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人颈外静脉PICC管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患者颈外静脉留置管给药的护理疗效观察

乳腺癌患者颈外静脉留置管给药的护理疗效观察王继红;姚雪梅;丁哲宇【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treated by indwelling catheter in external jugular vein. Methods Totally 82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received indwelling catheter in external jugular vein for chemotherap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 32% ,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4. 39%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i 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 1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8. 05%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treated by indwelling catheter in external jugular vein for chemo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颈外静脉留置管给药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进行颈外静脉留置管给药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颈外静脉留置管给药化疗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7(026)011【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乳腺癌;颈外静脉留置管;化学治疗;护理;疗效【作者】王继红;姚雪梅;丁哲宇【作者单位】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襄阳 441400;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襄阳 441400;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R453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女性患者的生存率。
乳腺癌患者患侧置入PICC管的方法及护理

乳腺癌患者患侧置入PICC管的方法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在患乳腺癌5年后患侧上肢置入PICC管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经B超检查血管无畸形、通畅,患侧上肢无肿胀的20例患者实施患侧上肢PICC置管,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均给予全程系统化整体护理及维护,密切观察并发症并正确及时处理。
结果 20例患者均经贵要静脉顺利置管,其中5例经肘上,15例经肘下置入。
经胸片显示:导管尖端均进入上腔静脉中下段。
其中1例出现机械性静脉炎;1例出现穿刺点渗液,经积极处理症状改善。
导管留置时间116~138d,顺利完成6个疗程化疗。
结论正确评价患者患侧上肢血管,置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操作规程、护患配合协作,术后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并发症。
乳腺癌患者患侧上肢不再是PICC 的禁忌证,可进行PICC 置管,为双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方便的静脉输液通道。
[关健词]乳腺癌患侧化疗 PICC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4.21.13作者单位:637000,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三科[作者简介]何江(1971-),女,汉,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本文系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内课题(川北医附字院[2013]110号)。
The Method of PICC Catheter in the Upper Diseased Side amo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Its NursingHe Jiang, Feng Heyuan, Hou Yuqing, Yi Quanfang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ICC in the upper diseased sid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five years diagnosed.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no vascular malformation, no obstruction and no swelling of the upper diseased side detected by B ultrasonic examination were conducted with PICC catheter. Systematic holistic nursing and maintenance were applied at all the process and the complications were closely observed and properly handled in time. Results All patients catheterized successfully by basilica vein, 5 cases through upper elbow, the other 15 cases through lower elbow. The X-ray showed that all catheter tips were in the lower end of superior venous cavity. Among them 1 case appeared mechanical phlebitis, 1 cases with the puncture point solutions, all the complications were improved with positive treatment. The indwelling time was 116-138 days, and six cycles of chemotherapy completed. Conclusion Correct evaluation of upper extremity vascular, strict aseptic technique in the process of catheter, cooper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imely discovered and corrected made the upper diseased sid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s no longer a taboo of PICC. PICC could provide a safety, reliable and convenient transfusion way for double side breast cancer patients.Key words: breast cancer; diseased side; chemotherapy; PICC乳腺癌是我国妇女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1]。
颈外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良效果观察

