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依然是威胁劳动者职业健康的最大危害源
2024年粉尘危害的三级预防(三篇)

2024年粉尘危害的三级预防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
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在我国,能够产生粉尘的行业与工种很多,如金属矿与非金属矿的采掘和采石业,基础建设方面的筑路、开掘隧道和地质勘探作业,玻璃制造业,耐火及建筑材料加工业。
铸造业的破碎、磨粉、包装、运输等环节。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人体吸入的粉尘量、粉尘侵入途径、粉尘沉着部位和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
在众多粉尘中,以石棉尘和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最为严重。
石棉尘不仅引起石棉肺,且具有致癌性;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病,含游离二氧化硅70%以上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更大。
粉尘的粒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2微米至10微米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此外,荷电粉尘、溶解度小的粉尘、硬度大的粉尘、不规则形状的粉尘,对人体危害较大。
粉尘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系统、眼睛、皮肤等,其中以呼吸系统为主要途径。
粉尘对人体各系统的危害表现如下:粉尘侵入呼吸系统后,会引发尘肺、肺粉尘沉着症、有机粉尘所致的肺部病变、呼吸系统肿瘤和局部剌激作用等病症;如果粉尘侵入眼睛,便可引起结膜炎、角膜混浊、眼睑水肿和急性角膜炎等症状;粉尘侵入皮肤后,可堵塞皮脂腺、汗腺,造成皮肤干燥,易受感染,引起毛囊炎、粉刺、皮炎等。
根据粉尘的种类、浓度、接尘时间,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规定,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0级(符合卫生条件),I级(轻度危害),Ⅱ级(中度危害),Ⅲ级(高度危害),Ⅳ级(极度危害)。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将Ⅲ级、Ⅳ级粉尘危害列为粉尘治理重点,各级卫生部门应将Ⅲ级、Ⅳ级粉尘危害列为职业卫生监察工作的重点。
经分级检测,粉尘危害达到Ⅳ级的企业,必须在一年内消除,否则卫生部门有权责令其停产;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工程项目,在试生产时,必须进行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凡有Ⅲ级、Ⅳ级粉尘危害的,不允许正式投产;有Ⅱ级危害的,不应升入国家二级以上企业。
2022年一般从业人员(全员培训)《非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模拟考试题(一)

2022年一般从业人员(全员培训)《非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模拟考试题(一)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判断题)针对较大危险因素的原因,提出防范的具体措施,制定防范改进计划,按照相应的管理程序发布和实施。
A 、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2、(判断题)《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3、(判断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没有必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较大危险因素危险告知卡。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4、(判断题)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5、(判断题)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如果认为所使用的压力容器以能保证安全运行,可不进行定期检验。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6、(判断题)日常电气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由设备管理人员负责。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错误7、(判断题)《消防法》规定,发现火灾后,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决定是否立即报警。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8、(判断题)火灾逃生时可以乘普通电梯。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9、(判断题)企业必须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10、(判断题)《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也不能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11、(判断题)《消防法》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12、(判断题)简单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2024年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三篇)

2024年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微粒。
职业健康中的“粉尘”专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也叫生产性粉尘。
即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如矿山开采、粉碎、金属切削、研磨、电焊、铸造等过程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生产环境中的固体颗粒。
劳动者如果长期在生产环境中吸入生产性粉尘,就可以产生以肺部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
这类疾病在我国已成为对劳动者危害最大的职业病。
一、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很多,几乎所有的工农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有些工艺产生的粉尘浓度还很高,严重影响着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
其主要来源有:(1)固体物质的破碎和加工: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铅熔炼时产生的氧化铅烟尘等。
(3)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烃类热分解产生的炭黑等。
(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
二、粉尘的分类粉尘的分类,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粉尘的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
(一)、按粉尘的性质分类:①无机性粉尘:包括非金属矿物粉尘(如砂、石棉、煤);金属矿物粉尘(如铁、锡、铅、铝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
②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木材、烟草、面粉、甘蔗、茶等);动物性粉尘(如兽皮、角质、毛发);人工有机粉尘(如炸药、树脂、有机染料、塑料、化纤);③混合性粉尘,上述多种粉尘的两种或多种混合存在。
此种粉尘在生产中最常见(如清砂车间的粉尘含有金属和型砂尘)。
(二)、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①灰尘:粉尘粒子的直径大于10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加速沉降,不扩散。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由固体颗粒物形成的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质。
