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每道题5分,共100分。
1.中医学得奠基之作就是A.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2.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就是 A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3.中医学得基本特点就是 EA.整体观念与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与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D.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E.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4.消渴病晚期病人得病室气味为EA.血腥味B.尿味C.腐臭味D.尸臭味E.烂苹果味5.“满而不能实”得生理特点就是指 A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以上都不就是6.“肾为气之根”之基本含义就是 CA.肾为一身阳气得根本B.肾有强大得气化作用C.肾主纳气,可维持呼吸平稳、深沉D.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为生命活动得原动力E.精气对机体各方面得生理功能均起重要得促进作用7.下列关于心与肝之间得关系叙述不正确得就是 EA.心主血脉,肝主藏血B.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C.肝血不足则心血亏虚D.心血不足则肝血亏虚E.心主封藏以防津液流失,肝主疏泄以使津液通畅8.经络得生理功能不包括 BA.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B.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得联系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感应传导作用E.调节机能平衡9.关于中医病历中得诊断,叙述不正确得就是AA.可以西医病名、综合征等代替中医得病名、证名B.病名与证名不能合写C.证名诊断应该包括病位、病性D.有多种病时,急性得、本科得在先E.有多种病时,慢性得、她科得在后10.以下不属于风邪得性质与致病特点得就是 BA.其性开泄B.耗气伤津C.善行而数变D.为百病之长E.易袭人体之阳位11.“寒者热之”得治法属于 BA.反佐法B.正治法C.反治法D.从治法E.扶正法12.下列不属于望舌形内容得就是 AA.荣枯B.老嫩C.裂纹D.齿痕E.芒刺1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就是指 DA.阴阳得对立制约B.阴阳得互根互用C.阴阳得消长平衡D.阴阳得相互转化E.阴阳得平衡关系失调14.下列不属于问诊得内容就是 EA.主诉B.现病史C.既往史D.家族史E.舌脉15.“有根”之脉象就是指 EA.不浮不沉B.节律一致C.不快不慢D.与缓有力E.沉取尺部应指有力16.关于表证与里证得区别点,错误得就是 D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1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得相互关系来瞧,其所指得内容就是 C 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土侮木E.木胜土18.导致亡阳得病因病机,错误得就是 DA.阳气由虚而衰而欲脱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C.阴血消亡阳随阴脱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E.剧毒、严重外伤刺激19.胃脘、胁肋胀痛或窜痛,嗳气呃逆,吞酸嘈杂,食少纳减,情志抑郁,善太息,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辨证为 EA.气滞胃脘证B.肝郁化火证C.胃火炽盛D.肝郁脾虚证E.肝胃不与证20.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得“四大基石”不包括AA.充足睡眠B.合理膳食C.戒烟限酒D.心理平衡E.适量运动逻辑能力测试选择题:1、选出不同类得一项:A、蛇B、大树C、老虎2、在下列分数中,选出不同类得一项:3、男孩对男子,正如女孩对A青年B孩子C夫人D姑娘E妇女4、如果笔相对于写字,那么书相对于A娱乐B阅读C学文化D解除疲劳5、马之于马厩,正如人之于A牛棚B马车C房屋D农场E楼房6、2 8 14 20()请写出“()”处得数字。
中医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中医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中医知识培训试题
1. 中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
2.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3. 中医的病因学包括哪些方面?
4.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哪些?
