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创新大一轮江苏专版增分补课学案课件: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补上一课6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苏教专版一体资料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考纲要求]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内容索引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重温高考演练模拟课时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一1.生态因子(1)概念:环境中对生物、发育、 、行为和 等有_____ 影响的因子。
知识梳理(2)分类非生物因子:包括 等生物因子:包括和_________(3)耐受性定律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成为 ,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
生长生殖分布直接或间接光、温度、水种内关系种间关系限制因子最适区成分范畴作用非生物成分光、、空气、无机盐及非生物的有机物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把无机物制造成,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2.生态系统(1)概念:在一定空间中的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水绿色植物有机物化学能消费者主要指等异养型生物加快生态系统的;对植物的、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动物物质循环传粉腐生无机物深化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拓展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后面的都是 ,不含 和非生物成分。
②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个,这是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 的。
③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 。
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 ,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5逐级递减捕食所有生物相关视频(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 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也可能被 所食。
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 ;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除了捕食,还有 。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实验素养提升6课件

激素种类 NAA
IAA
IB
激素浓度/(mg·L 50
-1)
100 200 50 100 200 5
7天生根率/% 52 73 63 52 65 63 7 请回14答天下生列根问率题/:% 63 79 75 54 65 64 8
(1)插条下端沿一定角度剪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湖北武汉调研)某研究小组为验证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 实验: 实验材料:健康且年龄、大小等相同的小鼠若干,胰岛素、斐林 实验步骤: 第一步,随机选择2只小鼠,切除其中一只小鼠的胰腺,另一只 行相应的切割处理。 第二步,一段时间后分别收集小鼠适量的尿液于试管中,然后滴 色变化。 第三步.给切除胰腺的小鼠喂食适量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收集适 滴加斐林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①取材:选择若干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切取图中
(填字
段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理:步骤①所取的胚芽段,首先应放入蒸馏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一种上述研究过程中与根有关的没有涉及的因变量:____
(3)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角度分析,本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4)从研究的自变量分析,
对生根率的影响程度较大。
解析 (1)实验过程中,插条下端沿一定的角度进行剪切,可增 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插条下端吸收溶液,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浓度, 生根率,但因变量也可以是生根的条数或生根的长度。(3)该实 素效应的物质分别都被配制成50 mg/L、100 mg/L和200 mg/L 3种 浓度为0的对照组,即该对照组应为不进行任何激素处理的空白对 来看,不同激素处理,数据差别较大,其中IBA对生根率的影响最 在不同浓度时所起的作用变化不明显。 答案 (1)增大(切口、生根、吸收)面积 (2)激素种类和激 长(或生根数) (3)缺少对照组 (4)激素种类
2019版高考生物创新大一轮苏教版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解析
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
食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 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错误。 答案 A
2.(2018· 江西九校联考)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柑桔害虫,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
在红圆蚧中而抑制其暴发。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的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 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竞争关系 B.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
趋势不变,故演替方向不变。
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
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 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
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源自苏教版必修 3 教材P81~P85 ,意在考查考生
第29讲
[最新考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群落的演替(Ⅰ)。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
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5年5考)
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群落
一定区域 ;c.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生物种群 。 ①概念关键点:a.同一时间;b.____________
者与被捕食者、寄生者与寄主长期共存。
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 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病毒均营寄生生活。
3.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
群落的结构
1.(2017· 海南卷,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
高考生物创新大一轮江苏专增分补课学案讲义: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阶段排查回扣落实(八)Word含答案

阶段排查回扣落实(八)[基础·需自查 ]1.同一种群内个体间既不存在地理隔断也不存在生殖隔断(√)2.可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数目关系(√)3.冰川泥上的演替与火灾后草原演出替,其起点是同样的(×)4.种群的数目特色包含种群密度、年龄构成、性别比率、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目特色(√)5.在自然界中,天气、食品、天敌、传得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目,故大多数种群数目总处于颠簸中(√)6.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天气和土壤条件处于均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将不再进行(√)7.食品链不单是能量流动和物质挪动的通道,并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挪动和浓缩的通道(√)8.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只好是植物,花费者只好是动物,分解者只好是微生物(×)9.研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目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育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育液中的酵母菌平均分布,减小偏差(√)10.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提升能量传达效率(×)11.