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归纳复习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们快速复和掌握相关知识。
以下是重点内容的简要概述:1. 生物的基本概念-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生物是指存在于地球上的各种有机体,具有生命活动,并能进行自我繁殖的物种。
- 生物的组成: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生物的分类:根据生物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和体型等特征,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界、门、纲、目、科和属。
2. 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保护细胞,细胞质包含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控制细胞活动。
- 细胞器的功能: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分别负责细胞的能量供应、蛋白质合成和物质运输等功能。
-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3. 物质的运输和代谢- 水分和溶质的运输:通过细胞膜的渗透、扩散和运输蛋白等方式,物质在细胞之间进行运输和交换。
-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
- 呼吸作用: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 分解和合成反应: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涉及复杂的分解和合成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
4. 生物的繁殖与遗传-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有遗传变异的后代,通过无性生殖产生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后代。
-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
- 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描述了基因的隐性和显性传递、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等规律。
5.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 自然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应加强对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这份知识点总结提供了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核心内容,学生们可以根据此文档进行重点复习和备考。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致同学们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还有人类自身的身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需要工具:肉眼或者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注意事项:⑴明确目的⑵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⑶要有计划和耐心⑷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⑸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都是有寿命的⑨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环境条件。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如森林资源的清查、人口的普查等)4、调查步骤:①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确定调查对象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择调查范围、路线、设计调查表格(若范围大,可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③如实记录(避免主观因素影响)④调查结果的整理的分析(有时要用到数学方法进行统计)⑤撰写报告。
5、样本(定义):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的集合。
6、注意事项:①设计一个比较适合的调查表②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全面细致、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③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④注意安全。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女口: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看课本上的例子4、生态系统的组成广f植物__生产者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彳动物一一消费者w1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空气、阳光、水等5、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具有一定限度的。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一一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一一草原;海洋生态系统一一海洋;淡水生态系统一一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一一沼泽;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提出问题一一作出假设一一制定计划一一实施计划一一得出结论一一表达与交流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
17、*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复制分裂分裂植物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质*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1形成18、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功能包括:上皮组织一一保护、分泌;肌肉组织一一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一一调节和控制;结缔组织一一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生命的奥秘- 生物: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 细胞的功能:物质转运、新陈代谢、细胞分裂。
-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刺激反应、适应环境。
- 生物分类:物种、属、族、门、纲、目、类。
- 生物圈:陆地生物圈、淡水生物圈、海洋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 真核生物的分类: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 真核生物的形态: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 细胞的多样性:各种细胞的形态。
- 物种多样性:种、亚种、品种。
- 生态多样性:由物种、微观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差异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有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生物组成由生物群落构成,非生物组成包括无机物和能量等。
- 生态位: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
- 生态金字塔:用于表达生物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和生物间的能量关系,分为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 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的行为。
第四章生物的形态结构- 干燥、湿润和沼泽环境下植物适应的结构。
- 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
- 动物的身体骨骼特征。
- 植物的结构特征。
-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五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碳、氮、水等。
- 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作用。
- 生物的繁殖方式。
第六章生物与健康- 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 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方法。
- 饮食及其相关问题。
- 物质滥用的危害。
第七章种间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的分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群落性关系、竞争关系。
- 生态平衡。
- 自然保育区。
- 灭绝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本文概述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各章知识点,涉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物与健康、种间相互关系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全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全知识点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 细胞质是细胞内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参与代谢活动。
-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指导细胞的
生命活动。
生物的组成
- 生物由细胞组成,可以是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
- 组织是由相同或相似细胞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结构。
- 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 有机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具有生命活动的个体。
生物的营养
-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产生有机物质。
-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有机物质被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 消化是将食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可被细胞吸收利用的过程。
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 有性生殖是两个生物个体通过配子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 无性生殖是一个生物个体通过分裂、萌芽等方式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 生物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过程。
生物的适应与演化
- 生物适应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包括结构适应和行为适应。
- 生物演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包括进化和自然选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生态系统。
- 生物与环境的平衡是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的全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4新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章节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2024新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基础知识梳理:1.生物有什么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3.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
人口普查和森林资源调查属于调查法。
调查首先要有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4.生物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5.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6.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分等)。
7.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叫生物因素,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等。
8.例举一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例子。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②干旱使农作物减产(水分)③动物昼伏夜出(阳光)④沙漠中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水分)9.例举一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
①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环境②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③动物冬眠④大雁南飞⑤旗形树⑥变色龙、竹节虫⑦骆驼刺的根系很发达10.例举一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例子。
①蚯蚓疏松土壤②大树底下好乘凉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④山羊啃食草根使草场退化⑤森林能进化空气,调节气候。