5.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6. 中医与西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8. 中医药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9. 中医经络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10. 中医针灸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二、中医知识培训答案
1. 中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左右。
2.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3. 中医的病因学包括外感、内伤、饮食、情志、过劳五个方面。
4.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诊法。
5.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中药煎煮、中药外敷等。
6. 中医与西医的主要区别在于诊断方法、治疗理念和药物选择上的差异。
7.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防患于未然,调养有常”。
8. 中医药的分类主要有中草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
9. 中医经络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经络的走向、分布规律以及经络的生理功能等。
10. 中医针灸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和气血。
三、总结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通过中医知识的培训,可以增进对中医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对身体健康的保护意识。
希望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学习,能够对中医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运用中医养生知识,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单位: 姓名:得分: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2.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4.关于中医病历中的诊断,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西医病名、综合征等代替中医的病名、证名B.病名与证名不能合写C.证名诊断应该包括病位、病性D.有多种病时,急性的、本科的在先E.有多种病时,慢性的、他科的在后5.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四大基石"不包括().A.充足睡眠 B.合理膳食C.戒烟限酒D.心理平衡E.适量运动6.中医“未病”的概念不包括()。
A.健康未病状态B.未发生传变或已病的早期状态C.疾病愈后未复发状态D.传染性疾病的潜伏期E.有疾病的先兆7.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要求不包括()。
A.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B.住院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C.病历书写应当中文和外文并重D.病历书写应当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E.病历应当由相应医务人员签名8.主诉对临床具有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A.提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救治原则B.确定询问或检查的主次和秩序C.确定病种和辨别病位或病性的主要依据D.决定现病史与既往史书写的内容E.决定使用药物的品种9、下列不属中医“治未病”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内容的是().A、戒烟限酒B、饮食起居C、情志调摄D、食疗药膳E、产后康复10、要求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每年提供不少于几种有中医药内容的文字资料,播放不少于几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A、4、1B、4、2C、2、3D、4、3E、3、1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1、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要求运用,在、、、等方面,对农村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
中医药健康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健康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能够说明阴阳之间协调平衡关系的是(E)A.阴消阳长B.阴长阳消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阴平阳秘2.下列脏腑哪项属奇恒之腑(D)A.心、肺B.肝、肾C.膀胱、三焦D.脑、髓E.大肠、小肠3.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转输至全身,由何脏所主(C)A.心B.肝C.脾D.肺E.肾4.为全身阳气之本的是(C)A.心阳B.脾阳C.肾阳D.肝阳E.宗气5.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功能的脏腑是(E)A.心B.脾C.肺D.肾E.肝6.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A.易伤阳气B.耗气伤津C.善行数变D.其性重浊E.其性炎上7.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的穴位是(A)A.关元B.中极C.气海D.天枢E.中脘8.中医在诊疗疾病中主要注重于(C)A.症状B.体征C.证候D.主诉E.检验9.“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指(C)A.阴阳对立制约关系正常B.阴阳互根关系正常C.阴阳消长平衡关系正常D.阴阳相互转化关系正常E.阴阳交感相错关系正常10.具有主宰人体五赃六腑、神志活动的生理功能的是(A)A.心B.脑C.肾D.肝E.胆11.人体水液代与哪一脏腑无关(B)A.肾B.胆C.膀胱D.肺E.肺12.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指(B)A.心气B.宗气C.肺气D.营气E.中气13.所谓“六淫”是指(D)A.风、寒、暑、湿、燥、火B.六气C.6种不同的气候变化D.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E.6种情感的变化14.风热袭表所致表热证的脉象是(B)A.浮紧B.浮数C.浮缓D.洪数E.滑数15.关于寒证辨证要点的错误说法是(E)A.恶寒畏寒B.溲清便溏C.舌淡苔白D.脉迟或紧E.面红耳赤16.人体的“先天之本”是指()--肾17.人体的“后天之本”是指()――脾18.最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是()--风邪19.最易侵犯人体下部的是()--湿邪[多选题]20.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为(ABCD)A.气B.血C.精D.津液E.髓21.下列属阳的特征有(ABD)A.温热B.兴奋C.滋润D.推动E.潜藏22.气的推动作用体现在(ABCDE)A.促进津液的生成B.推动水液代C.促进血行D.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E.激发脏腑的功能活动23.六淫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BDE)A.春多热病B.夏多暑病C.秋多风病D.促进血行E.长夏多湿病24.寒证包括(ABCD)A.表寒D.里寒C.虚寒D.实寒E.恶寒二、名词解释1.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合称“奇恒之腑”。
