time)和 过程形态(Forms of Process)
ENVIRONMENT-SCAPE 环境景观
当代景观都市主义
20 世纪 90 年代晚期,查尔斯·沃德海 方向上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的方法与策
姆( C h a r l e s W a l d h e i m ) 1 ) 首先将 略。景观都市主义正是对此的回应之一。
理念与实践
“Landscape”和“Urbanism”这两个曾经 不相关的词语合并在一起,创造了
个重要实例,揭示了其对于当代城市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景观都市主义 城市 规划 设计 ABSTRACT/ The author makes analysis of the source and background of Landscape Urbanism, summarizes the ma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which includ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process, horizontality, infra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 assimilation between technique and art. This paper gives introduction to three living examples of Landscape urbanism and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to contemporary city. KEY WORDS/ Landscape Urbanism, city, planning, design

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与实践解析
■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设计理念 ■景观都市主义项目实践解析
姓名:何庆苗 学号:S1204W1来自4从查尔斯· 沃德海姆 于 1997 年提出“landscape urbanism”这一术语,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丰富,已然取得了大量理论和实 践成果,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发展。其主要的思想家和提倡者包括詹姆 斯· 科纳( James Corner) 、斯坦· 艾伦( Start Allen) 、查尔斯· 沃德海姆、 莫斯塔法维( Dean Mostafvi) 等人。其中,作为伊安· 麦克哈格( Ian McHarg) 的学生和多年合作者,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学系主任的詹姆 斯· 科纳是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理论家,拥有深厚的景观学背景。 詹姆斯· 科纳主持了多次关于景观都市主义的研讨会并主编出版了诸多文 章著作,他的一系列文章奠定了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他开办的 Field Operations 事务所是这一领域著名的实践机构,获得了一系列国际 大型城市开发项目,备受好评,其中 2003 年设计营建的高线公园更是成为 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
1.高线公园( High Line Park) 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 空中花园。公园面积 2. 87 hm2,跨越 22 个街区。原是一条已经 废弃了的铁路货运专用线,詹姆斯· 科纳及其合作团队针对高线提出 “生态应该是主导废弃高架铁路再生的过程,在时间过程中逐渐产 生起作用”的生态设计理念。
2、纽约弗莱士河公园项目 2001 年詹姆斯· 科纳 Field Operations 团队中标了该项目,创造性地将 890. 3 hm2的纽约弗莱士河垃圾处理场( Fresh Kills Landfill) 改造成一个城市公园。弗 莱士河公园位于纽约斯塔顿岛( Staten) 西面,紧靠阿瑟溪( Arthur Kill) 。詹姆 斯· 科纳提出了名为“生命景观”( Lifescape) 的方案理念,詹姆斯· 科纳及其团 队对“生命景观”理念的定义是“生命景观 = 活动项目 + 栖息地 + 循环”, 寓意纽约弗莱士河公园是一个有生命、有活力和策 略的景观( 图 3) 。“生命景现”理念的目标一方面是恢复生态,形成一个自我 维持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种有特色活动项目,使公园成为一个富有 活力的城市休闲场

景观都市主义探讨

景观都市主义探讨

二、拉· 维莱特公园与景观都市主义
1、“水平性”最大化了漫游、联络、互连、聚集和移动的可能性,所有这些允许差异性的产 生和增生扩散。 “格网”和“层叠”被认为是“有效的场域操作,一个框架扩展到一个巨大 的表面,适应随时间而变化的弹性和发展„„一个抽象的形态操作标识了表面,令它充满了特 异性和可操作的潜力。这种组织给予表面易读性和秩序,同时允许每一部分的自治和个性,并 且保持着对于历时可选择转变的开放性。
一、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
第四纬度是尺度与复杂性,强调多尺度的生态介入 。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生态 城市强调环境脉络,设计必然具有跨尺度的性质。若以复杂度为指标依顺序逐渐由弱而强,设 计方案需囊括直观描述、主题分析、垂直因子、水平网络、空间阶层、时间、调适及行为等8 种分析模式。
一、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
二、拉· 维莱特公园与景观都市主义
3、景观都市主义强调一种真正打破自然过程和人工过程的樊篱、并将两者视为一个整体的动 态历程中相互转换、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生态学思想。城市某一特定阶段的形态是它在演变 为其他形态的历程中的一个暂时状态,貌似随机的、混乱的、明显不和谐的或是复杂的状态, 事实上能够被揭示为高度结构化的存在,包含一系列特定几何学的和空间上的秩序。 屈米在 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方案中,摒弃了传统公园的设计手法和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设计意象, 而是采用了人工化的秩序。 景观建筑师(landscape architect)群体都因为这一公园设计项目让屈米这样 一个“建筑师”夺标而愤愤不平,也往往指责公园的设计过于人工化而失去了“公园”应有的 面貌。而这种新的生态学指向和图景以及随之而来的“僭越”和模糊,开拓了景观和城市相互 交融、景观建筑学和建筑与城市设计学科相互交叉、景观建筑师与建筑师乃至城市规划设计人 员相互合作的新的领域和前景。

