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验记录表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评价表完整版

课堂教学评价表完整版
4
教学
过程
结构过程设计合理,教学板块简约有序,主问题突出,时间分配合理。
3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精细化,导学策略适切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
对学生的疑问及课堂偶发问题,处理得当,剖析及时。
2
课堂巩固拓展练习层次分明、精要、有效。
2
教师素养
课件简洁有效,充分扩展教学资源,演示和讲解有机结合。板书精美实用。
10
实验设计科学、完整,切合实际,紧扣国家课程标准。
10
实验所需器材、工具、资料、场地和学生分组准备妥当。
10
教学过程
(40分)
对实验课内容的要点、重点、注意事项的讲解做到详略得当,演示操作动作娴熟、规范,无技术性错误。
10
灵活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方式,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原则。
10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基本实验素质的培养和指导。
15
学习习惯
体现善于倾听、思考、质疑、交流、合作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10
过程
体验
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积极自主思考,动脑、动手、动口相结合,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
学习
效能
学懂学会,知识技能扎实到位。
5
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
5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现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评价表
(1)高中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表(新授课)
学校
执教者
学科
班级
课题
课型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权重分
得分
学生
学习
活动

广东省珠海九中九年级化学 复习高效课堂第20讲课件

广东省珠海九中九年级化学 复习高效课堂第20讲课件
⑴照装置A挤压胶头滴管,可观察到U形管中 的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甚至红墨水被吸入 集气瓶中,原因是
化学方程式为:
第11页,共30页。
专题突破: 题型二 设计探究方案类
⑵按照装置B,把胶头滴管中的NaOH 溶液挤入烧瓶中,松开铁夹,此时可 看到的现象是:
⑶现有石灰石、稀盐酸、NaOH溶液、澄清 石灰水等药品,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制取 CO2、并证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 应的实验装置。请模仿右图的“图例”, 在右图虚框中直接补画出完整的实验装置 图。图中试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 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
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只要提出假设、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假设一: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方案一: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序号
实验步骤和方法 现象和结论
预测1:可能 来源于
预测2:可能 来源于
第9页,共30页。
答案
预测序号
实验步骤和方法 现象和结论
预测1:可能来 把附有黑色物质的
源于
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铜与氧气生成的 (加热、插入、可
氧化铜
重复多次)
预测2:可能来 把附有黑色物质的
源于
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酒精未充分燃烧 产生的碳黑附着 在铜片上
ⅠⅡ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
g,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

江西省实验基地“高效课堂”综合实验研究课题现场结题暨成果展示会在上饶县召开

江西省实验基地“高效课堂”综合实验研究课题现场结题暨成果展示会在上饶县召开

龙源期刊网 江西省实验基地“高效课堂”综合实验研究课题现场结题暨成果展示会在上饶县召开作者: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06期本刊讯(记者肇银曾金)江西省实验基地“高效课堂”综合实验研究课题现场结题暨成果展示会于5月8日~9日在上饶县召开,来自全省各设区市教研室、课题基地办和县(市、区)教研室、教育科研优秀学校的代表近500人到会。

两天的会议,安排紧张有序,内容丰富多彩,主会场设在上饶县第七中学,其他三个分会场为上饶县一小、二小、五小。

与会代表先自选分赴各会场听取各校开展“高效课堂”的经验报告、观摩课堂教学和参观学校特色活动展示,然后在主会场听取上饶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主题报告、其他学校经验介绍,再分组研讨交流、意见反馈。

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助理张延凯、《课程教材教法》主编刘启迪以及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叶存洪到会指导。

叶存洪向大会作了“建设学习共同体、打造高效率课堂”主题演讲。

2008年,省教研室在上饶县建立了“高效课堂”综合实验研究基地,旨在通过县域性整体推进开展综合课题研究,积极探索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上饶县借此机会,从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出发,把“学校发展教育”“教师改革课堂”“学生主动参与”三者的需要结合起来,围绕课堂教学模式、学案设计、小组建设、评价操作四个方面,以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的师生为研究对象,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平台,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全力推进“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改革。

经过三年多创造性的实验研究,全县各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形成了“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良好局面,课题研究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探索出了“以课题为载体,省市县教研部门共同参与,合作研究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的新路子。

