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论文:基于嵌入式ARM-Linux的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的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研究

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研究

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一、概括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

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ARM处理器和Linux操作系统,结合了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实现了对实时视频信号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存储等功能。

通过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满足现代社会对安防监控的需求。

同时本研究还探讨了如何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以及如何将该系统应用于其他领域,拓展其应用范围。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安防、交通、教育等。

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传统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实时性差、稳定性低、扩展性不足等问题。

因此研究一种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首先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ARM处理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而Linux 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实时性和稳定性方面的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监控服务。

其次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监控场景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往往难以满足这些变化的需求。

而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和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实现系统的灵活扩展,以适应不同场景和需求的应用。

此外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降低系统的成本。

随着芯片工艺的进步和开源软件的发展,ARM处理器和Linux 操作系统的价格逐渐降低。

基于ARM图像采集传输系统研究

基于ARM图像采集传输系统研究

基于ARM图像采集传输系统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图像采集和传输系统在各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ARM架构的图像采集传输系统的研究。

在当今社会中,图像采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医疗影像等领域。

为了实现高效的图像采集和传输,研究人员开始关注ARM架构的应用。

ARM架构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和可扩展性等优势,使其成为图像采集传输系统的理想选择。

首先,本系统采用了ARM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单元。

ARM 处理器具有多核心、低功耗和高性能等特点,能够满足图像采集和传输的需求。

同时,采用ARM架构还可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本系统采用了高清图像传感器进行图像采集。

高清图像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像素密度和灵敏度,能够提供清晰、细腻的图像。

通过与ARM处理器的结合,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和处理高清图像,满足用户对图像质量的要求。

此外,本系统还采用了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通过使用高速数据总线和优化的传输协议,系统可以实现快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这样可以保证图像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延迟和丢包率。

最后,本系统还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基于ARM 架构的图像采集传输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

通过添加适配器和模块,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和通信,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RM架构的图像采集传输系统。

该系统以ARM处理器为核心控制单元,采用高清图像传感器进行图像采集,利用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快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此外,系统还具备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

这种基于ARM架构的图像采集传输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嵌入式Linux的视频图像采集与传输

基于嵌入式Linux的视频图像采集与传输

基于嵌入式Linux的视频图像采集与传输摘要:视频图像采集及处理技术在远程视频监控和可视电话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驱动视频采集设备和获取视频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基础。

针对这些应用,构建了一个基于嵌入式Linux和PXA270微处理器的视频采集与传输系统,利用Video4Linux实现USB摄像头视频数据采集,采集的视频数据经JPEG压缩后,在PXA270为核心的系统控制下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并通过重新编译移植Webcam_server应用程序实现了实时视频采集。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动态刷新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 PXA270;嵌入式Linux;USB摄像头;图像采集与传输Abstract:Video imag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d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long distance supervisory control with video and video telephone. Driving video acquisition equipments and gaining video data to process accordingly are the basis of realization the applications. Aiming at the applications, designed a video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PXA270 with embedded Linux. The system used USB camera combined with Video4Linux to implement video data acquisition, then were encoded in JPEG, and sent by Etherne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PXA270. In theend, compiling and transplanting the webcam server application, actualized real-time video image acquisi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s that the system can be refreshed dynamically better, and it is very useful and practical. Keywords:PXA270; embedded Linux; USB camera; image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1 引言视频图像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它是一种直观而具体的信息表达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

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的分析

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的分析

II、配置内核由于ARM.Linux内核采用模块化的组织结构,因此可以根据自身硬件的实际情况来增减内核的功能模块。

另外,内核代码在系统运行时会常驻内存,而且减少内核中不必要的功能模块,可以减少系统的漏洞,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用户内存空间,大大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makemenuconfig:进入菜单配置界面,根据本文设计,配置如图2.4示。

Ⅲ、编译内核makedepend:读取上一步配置过程生成的配置文件,来创建对应于配置的依赖关系树,从而决定哪紫需要编译而哪些不需要;makeclean:删除前面步骤留下的文件,避免在编译过程中出错;make:编译内核。

Ⅳ、建立内核映像makezlmage生成的内核代码zlmage在目录、archXarm\boot下,约600KB。

Fi92-4KernelConfigureOptions图2—4内核配置选项2.5文件系统YAFFS的移植与实现【211【221123】2.5.1MTD的介绍MTD(MemoryTechnologyDevice)是提供通用内存设备(特别是Flash)的Linux的子系统,目的是为了使新的memory设备的驱动更加简单,为此它在硬件和上层之间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接口。