颈 外 静 脉 留置针 固定 方法 的 改 良效 果 观 察
陶 利 蓉
(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陕西 西安 置针操作规程进行穿刺 , 穿
刺 成 功 后 将 透 明 敷 料 直 接 盖 住 留置 针 进 行 固定 , 标 示 贴 固定 于
观察[ J J . 河北医药 , 2 0 1 2 , 3 4 ( 2 ) : 3 0 8 — 3 0 9 .
『 2 ] 王春莲. 整体护 理干预对焦虑症患 者生活质量 的影响分析 【 J j _ 大家
健康 , 2 0 1 4 , 8 ( 1 7 ) : 4 1 — 4 2 .
1 . 2 材料
家庭化护理有 良好的缓解负性情绪作用l 】 l 。正确指导患者进行 用药 , 并仔 细讲解遵 医嘱用 药的重要性 及意义 , 消 除患者 的顾 虑, 进而使得 患者的依从性 得到提升 。医护人员加强药 物监测 ( T D M) , 避免和减 少药物 的毒副反应 , 督促 提高患 者治疗依从 性。 从本文结果看 出经整体护理后焦虑症 患者 S A S评分观察组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且观察组治疗完全依从性较对 照组 比例更高
【 摘要 】 目的
法
探讨颈外静脉 留置针的最佳 固定 方法。方
贴膜右侧 , Y形管 固定于耳后 。观察组选用右侧颈静 脉按照 留 置针操作规程进行穿刺 ,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敷料直接盖住 留置
针进行 固定 , 标 示 贴 同定 于 留 置 针 底 座 加 强 同定 , 导 管 用 输 液
选取 2 0 1 5年 1月一 2 ( ) 1 6年 8月在 我 院 肝 胆 外 科 住 院 的
■ 汐四自嘧国
境能够更加 的轻松 、 愉快 。强化 家庭社会支 持 , 安静 、 平和 、 自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分别为止血带固定和敷贴固定。
通过对实验设计与操作步骤的详细描述,我们采集了观察指标并进行了结果分析。
在讨论与分析部分,我们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讨论了临床应用推广和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发现,敷贴固定方法在减少导管滑脱方面表现更好,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我们的研究为PICC导管固定方法提供了参考,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PICC导管滑脱、导管固定方法、止血带固定、敷贴固定、观察指标、结果分析、比较、临床应用、研究方向、观察设计、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的导管固定方法主要包括止血带固定和敷贴固定两种,它们的固定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有待深入研究和讨论。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这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观察其在管理PICC导管滑脱方面的效果,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科学的固定导管方法,降低滑脱率,提高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PICC导管固定技术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为临床医疗工作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操作指导,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导管固定方法的观察分析,可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导管固定方法对PICC导管滑脱的管理效果,评估止血带固定和敷贴固定在预防导管滑脱、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通过本研究的观察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导管固定方法,以减少PICC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质量,并为进一步的导管固定方法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还可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和降低医疗事故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导管固定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应用。
1.3 研究意义PICC导管是一种重要的静脉通路,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等临床工作中。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导管滑脱是指切皮后PICC导管在静脉内移位的现象,导致导管不能正常使用。
导管滑脱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危害。
在PICC导管固定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导管固定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见的导管固定方法,并通过观察他们在导管滑脱的预防效果上的表现。
一、导管缠绕法
导管缠绕法是最常用的导管固定方法之一,它通过将导管与患者的皮肤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在一起,防止导管在静脉内滑脱。
观察方法:选择一组需要安置PICC导管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采用导管缠绕法进行固定,另一组采用第二种导管固定方法进行固定。
观察两组患者在导管滑脱的发生率上是否有明显差异。
结果观察:观察一定时间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滑脱发生率。
如果导管缠绕法的导管滑脱发生率明显低于另一种方法,说明导管缠绕法在导管固定中的效果较好。
二、导管固定贴片法
总结:通过观察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的效果,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导管固定方法来预防导管滑脱的发生。
不同的患者可能适合不同的导管固定方法,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导管固定的效果。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

