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 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 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2.成果: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 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 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确立了 毛泽东 的 领导地位
是 党的历史上 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彻底纠正了“ 左 ”倾 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 是 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 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转折
二.拨乱反正 (一)平反冤假错案 1.主要工作: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受到打击、诬 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恢复名誉。 史料实证: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 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 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三)意义 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 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便利了进行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的拨乱反正。
比较具有转折意义两次会议的不同
内容不同 领袖不同 意义不同
遵义会议
纠正了 博古 等人在 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背景 1.“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 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2.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是一场深刻的思 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 了思想基础。 3.12月,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为全会指出基本思想。
第1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跟踪历史
小岗——农村改革发源地 昔日小岗
今日小岗
凤阳花鼓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这段花鼓词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农村体 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
(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小岗——农村改革的创举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 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 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1)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业生产 发展缓慢;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内容、意义)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 势就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三,人民公社制度造成农业发展缓慢。
变共产十党一的届命运三,中进全而会改是变了新中中国国的成命立运。以会来议党只的进历行了史
短短的5 天,却在随后的30 年中无数次被提及。
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汪着伟《我中国国进是入个社谜会》
主义它现结代束化了建粉设碎新“四时人期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
中前进的局面,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以及工作 重点,因此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两个凡是” 导致
思想解放运动 奠 定 基 础
掀起
两年徘徊
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由“以阶级斗争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纲”到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3.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 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 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破坏,人民群 众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2、表现 ① 、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 平反。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会议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中积累了许多 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②、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 误方针 ,“真理标准”的讨论解放 了人们思想,为会议的召开奠定了 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时间: 1978年12月 2.重要内容:
地点: 北京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
二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②、法制建设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环境保护法》
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 局面。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 主人士被诬陷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 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 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 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全国人大通过并 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 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为什么说“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
其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 拜,实质上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 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 革开放,是这次全会拉开帷幕的;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 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 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 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5、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 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 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加强
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
伟大的历史转折

探究
知识拓展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 有哪些区别呢?
旧中国
背景
现在
独立自主 主动开放 平等互利
列强入侵 被迫开放 不平等
沦为商品市场和原 料产地 被侵略的产物
内容
影响 性质
综合国力 显著提高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 全球化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载
大包干,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 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 自己的。 -----------歌谣
1.大包干是一种什么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是关于什么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中分配制度的改革 3.这种变革有什么积极作用?(意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 - - 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北京)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12.18~22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笔记1
•做出战略决策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点,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决定 进行拨乱反正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1 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经济特区 (1980) 14个沿海开 放城市 (1984)
笔记3
内地和边 境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1985)
2 经济特区的特点:社会主义中国境内的经济上的实 行特殊优惠政策的地区 3 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和鸦片战争后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现代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 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而鸦片战争后的开放是被动的开放,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 力,掠多廉价的生产原料,然后在中国倾销,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加剧了.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B. 毛泽东、邓小平C. 邓小平、江泽民D. 江泽民、胡锦涛【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领导者是毛泽东;“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领导者是邓小平,所以答案选B。
2.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
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粉碎“四人帮”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结束后,为了纠正“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所以答案选A。
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 党的诞生B. 曲折探索C. 历史转折D. 动荡岁月【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诞生是1921年;曲折探索的时间是66年;历史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是1978年;动荡岁月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时间是1966-1976年,ABD不符合题意时间,所以答案选C。
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作用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经过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掌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史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中共八大的历史,领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认识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导入新课有人说他是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也有人称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复出后,他是怎样领导中国逐步摆脱“文化大革命”的阴影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伟大的历史转折》,来领略这段伟大的历史。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史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史料2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剑锋直接指向“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
教师:史料1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此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场什么运动?学生:不正确。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教师: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教师:当时,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作的决策和指示。
教师: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做好了思想准备。
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转折意义的重 要会议,其历史意义类似于( )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2010· 东莞学业考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 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核心 形成标志 思想成果
第一代
毛泽东
1935年遵义会议
毛泽东思想
第二代
邓小平
1978年三中全会
邓小平理论
第三代
江泽民
92年中共十四大
三个代表思想
附表3: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工作重心 经济、政治体 制 教条主义 以阶级斗争为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实事求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拨乱反正 经济建设 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民主集 中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现象?它给 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系列法律的颁布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答案:(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 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危害:社会动乱和灾 难。 (2)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 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 有法可依的局面,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 得显著成就,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 迈进。 (3)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 要保证。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 意 义 : 使人们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①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1 )表现 : ②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3 . 地 点 : 北京 2 . 时 间 : 1978年底 4 . 内 容 : 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5 . 意 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 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 2 )意义:
①基本上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 步实现有法可依的局面。
②反映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③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两个凡是” 引 发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思想解放运动
民主与法制 的加强 保 障
思想 基础 十一届 三中全会
重心转移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伟大 的历 史性 转折
zxxkw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1.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 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 凡是”的方针。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 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③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拨云见日定国是
—— 十一届三中全会
纠正了 博古 等人 在军事和组织上 的错误 确立了 毛泽东的 领导地位 是党的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彻底纠正了“ 左 ” 的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 邓小平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
建国 是__以来党的历 史上深远意义的转 折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1)时间 : 1980-1982年 (2)表现 :
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损失巨大
盲目个人崇拜
伟 大 的 历 史 转 折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思想 路线 政治 路线来自邓小平 领导集体组织 路线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 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 开始 : (2) 内容 :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 验真理是唯一标准》文章。 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肯定“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意义 :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