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总结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一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一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一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1)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新石器时代指的是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磨制工具。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包括临沂文化、马坝文化和仰韶文化等文化时期。

(2)夏、商、周三代夏代是传说中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主要是指夏启和夏桀时期。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实记载的朝代,主要是商汤、商纣时期。

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周室有武王、周文王、周幽王等。

2.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1)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包括政治制度、哲学、艺术和运动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

古希腊文明主要包括米诺斯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等。

(2)罗马文化古罗马文化是古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建筑艺术的发展、宗教制度和民族风情的发展等都有很多特色和贡献。

3. 印度古代文明(1)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

古印度文明包括种姓制度、婆罗门、佛教、吠陀经、摩揭陀、阿育王等。

其扩展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300至前1300年。

(2)印度文化的传播印度文化的传播主要通过佛教、摩揭陀、阿育王等方式向外传播。

4. 东亚古代文明(1)日本古代文明古代日本文明主要包括弥生文化和古代日本的宗教和文化。

(2)朝鲜古代文明古代朝鲜文明主要包括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时期和朝鲜半岛的宗教和文化。

5. 美洲古代文明(1)玛雅文明玛雅文明是美洲最重要的文明之一,玛雅人以构筑庙宇、运用数学、天文学起家。

(2)印加文明印加文明是南美洲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印加王国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中世纪史1. 基督教世界(1)基督教教会的建立基督教是世界三大一神宗教之一,它是在公元前1世纪创建的,基督是天主教最高的神。

(2)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12世纪到13世纪为扩张基督教势力,对抗伊斯兰教的战争。

2. 伊斯兰世界(1)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是伊斯兰教建立的第一个大帝国,统治范围包括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朗等。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历史的知识的重难点。

有效的读书方式可以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要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

为了让您对于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6篇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高中历史怎么复习比较好篇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不要人云亦云,随大流。

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因为在复习过程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导致前面部分没弄懂,后面的部分也没有学好,因此建议学生在寒假阶段通过自学复习或者一对一针对性的辅导来弥补知识上的缺陷,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勤思多问,不要因为面子问题不敢发问,新东方一对一宋苗苗老师建议学生在弄不懂的问题上多问同学,多问老师。

考生除了自己不断地总结经验之外,较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地去向老师请教,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清清楚楚,每个概念明明白白。

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充分利用寒假这段时间,高效复习。

高一历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篇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1.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2.条件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3.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高一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一、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的古猿时代,随着人类智慧的逐渐发展,人类逐渐走向文明社会。

早期社会以狩猎为生,逐渐发展出部落社会和农耕社会。

2. 三皇五帝和夏、商、周三代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他们是古代中国的神话始祖。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分别统治了中国的不同时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奴隶社会中的劳动和生产由奴隶完成,奴隶制度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都是奴隶社会的代表。

4. 奴隶社会的灭亡和封建社会的兴起奴隶社会最终灭亡,封建社会逐渐兴起。

封建社会中的三农经济、等级制度、封建文化等都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

5. 古代东方文明古代东方文明有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谷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等,这些文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是古代欧洲文明的两大代表,分别对政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7.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科技发明和思想文化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分为封建时期和中央集权时期,科技发明有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思想文化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等不同学派。

8. 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文明得到了传播和交流,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文化交融。

9. 印度古代的政治制度、文明成就和佛教的传播印度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吠舍、拘勿罗、摩揭陀、孔雀王朝为代表,文明成就有城市规划、医学、数学、体育等,佛教传播到中国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重要的宗教。

二、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大航海时代和殖民主义大航海时代是欧洲人向世界各地航行的时代,开始了殖民主义时代。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纷纷进行殖民扩张,将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带到其他地区。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重要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

3、主观原因:有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直接原因: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二、革命过程1、二月革命①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任务是_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结果:_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1)内容①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②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

(2)影响①提出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3、七月事件七月事件是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1)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_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2)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内容:①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②颁布《和平法令》③颁布《土地法令》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一、英国革命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全一、古代历史概述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了解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包括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和社会形态。

- 中国史前文化:掌握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重要史前文化遗址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古代文明的起源- 四大文明古国:学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文明的起源、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与百家争鸣: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改革与变法:探讨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2. 秦汉统一与分裂- 秦朝的中央集权:学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等措施。