在工作场所中,粉尘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物料的研磨、切削、破碎、破裂、喷涂等工艺过程。
粉尘不仅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 呼吸道疾病:粉尘中的细小颗粒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尘肺病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2. 皮肤病:某些粉尘中的化学物质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皮肤炎症、湿疹等病变。
特殊是对于长期接触粉尘的工人,可能会浮现慢性皮肤病。
3. 眼部伤害:粉尘中的颗粒物质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不适、炎症,甚至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4. 爆炸和火灾风险:某些金属粉尘、木材粉尘等具有可燃性,当粉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1. 设备改进:通过改进工艺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
例如,在研磨、切削等工艺中使用带有吸尘装置的设备,可以直接将产生的粉尘抽取和采集起来,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2. 通风系统: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粉尘。
可以采用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将粉尘排出室外或者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净化处理。
3. 个人防护措施:为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确保工人能够有效地防止粉尘的吸入和接触。
4. 定期清洁: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及时清除积尘和粉尘。
可以使用湿拖把、吸尘器等工具进行清洁,避免扬尘和粉尘再次扩散。
5. 培训和教育:向工人提供有关粉尘危害和防护措施的培训和教育。
使工人了解粉尘的危害性,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6. 定期检测和监测:建立粉尘监测系统,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和监测。
粉尘类职业危害常识范文(二篇)

粉尘类职业危害常识范文粉尘类职业是指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的行业,如矿山、建筑、木材加工等。
虽然这些行业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健康危害。
粉尘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固态颗粒物,它可能是来自原材料加工、工艺过程以及废弃物的产物。
这些粉尘带有许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毒物、病原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将就粉尘类职业危害的常识进行阐述。
首先,粉尘类职业危害对呼吸系统的威胁是非常大的。
由于粉尘颗粒体积小,悬浮时间长,易进入人体呼吸道,引起阻塞和感染。
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同时,粉尘中的有毒物质还可能诱发肺癌、矽肺等严重疾病。
其次,粉尘类职业危害对皮肤的威胁也不可忽视。
在一些行业中,频繁接触粉尘会使皮肤干燥、粗糙,并可能引发炎症和过敏反应。
某些粉尘中的化学物质还可能造成皮肤化学灼伤。
此外,如果长时间接触含有有毒物质的粉尘,还可能引发慢性皮肤病,如湿疹、皮炎等。
另外,粉尘类职业危害对眼睛的威胁也需要引起重视。
在一些行业中,粉尘可通过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眼睛,并在眼睛表面形成异物感和炎症反应。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粉尘环境中,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一些特殊的粉尘还可能引起眼部化学灼伤和视力下降。
总之,粉尘类职业危害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粉尘类职业危害,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首先,工作者应该戴上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以阻挡粉尘进入身体。
不同类型的粉尘需要采用对应的防护设备,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防护措施。
其次,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减少粉尘的积聚。
在必要的环境中,可以使用局部排风设备,将粉尘排出室外,降低对工作者的危害。
另外,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在关键区域增加防尘设施,如防尘帘、防尘罩等,以阻挡粉尘的扩散和飞散。
同时,对于废弃物的处理也要格外注意,避免二次污染和粉尘的再次扬尘。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加工、搬运等职业过程中产生的并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这些生产性粉尘可以对从事相关职业的工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就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讨论,以提高工人和雇主对此类危害的认识和意识。
首先,生产性粉尘会引起职业性疾病。
当工人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时,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病、矽肺等。
这些疾病会损害工人的肺功能,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
此外,生产性粉尘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等。
其次,生产性粉尘也会对工作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粉尘堆积在工作场所的设备、地面、工作台和其他表面上,会增加清洁维护的工作量,并可能导致设备机械故障。
同时,过量的粉尘还会增加火灾和爆炸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易燃易爆项目而言,如木材加工、化工生产等。
针对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通过引入新鲜空气和排除污浊空气,有效控制粉尘浓度,减少工人的吸入量。
通风系统应该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操作过程和粉尘的性质进行设计和建设。
2. 使用有效的收集装置:安装吸尘设备和排尘系统来收集粉尘,减少其进入空气中的浓度。
这样做不仅可保护工人的健康,还能减少粉尘对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损害。
3. 个人防护装备:当无法通过通风和收集装置有效控制粉尘时,工人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防护装备、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
这些装备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并按照正确的方法佩戴和使用。
4. 健康监测和培训:雇主应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病例。
此外,相关职工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粉尘的危害、防护方法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技巧。
5. 管理控制:雇主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来降低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这包括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休息时间、控制粉尘生成源的操作和维护等。
