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衰亡习题新人教版

隋朝的统一与衰亡一、单项选择题一、隋朝成立于( )A.581年B.582年C.508年D.907年2.隋文帝是( )A.杨广 B.杨勇 C.杨坚 D.杨业3.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奉献( )A.统一南北 B.创建科举制度 C.开通大运河 D.创建三省六部制4.以下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①都江堰②长城③大运河④赵州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自北向南别离是()①永济渠②通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6.穿越光阴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在隋朝时要搭船要到都城做生意,如下图,他要通过大运河的()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二、多项选择题1.隋朝在位皇帝有( )A.杨坚 B.杨广 C.杨勇 D.杨业2.隋朝的大运河连接了以下哪些河流?( )A.海河 B.淮河 C.黄河 D.长江3.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是( )A.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经济进展差距缩小B.南方经济进展,使南北经济进展差距缩小C.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慢慢消失D.科举制度的正式成立三、非选择题右图是隋炀帝时开通的古代世界最长的大运河的三点四段的简单示用意,请回答(1)ABCD别离指大运河的哪一河段?(2)EFGH别离指什么地址?(3)从大运河的开通,你有什么体会?四、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仍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一、A 二、C 3、C 4、C 五、C 六、A二、多项选择题一、AB 二、ABCD 3、AC三、非选择题(1)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2)E涿郡 F余杭 G洛阳 H长安(3)体会: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增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慧和制造力的结晶;大运河的开通是隋朝国力强盛的表现。
四、①总的来讲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隋朝的都城是()A. 长安B. 江都C. 开封D. 临安2.(2016重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隋文帝厉行节俭,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下列举措中属于隋文帝实行的是()A.统一南北文字、度量衡制度 B.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C.创立进士科,确立科举制度 D.编订户籍,提高了行政效率4.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而修建的。
这条大运河的中心是今天的()A. 西安B. 洛阳C. 杭州D. 扬州5.在隋朝大运河各段中,通过淮水连接起来的两段水路是()A.永济渠和通济渠B.永济渠和邗沟C.通济渠和邗沟D.邗沟和江南河6.2014年6月,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宣布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时中国的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
对大运河开通的意义,理解的不正确的是()A. 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B. 加强了南北交通和经济发展C. 促进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一D. 加强了南北政治和文化交流7.“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这段话指出隋朝为解决前代的用人问题,开创了()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取士制 D.三省六部制8. 《儒林外史》中记载了一个名叫范进的考生,考到54岁终于中了举人,高兴得疯了的故事。
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科举制更加注重考生的()A.门第与阶级 B.才能与学识 C.品质与德行 D.名声与地位9. “进士”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
大业三年四月,下诏开设以考时务策来取士的进士科的皇帝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1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作业

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②处完成统一大业中灭掉的政权是()A.南朝宋B.南宋C.南朝陈D.南北朝2.同学们在教室里上历史课,一位同学的笔记上有以下几个关键词:“杨坚”“统一”“大运河”“二世而亡”。
据此推断,他正在学习的是()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3.下列有关隋朝的说法,错误的是()A.建立于581年B.开国皇帝是杨广C.定都长安D.统治时间较短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洛阳B.长安C.江都D.余杭5.如图所示的运河,南至()A.泉州B.长安C.余杭D.江都6.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此材料可用于研究隋朝开凿“大运河”的()A.背景B.目的C.经过D.意义7.以下属于隋炀帝历史功绩的是()A.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B.灭掉陈朝,统一全国C.厉行节俭,发展经济D.以德治国8.下列历史事件与隋炀帝杨广有关的是()①建立隋朝②设置进士科③下令开凿大运河④灭掉陈朝,实现统一A.①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②③9.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始于()A.隋文帝B.隋炀帝C.汉武帝D.光武帝10.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下列属于“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11.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右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①它的南北两端分别是涿郡和余杭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含解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解析)一、选择题1.隋唐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B.民族政权对立C.君主专制加强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大运河【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在:①盛世局面的出现。
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②以“和”为贵的民族关系。
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③对外的友好交往关系。
如玄奘到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等;④辉煌的隋唐文化。
如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在时代。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2.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A.秦灭六国B.西晋C.隋朝D.元朝【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隋朝。
589年,隋朝隋文帝灭掉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所以C是正确的。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公元前221年,是在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出现之前;西晋是三国统一归晋后出现的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元朝在中原建立统治是在结束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之后。
所以A、B、D三个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择C。
3.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A.隋朝1 / 17B.秦朝C.西汉D.东汉【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用人做官的制度,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成绩择优录用,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
4.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81年建立隋朝B.589年实现国家南北统一C.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D.统治时期国泰民安【答案】C【详解】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新人教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说课流程: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开篇,承上启下。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它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繁荣与开放统一的唐朝,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时期,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内容要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繁荣与短暂。
解读: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
它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
创立了科举取士制度、开凿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它虽然短暂,但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的内容包括四部分:1.隋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隋朝的灭亡。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把教学内容总结为“一,二,一”作为教学主线:一个政权──隋朝的建立与繁荣两个创举──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一个局面──隋朝的灭亡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学情1.认知起点: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
2.学习兴趣: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
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3.学习障碍: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理性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4.学习难度:①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答题不规范。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易达到;③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新人教版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一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作业(含答案)

