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桥梁连接设计

合集下载

浅析道路桥梁路面结构设计

浅析道路桥梁路面结构设计

浅析道路桥梁路面结构设计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变化发展,对于道路桥梁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道路桥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不仅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现状,更对人们出行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道路桥梁结构设计要以桥梁结构设计原理为依据,结合相关实际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其施工安全及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其道路桥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道路桥梁路面结构设计等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标签:道路桥梁;路面结构;设计1 道路桥梁路面结构类型1.1 道路、桥梁设计的基本要求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路面施工对于混凝土的使用也有了新的标准及要求,利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及管理手段,可以加强对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

针对道路、桥梁设计主要可以从以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水和水泥的需求量比较大。

一般来说,每公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大概需要250吨的水和400吨的水泥。

(2)接缝多。

由于地面结构的多处接缝,导致路面平整性比沥青路面差,行车舒适度较差。

(3)路面标线效果差。

由于水泥混凝土的颜色浅,路面标线与路面对比度差,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4)损坏后维修困难。

水泥混凝土路面亮度低,施工空间狭窄,对作业及交通组织不利。

因此,路面一经损坏,维修难度非常大。

1.2 钢筋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是素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革的一种,其在水泥混凝土面板中加入了钢筋网,减少了路面面板裂纹的出现以及扩张。

配筋率大约为0.1~0.2%。

钢筋直径约为0.8~1.2厘米,钢筋网的横筋间距约为55cm,纵筋间距25cm。

把钢筋设置在路面面板以下的5~7cm处。

在交通繁忙的地区,甚至可以采用双层钢筋网。

1.3 连配筋混凝土路面它也是素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创新。

与钢筋混凝土一样,都是在混凝土路面面板中加入钢筋,但是配筋率更大,达到0.6~10%。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充分研究施工招标文件及图纸部份,根据各种施工规范和多年的施工经验以及人员、施工机具、装备等情况编制而成。

一、概述:1 、编制依据:(1)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和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2003 年版)。

(2)交通部颁发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公路工程机械台班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等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文件,以及南阳市相关部门的有关法规等。

(3)我公司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1)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IS09002 质量体系标准对本工程进行质量管理,科学组织施工,以高标准的工序质量来保证全部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坚持以先进的施工设备保证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先进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从根本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招标文件中要求的工期编制本工程的施工计划,并以此为前提配备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劳动力、材料等,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期,均衡生产。

(3)优化施工方案的原则严格遵照业主招标文件中的要求,结合本标段的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方案。

积极推进技术与管理创新,确保工程质量,采取网络技术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工程造价。

(4)均衡生产,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本标段工程的特点,在合理安排工期,搞好工序衔接的前提下,突出施工重点,在施工组织上优先安排,在现场管理、施工技术和物资材料供应方面重点保障,其他工程采取均衡施工的原则,科学组织施工。

(5)因地制宜灵便机动的原则针对该标段的工程特点,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合理组织施工,优化施工队伍的配置,延长工作时间,保持高峰施工状态,暂时工程、暂时设施的设置尽量利用既有设施和规划用地,尽量与永久性工程相结合,减少施工投入,尽量兼顾当地群众利益。

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通用施工图38张

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通用施工图38张
目录审核校对图集号设计页05MR2021总说明校对审核05MR2023页设计图集号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实行日期图 集 号 统一编号 GJBT-851技 术 审 定 人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主 编 单 位 负 责 人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单位 单位实行日期二00三年三月五日批准文号 文号图 集 号 图集号统一编号 GJBT技 术 审 定 人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设 计 负 责 人 人名人名人名主 编 单 位 负 责 人总说明审核05MR20210设计校对图集号页6.1.1 水泥特重、重交通路面宜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路面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的规定。细集料宜采用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其质地应坚硬、耐久、洁净,并具有良好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硅质砂或石英砂的含量不应低于25%。6.1.3 粗集料粗集料可采用碎石、碎卵石和卵石,其质地应坚硬、耐久、洁净,并具有良好级配。快速路、主干路及有抗冻要求的其它道路使用的粗集料级别不应低于Ⅱ级。有抗冻(盐)混凝土质量的油、酸、碱、盐类、有机物等,宜采用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时须经过化验,且硫酸盐(以三氧化硫计)含量不超过2700mg/L 、含盐量不得超过5000mg/L 、PH值不得小于4。6.2.1 基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水泥混凝土施工。坍落度小于10mm时应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维勃时间宜为10s~30s。6.2.3 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46,有抗冰冻要求和抗盐冻6.2.4 混合料的原材料按质量计的称量允许误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水泥:±1%;粗集料:±2%; 水:±1%。6.2.5 对混合料的振捣,每一位置的持续时间,应以混合料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砂浆为准,不宜过振。用平板式振捣器时不宜少于15