总之,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健康和生产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2024年劳保防护中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2024年劳保防护中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危害逐渐凸显。
2024年,劳保防护将更加重视生产性粉尘的控制和防护。
生产性粉尘主要来自于各类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加工、研磨和粉碎等操作,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威胁。
首先,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当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粉尘时,工人长时间的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相关疾病。
其次,生产性粉尘还对工人的皮肤造成伤害。
某些粉尘具有化学性质,会引起工人皮肤的刺激和炎症,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疾病。
此外,生产性粉尘还可能引起眼睛的刺激和损害。
粉尘在工作过程中飞扬,进入到工人的眼睛中会导致眼睛红肿、酸痛、疲劳等眼部症状。
针对生产性粉尘的危害,2024年的劳保防护将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监测和控制。
各生产企业需建立粉尘监测系统,及时检测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同时,2024年的劳保防护还将加强对工人个人防护的提醒和培训。
工人在工作过程中需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口罩、防护镜、手套等,有效阻断粉尘对人体的侵害。
另外,2024年的劳保防护将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研发更高效、更安全的粉尘控制设备和防护装备,提高工人的劳动保护水平和工作条件。
综上所述,2024年劳保防护中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将得到更加重视和控制,在工作环境监测、个人防护和技术创新方面将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
这将有助于提升工人的劳动保护水平,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粉尘防治职业危害防治

粉尘防治职业危害防治一、粉尘的定义和危害粉尘是指细小的固体颗粒物,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
粉尘可由许多源头产生,如磨削、研磨、切割和挤压等工艺过程。
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粉尘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炎症、中毒性损伤等。
二、粉尘防治的重要性粉尘防治是维护工人健康和创造安全工作环境的重要措施。
防止粉尘的产生和传播可以有效地减少职业病发生率,降低生产事故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粉尘防治的方法和措施1.工艺优化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或消除粉尘的产生是最直接有效的粉尘防治措施。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选择低粉尘生成工艺:在工艺设计中选择不产生或产生较少粉尘的工艺方法;•使用低粉尘材料:选择粉尘产生率较低的材料进行生产;•优化设备和工具:使用志尘设备、工具,减少粉尘生成。
2.工程控制措施工程控制措施是指通过设计和改造工作环境、设备和设施,减少粉尘的产生和传播。
常用的工程控制措施包括:•封闭或隔离源头:在工艺设备中设置密封罩、罩壳,减少粉尘从源头产生和传播;•安装通风设备:设置通风系统,有效排除粉尘浓度,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减少运输距离:优化工作场所的布局,减少粉尘的运输距离;•增加湿度:通过增加湿度,减少空气中粉尘悬浮浓度。
3.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是指给予工人个人保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粉尘,减少粉尘吸入。
常见的个体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选择适合的口罩,戴口罩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穿戴防护服:根据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防护服,减少粉尘对皮肤的刺激;•佩戴护目镜:保护眼睛不受粉尘刺激;•做好个人卫生:及时清洁手、面部和衣物等,避免粉尘的二次污染和吸入。
四、粉尘防治的监测和评估为了保证粉尘防治效果,需对工作环境中的粉尘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定期空气采样:使用粉尘采样设备采集空气中的粉尘样品,送实验室进行检测;•呼吸道监测:通过给工人佩戴呼吸道监测器,实时监测工人的吸入粉尘量;•工艺参数监测:监测工艺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评估粉尘防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依然是威胁劳动者职业健康的最大危害源
今年5月至8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检测机构对6个省31家水泥制造和20家石材加工企业进行调研检测,发现这两类企业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普遍超标,除尘设施效果差、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人员未经培训上岗、接尘人员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问题普遍存在,部分企业仍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
对此,总局部署集中开展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
粉尘危害严重,治理刻不容缓。
11月2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健康司司长高世民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这次调研发现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防治状况不容乐观,检测的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普遍超标,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基础十分薄弱,除尘设施效果差、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人员未经培训上岗、接尘人员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问题普遍存在,部分企业仍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粉尘危害十分严重,治理刻不容缓。
‛‚尽管两个行业工艺流程迥异,但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都十分严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世民强调,‚不仅是中小微型企业粉尘浓度超标,一些大型企业粉尘浓度也超标,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
在此次调研检测的企业中,没有1家粉尘浓度不超标的。
”数字说话最客观。
从调研检测结果看,水泥制造企业包装与装车岗位总粉尘浓度(以下简
称总尘浓度)在 4.07mg/m3至462.73mg/m3之间,最高超标115.68倍;呼吸性粉尘浓度(即可以进入肺部的粉尘,以下简称呼尘浓度)在2.64mg/m3至115.53mg/m3之间,最高超标77.02倍。
石材加工企业切割、打磨及雕刻岗位总尘浓度在1.50mg/m3至852.00mg/m3之间,最高超标852倍;呼尘浓度在.20mg/m3至124.33mg/m3之间,最高超标177.61倍。
‚我国石材加工企业大多规模小,工作场所极其简陋,很多企业甚至连基本的厂房也没有,就在露天环境下作业。
