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里陶材 FAX 注文书】
《新出齐陶文图录》文字编

《新出齊陶文圖錄》文字編
2015年,徐在國先生編著的《新出齊陶文圖錄》由學苑出版社出版。
書中共收錄陶片1460片,並附有释文。
該書吸收了最新的齊陶文研究成果,收錄的材料是繼王恩田先生的《陶文圖錄》之後最新發表的,書中将這些最新的齊陶文材料進行整合分類,分為新泰陶文、沂水陶文和臨淄陶文,為齊陶文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筆者在此基礎上編訂一部與之相配套的文字編,以期為讀者在研讀此書時提供方便。
本論文收錄了《新出齊陶文圖錄》中的所有字頭,共372個。
論文由正編、合文、附錄三部分組成。
正編按照《說文解字》的字颐顺序排列,分為十四卷,共368個字頭;合文為《新出齊陶文圖錄》中出现的4個合文;附錄有對照表和校訂。
古陶瓷铭文款识二官款及鉴定要点——建议收藏

古陶瓷铭文款识二官款及鉴定要点——建议收藏主要见于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耀州窑、定窑瓷器上。
既有彩书、墨书,也有刻划款。
多落于器底、肩、腹部等。
如“大德七年制”、“至元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等。
英国伦敦大卫德基金会藏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颈部书青花楷书“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可作为标准元代器物,同时也可对其他没有年款的元代器物进行断代排比。
明代纪年款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
官窑瓷器书款始自明永乐朝,以后成为定制。
书款位置有器底、口沿、颈、肩、腹、流、柄等部分,书款方式有彩绘、暗刻、模印、青花料书写,尤以青花料书写为多见。
款识内外双圈、单圈、方框、花朵或无纹饰不等。
官窑书款工整,由专人负责款识的书写,民窑书款随意,且书写方式较多,干支款如“万历丁丑年造”、“道光丁酉年制”等。
还有只写朝代不写年号的如“大明年造”等,多出现于政局动荡不安的朝代。
明洪武纪年款洪武(1 368~1398),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虽然史料记载早在洪武二年即已设御窑厂烧造,但目前并没有洪武官窑款识传世品,而且带有洪武纪年款的民窑仅见2件,如江西玉山发现一件青白釉瓷罐上刻有“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款字刻划不是很工整,显然是不经意写上的。
明建文纪年款建文(1399~1402),为明惠帝朱允炆的年号,建文一朝历时4年,不会有太多的建文款瓷器,且因永乐夺嫡,即使有建文款瓷器也不会令其流传,故有建文款瓷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明永乐纪年款永乐(1403~1424),为明成祖朱棣的年号。
永乐带有纪年款的官窑不多,款识有青花或釉里红料书写、锥刻和模印三种。
年号款识为“永乐年制”篆刻不见六字款。
永乐官窑瓷器款识蓝本出自大书法家沈度,署款位置多在里心,也有书于底面,个别书于内壁。
款字笔划转折之处圆润,结构紧凑。
边饰有单圈、单圈加花边、双圈、龙凤、云纹、狮球、鸳鸯等。
永乐官窑开明清官窑书帝王年号款的先河,这以后成为定制。
明宣德纪年款宣德(1426~1435),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
中国清末民初近代紫砂名家

