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福州市五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福州市五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闽侯二中、闽清高级中学、永泰二中、连江侨中、长乐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学科半期考联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材料所述制度表明A.郡县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B.周王是天下唯一大宗与政治上的最高领袖C.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D.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2、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3、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4、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A.分封制B.宗法制C.三公九卿制D、王位世袭制5、唐德宗时,分全国为十道,每道设一监察使,派往各地区巡视观察。

监察使本是中央官,但后来常停住地方,逐渐演变成了地方长官的最高一级。

这样,唐代地方行政机构逐渐由州、县二级制变成道、州、县三级制。

下列机构演变历程与此最为类似的是A.战国的郡B.秦朝的道C.汉代的州D.元代的行省6、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四地六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历史试卷 含解析

四地六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历史试卷 含解析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

这反映出法家()A、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2、《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

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因果报应B、天人合一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3、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

读下表,对比解读正确的是()唐宋家训内容的对比研究A、唐宋时期的家训已经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B、宋朝家训“处己”数量最多是受到理学的影响C、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了唐宋家训的数量增多D、宋朝家训的“女诫”减少说明封建伦理的衰落4、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B、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C、商品经济的发展D、抑商政策的松动5、民国时期某教科书写道:“第一本用活版印出的重要书本,则是在一四五四年出版的《圣经》。

……后来中国的棉纸,被阿拉伯人引入了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各处……把文艺复兴的种子,散遍于穷乡僻壤了。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为()A、知识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欧洲思想解放B、民国时期对西方的认识浅陋且不科学C、印刷术发展是造纸术革新的必要前提D、中华文明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6、《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

福建省四地六校12-13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福建省四地六校12-13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四地六校”联考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郑成功冶理台湾期间,为原住民的部落地名更名,如台南县的“湾里”改为“善化”。

当时出现的地名还有新化、仁德、归仁等,沿用至今。

该现象直接说明郑氏政权()A、奉明朝为正朔 B、传播大陆农耕经验C、深受西学影响D、以“儒”教化百姓2、《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3、在2008年首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纵论儒学发展。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孔子诞于中国,儒学属于世界。

下列说法不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儒学对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B、儒家的“贵贱有序”等主张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C、儒家思想可以为化解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D、儒学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4、《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5、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致良知B、发明本心C、经世致用D、读圣贤书6、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7、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泉港一中、龙海二中”四地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题,每题2分,共计5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 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 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考虑点D. 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为考虑点2、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罢黜百家的结果B.科举制度的繁荣C.宋明理学的影响D.民间书院的兴盛3、明代中叶后,在文化上出现了商人文化,熔铸理学并杂糅宗族文化和通俗文化……强调商人道德是商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道德中宣扬“诚笃”、“诚意”、“以信接物”等,这最能说明商人文化A.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B.价值观与传统儒学相通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D.是资产阶级启蒙文化的先导4、晚清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湖南》、《浙江潮》等命名,欧榘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

这反映了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A.国家救亡的心态B. 反清革命的意识C.联省自治的主张D.立宪改良的愿望5、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

”这一说法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唯一发明者B.可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6、“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

精品: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数试题(解析版)