中医药培训考核试题

中医药培训考核试题一、单选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是() [单选题]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正确答案)2. 脾虚之人,面见()色,可说明肝病犯脾 [单选题]A.青色(正确答案)B.赤色C.黄色D.黑色3. 下列哪组表现属于“阴”的范畴() [单选题]A 色泽鲜明、语声高亢、呼吸微弱B 色泽晦暗、多言躁动、脉滑数C 色泽晦暗,呼吸微弱、脉沉细(正确答案)D 色泽晦暗、语声低微、脉浮数4.下列哪项不是脾与肾气虚的表现() [单选题]A 腹胀B 便溏C 盗汗(正确答案)D 大小便失禁5. 舌苔黄多见于() [单选题]A 热证(正确答案)B 湿证C 表证D 寒证6. 发热恶寒同时出现,是诊断哪一证型的重要依据() [单选题]A 表证(正确答案)B 里证C 虚证D 实证7.关于疼痛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 胀痛多为气滞B 刺痛多为瘀血C 隐痛多为实证(正确答案)D 冷痛多为寒证8.八纲辨证的总纲是() [单选题]A 阴阳(正确答案)B 表里C 寒热D 虚实9.下列哪项不属于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单选题]A 表证发病急,病程短;里证发病缓,病程长B 表证发热;里证恶寒(正确答案)C 表证发热恶寒;里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D 表证脉浮;里证脉沉10. 下列症状不属于气虚证的是() [单选题]A 少气懒言B 自汗易感冒C 胸胁胀痛(正确答案)D 语音低弱11.心血虚的辨证要点是() [单选题]A 心悸、失眠以及血虚证(正确答案)B 五心烦热、盗汗以及血虚证C 心悸、失眠以及气虚证D两目干涩、眩晕耳鸣以及血虚证12.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是() [单选题]A 有无少气懒言B 小便是否清长C 有无神疲乏力D 寒象是否明显(正确答案)13.症见咳嗽,咳痰清稀,鼻塞流清涕,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紧,辨证为() [单选题]A 风寒犯肺(正确答案)B 风热犯肺C 肺气虚D 肺阴虚14. 症见腰膝酸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辨证为() [单选题]A 肾阴虚(正确答案)B 肾阳虚C 心阴虚D 心阳虚15. 肝阳上亢的辨证要点为() [单选题]A 情志抑郁、胸胁少腹胀痛,乳房胀痛,或妇女月经不调B 头晕、头胀、头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正确答案)C 筋、目、爪失于濡养D 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16. 实证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单选题]A 二便不通B 精神亢奋C 烦躁不宁D 二便失禁(正确答案)17. 虚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单选题]A 疼痛剧烈(正确答案)B 脉弱无力C 自汗盗汗D 疼痛隐隐18.干涩,易伤津液是什么邪气的致病特点() [单选题]A 风邪B 火邪C 燥邪(正确答案)D 暑邪19.心悸的基本治法是() [单选题]A 养心安神B 宁心安神(正确答案)C 益气安神D 安神定悸20.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是() [单选题]A 热邪B 暑邪C 六淫或疫毒之邪(正确答案)D 湿热之邪21.湿阻的病位主要在() [单选题]A 肝胆B 脾肝C 脾胃(正确答案)D 肺肾二、多选题1..感冒风寒证的治法是()A.辛温解表(正确答案)B.益气解表(正确答案)C.解表清里D.宣肺清热E.发汗解表2.患者卒然心痛如绞,形寒肢冷,冷汗自出,心悸气短,心痛彻背,舌红苔薄白,脉沉紧,下列哪些处置是正确的?()A.证属寒凝心脉(正确答案)B.治以疏调气机和血舒脉C.方选当归四逆汤(正确答案)D.阴寒极甚时可用乌头赤石脂丸(正确答案)E.宜配合温补阳气之剂(正确答案)3.心悸痰火扰心证的症状可有()A.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正确答案)B.胸闷烦燥(正确答案)C.渴而不欲饮D.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正确答案)E.胸痛如刺4. 八纲辨证的概念包括()A 表里(正确答案)B 寒热(正确答案)C 虚实(正确答案)D 阴、阳(正确答案)。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每道题5分,共100分。
1.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A.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2.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着是 A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E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4.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气味为EA.血腥味 B.尿味C.腐臭味 D.尸臭味E.烂苹果味5.“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是指 A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以上都不是6.“肾为气之根”之基本含义是CA.肾为一身阳气的根本B.肾有强大的气化作用C.肾主纳气,可维持呼吸平稳、深沉D.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E.精气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重要的促进作用7.下列关于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EA.心主血脉,肝主藏血B.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C.肝血不足则心血亏虚D.心血不足则肝血亏虚E.心主封藏以防津液流失,肝主疏泄以使津液通畅8.经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BA.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B.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感应传导作用E.调节机能平衡9.关于中医病历中的诊断,叙述不正确的是AA.可以西医病名、综合征等代替中医的病名、证名B.病名与证名不能合写C.证名诊断应该包括病位、病性D.有多种病时,急性的、本科的在先E.有多种病时,慢性的、他科的在后10.以下不属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BA.其性开泄B.耗气伤津C.善行而数变D.为百病之长E.易袭人体之阳位11.“寒者热之”的治法属于BA.反佐法 B.正治法C.反治法D.从治法E.扶正法12.下列不属于望舌形内容的是AA.荣枯B.老嫩C.裂纹D.齿痕E.芒刺1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指D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14.下列不属于问诊的内容是 EA.主诉B.现病史C.既往史D.家族史E.舌脉15.“有根”之脉象是指 EA.不浮不沉B.节律一致C.不快不慢D.和缓有力E.沉取尺部应指有力16.