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梁山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整)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chù) 喑.哑(yīn) 襁.褓(qiǎng) 惟妙惟肖.(xiào)B.田圃.(pǔ) 禁锢.(gù) 殷.勤(yīn) 燕然未勒.(lèi)C.栖.息(qī) 猖獗.(jué) 体恤.(xù) 鲜.为人知(xiǎn)D.舴.艋(zé) 驽.钝(lú) 颤.动(chàn) 妄自菲.薄(fěi)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贮蓄分歧混为一谈秾纤合度B.惊讶篷松眼花缭乱怏怏不乐C.谰语取缔锐不可挡巧妙绝伦D.宽宥浮燥雕梁画栋面面厮觑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必为平凡而义愤填膺....,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
B.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C.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产品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丰富校园生活,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B.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C.通过一个月的考古发掘和整理,科研工作者获得约82000多件历史文物藏品。
D.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新的知识。
5、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B.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C.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D.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九年级第3次月考2022.10.20 (语文)(含答案)110453

九年级第3次月考2022.10.20 (语文)试卷考试总分:2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
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4二、综合读写(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3.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破坏,酸雨问题就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表现之一。
请你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分别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1)环境部门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学专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
百善孝为先。
尽孝就应当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祭奠祖先。
某中学准备开展“孝亲敬三、写作(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5. (5分)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幸福的瞬间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风雨花”,也叫风雨草,是从非洲引进的植物,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每逢风雨将至,便精神抖擞,含苞待放;风雨一来临,它迅速开放,任凭风吹雨打,依然亭亭玉立;而风雨过后,色彩更加绚丽耀眼,映红了椰林草地,映红了碧海沙滩。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九年级第3次月考2022.10.20 (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1.【答案】(1)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
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
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
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技能考查 (共5题;共10分)1. (2分)(2014·仙桃)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 . 两栖(qī)逞强(chénɡ)一劳永逸(yì)B . 累赘(léi)祈祷(dǎo)韬光养晦(huì)C . 秉烛(bǐnɡ)凝聚(nínɡ)忍俊不禁(jìn)D . 契合(qiè)笙箫(shēnɡ)毛骨悚然(sǒnɡ)2. (2分)下面对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B . 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了解社会大事)C .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D .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杳无消息:形容一点儿消息也没有)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A . 通过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我市的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提高。
B .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 上海自贸区的创立,不仅能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更有助于促进贸易活动。
D . 随着盐城建军路地下商业街的开业,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4. (2分) (2017七下·扬州月考)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案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纹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
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9九下·柳州模拟)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惬(qiè)意欺侮(wǔ)流水潺潺(chán)噤(jīng)若寒蝉B . 攒(cuán)集脚踝(kē)五行(háng)八卦拾(shè)级而上C . 单(chán)于粜(tiào)米暴戾恣睢(suī)翘(qiáo)首以待D . 蒿(hāo)菜隐晦(huì)嗤(chì)之以鼻探骊(lí)得珠2. (2分) (2019七下·大庆期末) 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 帷幕潮汐雾霭花香鸟语B . 悬殊致密凋零偷偷摸摸C . 萌发踪迹追溯草长莺飞D . 邀请希疏次弟周而复始3. (2分)(2018·广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A . 《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
B . 旺苍小伙陈藜,患病后身高缩至1.3米,但身残志坚。
乐观面对生活,是他能否战胜病魔的关键。
C . 为了广元的美好环境,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
D . 每日读书,犹如攀爬梯子。
通过攀爬无形之梯,我便可时刻丈量自己到底领略到多少人生真意。
4. (2分)(2020·十堰) 下列关于名著阅读、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和韩愈一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B . 鲁迅《社戏》里提到的“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老年女子。
C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 . 《儒林外史》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吝啬鬼”严监生、不慕荣利的范进等。
九年级(上)语文第三次月考含答案.doc

九年级(上)语文第三次月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6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它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愧疚)→(敬佩)2.简要赏析文中画线语句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
