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二氯甲烷)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二氯甲烷)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二氯甲烷化学品中文名称:dichloromethane化学品英文名称: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753技术说明书编码:CAS No.:75-09-2分子式:CH2Cl2分子量:84.9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二氯甲烷≥99.0%75-09-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急性中毒:轻者可有眩晕、头痛、呕吐以及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较重者则出现易激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嗜睡,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

重者昏迷,可有肺水肿。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主要有头痛、乏力、眩晕、食欲减退、动作迟钝、嗜睡等。

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引起干燥、脱屑和皲裂等。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

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氯甲烷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氯甲烷

二氯甲烷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氯甲烷供应商名称:山东金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ene chloride 供应商地址:东营市广饶县大王经济开发区化学品别名:亚甲基氯;联系电话0546-6882976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有害,造成皮肤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致癌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麻醉效应)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吞咽有害,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造成昏睡或眩晕,怀疑会致癌,对器官造成损害,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有害。

防范说明防范措施:避免接触眼睛、皮肤,操作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避免吸入蒸汽、雾。

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清洗。

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接触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食入:漱口。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难燃烧。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急性中毒:环境危害:可能对水生环境有害第三部分:化学成分/组成信息二氯甲烷次性接触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大鼠吸入4.69g/m3,每天8h,共75d,无病理改变。

暴露时间增加,有轻度肝萎缩,脂肪变性和细胞浸润。

二氯甲烷75-09-2

二氯甲烷75-09-2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经口):AcuteTox.4 急性毒性(经皮):AcuteTox.4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EyeIrrit.2 皮肤腐蚀/刺激:SkinIrrit.2 致癌性:Carc.2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单一接触):STOTSE2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STOTRE2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h) 蒸发速率
0.71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Lower explosion limit 12 %(V)
Upper explosion limit 19 %(V)
k) 蒸气压
470.9 hPa (353.2 mmHg) at 20.0 °C (68.0 °F)
无数据资料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6.2 环境预防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危险废物处理。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5/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1.1 产品标识符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二氯甲烷 CAS No.: 75-09-2 别名: 亚甲基氯;DCM;亚甲基二氯;甲叉二氯;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无数据资料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二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二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概述二氯甲烷,也称为甲基氯仿,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清洁剂、溶剂和工业用途。

然而,由于其挥发性和易燃性,使用二氯甲烷时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二、储存要求1. 储存条件:二氯甲烷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2. 包装:应将二氯甲烷装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密封容器中,以避免泄漏和挥发。

三、使用注意事项1. 防护措施:在使用二氯甲烷时,务必佩戴化学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以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气体或蒸汽,应佩戴呼吸器。

2. 避免点火源:二氯甲烷易燃,避免接触明火、静电或其他点火源。

存放和使用时要注意电器设备的防爆要求。

3. 操作环境:在进行需要使用二氯甲烷的操作时,应保持操作区域通风良好,并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以减少二氯甲烷蒸汽浓度。

4. 泄漏应急处理:一旦发生泄漏,应立即停止操作,封锁泄漏源并迅速清理和处理泄漏物。

如泄漏进入下水道或其他排水系统,应立即报告相关当局。

四、急救措施1. 吸入中毒:如意外吸入二氯甲烷气体导致呼吸困难或失去知觉,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器,并立即就医。

2. 眼部接触:如不慎将二氯甲烷溅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立即就医。

3. 皮肤接触:如果皮肤接触到二氯甲烷,应立即脱掉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

如有刺激或红肿,立即就医。

4. 吞咽:如不慎误食二氯甲烷,应立即漱口并给予口服大量清水。

立即就医。

五、废弃物处理废弃的二氯甲烷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不得将废液倾倒入下水道或其他排水系统,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紧急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不安全因素,请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如断电、通风等。

七、用户须知使用二氯甲烷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了解该产品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方法。

二氯甲烷_MSDS

二氯甲烷_MSDS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车间空气中间二氯甲烷卫生标准(GB 16218-1996),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200
前苏联MAC(mg/m3):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二氯甲烷msds

二氯甲烷msds

二氯甲烷M S D S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二氯甲烷≥99.0%75-09-2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
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
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回目录。

MSDS-T-04二氯甲烷

MSDS-T-04二氯甲烷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T-04二氯甲烷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化学品中文名:二氯甲烷1.2.化学品英文名:Dichloromethane1.3.化学品别名:亚甲基氯/甲撑氯1.4.分子式:CH2C l22.危险性概述2.1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对皮肤有刺激性。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气体可能会引起头晕或窒息。

有轻微致癌性风险。

短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2.2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腐蚀/刺激,类别 2;眼损伤/眼刺激,类别 2A;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麻醉效应,类别 3;致癌性,类别 2;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类别1;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 1。

2.3标签要素2.3.1象形图2.3.2警示词:危险2.4危险信息: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造成昏睡或眩晕,怀疑会致癌,对器官造成损害,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2.5防范说明2.5.1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2.5.2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2.5.3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2.6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2.7危害描述2.7.1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2.7.2健康危害吸入蒸气可能引起瞌睡和头昏眼花,可能伴随嗜睡、警惕性下降、反射作用消失、失去协调性并感到眩晕。

二氯甲烷msds

二氯甲烷msds

二氯甲烷M S D S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二氯甲烷≥99.0%75-09-2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
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
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回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1.1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氯甲烷
1.2 化学品英文名称: dichloromethane 1.3 中文名称2:
1.4 分子式: CH2CH3; H2CCL2 1.5 分子量:84.9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2.1 主要成分:二氯甲烷 2.2 含量:?99.0, 2.3 CAS No. 75-09-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3.1 危险性类别: 3.2 侵入途径: 3.3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急性中毒:轻者可有眩晕、头痛、呕吐以及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较重者则出现易激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嗜睡,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

重者昏迷,可有肺水肿。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主要有头痛、乏力、眩晕、食欲减退、动作迟钝、嗜睡等。

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引起干燥、脱屑和皲裂等。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

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5.3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碱金属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7.2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职业接触限值: 200 8.2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8.3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8.4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8.5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8.6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8.7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8.8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9.1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9.2 熔点 (?C): -96.7 9.3 沸点 (?C): 39.8 9.4 液碱相对密度:1.33
9.5 蒸气密度 (空气=1):2.93
9.6 饱和蒸气压 (kPa): 30.55(10?) 9.7 燃烧热 (kJ/mol): 604.9 9.8 临界温度 (?C): 237 9.9 临界压力 (MPa): 6.08 9.10 辛醇/水分配系数:1.25 9.11 引燃温度 (?C):无资料 9.12 闪点 (?C): 615 9.13 爆炸上限 %(V/V):19 9.14 爆炸下限 %(V/V): 12
9.15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9.16 主要用途:用作树脂及塑料工业的溶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稳定性:
10.2 禁忌物:碱金属、铝。

10.3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10.4 聚合危害:
10.5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11.1 急性毒性: LD50:1600,2000 mg/kg(大鼠经口)
LC50:88000mg/m3,1/2小时(大鼠吸入) 11.2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11.3 刺激性:家兔经眼: 162mg,中度刺激。

家兔经皮: 810mg/24 小时,重度刺激。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理毒性: 12.2 生物降解性: 12.3 非生物降解性:
12.4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12.5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对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还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13.1 废弃物性质:
13.2 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

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

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13.3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14.1 危险货物编号: 61552 14.2 UN编号: 1593 14.3 包装标志: 14.4 包装类别:053 14.5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14.6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15.1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
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车间空
气中间二氯甲烷卫生标准 (GB 16218-1996),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
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