11.探究实验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概述
本文档汇总了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供学生复和
练使用。
单元一: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生物的化学成分、新陈代谢、生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物的进化。
-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真菌、微生物等生物的分类。
单元二:细胞的基本结构
-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组成
细胞的基本结构。
-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能量的转换和
储存。
单元三:生物的营养与消化
- 生物的营养方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植物的营养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传导作用。
- 动物的消化过程:消化道、消化器官、食物消化和吸收。
单元四:生物的生殖
- 植物的繁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 动物的繁殖: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 生殖与繁殖:生殖方式、性别、生殖周期和生殖行为。
单元五:遗传的基本规律
- 遗传与变异:遗传物质、基因和染色体。
-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定律。
单元六:进化与适应
- 生物的进化:进化的概念、进化的证据和进化的原因。
- 生物的适应:适应与环境的关系、适应的方式和适应的影响。
单元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合理利
用和控制污染。
以上是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
希望本文档能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书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书知识点汇总一、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2、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二、了解生物圈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由两部份的组成:一是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二是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知识归纳复习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2、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是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5、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6、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这类实验只有一个变量。
其中在正常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组叫对照组,另一实验叫实验组7、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8、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环境也影响生物。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9、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10、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1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1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能量多-->少,有毒物质少--->多、物种生物数量多--->少)1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4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叫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6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17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8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离。
对光完成的标志是在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4)收镜:镜头脏,用擦镜纸擦拭.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19、(1)视野中的污点判断位置: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其在物镜上。
(2)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20、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小光圈;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大光圈。
22、物镜有螺纹,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物高长)目镜没有螺纹,倍数越高。
镜头越短。
23、观察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24、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相反。
(物象在哪就往哪移)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25、放大倍数越大,物像就越大,视野越暗。
视野范围就越小,个数少。
放大倍数越小,物像就越小,视野越亮,视野范围就越大,个数多。
26、光线到眼睛的路线;光源---反光镜反射---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27、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28、气泡和细胞的区别;气泡:厚黑边,不规则状细胞:明显的细胞结构,规则状第二节植物细胞第三节动物细胞29、(1)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2)实验: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操作步骤:擦(用纱布)→滴(清水)→撕(内表皮)→展→盖(盖片时要防止出现气泡)→染(用碘液,作用是便于观察)→吸(吸引碘液)(3)实验: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操作步骤:擦→滴(生理盐水,作用是保持细胞形态)→刮→涂→盖(盖片时要防止出现气泡)→染(用碘液,作用是便于观察)→吸(吸引碘液)30、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液泡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3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32、细胞壁:支持、保护作用。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核:含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能量转换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车间)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能量转换器,能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汽车发动机)液泡:内有细胞液。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33、许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颗粒。
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可燃,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34、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3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36、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37、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体。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38、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9、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40、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1、层次关系: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42、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43、细胞分裂顺序a、细胞核(1个变2)b、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c、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最明显,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44、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45、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46、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47、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2)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如平滑肌,骨骼肌,心肌。
(3)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如脑和脊髓(4)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分布很广。
如血液、骨组织、脂肪、肌腱48、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49、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50、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51、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1)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2)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如根、茎、叶的表皮(3)输导组织:有运输功能.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4)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5)机械组织:细胞壁增厚,对植物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5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53、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四节单细胞生物54、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眼虫等。
55、草履虫:纤毛-运动、表膜--呼吸、口沟-摄食、食物泡-消化、收集管、伸缩泡-收集废物,排除废物胞肛-排出食物残渣56、草履虫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57、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如有单细胞的衣藻,有多细胞水绵、海带,还有紫菜,褐藻。
(2)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比较矮小。
作为检测空气污染指数的指示植物。
如葫芦藓,墙藓(3)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处,有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
如铁线蕨,卷柏,里白,肾蕨,满江红,贯众形成煤第二节种子植物58 。
种皮:保护作用菜豆种子胚根:发育成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双子叶植物)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二片,贮存营养物质59 。
果皮和种皮:保护作用胚乳:贮存营养物质玉米种子胚根:发育成根(单子叶植物)胚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一片,转运营养物质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60、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
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
通常有松类、杉类、柏类(苏铁,银杏、红豆杉,水杉,侧柏)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叫做被子植物。
通常有槐、杨、果树、稻类、花、葡萄、桃、椰子、菊(绿色开花植物)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6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活的完整的饱满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62、种子萌发的过程: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脱落,胚轴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分)第二节植株的生长63、根冠:保护分生区(细胞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较小,排列紧密)伸长区:伸长最快的地方(生长最快的部位)(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有根毛)64、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