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民工父亲的形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第(13)段“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一句中“幸福”的内容是什么?在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过不少的幸福体验,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警惕——恍然大悟——热情2.(1)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明净,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3.)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
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
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
例如他对儿子说:“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4.(1)示例:“幸福”的内涵:①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杰作时,有一种满足的幸福;②听到孩子的豪言壮语和美好愿望后,有一种自豪的幸福。
(2)示例:儿时,我趴在母亲后背上,脸像烧红的火炭,炙烤着母亲,母亲不敢停歇,一路小跑着奔向30里以外的小镇。
那里有医院,有信得过的医生。
母亲气喘吁吁,却不停地逗着我说话,“帮妈数数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啊。
”“我数不过来,好多好多。
”“地上的每一个人就是天上的每一颗星,你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妈妈。
”“找到啦!在那里。
”我指着一颗划过的星星,兴奋地喊着。
“怎么会是那颗星星呢?”“因为它也在跑啊,就像妈妈这样,在跑啊。
九年级上第三次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

语文试题〔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值120分〕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积累与运用〔16分,每题2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彷徨〔páng〕枘凿〔ruì〕绰刀〔chāo〕恪〔kè〕尽职守B.风骚〔sāo〕佝偻〔lǒu〕秘诀〔jué〕锲而不舍(qiè) C.嬉戏〔xǐ〕恐吓〔hè〕作揖〔zuò〕吹毛求疵(cī) D.污蔑〔miè〕嗔怒〔zhēn〕襁褓〔qiáng〕根深蒂固(dì)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B.?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光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本篇文章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C.?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以下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日本首相小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4、找出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老实守信的美德。
B.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我们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
C.进入中学以后,他的成绩始终一直在我们班名列前茅。
D.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
5、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杰出非凡。
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doc

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第1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__汲__取(jí) 胆__怯__(qiè) 吹毛求__疵__(chī) B 商__酌__(zhuó) 蓬__蒿__(ɡāo) 获益__匪__浅(fěi) C __称__职(chènɡ) __克__扣(kè) 沥尽心__血__(xuè) D __襁__褓(qiǎnɡ) __淳__朴(chún) 不可__磨__灭(m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词义和普通话读音来判断,注意形声字中“声旁”。
拼读汉字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和声调,比如A 组“疵”声母应该读平舌音(c ),B 组“蒿”声母应是(h ),C 组“称”韵母就是前鼻音(en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第2题: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__鳞次栉比__,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B 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__无可置疑__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C 世博会开幕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大会的接待工作井然有序,__周道如砥__。
D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__持之以恒,__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判断的是成语。
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其情感色彩。
梁山县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 jiàng)B. 调和(tiáo hé)C. 惊愕(jīng è)D. 狂妄(kuáng w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C.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需要穿厚衣服。
D.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推荐给同学们。
3. 下列诗句中,表达时间流逝的句子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下列成语中,含有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风马牛不相及B. 狐假虎威C. 画龙点睛D. 鹏程万里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小明学习成绩优秀,是班级的骄傲。
B. 他像一座山,稳重可靠。
C.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看。
6. 下列对联中,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上联:山清水秀风景好;下联:风调雨顺五谷香B.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C. 上联:金榜题名笑开颜;下联:金榜题名乐无边D. 上联:梅花香自苦寒来;下联:蜡梅傲雪报春来7. 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B.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8. 下列名著中,主要描写农民起义的是()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9.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满载而归B. 悲欢离合C. 花好月圆D. 众志成城10.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对故乡思念之情的是()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B.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市梁山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8八上·莆田月考)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坦荡如砥抑扬顿挫恹恹欲睡匿名B . 因地治宜络绎不绝惟妙惟肖嶙峋C . 磨肩接踵名符其实粗制滥造凛冽D . 锲而不舍无动于衷巧妙绝轮古朴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学生中考前能否调整好心态,直接关系到考试的发挥。
B . 为避免通往灾区的道路交通不拥堵,有关部门规定禁止私家车进入灾区方向。
C . 4月23日上海车展规模创历年之最的原因是今年参展国家和厂商为历年来最多的结果。
D . 防控H7N9,既要做好救治患者的工作,又要做好流行病学的研究、观察工作。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 (2019七上·蚌埠期中) 默写古诗文。