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
学历 : 建筑学硕士 ,以克瑞奖章,梅尔霍恩授予(研究生学位),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设计学院,至1989年
Representative figure
代表人物
Charles Waldheim
Intellectual positions: Landscape fills a professional void left by planners. Landscape is more efficient than urbanism at creating formal effects, and is more appropriate to decentralized urbanization. Landscape Urbanism is a more challenging and appropriate alternative to "nostalgic urban consumption" and "public therapy." Postmodernism is "layered, non-hierarchical, flexible, and strategic." Sprawl need not be considered normative, but it must be accepted as the reality. The city is not in a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The image of untamed pastoral nature as an ideal is unrealistic in modern times.
Representative figure 代表人物

初识景观都市主义

初识景观都市主义
文化与传播

初识景观都市主义
王晓胤 林鹏飞 临沂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 要】 景观都市主义把建筑和基础设施看成是景观的延续或是地表的隆起 。景观不仅仅是绿色的景物或自然空间, 更是连续的地表结构, 一种加厚的地面, 它作为一种城市支撑结构能够容纳以各种自然过程为主导的生态基础设施和以多种功能为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 并为它们提供 支持和服务, 这种开放的、 能预判和参与未来需要并能够行使功能的载体, 就是我们所说的景观基础设施。 【关键词】 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 建筑 城市发展空间 全球化的环境危机与文化冲击下, 城市似乎也意味着拥挤、 环境污 染与高耗能。城市规划( 设计) 和建筑设计似乎并未能为我们带来理想 中的家园。景观都市主义在这样的语境下提出, 究竟是景观设计学科 或者这一概念的提出只是学术上的地盘之争而无实 的机遇还是挑战, 践的指导意义呢? 对于景观设计学应否或者能否成为城市建设行业的领军者这一话 专家们态度并不一致, 但未来几个学科融合的趋势将是毋庸置疑 题, 的。一线的设计实践更是给出了关于景观都市主义所提出的景观实现 强调人的活动等方面最切实的解读 。 的长期性、 面对环境危机与文化冲击, 景观设计师有责任去承担拯救城市环 境的义务, 在这个任重而道远的行业期许下, 景观设计师自身素质的提 专家们对于未来景观 升迫在眉睫。这也是在中国现实的实践环境中, 设计师的期望。 景观都市主义是指景观替代建筑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基 是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的理论先锋 。 该理论被证实适用于一系 本媒介, 列城市发展问题, 如工业废弃地的恢复再生﹑不断萎缩的城市中心区 复兴以及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新城开发等 。 研究景观城市主义的起源、 发展与内涵, 通过一系列实例论证该理论适用的范围, 总结出其对我国 城市发展的启示, 旨在进一步丰富景观城市主义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发展。 长期以来, 建筑物决定城市的形态, 而城市被当做放大的建筑来设 到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 计。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作为艺术品和图案, 关于城市的模式和设计理论都是以建筑和建筑学为基础的 。 管道、 路 网和各种铺装构成没有生命的灰色基础设施连接一个个同样没有生命 的建筑, 规范着人们的活动, 定义着所谓城市和城市性 。 这种城市和城 市设计理论可以被称为建筑城市学或建筑城市主义 。 这种主流意识主 导了设计学院的课程和实际的工程项目 。 其后果是我们看到的城市对 对城市空间系统的吝啬、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自然生态过程的忽视 、 与冲突, 城市形态的随意与混乱等等 。 城市由单个物体主导, 典型的例 证是各种标志性建筑堆砌而成的上海浦东和北京及迪拜近年来的城市 建设。建筑都市主义正使城市走向荒诞不经 。 — —景观都 在过去 10 年内, 一种新的关于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理论 — 市主义, 开始在北美和欧洲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领域开始被议论 、 被 并广受学生们的欢迎 。 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论点是: 景观, 而不 宣扬、 是建筑, 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 。 这一观点把景观设计学 可以认为是对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 。 推到了城市设计的前台, 而且, 更有意思的是, 景观的这次再发现, 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背 景的学者发起的 。 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 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实例系统地介 绍了走向景观的城市, 是景观都市主义的途径。 强调景观是所有自然 340 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载体, 景观都市主义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景观都市主义把建筑和基础设施看成是景观的延续或是地表的隆 更是连续的地表结构, 一种 起。