精品: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数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数试题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复数122aiz i-=的模为1,则a 的值为( )A B . C . D . 34【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21211222ai i ai z a i a i --===--=∴=±-考点:复数运算及复数的模 2.已知x 与y 之间的一组数据:( )A .(2,2) B.(1,2) C.(1.5,0) D (1.5,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012313571.5,444x y ++++++====,中心点为()1.5,4,回归方程过点()1.5,4考点:回归方程3.若n n n a a a a a -===++1221,6,3,则33a = ( ) A.3 B.-3 C.-6 D.6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递推公式可知123456783,6,3,3,6,3,3,6a a a a a a a a ====-=-=-==,所以数列周期为6,3333a a ∴==考点:数列递推公式4.椭圆1422=+y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过F 1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P 为一个交点,则||2PF ( )A .23B .3C 27D .4【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椭圆1422=+y x可得椭圆的焦点坐标为(),设F点的坐标为()所以点P 的坐标为12⎛⎫± ⎪⎝⎭,所以112PF =.根据椭圆的定义可得1224PF PF a +==, 所以272PF =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5.如果=++==+)5()6()3()4()1()2(,2)1()()()(f f f f f f f b f a f b a f 则且 ( ) A .512 B .537 C .6 D .8【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2)(4)(6)()()()2(1)(3)(5)f a b f f f f a b f a f b f b f a f f f ++=∴=∴=== (2)(4)(6)6(1)(3)(5)f f f f f f ∴++= 考点:函数求值6.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 ∠和B ∠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180A B ∠+∠=° B.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C.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五边形内角和是540°,由此得凸多边形内角和是(2)180n -· D.在数列{}n a 中,11a =,1111(2)2n n n a a n a --⎛⎫=+ ⎪⎝⎭≥,由此归纳出{}n a 的通项公式【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 为演绎推理,在推理过程“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 和∠B 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A+∠B=180°”中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大前提如果∠A 和∠B 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是小前提,则∠A+∠B=180°为结论.B 是类比推理 C 、D 为归纳推理 考点:演绎推理7.已知a b ,是不相等的正数,x =,y =,则x y ,的关系是( )A.x y > B.y x > C.x >D.y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2x x ==22222a b a by a b y a b a b ab y x +++=+∴=+=+>∴>y x ∴>考点:不等式性质8.程序框图输出a b c ,,的含义是( )A.输出的a 是原来的c ,输出的b 是原来的a ,输出的c 是原来的b B.输出的a 是原来的c ,输出的b 是新的x ,输出的c 是原来的b C.输出的a 是原来的c ,输出的b 是新的x ,输出的c 是原来的b D.输出的a b c ,,均等于x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假设1,2,3a b c ===按程序执行中的数据变化如下:1,2,3,1,3,2,1a b c x a c b ======= 输出,,a b c 结果为3,1,2,即输出的a 是原来的c ,输出的b 是原来的a ,输出的c 是原来的b 考点:程序框图9.双曲线2221613x y p-=的左焦点在抛物线y 2=2px(p>0)的准线上,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43 B.C.D .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双曲线中222223,3416162p p p a b c c p ==∴=+∴==-∴=2a c e ∴==∴=考点:双曲线抛物线性质10.已知点P 在曲线41x y e =+上,α为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A.[0,4π) B.[,)42ππ C.3(,]24ππ D.3[,)4ππ【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24441121222xxx x x e f x k e e e e=-=-≤-=-+++++且k <0 则曲线y=f (x )上切点处的切线的斜率k ≥-1,又∵k=tan α,结合正切函数的图象可得3[,)4ππ, 考点:导数的几何意义1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12)30x i x m i +-+-=有实根,则实数m 满足( ) A.14m -≤ B.14m -≥C.112m =-D.112m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2112430141204i m i m m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定12.设2:()e ln 21x p f x x x mx =++++在(0)+∞,内单调递增,:5q m -≥,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复数1ii -的共轭复数是___________ 【答案】i 2121+ 【解析】 试题分析:()()()1111111222i i i i i i i i ---===---+--,其共轭复数为i 2121+ 考点:复数运算14.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_2016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1月)试题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_2016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1月)试题

“四地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D.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2、《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

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3、曾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过的周作人回忆说,当时(1898年)如果某个学生中了秀才,学堂就会挂牌出来,隆重庆祝一番。

这说明当时的新式教育( ) A.不可能培养出实际有用B.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D.使科举考试内容发生根本变化4、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核定地价,国民共享C.主权在民,民族平等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5、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下图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6、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次联考英语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次联考英语试题“(考试时间:120 分钟总分:150 分)第Ⅰ卷第⼀部分:听⼒(共两节,满分30分)第⼀节(共5⼩题;每⼩题1.5分, 满分7.5分)听下⾯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个⼩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题和阅读下⼀⼩题。

每段对话仅读⼀遍。

1. Why is the man going to New York?A. To have a holidayB. To attend a meetingC. To see his grandparents2. How was the weather at noon?A. CoolB. ColdC. Hot3. Who had a car accident?A. BillB. DickC. John4. What do the speakers think of Carl?A. ModestB. KindC. Stubborn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A. The man missed the meeting completely.B. The man was late for the meeting.C. The man attended the meeting on time.第⼆节(共15⼩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个⼩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题,每⼩题5秒钟;听完后,各⼩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历史(word版)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历史(word版)

“四地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2. 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3.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 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古人一直运用它来安排农事。

由此可以说明影响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 B.地理环境C.地质特点D.生产经验5.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A. 大禹B. 郑国C. 李冰D. 王景6.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