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越多,食品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固性也就越强(×)12.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友善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13.能量沿食品链单向流动,传达效率随营养级高升而逐级递减(×)14.长久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欠缺问题(√)15.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门路)或硝化细菌等自养型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16.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恢复力稳固性(×)17.抵抗力稳固性很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固性必定很强(×)18.食品链中营养级的计算老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每一个环节为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均为分解者(×)19.生态系统中“信息”只好发自生物,并传向生物,无机环境不可以向生物传达信息(×)[要点·再增强 ]1.种群数目变化的 2 条曲线2.影响种群数目变化的要素及应用3.完美下边图形,理解初级花费者中能量的去处4.完美下边图形,理解碳循环的过程5.画出抵抗力稳固性和恢复力稳固性的关系曲线,并注明纵横轴“表记”。
近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补上一课6学案(2021年整理)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补上一课6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补上一课6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补上一课6学案的全部内容。
补上一课6高考常考,重点强化,思维建模,跨越障碍,全取高考拉分题错误!1。
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示意图2.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方法一:说明: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说明: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方法三:说明: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典例】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指导答案(1)N2(2)0 (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N5/N2×100%(5)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1)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
版高考生物创大一轮江苏专版增分补课学案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8讲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和柱形图 增长型
曲线图
柱形图
稳定型
衰退型
(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 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 个体多。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2017·南通四校联考)科学家通过对三种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种群密度关系的研 究,得到下列结果。将此结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时给我们的启示是( )
第28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江苏最新考纲] 1.种群的特征(A)。2.种群的数量变化(B)。3.实验:探究培 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c)。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5年13考)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__自__然__区__域__内___,同种生物的__全__部__个__体___。
2.种群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4·江苏卷,5A)( √ ) (2)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2017·江苏卷, 24A)( × ) (3)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014·江苏卷,5B) ( √ ) (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2017·全国卷Ⅱ, 31(4))( √ ) (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 甲地面积即可(2016·全国卷Ⅱ,5A)( × ) (6)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2013·全国卷Ⅰ,5A)( √ )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1.(2017·南通一模) 科研人员研究了喷洒某种农药对棉花蚜虫种群密度动态变化的
版高考生物创大一轮江苏专版增分补课学案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补上一课6

(2)设植物能量为 M,则调整前,人所得能量为:M×12×10%+M×12×(10%)2 =2M0+2M00=1210M0 ,调整后人所得能量为 M×45×10%+M×15×(10%)2=22M5 +5M00= 4510M0 ,则调整后∶调整前比值为4510M0 /1210M0 ≈1.49,即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调整前的 1.49 倍。
A.上图存在的数量关系是a=c+d+f+g B.b对应的数值为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 C.能量从该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传递效率=g/b D.c所含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生物 解析 由图可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a=b+c、b=d+e、e=f+g,因此,a=c+ d+f+g,A正确;b对应的数值为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B正确;相邻两营养级之 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但在本图 中没有体现下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因此也就无法计算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c 对应能量属于该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本营养级的同化量(b),因此, c对应能量也就不属于该营养级的生物,D正确。 答案 C
解析 首先,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应该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摄入量=同化量+ 粪便中的能量,因此c为同化量,h为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 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此d是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 发育、繁殖的能量,f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i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e是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所以b=h+c=f+d+h=f+e+g;能量传递效率是相 邻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c/a×100%;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狼粪便 中的能量应该属于初级消费者兔子的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答案 C
高考生物苏教一轮复习课件:9单元生物的进化

-10 -
3 .对群落演替的种类及过程界定不清 (1)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 “取而代之”如,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 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 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 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3)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环境 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 件。
-9-