中国清末民初近代紫砂名家1、【俞國良】(1874-1939)清末民初宜興制壺高手。
江蘇無錫人。
造壺精工,氣格渾成,善制“傳爐壺”,勻挺有力,仿佛天成。
曾獲1915年美國三藩市「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獎狀和1936、1937年「江蘇省物品展覽會特等獎狀。
」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紫砂陶史概論》:「俞國良,原籍無錫,1939年卒,享壽65歲。
傳器製作嚴謹,器形格調精緻,是晚于黃玉麟的名手,但總的表現,又遜于黃玉麟一籌。
」2、【吳漢文】清末民初宜興紫砂陶刻高手。
生卒不詳。
善陶刻書畫,常為宜興縣城的「吳德盛陶器行刻陶,吳德盛陶器行為「金鼎商標」,當時曾請俞國良、胡耀庭、馮桂林等為其做胚,由吳漢文等進行書畫陶刻,為此吳德盛出品紫砂器頗負盛名。
漢文陶刻,都署款「歧陶」,書法學趙松雪,與行、楷間,書刻流暢、迥勁、老辣。
漢文常為吳德盛刻陶外,亦常與「范莊農家」合作,由「范莊農家」作器,漢文書刻。
」3、【蒋祥元】(1868~1941年),世居宜兴川埠潜洛村,生于同治七年(1868年),卒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民间紫砂艺人。
4、【冯桂林】(1902—1946年),宜兴周铁镇人,1918年迁居宜兴蜀山北厂。
紫砂著名艺人。
擅长松竹梅题材及仿真自然塑器。
其制品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高或矮,或规则或不规则,皆精致细腻,深沉肃穆,给人以“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之感。
冯桂林一生创制紫砂花货精品甚多,仅新品种类就达二百余种,以手法新颖、风格独特、构思奇妙著称于世,为紫砂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匠艺师之一。
5、【蔣賢明】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善制砂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蔣賢明直壁扁壺”一具,壺身扁圓筒形,直流、圓弧扳、嵌蓋、橋鈕。
製作周正。
鼻煙色泥。
高5.6、寬11.3公分。
石如鐫刻書銘。
鈴有「陽羨蔣記」、「賢明」二方印,皆篆體。
6、【史蓮生】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
工治砂壺。
《茶具文物館·羅桂祥藏品》著錄二器:1.香港茶具文物館藏“史蓮生青環壺”一具,高9.5、寬13.7公分。
蔡襄行书尺牍《陶生帖》

蔡襄行书尺牍《陶生帖》【释文】襄:示及新记,当非陶生手,然亦可佳。
笔颇精,河南公书非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
耿子纯遂物故,殊可痛怀,人之不可期也如此。
仆子直须还,草草奉意疏略。
五月十一日,襄顿首。
家属并安。
楚掾旦夕行。
蔡襄,其“神气说”影响了宋代书坛,被视为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他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书法作品展现出他对唐、宋两代书风的深入理解。
他努力抵制时代陋习,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将尚法与尚意的艺术追求统一起来,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新时代的典范。
蔡襄的“神气说”认为,书法价值不仅在于形式的模仿和传承。
真正卓越的书法应该具有丰富的神气、风韵和意趣。
所谓“神气”,就是指书法中所蕴含的生命力和灵气;而“风韵”则体现在笔画的运用;“意趣”则是用作表达书法家个人情感的方法和媒介。
在蔡襄看来,学习书法的过程虽然需要“模象体势”,但若只停留在形式模仿的阶段,而未能展现内在的精神,那么这种书法就不能算是真正卓越的作品。
因此,在书法创作中,他十分注重神、气、韵之间的交融。
正是这种独到的审美观,使他的书法理论在宋代书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传统书法艺术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蔡襄所开创的神韵传承恰逢承前启后的历史时刻。
他广泛吸收各家技艺,在尊重古人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学习和实践,将唐、宋两代书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此基础上,他勇于创新,飘逸自如,不拘泥于陈规,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书法风格。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蔡襄的书法思想和作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魅力。
如今,在我们谈论蔡襄的神韵传承时,更应该关注他的“神气说”的内在含义,学会在形式与精神两者之间寻找书法创作的灵感源泉。
山东文献集成