(1)秋风萧瑟,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潮平两岸阔,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3) 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6) 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7七下·枣阳期中)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
请你加入到“说说我们的汉字”辩论赛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亮观点,述理由】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
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
(2)【统考虑,当策划】为使本次辩论活动丰富多彩,使同学们感受汉字魅力,你将筹划哪些活动?活动一:收集汉字魅力的相关材料。
活动二:访谈书法家。
活动三:________(3)【细思考,探原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而且掀起了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
请依据下列材料探究节目火爆的原因。
网友:我高中时一直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学霸”。
看到电视上在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当即拿来纸和笔跟着听写,想要比试一下。
结果我仅写对了一半,我的同学才写对了三成左右。
现实令我不得不对汉字重新产生敬畏感。
专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创下全国收视佳绩。
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心中而在键盘时代里日趋淡忘的汉字情结。
这样的节目,能让大家喜闻乐见、产生共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5. (8分)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题目。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___之情。
(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 .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 .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
D .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6.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糊涂官唐临济令李回,妻张氏。
其父为庐州长史,告老归。
以回之薄①其女也,故往临济辱之,误至全节县。
而问门人曰:“明府②在乎?”门者曰“在。
”张遂入至厅前,大骂辱。
全节令赵子余不知其故,私自门窥之,见一老父诟骂不已。
而县下常有狐为魅③,以张为狐焉。
乃密召吏人执而鞭之,张亦未寤④,骂仍恣肆⑤。
击之困极⑥,方问何人,辄⑦此诟骂。
乃自言吾李回妻父也,回贱吾女,来怒回耳。
全节令方知其误,置之馆,给医药焉。
张之僮夜亡至临济,告回。
回大怒,遣人吏数百,将袭全节而击令。
令惧,闭门守之。
回遂至郡诉之,太守召令责之,怒其误也。
使出钱二十万遗张长史以和之。
回乃迎至县,张喜回之报复。
卒不言其薄女,遂归。
【注释】①薄:待人不好②明府:对县令的尊称③为魅:作怪④寤:通“悟”,醒悟⑤恣肆:放纵,无所顾忌⑥困极:疲乏⑦ 辄:肆意妄为(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故往临济辱之②私自门窥之③见一老父诟骂不已④乃密召吏人执而鞭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乃自言吾李回妻父也,回贱吾女,来怒回耳。
(3)文中的“糊涂官”指的是谁?请简要说出依据。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7.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不录用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
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
”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
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
”班主任断然拒绝。
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
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
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
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但父亲却真办到了。
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
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
”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
”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
”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
”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
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
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
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真地戒掉网瘾。
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
”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
”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
”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
“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
”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
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
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1)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③→④→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①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②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3)文章结尾写到:“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请你写出这样结尾的好处。
(4)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
8. (13分) (2017九上·江苏期中) 阅读《为什么取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为什么男子成年要加冠取字呢?因为名儿是父亲起的,是幼年用的;长大成人了,别人不宜呼叫他的名儿,所以得另取字。
《礼记·冠义》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岁,行过冠礼并为自己取个“字”,自此即表示他已是个成年人了。
②另外还有一层原因。
周人有避讳的习俗,人死之后,为了对他表示尊敬,就不再称他的名儿,为长远计,所以成年之后,就“敬名称字”了。
③然而《礼记·冠义》还说,加冠取字,“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
意思是说加冠取字后一个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
能被称为真正的人,然后才可以治理别人。
原来这“冠而字”并不仅仅为“敬名称字”,还另有深意。
它是贵族阶层中,对一个成年男性承认并接纳为正式成员的一种表示,自此之后,便可以让他“治人”。
所以儒家把冠礼看作是“礼之始”,冠礼也成为华夏礼仪的起点。
④时移世易,发展到后代,取字的深层次含义被过滤去了。
人们取字,只是为了参与社会交际,所以也用不着隆重地举行冠礼了。
汉以来,皇太子还有举行冠礼的,还可依稀看到点“治人”的影子,而士大夫阶层很少有这样循古的了。
我们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可以看到,起码由唐代起,连知书达礼的人家,对举行冠礼取字一事,都颇感不合时宜了。
⑤取字原属贵族阶层的特权,后来扩展为知识阶层的事,而一般下层劳动人民还不得“染指”。
宋代还不准下层社会的人取字。
到了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