景观不仅仅是绿色的景物或自然空间, 它作为一种城市支撑结构能够容纳以各种自然过程为主 加厚的地面, 导的生态基础设施和以多种功能为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 并为它们提 这种开放的、 能预判和参与未来需要并能够行使功能的 供支持和服务, 就是我们所说的景观基础设施。 载体, 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可追溯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后现代主义对现 “有 这些批判包括现代主义不能创造一个 代主义建筑规划的批判阶段, ” “宜居” 意义 的公共领域, 不能将城市作为各种群体历史综合意识的集 又不能满足城市中各个层次的观众交流。 查尔斯 · 詹克斯于 1977 合, , “现代主义建筑的死亡 ” 年宣称, 伴随着美国工业经济的不断衰退 标志 着市场向消费者选择多样化方向的转变。 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并不 “去中心化 ” 问题, 即越来越多的 能够解决工业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 居民搬离城市的中心区, 城市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 与此同时, 整个社会 工业文明在 也在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进行着深刻的反省, 创造了辉煌现代文明的同时, 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并且已经危 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因此人类转向一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 展方向, 重塑自然生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 景观 逐渐替代建筑, 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过程中刺激发展的最基本要素, 成 是唯一有 为重新组织城市发展空间的最重要手段。 景观是一个媒介, 能力对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从逐渐适应和交 替演变等方面提出有效解决方法的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对城市化的过 程提出开放式、 不确定的解决策略, 并根据城市环境的不断变化提出相 更是一个能很 应的适应性方案。它不仅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型, 好地体现这个发展过程的模型。 因此, 无论是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 还是建筑师和建筑学在 革自己的命, 景观都市主义给了建筑学、 景观设计学一次大融合的机 会。它敲打去长期以来学科之间的藩篱, 给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带 来了反思; 更重要的是, 给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当然, 它的 它的论点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和说明。 而史 理论还远远没有成熟, 无前例的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建设, 将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发展创造最 必将做出最大的贡献。 大的机会, 参考文献: [ 1]景观设计学( 第 7 辑) 景观都市主义 [ 2]风景园林新青年 [ 3]中国园林 景观都市主义与景观设计 钟惠城 杨锐 翟俊

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下的风景园林studio教学分析

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下的风景园林studio教学分析

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下的风景园林studio 教学分析作者:***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1年第09期[摘要]高校通常选择“形态—空间—文化—生态”的建筑教育理念。

但面对如今愈发繁杂的城市规划设计,高校风景园林教学设计由于缺少多视角、多学科、多技术为基础的协作教学,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用人要求。

针对于此,文章以西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为载体,提出了以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为基础的风景园林studio教学,以期能通过多学科、多技术等的有机协调,切实解决风景园林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设计风景园林教学 studio教学模式studio教学分析studio来源于拉丁语studium,有研究与学习的含义,起源于中世纪协会制度,与现代化建筑专业studio课程接轨,是16世纪法国建筑学会构建二元教育体系的起始点。

Kuhn指出studio教学讲究的是整体性与异质性,在交叉学科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大重要手段。

洪波基于studio教学实践研究,指出studio教学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袁琨认为studio教学可实现专业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的无缝衔接,有助于学生形成景观空间设计的正确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构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框架。

景观都市主义分析1997年瓦尔德海姆提出了景观都市主义概念,指出景观将会逐步代替建筑,演变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打破了学科界限,发展成了可以观察和了解城市现状的透视镜,能作为城市重建的重要载体。

詹姆斯·科纳指出景观都市主义研究主题包含生态与城市过程、水平表層分阶、工作方法、想象力。

景观都市主义观点涉猎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系统、跨界、动态、基础设施、数据,等等。