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D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1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其所指的内容是 C A.木疏土 B.木克土C.木乘土D.土侮木E.木胜土18.导致亡阳的病因病机,错误的是 DA.阳气由虚而衰而欲脱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C.阴血消亡阳随阴脱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E.剧毒、严重外伤刺激19.胃脘、胁肋胀痛或窜痛,嗳气呃逆,吞酸嘈杂,食少纳减,情志抑郁,善太息,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辨证为 EA.气滞胃脘证B.肝郁化火证C.胃火炽盛D.肝郁脾虚证E.肝胃不和证20.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四大基石”不包括AA.充足睡眠B.合理膳食C.戒烟限酒D.心理平衡E.适量运动逻辑能力测试选择题:1、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蛇B、大树C、老虎2、在下列分数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 3/5 B 3/7 C 3/93、男孩对男子,正如女孩对A青年B孩子C夫人D姑娘E妇女4、如果笔相对于写字,那么书相对于A娱乐B阅读C学文化D解除疲劳5、马之于马厩,正如人之于A牛棚B马车C房屋D农场E楼房6、2 8 14 20 ()请写出“ ()”处的数字。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每道题5分,共100分。
1.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A.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2.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着是 A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E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4.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气味为 EA.血腥味 B.尿味C.腐臭味 D.尸臭味E.烂苹果味5.“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是指 A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以上都不是6.“肾为气之根”之基本含义是 CA.肾为一身阳气的根本B.肾有强大的气化作用C.肾主纳气,可维持呼吸平稳、深沉D.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E.精气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重要的促进作用7.下列关于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EA.心主血脉,肝主藏血B.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C.肝血不足则心血亏虚D.心血不足则肝血亏虚E.心主封藏以防津液流失,肝主疏泄以使津液通畅8.经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BA.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B.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感应传导作用E.调节机能平衡9.关于中医病历中的诊断,叙述不正确的是AA.可以西医病名、综合征等代替中医的病名、证名 B.病名与证名不能合写C.证名诊断应该包括病位、病性D.有多种病时,急性的、本科的在先E.有多种病时,慢性的、他科的在后10.以下不属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BA.其性开泄B.耗气伤津C.善行而数变D.为百病之长E.易袭人体之阳位11.“寒者热之”的治法属于 BA.反佐法 B.正治法C.反治法D.从治法 E.扶正法12.下列不属于望舌形内容的是 AA.荣枯B.老嫩C.裂纹D.齿痕E.芒刺1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指 D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14.下列不属于问诊的内容是 EA.主诉B.现病史C.既往史D.家族史E.舌脉15.“有根”之脉象是指 EA.不浮不沉B.节律一致C.不快不慢D.和缓有力E.沉取尺部应指有力16.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D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1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其所指的内容是 C A.木疏土 B.木克土C.木乘土D.土侮木E.木胜土18.导致亡阳的病因病机,错误的是 DA.阳气由虚而衰而欲脱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C.阴血消亡阳随阴脱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E.剧毒、严重外伤刺激19.胃脘、胁肋胀痛或窜痛,嗳气呃逆,吞酸嘈杂,食少纳减,情志抑郁,善太息,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辨证为 EA.气滞胃脘证B.肝郁化火证C.胃火炽盛D.肝郁脾虚证E.肝胃不和证20.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四大基石”不包括AA.充足睡眠B.合理膳食C.戒烟限酒D.心理平衡E.适量运动逻辑能力测试选择题:1、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蛇 B、大树 C、老虎2、在下列分数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 3/5 B 3/7 C 3/93、男孩对男子,正如女孩对A青年 B孩子 C夫人 D姑娘 E妇女4、如果笔相对于写字,那么书相对于A娱乐 B阅读 C学文化 D解除疲劳5、马之于马厩,正如人之于A牛棚 B马车 C房屋 D农场 E楼房6、 2 8 14 20 ()请写出“ ()”处的数字。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每道题5分,共100分。
1.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A.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2.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是 A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E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4.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气味为 EA.血腥味 B.尿味C.腐臭味 D.尸臭味E.烂苹果味5.“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是指 A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以上都不是6.“肾为气之根”之基本含义是 CA.肾为一身阳气的根本B.肾有强大的气化作用C.肾主纳气,可维持呼吸平稳、深沉D.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E.精气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重要的促进作用7.下列关于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EA.