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

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

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作者:李玉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7期【摘要】: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缓解目前紧张的交通压力,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与社会,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桥梁道路建设的扶持力度,但是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位置常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重点论述了该处的设计与施工,以尽量消除安全隐患。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中图分类号: U44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在道路和桥梁数量不断增多的今天,桥梁和道路连接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一区域,由于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常常会导致车辆行驶到这一区域时产生“跳车”现象 ,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在近些年来时有发生,给道路行车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道路和桥梁连接处进行设计和施工时,采取必要的方式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跳车”现象的发生,对我国道路交通发展也有着积极地意义。

一、桥头“跳车”现象出现的原因通常来讲,道路与桥梁连接处发生“跳车”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差异、地基质量、构造差异、车辆自身抗震性等等。

由于桥梁主体和桥头的钢性不一样,偏刚性的桥梁主体对能量的吸收程度没有偏柔性的桥头强,两者在压缩沉降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时间久了,在两者接触的地方必然会引起振动的突变,这就导致当车辆通过时出现“跳车”。

在我国,“跳车”现象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柔性道路与刚性构筑物连接处产生不均匀沉降,进而产生错台现象。

二、道路和桥梁连接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性道路和桥梁连接处是否产生“跳车”现象,设计和施工阶段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

“跳车”现象不仅影响车辆驾驶的舒适性,而且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中,采用桥台台背回填方法、桥梁和道路连接处实施搭板结构的方法、对桥梁和道路连接处的基础进行适当处理的方法都可以有效地避免“跳车”。

在道路和桥梁连接处,利用当前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和避免“跳车”现象,从而更好的提高人们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于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总体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1总则1.0.1为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水平、使用品质和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建设和养护条件、工程实践经验及环境保护等,通过综合分析确定。

1.0.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设计、结构层厚度设计、材料组成设计、接缝构造设计、钢筋配置设计等内容。

1.0.5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度要求,在设计基准期内承受预期的交通荷载作用,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0.6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concretepavement以水泥混凝土作面层(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

2.1.2普通混凝土路面jointedplainconcretepavement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也称素混凝土路面。

2.1.3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4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5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在混凝土面层中掺入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6复合式路面compositepavement面层由两层不同材料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2.1.7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blockpavement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034.4面层4.4.1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4.4.2面层一般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混凝土;面层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路面结构下埋有地下设施,高填方、软土地基、填挖交界段的路基等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应采用设置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层。

其他面层类型可根据适用条件按表4.4.2选用。

表 4.4.2其他面层类型选择4.4.3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板一般采用矩形。

其纵向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相互错位。

4.4.4纵向接缝的间距按路面宽度在3.0~4.5m范围内确定。

碾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在全幅摊铺时,可不设纵向缩缝。

4.4.5横向接缝的间距按面层类型和厚度选定:——普通混凝土面层一般为4~6m,面层板的长宽不宜超过1.30,平面尺寸不宜大于25m2;——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0m;——钢筋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5m。

4.4.6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面层所需的厚度,可参照表4.4.6所示参考范围并按4.4.9条规定计算确定。

表 4.4.6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4.4.7钢纤维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按钢纤维掺量确定,钢纤维体积率为0.6%~1.0%时,其厚度为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的0.65~0.75倍。

特重或重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60mm;中等或轻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40mm。

4.4.8复合式路面沥青上面层的厚度一般为25~80mm。

4.4.9除混凝土预制块面层外,各种混凝土面层的计算厚度应满足式(3.0.3)的要求。

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B.1和B.2计算。

面层设计厚度依计算厚度按10mm向上取整。

采用碾压混凝土或贫混凝土做基层时,宜将基层与混凝土面层视作分离式双层板进行应力分析。

上、下层板在临界荷位处的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C.1和C.2计算。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说明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说明

路面设计说明4.1、主要技术指标车行道:双车道面层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自然区划:本路段经过地区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2区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IOOkN横坡:时单向坡4.2、路面结构设计水泥险路面面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20cm。

调平层:级配碎石调平层,厚度4cm底基层:手摆片石,厚度16CIDO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10年,设计基准期内车道所承受的标准轴载BZZ-IOO,累计作用次数为950932次,为中交通等级,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146.2MPa,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可靠度系数为106。

基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1S=100.0(0.O1nun)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1S=310.0(0.O1mm)水泥混凝土设计抗弯(折)拉强度为4.5Mpa(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混凝土弯拉模量29GPa.水泥稳定粒料回弹模量为1500MPa,新建路基30Mpa o4.3、水泥混凝土面层组成设计设计以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产生综合疲劳损坏作为设计标准,以纵缝边缘中部作为临界荷位,综合疲劳应力不高于水泥混凝土板的弯拉强度作为控制指标,对路面厚度进行了计算。