新⼈教版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与灭亡课时作业(含答案)第⼀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与灭亡课前⾃主预习知识点1 隋的统⼀1.隋朝建⽴: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帝。
2.统⼀全国( 1 )统⼀:589年,隋⽂帝灭掉陈朝,统⼀全国。
( 2 )意义:隋的统⼀,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朝强盛( 1 )措施:隋统⼀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政效率。
( 2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数量和垦⽥⾯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2 开通⼤运河4.⼤运河⽬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凿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条贯通南北的⼤运河规模⼤运河以洛阳为中⼼,北抵涿郡,南⾄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系,全长2700多千⽶作⽤⼤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化交流知识点3 开创科举取⼠制度5.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族的⼦弟通过门第即可进⼊仕途。
6.创⽴( 1 )隋⽂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才的学识,初步建⽴起通过考试选拔⼈才的制度。
( 2 )隋炀帝时,进⼠科的创⽴,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
7.意义:科举制的创⽴,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上的权⼒,扩⼤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直维持了约1300年。
知识点4 隋朝的灭亡8.原因( 1 )隋炀帝好⼤喜功,不恤民⼒,⼜纵情享乐,奢侈⽆度。
他在位期间,营建了⼀系列重⼤⼯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社会⽭盾激化。
( 2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民忍⽆可忍,终于导致⼤规模的农民起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八、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讲的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还是有不少收获的。
首先,我觉得导入部分做得还不错。我用了几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隋朝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样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后续的内容。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隋朝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话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隋朝的重要性和意义。
4. 隋朝的成就: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修建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建造隋大兴城。
5. 隋朝的影响:结束长期分裂,为唐朝繁荣打下基础,文化成就为唐朝文化繁荣提供基础,科举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当堂检测:
1. 隋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是哪一年?
2. 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 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家国情怀和创新意识。
1.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其历史解释能力。
2. 批判性思维:在分析隋朝灭亡原因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训练新人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3.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5.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6.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8.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9.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很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0.材料二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文才秀美"等10科举荐人才。
……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1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你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弊端?依据是门第出身。
这种制度造成门第出身较高的人,即使不学无术也可以当官,面普通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步入仕途。
12.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方法是什么制度?与材料一中制度的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科举制。
材料二中的科举制更好.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较低的读书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作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全国
( 1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 2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朝强盛
( 1 )措施: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 2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2 开通大运河
4.大运河
目
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
凿
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规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作
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知识点3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5.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6.创立
( 1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 2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8.原因
( 1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 2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9.起义:起义首先在山东地区爆发,随即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10.灭亡: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隋的统一
1.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 见下图 )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
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A )
A.杨坚
B.杨广
C.刘邦
D.刘秀
2.“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
”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末年( C )
A.隋朝疆域辽阔
B.人口数量增加
C.经济快速发展
D.行政效率提高
3.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其中最北的一段是( B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
下列评价大运河的选项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 A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
D.“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
知识点3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5.下图中“名落孙山”的故事与中国古代什么制度有关( D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英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考试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
材料中的“考试制度”与之前的选官制度有什么不同?
材料中的“考试制度”是指隋朝时确立的科举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而隋朝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7.隋朝末年,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起义首先爆发在( B )
A.山西地区
B.山东地区
C.关中地区
D.江南地区
8.隋炀帝在位期间修建的大运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他频繁地发动战争,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最终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隋朝覆亡的时间为( C )
A.6世纪初
B.6世纪末
C.7世纪初
D.7世纪末
课后巩固提升
1.宋朝李纲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杰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成就是( B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发展社会经济
2.“隋朝的重要在于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3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下列图示能正确展现隋朝结束分裂割据这一历史进程的是( C )
3.“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 国运 ),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是指( C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4.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正式确立在( D )
A.汉文帝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隋文帝时期
D.隋炀帝时期
5.隋朝的历史与秦朝有很多惊人的相似,它们的相似之处有 ( B )
①都结束了之前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②都因残暴统治而灭亡③都修缮了京杭大运河④都对辽东进行征伐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6.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王朝。
下列对隋朝的描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581年,隋朝建立,定都洛阳
B.隋朝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C.隋朝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D.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长期分裂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也迎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文帝锐意革新,使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局面。
材料二隋炀帝大业元年( 605年 )开始营建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
隋炀帝先后征发百万男丁开凿通济渠,百万男丁和妇女开凿邗沟。
( 1 )材料一中的“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文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促进了繁荣局面的形成?
标志: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 2 )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征发百姓的哪些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
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 3 )上述两则材料对当今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有哪些启示?
要维护国家统一,大力发展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关注民生等。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 )材料一所示的大运河的中心在什么地方?该运河的开凿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中心:洛阳。
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材料二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广大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会。
(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平等竞争,公开考试,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
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单评价一下隋炀帝。
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他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统治残暴,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