为了访问特定的闪存设备并将文件系统置于其上,修要将MTD子系统编译到内核中,可以参看图2-4所示。

MTD的所有源代码在/ddvers/mtd子目录下,对闪存访问方式:MTD_CHAR:提供对列存的原始字符访问,设备:/dev/mtdO,mtdl等等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设置新image变量的图像数据大小:newone一>set—size(size):3.5本章小结嵌入式系统上的软件特别是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尽管每个设备在Linux下的驱动程序都不一样,但是编写这些设备驱动程序的许多原则和基本技术、技巧都是一样的。

本章根据USB设备的特点,总结了驱动程序编写的一般方法,同时对应用图像采集程序的编写的实践,使得能够全面对嵌入式Linux从低层到应用层掌握,对采集到图像压缩编码进行初步的研究,移植到嵌入式板上运行。

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数据采集与远传系统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数据采集与远传系统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数据采集与远传系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时代,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嵌入式数据采集与远传系统以其高效、可靠、低成本的特点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嵌入式数据采集与远传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控制统一起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目前,针对不同场景的嵌入式数据采集与远传系统已有较成熟的解决方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传输带宽不足、数据传输延迟高、系统可靠性不高等。

在这种背景下,本课题将采用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系统作为平台,借助Linux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和强大的扩展性,设计一种高效、可靠、低成本的数据采集与远传系统。

该系统将采用现代化的通信协议与传输技术,支持多种传感器及监测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实时传输,同时保证传输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二、课题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设计一种高效、可靠、低成本的数据采集系统,为生产过程监测及控制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探索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拓展嵌入式系统在数据采集领域的应用范围。

3.借助现代化通信手段,实现传感器数据的远程传输,有效解决传输带宽不足、数据传输延迟高等问题,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4.开发一种带有数据安全保障的数据传输方案,防止敏感数据的泄露。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嵌入式系统设计采用ARM-Linux操作系统,搭建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

利用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并控制实际设备的运行状态。

2.数据采集及传输技术研究利用常见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强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进行数据采集。

同时,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和传输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可靠的远程传输。

3.数据安全性保障研究设计一种数据安全传输方案,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嵌入式Linux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嵌入式Linux系统具有稳定性高、支持丰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越来越多地用于物联网、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智能电视等各个领域。

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图像采集可以通过摄像头、USB设备以及其他方式获取图像数据;而无线传输则可以通过Wi-Fi、蓝牙、GPRS等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因此,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技术的实现方法,主要目标如下:1.研究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图像采集技术,寻找最适合嵌入式Linux系统的图像采集方案;2.研究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无线传输技术,比较和分析不同传输协议的优缺点;3.实现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功能,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本研究可以掌握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技术的实现方法,提高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为物联网、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智能电视等领域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图像采集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嵌入式Linux系统中图像采集技术的研究,分析不同的图像采集方案,并选择最适合嵌入式Linux系统的图像采集方案。

2.无线传输技术的研究比较和分析Wi-Fi、蓝牙、GPRS等不同传输协议的优缺点,确定最适合本研究的传输协议。

3.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的实现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实现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功能,通过测试和性能评估,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4.性能评估通过对系统的响应时间、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图像处理研究论文[优秀范文5篇]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图像处理研究论文[优秀范文5篇]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图像处理研究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图像处理研究论文摘要: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的完成将为图像处理开辟新的实现途径,并且为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打开一片新的领域。

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图像处理系统是未来图像处理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如何将嵌入式平台和图像处理结合起来,对于进一步拓展图像处理应用领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本文分别介绍本系统软硬件整体设计及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开发环境的建立。

关键词:嵌入式;Linux;图像处理引言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是执行处理图像、分析理解图像信息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尽管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广泛,图像处理系统种类很多,但他们的基本组成是相近的。

嵌入式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图像输入设备、执行处理分析与控制的微处理器、输出设备、存储系统中的图像数据库、图像处理程序库。

一、嵌入式系统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正在成为微型计算机开发的热门研究课题。

结合嵌入式系统的高端图像处理性能,手机、数码、mp4等产品的嵌入式处理器已在上述市场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而且嵌入式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医疗设备、机器人控制中的图像领域,现代战争中利用图像进行的精确制导、无人飞机的电视导航等。

美国“索杰纳”火星车作为技术高密集的移动机器人,采用的是美国WindRiver公司的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

火星车上负责采集、处理传输图像的控制器采用16位以上的处理器,各种MCU如ARM、MIPS、68K系列的处理器在控制器中占据核心地位。

近年来,结合嵌入式系统、DSP和实时图像处理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嵌入式实时图像处理系统采用基于DSP+FPGA+ARM的硬件系统架构设计,将高速的DSP与在通讯、网络和实时控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StrongARM处理器以及接口逻辑丰富、并行运算能力强大的FPGA结合起来,为嵌入式实时环境下一些复杂算法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途径。