由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起源于国外,所以我国多数学者对与此相关的研究通常是对西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进行的翻译介绍,进行具体研究分析的并不是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都市主义与景观设计
Landscape Urbanism Versus Landscape Design
by钟惠城Dec 10, 2010译者按:“景观都市主义”大行其道之时,很高兴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景观都市主义不是新鲜的产物,它更多地作用在大尺度上,也许更多地是一个宣传手段;我们也不能因为它的野心而遮蔽了自己的视线,景观都市主义应把设计的空间让出来,它可以很好地包含设计,并被设计表达。

声明:此翻译为正式授权文章,已征得作者同意在风景园林新青年(Youth La ndscape Architecture)上发表,严禁转载。

Notice: This article is a reprinted version in Chinese with the official per mission of the author Thorbjörn Andersson. Do not copy without permissi on.
Article Source: Thorbjörn Andersson. Landscape Urbanism Versus Landscape Design. TOPOS, VOL. 71., 2010.
于1748年雕刻的Nolli 地图(Nolli Map),展现了一个易达、清晰、开放而复杂的罗马公共空间网络,这套网络塑造了罗马城的形态。

在这张网里,建筑被诠释为封闭、独立并且不可渗透的。

与黑色的建筑实体形成对比,公共空间被渲染成光亮而透明的。

城市生活是由公共空间界定的;同时,也是由它的对立面——私生活界定的。

规划还是设计?
十多年来,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一直被风景园林界讨论着。

像许多兴起的思想一样,这个概念是由风景园林学术界与从业界共同思考而产生的果实。

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一词,由现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Charles Waldheim提出,他与他的同事Alex Krieger和Mohsen Mo stafavi,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James Corner一同致力于该概念的成形。

与欧洲比较起来,在美国,一场关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深刻辩论一直进行着,辩论中时不时还会划一条“谁同意谁反对”的界线。

主要来说,争论基本聚焦于三
个方面:其一,景观都市主义几乎没有新的观点,它更像是一个70年代麦克哈格理论的强化版本;其二,景观都市主义很难界定,招牌大于内容;其三,景观都市主义威胁着要取代景观设计领域,尤其是像哈佛GSD这样的传统设计学校。

在欧洲,围绕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思考与混乱状况并没有在美国那么明显。

在这里,风景园林师一直都从事着规划相关的实践,比更自由、更市场化的美国还深入。

长期以来,许多欧洲风景园林师从事着与区域分析、规划事务、城市政治和战略相关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场地设计。

像鹿特丹的West 8这样有着深刻影响力的职业者,长期以来致力于重新引导城市设计而非只专注于某块场地的设计。

同时,业主已经开始趋于选择城市设计的方法,当今的许多国际竞赛也常常与重新组织城市环境有关。

比较近的一个例子便是由West 8赢得的一个设计竞赛——多伦多滨水带,该项目的目标是修复旧工业废弃地,提供意义深远的城市内容和新的空间关系。

公共景观领域,这一职业还不到200年。

18世纪末,欧洲的第一个公共公园E nglischer Garten才在慕尼黑开放。

这一领域的教育也同样地没有太长的传统。

在瑞典,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风景教育的学术化,此时,许多国家还没有风景园林的教育课程。

其他开设了风景园林课程的国家在时间上也相对较晚,其中还包括像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

瑞士,一个在当代风景园林实践上具有很高水平的国家,只有一所授予风景园林学位的大学,而且还不是硕士学位。

仅在十年以前,法国的风景园林师才被称作“paysagistes”,去掉了“建筑师”一词的后缀。

在非洲,这里完全没有学术化的风景教育;再扫视中国,这里有一些课程,但(至少)用欧洲的标准很难评估;在拉丁美洲,学术课程仍不稳定。

奥姆斯特德与绿色城市主义
最早设立风景园林教育的学校是坎布里奇的哈佛大学。

该学科始于100多年前,其早期最具影响力的教授便是小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Jr.)。

他的父亲是第一个使用风景园林师作为该职业名称的人。

老奥姆斯特德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创立了美国的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系统,以致出现了诸如怀俄明州的黄石(Yellowstone)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优胜美地(Yosemite)等国家公园;在美国城市中建立了相互联系的公共空间,以致出现了塑造城市形态的空间序列以及对城市居民来说易达的绿色空间,最佳的例子便是波士顿著名的珍珠项链(Emerald Necklace)公园系列。