山东文献集成第一辑前言一个文化大省,要有标志性人物,山东省因为有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孙武、孙膑这样一些誉满中外的文化名人,因而被公认为文化大省。
但是,一个文化大省还必须有标志性的文献。
以省级地方文献丛编为例,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间广东的伍元薇、伍崇曜编刻《岭南遗书》、光绪年间定州王灏编刻《畿辅丛书》、民国年间山西省文献委员会排印《山右丛书初编》、金毓黻编印《辽海丛书》、张鹏一编印《关陇丛书》、安徽丛书编审委员会影印《安徽丛书》、卢靖编刻《湖北先正遗书》、孙文昱编印《湖南丛书》、胡思敬编刻《豫章丛书》、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编印《广东丛书》、琼州海南书局排印《海南丛书》、贵阳任何澄等编印《黔南丛书》、云南丛书处赵藩等编刻《云南丛书》等等,都是一省文化之标志。
下至地区一级文献丛书,也不乏闻名于世的,其典型事例为民国年间上海暨南大学校长张寿镛个人出资编刻的宁波地方文献丛书《四明丛书》,久已被学术界视为善本。
其馀如丁丙编刻《武林先哲遗书》、盛宣怀编刻《常州先哲遗书》等都享有盛名。
可是,山东作为一个文化大省从没有像其他几个省份那样,编印出足以标志山东文化的“山东丛书”,这是一个重大遗憾,也是我们当代山东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根据山东大学教授王绍曾先生主编的《山东文献书目》、沙嘉孙先生编著的《山东文献书目续编》,从先秦到近代,山东历史上产生的著述在一万种以上,数量庞大,在此基础上选编一部超过其他各省的山东地方文献丛书,是具备优越条件的。
作为山东省第一学府素以文史研究闻名于世的山东大学,理应承担起这一重任。
二○○五年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王学典院长、杜泽逊教授提出编纂《山东文献集成》的计划,经山东大学领导上报山东省人民政府,由韩寓群省长特批立项,成为山东省政府重大文化工程。
二○○五年底开始筹备,二○○六年初正式启动。
《山东文献集成》由韩寓群省长任主编,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校长展涛等任副主编。
编纂处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王学典任编纂处主任,杜泽逊任副主任。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碑帖大全—三国两晋书法

谢安帖
谢万帖
真书曹娥诔辞卷
王珉
十八日帖
沈嘉
十二月十三日帖
王洽
手札
王荟
疖肿帖
墨迹
十六国写本《晋阳秋》
楼兰文书残纸
前秦
广武将军碑
邓太尉碑
西晋
孙夫人碑
杨骏残志
咸宁四年吕氏砖
刘宝墓志
当利里社碑
处士成晃碑
司马芳残碑
房宣墓志
郑舒夫人刘氏墓志
宣成宣君郭夫人之柩铭
夫人谢氏墓志
王丹虎墓志
雨后帖
憂懸帖
频有哀祸帖
丧乱帖
何如帖
得示帖
二谢帖
游目帖
干呕帖
其书帖
瞻近龙保帖
旃罽胡桃帖
妹至帖
长风帖
袁生帖
七月都下帖
大道帖
草书平安帖
此事帖
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
中秋帖
廿九日帖
舍内帖
新妇地黄汤帖
东山松帖
鸭头丸帖
保母帖
送梨帖
余杭帖
诸舍帖
不谓帖
节过帖
兰草帖
十二月割帖
王珣 伯远帖
王僧虔 王琰帖
王徽之 新月帖
王志 一日无申帖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碑帖大全—三国两晋书法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碑帖大全 —三国两晋书法
东晋名家
卫夫人
古名姬帖
索靖
月仪帖
钟繇
宣示表
力命表
贺捷表
荐季直表
还示表
墓田丙舍帖
卫恒
顿首州民帖
皇象
急就章
陆机
平复帖
王羲之
兰亭序
乐毅论
黄庭经
十七帖
中国明清瓷器款识一览