代表们一致认为,这种以课题为载体、区域性整体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且得到行政、财力、专家支持的推进方式不仅有效而且高效;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发学生,让学生在大班额中开展小组学习,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中心任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三章 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三章  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3.1 温度(1)1.(4分)如图3-1-1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2.(4分)物理学中,把物体的_________叫做温度;常用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温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3.(4分)为了预防甲型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3-1-2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它的示数是_______℃.图3-1-24.(4分)如图3-1-3所示,用温度计测杯中水的温度的4种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图3-1-35.(4分)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下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A.5.5℃B.3℃C.1.5℃D.0.5℃图3-1-1图3-1-43.1 温度(2)1.(3分)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2.(3分)如图3-1-5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图3-1-5 图3-1-63.(3分)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4.(3分)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图3-1-6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A.-4℃B.-6℃C.6℃D.16℃5.(4分)学校在预防“甲流感”期间,要求每位同学“晨检”测体温,初二(1)班值日生张莉同学用同一只体温计正确测出甲同学的体温为36.5℃,插入消毒液后擦干又分别测了乙、丙、丁三位同学的体温,读数正确,记录如下:①甲同学36.5℃,②乙同学36.5℃,③丙同学37.1℃同学,④丁同学37.1℃,请你判定上述情况中可能不准确的体温记录是()A .②和④B .③和④C .①和②D .②和③.6.(4分)有一刻度均匀但所标读数与实际温度不相符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再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27℃,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应为_________℃.当液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_℃时,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3.2 熔化和凝固(1)1.(3分)在有些古代宫殿中,有许多空心铜柱子支持着宫殿的屋顶,夏天在空心柱内放入大冰块就能使宫殿内格外凉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2.(3分)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把室外的冻柿子,拿到室内,浸没在水盆中,可能出现( )A .盆中有水结冰,柿子的温度不变B .盆中一部分水结冰,柿子的温度升高C .盆中有水结冰,柿子的温度降低D .以上说法都不可能3.(3分)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 .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B .化雪时要吸收热量C .化雪时要放出热量D .雪容易传热4.(3分)在标准状态下,海波的熔点是48℃,关于48℃的海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C .一定是固液混合态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4分)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3-2-1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这是为什么?6.(4分)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图3-2-1图3-2-2(1)如图3-2-2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_℃,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3-2-2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 熔化和凝固(2)1.(3分)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少,乙盆里的冰多,两盆里的冰都不熔化,则()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B.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C.甲盆水的温度等于乙盆水的温度D.不能判断两盆水的温度高低2.(4分)身边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冰箱冷冻室有时放一种叫“蓄冷器”的小抽屉,盒子里装有适量的水,这个“蓄冷器”里的水在冰箱工作时会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冰,当停电时利用冰熔化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保持冰箱内的低温.3.(3分)小明想做一种适合自己口味的冰棍,他将调好口味的水装入做冰棍的模具中,放入冰箱冷冻室,第二天早上,冰棍做成了.图3-2-3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 B C D图3-2-34.(4分)国外研制出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其衣料的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感到凉爽,气温较低时倍感温暖,试说明这种夹克能调节温度的道理.5.(6分)下表是小丽同学在做“海波的熔化”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装置如图3-2-4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图3-2-4(1)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____℃.(2)海波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第6min 末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利用水给试管内的海波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 汽化和液化(1)1.(3分)如图3-3-1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__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使水蒸气发生________而形成的.2.(4分)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B .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C .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D .夏季自来水管“出汗” 3.(4分)“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4.(4分)如图3-3-2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A B C D图3-3-25.(5分)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同学的操作如图3-3-3所示,请指出小滨同学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滨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从记录数据可以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3-1图3-3-3(4)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至少说出两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 汽化和液化(2)1.(3分)今年初,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人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经__________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__________.(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4分)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的产生伴随着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只有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只有液化3.(4分)关于物质状态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B.物体汽化时温度一定降低C.只要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就一定沸腾D.沸腾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4.(4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5.(5分)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3-3-4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3-3-4乙中A、B所示,则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甲乙丙图3-3-4(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第__________分钟时的数据,水的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___℃;(3)在图3-3-4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3.4 升华和凝华1.(3分)如图3-4-1是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当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碘会直接发生________变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________成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3分)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成小冰晶(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导致降雨.3.(3分)如图3-4-2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4.(3分)在运输食品时,经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降温,这主要是因为干冰( )A .升华吸热B .熔化吸热C .凝华放热D .液化吸热5.(3分)如图3-4-3所示,是哈尔滨冰雕展中展出的“机车火车头”冰雕作品.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0℃以下,奇怪的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6.(5分)如图3-4-4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萘粉等.(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A .山间形成浓雾 B .草叶上形成“白霜” C .冰雪发生消融 D .草叶上形成“露珠”图3-4-2 图3-4-1 图3-4-3 图3-4-4(2)实验中观察的主要对象是锥形瓶内的______________.(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物态变化复习(1)1.(5分)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3-1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图3-12.(5分)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液化C.凝华D.凝固3.(5分)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A.纸的散热性能很好B.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D.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4.(5分)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他要探究“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3-2甲所示.图3-2(1)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3-2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第6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3)根据图象丙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固体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态变化复习(2)1.(5分)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A .酒精温度计B .乙醚温度计C .水温度计D .水银温度计2.(5分)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3-3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凝华3.(5分)“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对此应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只能暂时止沸B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C .都能彻底止沸D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4.(5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3-4甲所示.图3-4(1)图3-4乙是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3-4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图3-3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两条注意事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上册第三章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9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在相应的括号里)1.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2.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3.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4.如图14所示的情景,是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a)(b)(c)图14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均正确5.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15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图15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6.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16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7.“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气温__________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而形成的;雪后寒是由于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8.如图17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三、实验题(28分)9.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8甲所示:甲乙图18(1)为什么酒精灯不直接给试管加热,而要通过“水浴法”加热?_______________.(2)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6 图17(3)根据正确实验获得的信息,画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18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看得出的信息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上册第三章B卷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9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在相应的括号里)1.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图19中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图192.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3.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4.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5.图20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大雨B.冰雹C.霜冻D.雾图20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4分,共36分)6.如图21所示的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______℃,该同学的体温属于______(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图217.小明从冰箱内拿出一杯自制的冰淇淋,过了一会儿,杯内的冰淇淋化了,杯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前者是________现象,后者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后一现象的发生需要________热.8.某固态物体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记录与时间的变化(1)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2)该物质__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一条新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19分)9.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图22(1)实验装置如图22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_________(选填“A”或“B”)部分.(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2乙所示,水的温度是_________℃,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3)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章物态变化参考答案3.1 温度(1)1.右手感觉热些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2.冷热程度摄氏沸水冰水混合物3.热胀冷缩37.7 4.D 5.C3.1 温度(2)1.A 2.C 3.C 4.A 5.A 6.25 503.2 熔化和凝固(1)1.冰块熔化吸热2.B 3.B 4.D 5.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6.(1)0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2)试管内物质受热不均匀,温度升高太快,实验现象不明显3.2 熔化和凝固(2)1.C 2.凝固吸热3.A 4.这种夹克调节温度的道理是:在温度下降时,微胶囊中的物质凝固放热,自动向人体供热;温度上升时,微胶囊中的物质熔化吸热,又自动向人体吸热,从而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5.(1)48 (2)晶体固液共存态(3)海波受热均匀3.3 汽化和液化(1)1.汽化较低液化2.D 3.B 4.C 5.(1)自下而上(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3)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①使用初温度较高的水;②水不能太多,要适量.3.3 汽化和液化(2)1.液化汽化2.A 3.A 4.A5.(1)A (2)17 98 (3)答案如下图所示.3.4 升华和凝华1.升华凝华2.降低凝华3.B 4.A 5.C 6.(1)酒精灯及其火焰(2)棉线(3)棉线上出现固态奈(4)升华凝华物态变化复习(1)1.C 2.A 3.D4.(1)48 (2)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下图(3)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越来越慢(4)非晶体物态变化复习(2)1.A 2.B 3.D 4.(1)冰52℃(2)吸热(3)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埋入碎冰、碎蜡中②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合理即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A卷1.D 2.A 3.B 4.D 5.D 6.汽化液化7.较低液化熔化或升华吸热8.汽化压缩体积9.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8甲所示:图18(1)使试管受热均匀(2)小一点好(3)①固体的熔点是80℃②固体熔化过程进行了5min八年级上册第三章B卷1.B 2.D 3.D 4.A 5.C 6.38.5 不正常7.熔化液化放8.(1)69℃(2)是因为8~14min的冷却放热过程中,该固态物体温度保持不变(3)温度高时散热快,温度低时散热慢9.(1)B;(2)92;98;(3)见下图;(4)石棉网有余热且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对水继续加热.。

