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六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技法提分点27把握思想明

合集下载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水驻心中,即便身形赢(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

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

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妮妮道来B.演绎C.而是D.喜闻乐见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附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A .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__ _此 --------------------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彤(dān )云密布,朔(shuò)风渐 B .“雪 “ . __ . __ _ ___ 证 _ __ C .“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 __ __ 卷 . .(chéng )净都会永驻 _ _ __ ___ _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

__ 上 --------------------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 名 __ .... .. __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

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 ____ ____ _ _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 __ __ 业 《 _ D .如果 . 要素最““绝密★启用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效-------------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A.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在语文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B .近年来,《战狼Ⅱ》《流浪地球》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_ __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 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 号 _是雪了。

考 准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__ --------------------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 _ _ _ _ 心中,即便身形羸(léi )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浙江卷)附参考答案及试题详解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浙江卷)附参考答案及试题详解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浙江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 “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 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水驻心中,即便身形赢(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

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

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1.儒家所谓的“礼”是建立在_____的基础之上的,礼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分)2.根据以上文段,概括并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6分)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7)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3.对于子夏在莒父理政,孔子提出的忠告是:不要____________(请用四字成语概括)。

(2分)4.综合上面两章内容谈谈儒家的为政主张。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6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课件(31张)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课件(31张)
答案
二、传统文化经典中思想观点的分析与比较 1.要立足于对材料的整体把握与理解。如果缺少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分析、评价就容易片面,不够全面、准确。如:“简述以上材料内容的 联系,并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把握每一则材 料的内容,还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 2.进行合理、到位的分析和评价。评析的结构通常为“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先点明观点,再结合材料阐述理由,最后指出观 点的价值、意义或作用。分析不能脱离材料,要有理有据。有多个理由 的,要分点表述。
答案
回顾反思
1.传统文化经典中最重要的是《论语》,对其中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自己是否完全理解与把握?
2.答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分析,应如何展开分析呢?
借题发挥 突破核心
一、传统文化经典中思想观点的理解与概括 1.要了解并储备经典著作的主要思想体系及其内涵。如孔子的“仁 政”“克己复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墨子的“非攻兼爱”等, 它们是阅读与答题的根本基础。 2.要读懂材料的文意,主要是抓住与题目有关的关键词句。 3.用好“综合”“抽象”“转化”三种概括方法。 ①综合。把多则材料中分散的词句筛选出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归 类分点。
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语段①中,孔子认为应该和_中__行__(_中__道__) 之人交往,至少也该和_狂__狷___ 之人交往。
答案
2.简要分析“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答案 儒家认为礼的运用,最高境界是和谐。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 能为了和谐而放弃原则,一味求和,我们应该把握好做事的尺度,求和 谐而不能无原则地混同。
答案
10.结合材料简析君子“不忧”或“不惧”的内涵,并说说它的现实意义。 答案 (示例一)君子“不忧”指内心没有忧愁。这是仁者爱人、心怀大 志的精神追求,即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现代社会物欲横流、 诱惑众多,我们修炼自己的内心,不去计较个人得失,用一种仁义的 胸怀去抵挡外界带给自己的各种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示例二)君子“不惧”指内心不害怕。这是勇者处变不惊、舍身取义的 精神情怀,即便处境险恶也绝不贪生怕死。现实中每个人的人生道路 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各种风险挫折来临,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保持 心灵的镇定,不卑不亢,人生总会充满阳光。

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4页,选择题部分1至2页;非选择题部分3至4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永驻心中,即便身形羸.(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

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

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浙江省各地2019届高三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浙江省各地2019届高三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文化经典阅读专题金丽衢十二校第二次联考试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材料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材料二: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21,材料一中,孔子说的“礼”具体指________。

孔子认为礼也是一个人生存于社会的根本,他教育儿子孔鲤“______________”(2分)2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要抓住人物语言的关键之处总结归纳。

(2)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

【解答】(1)从“吾从周”可得出。

孔了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

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

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记载:“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2)本句里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