2 .对种间关系的概念把握不准 (1)竞争和捕食的区别 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 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 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 食,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 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 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 得营养物质。 (3)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 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同斗争”同: 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 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异竞争”不: 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 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3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种群增长率保持 不变。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 值。K 值不是定值,K值的大小与 食物、生存空间、天敌数量等环境条件有关。
核心考点
-3-
4 .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 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种间关系包 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 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 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 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热点1
热点2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F/D 解析 由图可知,A=G+D;B=E+H;C=F+I,A错误;狼的粪便中的能量未
被狼吸收,即不属于C中的能量,故兔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
(3)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 “固定”而不能说“照射”,
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9
热点1
热点2
第三步⇨对点强化,熟能生巧、力求思维变通
1.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时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分析下 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10
热点1
热点2
【典例】 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7
热点1 热点2
解析
首先,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应该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摄入量=同化量
营养级的D1。
17
热点1
热点2
(2)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1/W1)×100%,第二营
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2/D1)×100%。
18
热点1
热点2
在具体计算时务必先澄清分流比例,求解中应“顺推(用乘法)”还是“逆推(用除 法)”,以 为例。
①若已知“植物同化量”(A) ,并告知其“传向动物与直接传向人比例由 1∶1 调整为 1∶2”,求解人最多增重变化(M) ,计算时宜“顺推(用乘法)” 1 1 1 1 2 调整前:A〃 〃 +A〃 〃 ( ) = M1 2 5 2 5 2 1 1 1 2 调整后:A·〃 +A〃 · ( ) = M2 3 5 3 5
的能量,B正确;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C错误;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
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A,D错误。 答案
13
B
热点1 热点2
热点2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第一步⇨把握方法精髓, 找准解题切入点
1.食物链中能量的“最值”计算 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表): (1)能量传递效率未知时(按20%即1/5、10%即1/10计算)
1
热点1
热点2
高考常考,重点强化,思维建模,跨越障碍,全取高考拉分题
2
热点1
热点2
热点1
`
能量流பைடு நூலகம்分流模型解读
第一步⇨构建能量流动模型,理清思路,明确去路
1.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示意图
3
热点1
热点2
2.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
方法一:
说明: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 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
15
热点1
热点2
2.在食物网中分析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
为10%~20%,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
16
热点1
热点2
3.利用“拼图法”巧解能量流动 (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即生产者的同化量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 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 育和繁殖。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
4
热点1
热点2
方法二:
说明: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 化量
5
热点1
热点2
方法三:
说明: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 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
6
热点1
热点2
第二步⇨透析典例,思维建模,规范解题流程,把握解题技巧
c对应能量也就不属于该营养级的生物,D正确。
答案
11
C
热点1 热点2
2.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 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
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
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 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为c/a×100%;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狼粪 便中的能量应该属于初级消费者兔子的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答案
8
C
热点1 热点2
(1)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 (2)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
已知 问题
至少需要A的量Y 最多需要A的量Y D最多增重的量Y D至少增重的量Y
思路求解
M =Y 1 3 ( ) 5 M =Y 1 3 ( ) 10
由D“逆推”A(D净增重M) 用“除法”
由A“顺推”D (A净增重N) 用“乘法”
14
N(1/5)3=Y N(1/10)3=Y
热点1 热点2
(2)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例如, 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 M×a%×b%×c%。
A.上图存在的数量关系是a=c+d+f+g
B.b对应的数值为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
C.能量从该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传递效率=g/b D.c所含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生物
解析
由图可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a=b+c、b=d+e、e=f+g,因此,a=c+
d+f + g, A正确; b对应的数值为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 B正确;相邻两营养级 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但在本 图中没有体现下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因此也就无法计算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c对应能量属于该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本营养级的同化量(b),因此,
+粪便中的能量,因此 c为同化量, h为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 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此d是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 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i是流入分解者
的能量,e是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所以b=h+c=f+d+h=f+e+g;能量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