中国明清瓷器款识一览由于款识众多,难免有出错的地方,望大家指正交流。
由于配图限制,最多只能配一张图案。
明代款名、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言语款、其它款识洪武年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福、寿永乐年:永乐年制福、禄、寿、辰内府\u5fae\u62cd\u5802\u65e7\u85cf\u6536\u85cf\u7ea7 \u8001\u74f7\u5668 \u4e00\u4ef6宣德年: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福、寿敬权、坛、大德吉详场正统年:正统元年、正统捌年天顺年造、天顺年、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u5fae\u62cd\u5802 \u65e7\u85cf\u8001\u74f7\u5668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天、图案、银锭、盘肠等弘治年: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金玉满堂、玉堂金马、长命富贵、金、上用、正德年:正德年制、正德年造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年造何玉清造长命富贵、福、天下大平、\u5fae\u62cd\u5802\u56de\u6536\u8001\u74f7\u5668嘉靖年:嘉靖年制、嘉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制松柏草堂、晋府造用郝府佳器、潘府佳器滋树堂、东书堂、朱府、青箩馆敦仁堂、黔府、长府制造、长府造用、晋府、秦府、黔府、腆善所、桐溪冯宅、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署丞沈良佑造、陈守贵造、陈文显造、吴文自造、邓奎自造、程式自造、陈守钊造、陈舍自造、王泉德记、唐地制造、陈造佳器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长春寿喜国泰民安、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台阁佳器、天禄佳器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金篆大蘸、坛用、茶、汤、酒、姜隆庆:大明隆庆年造、隆庆年制、万古长春\u5fae\u62cd\u5802\u6e05\u82b1\u74f7\u5668\u516b\u4ed9\u83b2\u82b1\u7 897\u4e00\u4e2a万历:万历年制、大明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德府造用、于府造用、黔府应用、太和王府、徐享庆堂沈府佳用、玄阴堂纯思堂、灌园督造博物斋、秦府典膳所、芝兰斋、京兆郡寿房记、靳宅仙品程廷梓造、沈氏、仙关吴震、荆桂、园贵隆制少溪、李衙置用、茹城家藏、永兴卞玉奇明、紫芝主人监制风调雨顺、清风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永享佳器天禄佳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万悬佳器、长春佳器食禄万钟、富贵长春、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上品佳器、九五之尊、永葆长春、国泰民安堂阁佳器、寿、天福佳器、玉、敬与佳器、雅、福金明汝平、城南隐耕、永兴九峰、上天启、天启年制于斯堂、其好园白玉堂、竹石居天启元年米石隐造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天理存心、状元及第、三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积善之家、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玉堂佳器、尧舜年制、福图案、兔、灵芝、方胜等;\u5fae\u62cd\u5802\u65e7\u85cf\u74f7\u5668\u9999\u7089崇祯崇祯丁丑、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崇祯年制翔风堂、丛菊斋。
兩本介紹宋代民間瓷器的新書

作者: 左铭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123-126页
主题词: 瓷器;宋代;陶瓷史;出版社;创造性;北方;上海市;作者;文物;九五
摘要: <正> 陶枕陳万里編朝花美術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八月) 宋代北方民間瓷器陳万里編朝花美術出版社(一九五五年二月) 我國的瓷器工藝,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創造性的技巧和高度的藝術價值;但關於它的文字記載和圖譜过去却出版很少!十餘年前曾有一本比較系統的中國陶瓷史出版(去年中华書局曾重印过),但它的內容多是堆砌前人的記載,創見發明少,材料極不完整,且有許多錯誤,称之曰‘中國陶瓷史’顯然是不合的。
陳万里先生在一九三七年出版的越器图錄,一九四六年出版的瓷器与浙江二书,是实地調查的記錄和多年研究‘浙瓷’的報告,对‘龍泉青瓷’的訪問和討論有一定的貢献。
其他散見在報紙雜誌上的論文雖不少,但其中有許多是屬於繁瑣的‘考據’,如發表在‘文物週刊’(前上海市博物館編,創刊於一九四六年十月)上的幾篇文章就有这個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