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这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7 把握思想明内容,逐句理解析观点四突破理解传统文化经典读文支招四意识理解观点一要具备学派意识儒家有仁义礼智信,道家有无为而治,墨家的非攻,法家的锐意改革等,都是各自学派的核心观点,这一点要明确。

二要具备主次意识对于阅读有难度的文本,要以自己能读懂的句子为核心,逐步理解难懂句子的大概含意,然后印证、推测。

三要具备联系意识1.联系所学。

2.联系题目。

做题之前可先看第二题,它往往会提示选文的话题核心。

四要具备概括意识选文中的事件或观点需要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尽量选用经典中的成语、短语等概括性强的词语。

典题文本(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②使:假使。

【参考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孔子说:“(一个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但如果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看了。

”对点解题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答:解题指导挖隐含信息突破“甚矣吾衰也!”表面上是对自己衰老的感叹,隐含的信息是因没有梦到周公才感叹自己的衰老。

抓核心语句突破“甚矣”“久矣”均为谓语,前置表明突出强调。

语气中带有深深的失望。

答案“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语段的原有意思。

这句话是说,即使一个人(君主)拥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如果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看了。

很显然,孔子把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作为评判一个人的首要标准,一个人如果缺少了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那么其他就无从谈起。

由此,即可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来。

答案①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2016·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

②德:通“得”。

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不超过6个字)解析“节用”的字面义为节省用度,结合注释来理解末句的意思,即价值最大化,“用财不费”,从而大概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据此寻找核心语句。

答案去无用之费★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答:解析循主要线索突破,材料多次提到“倍”,可以此为线索理顺大意,即如何增加财富。

以分层概括突破,可依据标点符号,三句话,两个层次:先总说“圣人”“可倍”,再具体说圣人的做法。

抓核心语句突破,找到具体做法的核心语句,依此概括即可。

如标题的“节用”和文中的“去其无用之费”“非外取地也”“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民德不劳”等。

答案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

②合理地节约用度。

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参考译文】《墨子·节用》:“圣人在一国施政,一国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大到施政于天下,天下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

这种财利的加倍,并不是从别国掠夺来的,而是根据国家情况而省去不必要的费用,(因而)足以加倍。

圣王治理国家,他发布命令,兴办事业,使用民力和财物,没有不是更有用、更有价值才做的。

所以使用财物不浪费,民众能不劳苦,他获得的利益就多了。

”一、(2018浙江温州二模,改编)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1)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2)子谓公冶长:“可妻①也。

虽在缧绁②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③妻之。

(《论语·公冶长》)【注】①妻:嫁给,给某人做妻子。

②缧绁:捆绑犯人用的绳索,指牢狱。

③子:这里指女儿。

★1.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为人处世的________的态度。

解析以分层概括突破,(1)(2)句都是两个层次。

冉求“聚敛而附益之”,孔子的态度;孔子的态度,孔子的做法。

从核心语句突破,(1)“非吾徒也”“攻之可也”;(2)“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可见态度截然不同,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爱憎分明(是非分明、扬善嫉恶)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是如何察识学生的。

答:解析结合材料,决定孔子态度的是二人的品德,一个“聚敛而附益之”,一个“非其罪也”,故孔子察识学生注重品德;二人一个为辅佐之臣,一个为狱中之囚,却不影响孔子的判断,可见他不单方面察看身份贵贱;注重动机,季氏已经很富了,冉求还帮他搜刮钱财,可见其动机带有阿附成分,不合乎德政,故孔子贬抑他;全面、辩证地考察学生,不因公冶长一朝为阶下之囚而全盘否定其为人。

答案①着重审察品德,如公冶长虽被囚却素有美德。

②不能只察看身份贵贱(遭遇荣辱、处境穷达),如公冶长虽是囚犯,但仍有值得赞赏之处(有才能)。

③细察言行、动机,如冉求为季氏加税敛财,不合德政,不明是非善恶。

④全面辩证地考察。

如公冶长虽被囚,结合其平时的德行,判断他可能是被人冤枉。

【参考译文】(1)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

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

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了。

”(2)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虽然公冶长被关进牢里,不是他的罪过。

”把女儿嫁给公冶长做妻子。

二、(2018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注】讱(rèn):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