但该系统在软件实现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特别是DSP代码的开发与优化等内容还不成熟和完善。

基于ARM和Linux的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

基于ARM和Linux的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

基于ARM和Linux的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嵌入式图像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的图像采集系统一般采用基于PC机平台和视频采集卡的形式,该方案系统体积大、成本高,在远距离、多点系统中实现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设计一种轻便小巧的采集系统来采集、存储并显示所需的图像成为市场所需。

本论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的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稳定性高等优点。

该系统硬件平台采用基于ARM920T核的S3C2410X处理器,软件采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利用USB摄像头采集图像并在目标板的LCD上进行显示,通过网络还可将采集到的图像传输到PC机上显示。

该方案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图像质量,可以扩展应用在远程监控系统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实践意义和研究现状,并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嵌入式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接着详细分析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技术,包括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建立、Bootloader移植、Linux内核移植和根文件系统的制作,并介绍了嵌入式Linux下的设备驱动程序,实现了USB摄像头驱动的移植,完成了利用摄像头采集图像的功能;然后完成了MiniGUI图形用户界面的移植和图像在LCD上的显示;最后实现了基于socket的网络通信,完成了视频采集和传输系统的整体功能,并给出了最终的实验结果。

论文的最后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对系统设计所完成的工作进行了概括,指出所存在的不足,对后续的研究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展望,并给出了改进方法。

同主题文章[1].刘文峰. 把握嵌入式Linux发展命脉' [J]. 微电脑世界. 2001.(01)[2].王鑫,陈晓竹,徐倩. USB接口的嵌入式图像采集与显示系统' [J].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6.(01)[3].张方辉,王建群. Qt/Embedded在嵌入式Linux上的移植' [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07)[4].杨延军. 用busybox制作嵌入式Linux的文件系统' [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5.(04)[5].张伟,李乐民,聂为清. EPON系统中嵌入式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J].信息技术. 2005.(10)[6].黄志武,潘俊杉. 基于嵌入式LINUX驱动程序开发的研究' [J]. 电脑与电信. 2007.(06)[7].韦安. 一种嵌入式Linux下混合文件系统的实现技术' [J]. 计算机工程. 2007.(14)[8].何丽. 嵌入式Linux:挑战与发展共存' [J]. 微电脑世界. 2001.(17)[9].徐雪松,章兢. 嵌入式linux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J]. 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4.(03)[10].葛欣,孟凡荣. 使用uC/GUI开发图形用户界面' [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5.(01)【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嵌入式Linux;S3C2410X; 图像采集; 图形用户界面; 视频监控【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安徽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郭业才;李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系统论文:基于嵌入式ARM-Linux的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的研究【中文摘要】图像采集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在工业检测,交通道路,医学,军事以及科研等领域中。

传统的图像采集系统大多是由相机、图像采集卡和PC构成,通过组建专用网络来进行图像的采集和传输。

基于PC的远程图像采集系统结构复杂等缺点,某些领域中已经不能满足应用需求。

随着嵌入式系统技术和图像采集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ARM处理器和Linux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使图像采集系统的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具有数据预处理功能、将图像采集、处理、I/O控制及通信集于一体等成为可能。

基于这种背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RM-Linux的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文首先对图像采集系统的现状做个简单分析,并说明了嵌入式图像采集系统具有传统采集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

然后基于嵌入式处理器、CMOS数字图像传感器和以太网网络,提出本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围绕系统方案详细介绍了具体实现方法。