中考化学复习高效课堂溶液配制等定量实验

中考化学复习高效课堂溶液配制等定量实验

误点警示1
2.量取: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左,此时该如何操作?
变式训练
讨论一下:在操作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导致配 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有哪些因素会导致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 小?
注意考虑全面
专题突破
例题二:根据右图所示的市售浓硫酸的标签计算,已
知该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现要配制:
1 0%的稀硫酸2940 g作为钢铁表面的酸洗液,
例题四:实验室需要确定一瓶丢失标签的盐酸溶液的浓度:已知利用指示剂可以帮助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 度是
%。
计算:晓明需硝酸钾 克,需水 克。
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量筒(10ml、100ml、200ml 三种不同规格的
量筒,在这个实验中你应该选择哪一种?)
质量。
1.计算:晓明需硝酸钾 (密度均为1克/毫升)
0g 10%的盐酸,需要36%的盐酸(密度为1. 解题关键:利用溶质的质量相等列方程
克,需水
克。
BC段
.
晓明需要的仪器有 解题关键:利用溶质的质量相等列方程
思路点拨:质量可以相加减,体积一般不可以相加减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量筒(10ml、100ml、200ml 三种不同规格的量筒,在这个实验中你应该选择哪一种?)
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 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来使用,需 加水到10%,
应采用的方法是
()
专题突破
例题一:晓明学习过溶液的知识后对无土栽培
例题六:用锌与硫酸溶液反应,5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很感兴趣,查阅资料后得知:无土栽培的营养 例题二:根据右图所示的市售浓硫酸的标签计算,已知该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现要配制:1 0%的稀硫酸2940 g作为钢铁表面