心主血脉,肝主藏血B.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C.肝血不足则心血亏虚D.心血不足则肝血亏虚E.心主封藏以防津液流失,肝主疏泄以使津液通畅8.经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BA.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B.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感应传导作用E.调节机能平衡9.关于中医病历中的诊断,叙述不正确的是AA.可以西医病名、综合征等代替中医的病名、证名 B.病名与证名不能合写C.证名诊断应该包括病位、病性D.有多种病时,急性的、本科的在先E.有多种病时,慢性的、他科的在后10.以下不属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BA.其性开泄B.耗气伤津C.善行而数变D.为百病之长E.易袭人体之阳位11.“寒者热之”的治法属于 BA.反佐法 B.正治法C.反治法D.从治法 E.扶正法12.下列不属于望舌形内容的是 AA.荣枯B.老嫩C.裂纹D.齿痕E.芒刺1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指 D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14.下列不属于问诊的内容是 EA.主诉B.现病史C.既往史D.家族史E.舌脉15.“有根”之脉象是指 EA.不浮不沉B.节律一致C.不快不慢D.和缓有力E.沉取尺部应指有力16.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D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1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其所指的内容是 C A.木疏土 B.木克土C.木乘土D.土侮木E.木胜土18.导致亡阳的病因病机,错误的是 DA.阳气由虚而衰而欲脱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C.阴血消亡阳随阴脱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E.剧毒、严重外伤刺激19.胃脘、胁肋胀痛或窜痛,嗳气呃逆,吞酸嘈杂,食少纳减,情志抑郁,善太息,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辨证为 EA.气滞胃脘证B.肝郁化火证C.胃火炽盛D.肝郁脾虚证E.肝胃不和证20.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四大基石”不包括AA.充足睡眠B.合理膳食C.戒烟限酒D.心理平衡E.适量运动逻辑能力测试选择题:1、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蛇B、大树C、老虎2、在下列分数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 3/5 B 3/7 C 3/93、男孩对男子,正如女孩对A青年B孩子C夫人D姑娘E妇女4、如果笔相对于写字,那么书相对于A娱乐B阅读C学文化D解除疲劳5、马之于马厩,正如人之于A牛棚B马车C房屋D农场E楼房6、2 8 14 20 ()请写出“ ()”处的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
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每道题5分,共100分。
1.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A.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温病学 E.诸病源候论
2.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是 A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D.温病学 E.诸病源候论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E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4.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气味为 E
A.血腥味 B.尿味C.腐臭味 D.尸臭味E.烂苹果味
5.“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是指 A
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以上都不是
6.“肾为气之根”之基本含义是 C
A.肾为一身阳气的根本B.肾有强大的气化作用C.肾主纳气,可维持呼吸平稳、深沉D.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E.精气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7.下列关于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E
A.心主血脉,肝主藏血B.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C.肝血不足则心血亏虚D.心血不足则肝血亏虚E.心主封藏以防津液流失,肝主疏泄以使津液通畅
8.经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B
A.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B.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感应传导作用E.调节机能平衡
9.关于中医病历中的诊断,叙述不正确的是AA.可以西医病名、综合征等代替中医的病名、证名 B.病名与证名不能合写C.证名诊断应该包括病位、病性D.有多种病时,急性的、本科的在先E.有多种病时,慢性的、他科的在后10.以下不属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B
A.其性开泄B.耗气伤津C.善行而数变D.为百病之长E.易袭人体之阳位
11.“寒者热之”的治法属于 B
A.反佐法 B.正治法C.反治法D.从治法 E.扶正法
12.下列不属于望舌形内容的是 A
A.荣枯B.老嫩C.裂纹D.齿痕E.芒刺
1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指 D
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
14.下列不属于问诊的内容是 E
A.主诉B.现病史C.既往史D.家族史E.舌脉
15.“有根”之脉象是指 E
A.不浮不沉B.节律一致C.不快不慢D.和缓有力E.沉取尺部应指
有力
16.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D
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
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E.表证苔薄,里证
舌苔多有变化
1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其所指的内容是 C A.木疏土 B.木克土C.木乘土D.土侮木E.木胜土
18.导致亡阳的病因病机,错误的是 D
A.阳气由虚而衰而欲脱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C.阴血消亡阳随阴脱D.气
机阻滞而血行不畅E.剧毒、严重外伤刺激
19.胃脘、胁肋胀痛或窜痛,嗳气呃逆,吞酸嘈杂,食少纳减,情志抑郁,善太息,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辨证为 E
A.气滞胃脘证B.肝郁化火证C.胃火炽盛D.肝郁脾虚证E.肝胃不和
证
20.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四大基石”不包括A
A.充足睡眠B.合理膳食C.戒烟限酒D.心理平衡E.适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