切割、打磨、雕刻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四处逸散,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尘设施。
多数工人也没有佩戴防尘口罩,大量粉尘被吸入体内。
特别要指出的是,经过我们检测,石材加工企业产生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绝大多数超过10%。
这种粉尘属于矽尘,对人体的危害比一般粉尘要大得多。
‛高世民介绍。
对于如何做好这些小微型企业的粉尘危害治理,高世民告诉记者:‚防范石材加工产生的粉尘危害,最理想的办法是采用湿法加工工艺。
采用湿法加工工艺能使粉尘浓度大大降低。
‛据了解,这次调研检测的20家石材加工企业中,19家为干法加工企业,1家为湿法加工企业。
根据检测结果,湿法加工岗位总尘浓度平均值为1.5mg/m3,呼尘浓度平均值为1.4mg/m3;而干法异型石材加工岗位总尘浓度平均值高达56.44mg/m3,呼尘浓度平均值达17.56mg/m3,分别为湿法作
业岗位的37.63倍和12.54倍。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采用湿法加工工艺的企业,应当采取其他的有效防尘措施,比如设臵局部除尘装臵等,来减少粉尘的逸散。
‛高世民指出。
同时,他还强调:‚为了改变石材加工业这种‘小、散、乱、差’的局面,各地区尤其是石材资源相对集中丰富的地区,应有整体的产业规划,尽量形成产业园区,实现集约化管理,提升石材加工企业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
这样不仅能使工人身体健康得到较好的保障,而且也会对企业周边环境有很大的改善。
‛
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基础还很薄弱。
除上述问题外,调研还发现,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基础还很薄弱,企业对职业卫生工作不重视: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对职业病防治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不了解《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责任要求;多数中小微型企业没有建立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没有开展粉尘浓度检测和接尘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多数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防治意识淡薄;多数企业为接尘人员提供的防尘用品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在接触粉尘危害的岗位,部分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或将劳务外包,没有履行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导致这些岗位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等等。
‚以防尘口罩为例,这次调研的多数企业为接尘人员提供的防尘用
品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无质量认证(QS)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认证(LA)。
‛说到此,高世民又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个口袋,里面装满了从企业带回的各种不合格防尘口罩。
其中,‚最好‛的是一种充满刺鼻塑料味的‚山寨‛防尘半面罩,用裸露的海绵当密闭材料,此外还有纱布口罩甚至棉布口罩。
‚就这些口罩,很多企业还是为应付检查,才让工人戴上的。
‛
针对这两类企业存在的粉尘危害问题,总局制定了治理对策。
高世民介绍,各地必须按照《通知》要求,省、市、县、乡逐级开展排查,摸清底数,实施分类监管;加强指导,督促企业实施防尘技术改造;强化监督执法,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为有效控制工作场所粉尘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加强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了以下治理措施:全面开展摸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各地区要摸清本地区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的数量、类型、生产规模、从业人数及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等情况;组织检测检验机构对企业工作场所进行检查检测,全面了解本地区这两类企业危害状况、防护设施设臵情况及管理情况。
要及时将本地区这两类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当地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相关部门,争取形成多部门监管协作
机制,全面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和行业准入等政策,淘汰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且粉尘危害严重的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
开展防尘工程治理,强化防尘措施.水泥制造企业必须着重对包装和装车环节进行综合防尘工程治理:一是加大对包装机技术改造力度,必须采用不漏灰、不插袋不出灰、掉袋自动停止灌装出灰的包装机。
二是参照《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T16911)》,科学设计、改造包装机和装车机的除尘系统,优先采用袋式除尘器,包装机底部、接包机、正包机、清包机、装车机、输送皮带转接处必须设臵密闭除尘装臵,并确保除尘风量;包装机周围必须安装围挡,提高除尘系统效率;装车机应当符合《袋装水泥装车机(JC/T2048)》要求。
三是必须使用符合《水泥包装袋(GB9774)》要求的包装袋,减少因包装袋喷灰、破袋导致的粉尘逸散。
四是新建水泥制造项目要优先采用无人全自动包装机,降低粉尘危害。
石材加工企业较多的地区,应积极推动企业集中化管理,形成产业园区,提升石材加工企业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改变目前‚小、散、乱、差‛的局面;各石材加工企业必须优先采用湿法加工工艺,缺水地区或工艺质量无法使用湿法工艺的异型石材加工企业必须安装抽尘装臵,减少粉尘逸散。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各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要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等要求,建立并层层落实粉尘危害防治责任,依照有关规定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并公布粉尘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加大粉尘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尘用品的投入,为从业人员(含劳务派遣工,下同)配备取得质量认证(QS)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认证(LA)的防尘口罩,并监督其正确佩戴与定期更换;加强粉尘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确保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强化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依法履行职业病危害后果告知义务;依法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并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法行为。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依规认真履行监督执法职责,加大对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监督指导这两类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
对于粉尘防治措施不落实、未建立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场所无防尘设施或达不到防尘要求、不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防尘用品,以及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