两种导管固定方法管理PICC导管滑脱的效果观察导管是在体内插入的一种管状器械,用于输送药物、液体或其他物质。
PICC导管是一种用于静脉输液或药物治疗的长期导管,常用于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如慢性病患者或化疗患者。
PICC导管可能会出现滑脱的情况,即导管脱离原本的位置。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导管失效或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局部血栓形成或感染。
为了避免导管滑脱并确保导管的正常运作,需要采取导管固定方法。
在本次观察中,我们将对比两种常用的导管固定方法:敷料固定和导管夹固定。
我们将观察两种固定方法在导管滑脱预防方面的效果。
观察对象是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他们的PICC导管被随机分为两组:敷料固定组和导管夹固定组。
敷料固定组使用标准的敷料固定方法,在导管插入口周围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
导管夹固定组使用专门设计的导管夹,夹子将导管夹紧固定在患者身体的一侧。
我们将观察以下指标来评估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1. 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我们将记录两组患者中导管滑脱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2. 导管移动距离:如果导管发生滑脱,我们将测量滑脱的距离,并记录在案。
3. 并发症发生率:我们将观察是否有与导管固定方法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如导管感染或局部血栓。
观察期为一个月,我们每隔一周检查一次患者,并记录上述指标。
在观察期结束后,我们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
预期结果是,导管夹固定方法比敷料固定方法更有效地防止导管滑脱。
我们预计导管夹固定组的导管滑脱率较低,并且滑脱距离较小。
我们也预计导管夹固定方法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这次观察,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来管理PICC导管的滑脱,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这将有助于改善输液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因导管滑脱而导致的并发症。
“C”形固定方法在肿瘤患者经颈外静脉PICC置管中应用效果观察

“C”形固定方法在肿瘤患者经颈外静脉PICC置管中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与身体纵轴呈45°的“C”形固定法在经颈外静脉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00例经颈外静脉PICC置管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形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与身体纵轴呈45°的“C”形固定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在导管破损、打折、断裂及患者舒适度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在导管破损、打折、断裂明显低于对照组,带管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颈外静脉PICC置管采用与身体纵轴呈45°的“C”型固定法能有效降低导管破损、打折、断裂,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了导管的有效留置。
关键词:颈外静脉;三向瓣膜PICC导管;固定方法;“C”形The application of "c" fixation method in patients with tumor was observed in PICC catheterYu Qing,Wu Guirong(The?central hospital of Da?Zhou,Dazhou?Sichuan?635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 immobilization method in thepicc catheter of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Methods: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used "?" immobilization method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c" immobilization method. Results:Comparing the two groups,we can fing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felt more comfortable than the other one. And their wouldn't break down easi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Cancer patients would have better experiences if they take the "C" immobilization method in their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in that way,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avoid breaking down the catheter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remain of the picc catheter.[keyword] external carotid artery,picc tube,"c"immobilization method.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1],可带管出院等优点,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保护了外周血管,保证了治疗药物的准确及时使用。
癌症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观察及并发症防治

癌症患者行PICC置管的护理观察及并发症防治发表时间:2013-02-01T14:30:58.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赵秀勤[导读] 穿刺结束做X线透视,判断导管尖端是否位于上腔静脉的下1/3处。
赵秀勤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消化科河南濮阳 457001)近几年,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置管术在我院消化内科癌症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趋于常规。
通过护理观察,PICC置管术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的特点,避免了患者外周静脉反复穿刺的痛苦,方便快捷了患者获得药物及营养的供给,提高了配合治疗的质量。
我科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共置管6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就我科PICC置管护理观察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分析,综述如下:1. 临床资料与PICC置管操作1.1 临床资料2010-2011我科在护理上采用深静脉置管配合治疗,肝癌27例,胃癌19例,结肠癌12例,胰头癌5例,胆管癌2例,共65例;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41~75岁;置管时间最长者246天,最短者31天;导管材料,选用美国ARROW公司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4Fr导管,长度60cm本组65例患者1次置管成功63例,成功率96.9%,至化疗结束,发生静脉炎2例,穿刺处渗血1例,导管阻塞1例,导管脱出1例,并发症发生率7.6%)。
1.2 PICC置管操作1.2.1 穿刺方法及提高置管成功率措施观察操作前了解患者凝血机制,用0.9%氯化钠溶液预先冲洗导管,严格无菌操作。
患者平卧,观察及触摸评估预穿刺的静脉,手臂外展与躯干成90°,用皮尺测插管长度由穿刺点——右胸锁关节—垂直向下至第三肋间隙(右侧通常38~46cm,左侧43~49cm)。
穿刺部位碘伏消毒,扎止血带,铺无菌手术巾,摘去针套,以15~30°进针穿刺静脉,见回血后继续进针稍许,以确保针在血管中,向前推进插管鞘入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