3.解释材料中的加点字。

邦:家:解析结合古代文化常识来解释。

诸侯的封地既叫“邦”,也叫“国”。

答案诸侯的封地大夫的封地★4.同是“问仁”,孔子回答不一,请简要分析孔子给出的实践“仁”的不同方法。

答:解析循主要线索突破,如“为仁”“斯谓之仁”等;以分层概括突破,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分别为“克己复礼为仁”、对人的态度、“其言也讱”。

从核心语句突破,第一章,由核心语句“克己”“为仁由己,而由人乎”概括出方法;第二章,由核心语句“如见大宾”“如承大祭”“勿施于人”概括出方法;第三章,由核心语句“其言也讱”概括出方法。

三者分别讲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个人对他人的态度、个人的言语,故共同之处是“个人”的做法,即约束自己。

答案①第一章孔子指出实践仁完全得靠自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②第二章孔子强调为人做事要心怀他人,对人恭敬;③第三章孔子指出仁者言语要谨慎而合乎礼;④无论哪一种实践仁的方法,其根本都是要约束自己,使言行都合乎“礼”。

【参考译文】颜渊问怎样实践仁德。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这就是仁。

一旦能做到这些,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人。

实践仁道完全靠自己,哪能靠别人呢?”仲弓问怎样实践仁德。

孔子说:“平常出门做事要像去见贵宾一样,使唤百姓要像承当大祭典一样。

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在官府做事,都没有人对自己怨恨。

”司马牛问怎样实践仁德。

孔子说:“仁人说话是谨慎的。

”司马牛说:“说话谨慎,这就叫仁了吗?”孔子说:“既然仁做到不容易,说起话来能不谨慎吗?”三、(2018浙江温州六校协作体期末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材料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材料2】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

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

宪摄敝衣冠见子贡。

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

若宪,贫也,非病也。

”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5.在孔子的门徒中,与原宪生活态度相类似的典型人物还有________,这体现了儒家________精神。

解析循主要线索突破,两则材料中提到“恶衣恶食”“摄敝衣冠”,都是讲生活态度的。

以分层概括突破,第二则材料,原宪的特点是“贫也,非病也”,子贡的特点是“非贫,病也”。

从核心语句突破,第一则,“未足与议”明确表明否定态度;第二则,“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原宪“贫也,非病也”,表明他轻财重道。

典型人物可结合《论语》中的内容,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等判断。

答案颜渊(或子路) 安贫乐道(或有志于道,或不耻恶衣恶食)6.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子贡惭”的认识。

答:解析“子贡惭”是因为他见原宪衣着破旧,觉得羞耻,于是问原宪处境困窘吗,原宪说“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说明子贡不明道义,以贫为耻辱,有违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学道贵在践行,同为孔子门徒,子贡没有践行老师的道义,因此他感到羞愧。

同时羞愧本身又能表明子贡能及时反省自己,知错能改。

注意还要结合材料的现实意义来谈。

答案①子贡,既是为言不及义(不明道义)而惭愧,也是为自己不能实践道义而惭愧。

(或答:子贡之问,以贫为耻辱,有违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同时,学于孔子,则应当志于道,不但要学道,而且要行道,而子贡却不能在生活中实践道。

)②子贡的“惭”,表明他能自我反省,知错必改,也反映了他对孔子之学的尊重。

这在当今对于我们加强道德修养仍有教育意义和启迪性。

【参考译文】【材料1】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材料2】孔子逝世以后,原宪就跑到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隐居起来。

子贡做了卫国的国相,出门车马接连不断,排开丛生的野草,来到偏远简陋破败的小屋,前去看望原宪。

原宪整理好破旧的衣帽,会见子贡。

子贡见状替他感到羞耻,说:“难道你很困窘吗?”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财产的叫作贫穷,学习了道理而不能施行的叫作困窘。

像我,贫穷,不是困窘啊。

”子贡感到很惭愧,不高兴地离去了,一辈子都为这次说错了话感到羞耻。

四、(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