中湿段的路面总厚度不小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防冻最小厚度。

单车道路面混凝土基本板块尺寸为4.5mX4.5m(长X宽)。

水泥混凝土板厚均为20厘米,设计弯拉强度不小于 4.5MPa,路面面层弯拉弹性模量为Ec=29GPa,要求使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道路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为42.5号,所用石料必须满足有关规范对石料强度指标的技术要求,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0-3.5之间。

路面的抗滑以构造深度不低于0.6mm,混凝土水灰比不大于0.46,掺用的外加剂应经配合比试验应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假缝上部的槽口用切缝机进行切割。

构造物横穿公路时,构造物顶面至板底距离小于120Cm时,其顶面及两侧各6m范围内的混凝土面板采用钢筋网补强。

⑴材料要求a.水引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对水质有疑问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硫酸盐含量小于等于270(⅛g∕1,含盐量不得小于等于3500mg∕1,PH值不得小于4.5,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杂质。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的综合技术研究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的综合技术研究
关键词 : 水 泥混凝 土桥 ; 桥 面铺装 ; 沥青路 面
中图 分类 号 : u 4 4 3 . 3 1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7 7 1 6 ( 2 0 1 3 ) 0 4 — 0 1 4 1 — 0 3
0 前言
在公 路 工 程 建设 中 ,桥 梁 是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之
技 术 人 员 努 力 探 讨 的重 要 课 题 。针 对 桥 面铺 装 的 功 能 性 及 结 构 性 的要 求 ,各 国根 据 实 际 情 况 开 展 了大 量 的研 究 , 取 得 了许 多科 研 成 果 。一些 发 达 国 家还结合工程应用实践和经验 ,制定了相应 的桥
例如 , 江苏省 目前部分 高速公路 中桥 梁总长 占 到路 面总长 的 1 0 %~1 5 %。桥梁 的使用状况 可以 影 响整 个 公 路 的 交通 质量 。 水 泥 混凝 土 桥 梁 是 常 见 的公路桥 梁形式之一 ,目前 的水 泥混凝 土桥梁 般 采 用 双 层 沥青 混 凝 土 铺 装 ,其 结 构 与路 面 中 上 面层 相 同 。但 是 由于 结 构 设 计 、 材料 选择 、 施 工 控制及车辆 、 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 桥 面铺装层 仍存在较多坑槽 、 车辙 、 推移等病 害『 l 1 , 不仅 降低 了 桥面 的使用 品质 , 而且增 加了养 护费用 , 甚至可能 缩短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 【 。从桥面铺装体 系来 看, 桥面的使用环境 比路 面更加的苛刻 , 比如桥 面 日均年均温差都较大 , 桥体振动明显等等。加上桥 面沥青铺装较沥青路面更薄 ,因此桥面铺装更加 容 易 损 坏 。因此 , 桥 面铺 装 需 要 考 虑 比常 规 路 面铺 筑更严格的设计方案 、 材 料选 择 、 施 工 控 制 的规 范 和标准。 近年来 , 针对桥面铺装存在 的诸多 问题 , 做了 很 多 研究 , 并 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果 。例 如 总 结 了桥 面 铺 装 的主 要 破 坏 类 型 和 病 害特 征 ,提 出 了桥 面铺 装合理厚度 , 沥青混合料 的铺装结构和材料标准 , 防水层的力学指标和构造要求等等 。依据这些要 求 的提 出 ,一 些 新 型 的铺 装 结 构 形 式 和 铺 装 新 材 料不断 涌现 , 包括双层 S M A, 倒装结构 , 橡 胶沥青 S A MI 防水 粘 结 层 等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情形进行 了探讨和设计 , 现介绍如下 。
考虑施 工 中起 吊、 位 、 移 安装等过程 中, 由于 自重而折 断 , 故需配
筋 。在大 同市南 出 口段 设计 中, 使用 了两种 类 型 的预 制 块 , 即
1 水 泥混凝 土路 面与桥 梁正接
. . . . 该路段为 旧路改建 , 即由柔性路 面改建为刚性 路面。原有 的 1 0m×0 5m配筋预块及 0 5m×0 3m 的素混凝土预制块 。 拌、 摊铺 、 压实 , 以改善现有路面特性 的方法 。这种方法 可 以提 高 绍 , 希望能为 国内的后续研 究 和实践 提供整 体性 的认识 , 以推 动 现有路面 的厚度 , 或通过改变骨料 的级 配 , 或调整再生 剂的性质 , 我 国 在 该 技 术 上 的 发 展 。 从而提高 旧路面等级。适用 于维 修中等程度破 损的路面 , 修复 后 参考文献 : 可以恢复沥青路面 的原有性 能。d 复拌 加罩 面 : 拌磨 耗层 ( . 复 根 [] h ma Kend , egO a , no rSlma i .E — 1T o sW n e Y W n T m Masu o i na a n f 据需要可在其中添加新 沥青)然 后在其上铺设新 的磨耗层 , , 用来
2 沥青路面现场热 再生技 术的优 点 :. 工周 期短 , ) a施 就地 施 [ ] 家假 . 2严 道路建筑材料( 第三版) M] 北京 : 民交通 出版社 , [ . 人
1 9. 99
可 以不阻断交通施 工 , 最大限度地保持 交通 畅通 。C充分 利用 旧 [ ] . 3 杨建 明, 杨仕教 . 旧沥青路 面再生研 究的现状与 工 艺[] 南华 J. 沥青混合料 , 节省资源 、 经济性好 。d 环保 性好 , 免 了旧油石废 . 避
fc fr came p atp v me to id r p o ete s g t e e to e li d a h l a e n n b n e r p r i u i h s s n
改变路面 的级配 , 提高路面 的承载力 和路用性能 。适用 于重交通 上层损害较严重 , 承载力下降 的旧路面大 中修工程。
桥梁 与填方路段相连接 的部分是混凝 土路面 的薄弱环节 , 若 路基强度基本满足 , 且经 过多 年使用 高填方 段路 堤亦趋 稳定 , 可
处理 不当 , 将出现错 台、 断裂 、 剥落等 病害 , 而影响行 车质量 , 从 降 以继续使用 。根据规范规定 , 在桥 与混凝 土路 面之间使用 预制块 低道路 的正常使用寿命 。目前水泥混凝 土路面 的应用 日趋增加 , 连接 。 所以 ,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 桥梁连 接 的处 理 , 是在设 计 中应 引起 高
6c m。但块件 的尺寸应规格化 , 便于施工 , 铺
注意排水。 理措施。但在具体 处理 时 , 仍有 待于设计 者根据特 殊情 况 , 合 砌美观 , 综 根据 目前 国内的可能施工情况 , 认为混凝土 预制块件 的耐磨 根据 大同市南 出 口段水泥混凝土路面 的设计 , 针对规 范中各 表面积可大可小 , 建议 在 0 5m2 . 5m 之 间。若取高值 则应 . ~0 1 2
度 重视 的 问题 。
这种 混凝 土预制块在 国际上 被称 为有高强度 的混凝 土制件 。 它可 以适应所有类 型 的交 通运输 。通常块 体 的耐磨 表面积 小于
0. 3 m2 最小厚度 为