- 汉朝的兴衰: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

3. 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 魏晋风度与南北朝的融合: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特点,南北朝时期的宗教发展与民族融合。

- 隋唐盛世:学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唐朝的开疆拓土、贞观之治以及文化繁荣。

4. 宋元明清四朝- 宋朝的变革与经济发展:掌握宋朝的科举制度、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统一:了解元朝的民族融合政策,以及对中国版图的拓展。

- 明清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学习明清两朝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以及晚清时期的西方列强侵略与民众反抗。

三、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与转折1. 欧洲的中世纪-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理解欧洲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领主与农奴的关系、教会的作用等。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宗教改革的起因与影响。

2. 近现代世界历史-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了解19世纪的殖民扩张,以及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最全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三篇

最全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三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1.秦的建立: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

2.“始皇帝”与三公九卿(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制:皇权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

——皇权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确立。

(2)三公九卿制(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

三公九卿受皇帝直接管理;协助处理军政财事务;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便于皇帝集权。

3.废分封,置郡县(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郡县制的建立:秦朝地方建郡(是中央政府以下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初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

)、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乡里机构;长官由皇帝指派;开始设置选官考官制度。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北击匈奴,移民河套,修万里长城;南平越族。

修筑驿道;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制订秦律。

(3)先秦政治制度的阶段特征:西周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

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

战国的变法运动,破坏了贵族等级社会,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

君主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纷纷出现,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政体,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

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至汉武帝时期州刺史的设立,标志着监察制度更加严密。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归纳五篇说到高一历史,很多同学都会说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一历史是中学历史中最难的一局部,但我们必需要把学问点给吃透。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1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的起先——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更(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构造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时间:19世纪中后期)3、其次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运用:汽车和飞机;化工技术的开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开展到必需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缘由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比拟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其次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在社会构造: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其次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次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拓:世界市场的雏形起先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次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高一历史学问点总结2了解“市”的形成和开展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第1篇示例: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中国通史。

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三皇五帝、夏、商、周等时期。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概念,如黄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王朝更替;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等。

还需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基本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二、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是世界各国古代历史的总称,包括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特别是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

还需要了解世界古代史对中国的影响,如中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等重要事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是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素养等方面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历史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为将来的学业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示例: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是我国高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我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璀璨成就以及历史中的蜕变和变革。

下面将对高一历史必修一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具有辉煌的成就和独特的特点。

其发展可以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河流域以及西域文明等方面进行探讨,了解每个时期的特点和演变。

二、夏商周三代的演化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发展阶段,分别由夏王朝、商王朝和周王朝统治。

通过了解这三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可以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兴衰轨迹。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各国纷争、军阀混战、思想启蒙等事件纷呈不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2、《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赔偿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
要地;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4、《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第13课辛亥革命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辛亥革命意义:伟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1919年)是一次不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封建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召开。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其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成为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

第16课抗日战争
1、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大会战是淞沪、太原、徐州、武汉。

作用是迟滞了日本侵略。

2、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中国胜利。

中国胜利的原因是:
①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坚持全民族抗战;
③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国际上失道寡助;
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

第17课解放战争
1、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淮海战役(1949年1月)、平津战役(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3、宣告统治中国22 年的国民党政权结束的事件是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2、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1917年3月,“二月革命”。

2、列宁的《四月提纲》(1917年4月),提出把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实施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实行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4.1984年,政府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收回澳门,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4.香港澳门回归的最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实力提高。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主要体现在“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倒向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

2、1953年12月,周恩来找中印双边会谈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准则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在日内瓦会议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1)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内恢复了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2)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1972年,刚刚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因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

4)由中国主导创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SCO)(还有亚太经合组织)。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1)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2)二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

3)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欧洲出现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4)二战后形成的两级格局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苏联解体。

5)二战后美国在亚洲地区的热战主要是侵略朝鲜和侵略越南战争。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丧失;
③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④历史因素:统一情结的历史渊源。

2)“一超多强”局面;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欧盟经济政治实力增强,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摆脱美国控制;
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国际地位提高,拥有和美匹敌的军事力量;
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积极致力建立公正合理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美国仍然最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