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7.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符合诗中描绘的是A.江南手工作坊生产 B.筒车用于山地灌溉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江南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8.司马迁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题,每题2分,共计5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 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 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考虑点D. 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为考虑点2、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罢黜百家的结果B.科举制度的繁荣C.宋明理学的影响D.民间书院的兴盛3、明代中叶后,在文化上出现了商人文化,熔铸理学并杂糅宗族文化和通俗文化……强调商人道德是商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道德中宣扬“诚笃”、“诚意”、“以信接物”等,这最能说明商人文化A.具有一定的封建性B.价值观与传统儒学相通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是资产阶级启蒙文化的先导4、晚清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湖南》、《浙江潮》等命名,欧榘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

这反映了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A.国家救亡的心态B. 反清革命的意识C.联省自治的主张D.立宪改良的愿望5、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

”这一说法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唯一发明者B.可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6、“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

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

”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A.柳公权B.颜真卿C.欧阳询D.怀素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8、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材料表明李大钊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9、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挣一日之短,以后拖着长辫,心里眷念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作讨论,同席笑谴,这一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10、1912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的论争长达10多年。

这反映出A.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B.科学精神深入人心C.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D.官民立场尖锐对立11、右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①打破了美、苏核垄断②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③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④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12、有人认为,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A.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D.系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13、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其核心内容不包括A.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B.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D.判断社会实践的标准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15、“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

”这一讲话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内涵16、下表是1949-2000年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表。

其中(成人)文盲率变化最大时期出现的原因是A.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B.“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冲击C.政府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D.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7、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

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

”这一会议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18、古希腊某位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19、某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A.禁欲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自由主义20、有学者认为:中国由于没有经历过欧洲历史上那样长时间、大规模的习俗改革运动,因此直至今日依赖思想、享乐主义、投机心理仍严重存在,日常生活中赌博打牌、大吃大喝、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

材料中所说的“习俗改革运动”是指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21、闵采尔(1489~1525)曾是路德的拥护者,在同矿工、农民密切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其新的宗教观:强调信仰的源泉是“人内心的灵光”,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主张建立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

这种理想最终没有实现,主要是因为其A.摒弃宗教信仰导致社会危机B.迥于路德而遭下层民众反对C.观点激进而缺乏实施的条件D.倡导“因信称义”而遭镇压22、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达尔文的进化论C.马丁·珞德的新教学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3、“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主要意义是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24、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这里的“革命力量”把人类带入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小康时代25、关于文学创作,华兹华斯就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创作出《采干果》等诗歌;赫兹里特主张“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

华兹华斯和赫兹里特体现评论的是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后现实主义文学26、《晚祷》是法国画家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画面上,夕阳西下,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夫妇,听到远方教堂的钟声后,丢下手中的活计,俯首祷告。

然而他们虔诚的结果是简陋的工具,破旧的衣衫,两小袋土豆。

在无垠的大地映衬下,他们显得那样孤立无援。

该画作属于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印象画派二、非选择题(48分,共3题,27题18分,28题15分,29题15分)27、(18分)“公民”这一概念与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相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 世纪的公民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拓展。

……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

这种平等还体现在:公民之间在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关系上是平等的,任何公民不得享有与其他公民不同的特权,而且凡是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

……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得以调整。

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人民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与权利不受侵犯,公民的财产、自由与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民主体现为多数决定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主权在民是其重要特征。

——张博颖、陈菊《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材料二中国近代公民意识觉醒,康有为是提出近代意义的“公民”概念的第一人,也是最早主张“立公民”的人……那什么是公民呢?“公民者,担荷一国之责任,共其之利害,谋其公益,任其国税之事,以共维持其国者也。

”……陈独秀号召新青年“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

在公民权利方面,新文化人更注重公民权利的天赋性,强调拥有公民权利的意义。

而“欲造成真正舆论,惟有本独立者之自由意见,发挥讨论,以感召同情者之声音乞求”。

——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1)据材料一,指出17、18 世纪西方的公民观有何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出现的原因。

(8 分)(2)从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公民的含义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8分)(3)霍布豪斯说:“巨大的变革不是由观念单独引起的,但没有观念就不会发生变革”,结合材料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2 分)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本,法也。

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

刑重者,民不敢犯。

故无刑也。

而民莫敢为非。

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第十八》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