《 公路水泥混凝 土路面设 计规 范》 对不 同情况 提 出了相应 处 各种不利 因素采取适宜措施 。
4 李 玮 , 莉 萍 , 聂 吴友 兵 . 沥青 路 面 再 生应 用与研 究现 状 旧 弃污染。e施工安全 , . 施工质 量高 , 修复 后可 以恢 复沥 青路 面 的 [ ]
3 结语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 的迅速发展 , 沥青路 面的再生 利用技术愈
来愈引起 人们 的关注 。就 目前来看 , 国内虽有 不少实体工程 付诸
水 泥混 凝 土 路 面 与桥 梁 连接 设 计
田 继 成
摘 要: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 与桥梁 的正接处理进行 了介绍 , 从平 面布 置、 配筋、 与搭板 的衔 接几 方面对水 泥混凝土路 面 桥 与桥梁 的斜接设计处理进行 了探 讨, 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关 键 词 : 泥 混 凝 土 路 面 , 梁 , 接 设 计 水 桥. 文献 标 识 码 : A
工与厂拌再生技术 相比节约了时间。b 对交通 的干扰小 , 技术 . 该
sprae ytm e ac eot12 01 RJ u epv s rs rhrp r 5 — [ s e e .U. . S A:cne etr
f rta s o t t n r sa c o r n p ra i e e r h,t eu ie st ft x s 9 8. o h n v ri o e a ,1 9 y
维普资讯

24 ・ 8
第3 3卷 第 2 5期 20 07年 9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rL Ⅱ也
Vo. 3 No 2 13 . 5 S p 2 0 e. 07
文章编号 :0 962 (0 7)50 8 —2 10 —8 52 0 2 .240
原有性能。
大学学报 ( 理工版)2 0 ( )6 —9 ,0 33 :86 . [] 江西建材 ,0 6 1 :87 . J. 2 0 ( )7 —9 [] 5 孙长军. 沥青 路 面就 地 冷再 生施 工质 量控 制 [ ] 交通世 界 , J.
20 ( ) 101 1 0 6 5 :2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