第一阶段:系统硬件设计。

主要包括SDRAM、NORFlash、NANDFlash、OV9560图像传感器、SD卡、DM900网卡等接口电路设计以及制作电路板。

第二阶段:构建嵌入式软件平台。

包括系统引导程序vivi、Linux内核和yaffs2文件系统的移植及根文件系统制件。

第三阶段:设计了图像传感器驱动和外部触发驱动程序,并编写相应的应用程序进行测试;设计生成BMP图像的程序用于把采集到的数据生成图像。

第四阶段:移植嵌入式WEB服务器,设计网页模板,设计用户验证、参数设置和图像采集与显示等CGI程序。

最后给出了系统测试的结果。

【英文摘要】Image acquisition technology was used widely in many fields, such as industrial inspection, traffic, medical, militar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is be comprised of camera, image acquisition card and PC, and by building private networks for image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Remote PC-based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can not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in some areas, because of its shortcomings of complex structure, low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expensive cost, cumbersome operation etc.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mbedded system technology and image acquisi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ARM processor and Linux in the embedded system,so it’s possible that the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small volume, low power consumption, low cost, data pretreatment function and the image acquisition, processing, I/O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tegrated in one.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scheme of image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ARM-Linux.Firstly, this paper gives us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anddescribes that the embedded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has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Then,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embedded processors, CMOS digital image sensor and Ethernet networks.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ated scheme,this paper gives us a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The first stage:design of the system hardware. Including interface circuit of SDRAM, NOR Flash, NAND Flash, OV9560 image sensor, SD card, DM900 and other interface circuit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The second stage:Construction of an embedded software platform. It includ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ross-compiler environjnent, Bootloader transplantation, embeded linux kernel transplantation, yaffs file system transplantation,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root file system. The third stage:image sensor driver and external trigger driver were wrote, and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 procedures for testing; Image generated program was designed to collect the image data used to generate images. The fourth stage: the embedded WEB server transplantation, design of web template, design of CGI program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parameter setting and image acquisition and display. Finally, the test result of the system is given.【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CMOS图像传感器图像采集嵌入式Linux ARM【英文关键词】Embedded systems CMOS image sensor Image acquisition Embedded Linux ARM【目录】基于嵌入式ARM-Linux的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的研究摘要6-7Abstract7第1章绪论11-14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1-13 1.2.1 图像采集的动态及趋势11-12 1.2.2 嵌入式技术现状及趋势12-13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完成的研究工作13-14第2章系统方案设计14-19 2.1 图像传感器14-16 2.1.1 OV9650概述14-15 2.1.2 OV9650原理15-16 2.2 网络传输系统16-17 2.3 嵌入式系统平台17-18 2.4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18-19第3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19-26 3.1 S3C2440A最小系统电路19-21 3.1.1 Flash存储系统20 3.1.2 SDRAM存储系统20-21 3.2 图像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21 3.3 DM9000以太网电路设计21-22 3.4 RS232接口电路设计22 3.5JTAG调试接口设计22-23 3.6 LCD接口电路设计23-24 3.7 USB接口设计24 3.8 SD卡电路设计24-26第4章系统的软件平台构建26-38 4.1 嵌入式软件平台27-28 4.2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构建28-29 4.2.1 交叉编译开发概述28 4.2.2 构建ARMLinux交叉编译工具链28-29 4.3 Bootloader的编译移植29-32 4.3.1 Bootloader的作用29 4.3.2 Bootloader 的启动流程29-30 4.3.3 vivi的编译移植30-32 4.4 Linux内核的裁剪和移植32-34 4.4.1 移植内核的准备32 4.4.2 关键文件的修改32-33 4.4.3 内核的配置与裁剪33-34 4.4.4 内核的编译34 4.4.5 内核的下载34 4.5 构建文件系统34-38 4.5.1 yaffs2文件系统34-35 4.5.2 BusyBox编译35 4.5.3 制件根文件系统35-38第5章图像采集的软件设计38-55 5.1 嵌入式Linux的设备驱动开发介绍38-40 5.1.1 驱动程序概述38 5.1.2 Linux设备驱动的分类38-39 5.1.3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组成39 5.1.4 驱动的加载方式39-40 5.2 图像传感器驱动工作原理40-42 5.2.1 中断与中断处理41-42 5.2.2 图像传感器驱动中接口函数的功能42 5.3 图像传感器设备驱动程序设计42-50 5.3.1 图像传感器驱动流程及接口函数实现42-45 5.3.2 图像传感器芯片设置函数的实现45-48 5.3.3 调试结果48-50 5.4 外部触发驱动程序设计50 5.5 图像采集应用程序的实现50-53 5.5.1 BMP图像数据格式及编程实现50-52 5.5.2 图像采集的流程与实现52-53 5.6 测试结果53-55第6章网络传输系统的软件设计55-66 6.1 嵌入式web服务的编译移植55-58 6.1.2 常用的嵌入式Web服务简介55-56 6.1.3 GoAhead嵌入式Web服务的移植56-58 6.2 页面设计58-59 6.2.1 HTML模板58 6.2.2 用户验证页面58 6.2.3 参数设置页面58 6.2.4 图像采集与显示页面58-59 6.3 动态页面的实现59-63 6.3.1 CGI技术59 6.3.2 移植CGIC库59-60 6.3.3 CGI程序设计60-63 6.4 测试结果63-66总结与展望66-68致谢68-69参考文献69-72附录72-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