每当访问奥姆斯特德的作品(比如在波士顿、罗切斯特和水牛城)时,公园作为城市结构的特点十分清晰。

但就设计而言,奥姆斯特德的公园则没有那么重
要了,公园似乎运用着树木、草地、视线和水体这些在风景园林中屡试不爽的程式。

在设计方面,奥姆斯特德似乎很依赖他的伙伴Briton Calvert Vaux。

在一些重要的作品中也似乎如此,比如说华盛顿国家广场(the National Mall)以及纽约中央公园。

如此说来,与景观设计相比,奥姆斯特德可能更擅长城市规划。

这一观念非常重要,因为追溯到100年前的那个时间段,规划与设计之间并不是没有摩擦的。

战后规划:伊恩·麦可哈格与限制性规划
尽管只有相对短暂的传统,这个职业一直努力地尝试着为自己定位,却仍很难做到。

在我仍是学生的时候,风景园林主要是一个规划职业。

当时仍受以问题为导向的现代主义余波影响着,我们的出发点是提出解决办法而不是创造新的想法。

那个时代的风景园林师与功能打交道而不是与美学价值打交道。

战后时期,西欧和美国为他们繁荣的经济和稳步增长的生活标准打下了基础,而这些基础建立在消费主义之上。

自然资源被极度的开采,毫不顾及敏感的生态平衡。

这一事实激起风景园林师走上了政治的舞台,抗议对景观和资源的过渡开发,他们的足迹遍及斯堪的纳维亚的森林、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或者是美国无休止扩张的城市边缘。

从这一政治立场上看,风景园林师也成为了限制性的建筑师。

这一职业和它的倡导者往往在说“不”而不是“是”,风景园林师成为了保护主义者而非展望者。

在那段时期里最有影响力的风景园林师应该便是伊恩·麦可哈格。

麦可哈格意识到在开发与保护的冲突中,开发总会胜出。

他的策略是避免冲突,他提出将代表各方利益的地图叠加起来,至少也要承认自然作为其中一个要素。

这一叠加的技术使得追踪没有冲突的区域变为可能,在将自然和风景视作各种工业开发财产的时代,这是一种生存的战略。

当前的景观都市主义与奥姆斯特德的绿色城市主义以及麦可哈格的规划方法很相像。

但当前的时代精神却非常不同。

在奥姆斯特德的时代,此起彼伏的工业革命在高密度的城市里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当时的工人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肮脏、阴暗的工厂里。

户外空间成为了易病人群的良药,因此,奥姆斯特德的绿色城市主义是一种人类的生存策略。

而麦可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则是自然的生存策略。

赤裸裸的消费主义与飞速的科技进步则体现了两者的并存——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中所表达的严重的生态系统威胁。

景观都市主义的承诺
景观都市主义旨在颠覆现代主义的规划风格。

也许,景观都市主义应该被视作城市的生存策略。

当代的城市似乎处在各种流派的交锋中——新城市主义(N ew Urbanism)、库哈斯巨大理论(Koolhaasian bigness)、新自由扩张以及后现代规划。

景观都市主义有着一个很长的轨迹,从19世纪80年代的绿色城市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的限制性规划,以及今天作为一种将焦点从私人转向公众的强有力的理念。

对我来说,景观都市主义意味着将公共空间作为出发点,而不是建筑体块。

景观都市主义也意味着使用风景的方法(包括以过程为导向的策略)进行规划。

最后,景观都市主义意味着颠覆传统的规划理论,过去的理论将建筑安排在城市肌理中,留下随意的或多或少的剩余空间,而不是像250年前的Nolli地图那样将公共空间作为主要载体。

然而,我们对景观都市主义的要求是:为设计留出足够的空间。

景观都市主义不能因为自己的野心而遮蔽了视线,而应该承认设计的潜力。

另一方面,我们对风景园林的要求,则是克服二分法的偏见——所有小的就是设计,所有大就是规划。

在这样的视野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景观都市主义可以很好地包含设计,并被设计表达。

最后,我对景观都市主义所存在的顾虑是:我们要注意,选择了它就意味着从我们的兴趣中排除了农村与自然。

但是,自然需要设计,也需要规划,正如奥姆斯特德在优山美地中所展示的那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