高效课堂研究活动阶段性总结

高效课堂研究活动阶段性总结

高效课堂研究活动阶段性总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一、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第一阶段活动总结1、大部分学科各备课组能积极按要求组织活动,活动及时,过程清晰(统计情况见《附表1》)2、物理教研组比较突出,两个备课组的活动实实在在,并且已经超前完成任务3、本阶段的活动情况已计入校本教研活动,将纳入继续教育积分4、要求各备课组长写出第一阶段的活动总结(要有:活动目的、参加人员、过程描述、结果分析及问题探讨)存在问题:1、部分老师没有上交说课稿或活动图片2、个别老师上交的是教案,并且发现几次上交的都是同一份材料3、许多教研组随上交了材料,实际却没有参加活动说明:兼任备课组长的教研组长第一阶段总结不写,第二阶段结束后将两次活动情况总结在一起写。

二、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第二阶段活动布置1、按高效课堂研究活动计划,第二阶段活动从12月9日(下周一)开始,历时2个周。

(具体安排见《附表2》)2、课堂展示阶段严格按计划要求,由教研组组织,教研组长具体负责,要组织所有组员听课、互动式评课,按《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标准及计划要求推选出优秀选手,学校作为镇级骨干教师存档。

3、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多媒体辅助,采用的教学模式要能充分体现尊重学生,尊重个体发展,愉悦课堂,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团队竞争,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紧扣中考。

4、教研组活动过程要有教案、课件和能说明活动过程的课堂展示、互动评课等活动图片。

5、本阶段结束后,各教研组长要写出本次活动(2个阶段)的总结。

三、鳌山中学《即墨市教学管理开放日》感悟1、教学常规管理科学、合理,井然有序(1)档案整规、齐全,更新及时,涉及到教师的档案完整合理(2)各种检查齐全,有评价(3)教师的应存档案材料,正规,过程足迹清洗2、教师、学生评价机制科学,提醒频率高(1)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量表,周周有评价,周周公示(2)有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量表,科科周公示(3)班班文化气氛浓厚,班内墙壁的多块小黑板、展示框,呈现学生的学科阶段评价、星级展示及学科的问题探讨3、教师队伍整体基本素质高,驾驭课堂能力强(1)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强①多媒体应用熟练,能很好地配合学科教学,但并没代替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动手能力②课件制作水平高,能很好地表达教学意图(如flash动画的广泛应用)③借助教研平台,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很明显有的资源是借鉴的)(2)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强①教师上课自然、轻松,课堂上松弛有度,亲和力强②组织课堂、引导学生、激发竞争、回答疑问、激励评价都得心应手③知识熟练,重点突出,难点化解到位,知识点拓展有度(3)教学模式先进,能体现小组合作、团队竞争①普遍采用学案导学(课前预习),授课问题针对性强,课堂效率高②采用小组合作,团队竞争,学生积极性高,充分体现愉悦课堂③对学生评价及时,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发展,学生学习热情高涨(4)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①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出现在课堂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②教师循循善诱,课堂气氛积极,学生拓展思维开阔③紧密联系实际,扣紧中考主题(松而不散)(5)目标明确,课堂反馈效率高①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学案中有目标),教师、学生都明确自己达标情况(教师明确学生对所教知识的达标情况,学生明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达标情况)②教师授课,学生学习与导学案对应针对性明确,课堂效率明显高③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贴近生活,紧扣中考,减轻学生负担四、下阶段教学工作建议1、通过本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①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兴趣,提高学科亲和力,不去挤、抢、拖其它学科时间,会恰得其反(如有的老师貌似很出成绩的样子却成绩不高,而有的老师平平淡淡,稳稳重重却亲和力很强,因而成绩很高)②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诱导,善于启发,善于激发兴趣。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五里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二、课题背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我们根据市、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曾经承担了县总课题中的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形成了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的局面。

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变成了学困生,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如噱头多,课件多,语文味淡。

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0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口浪尖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与改革,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有县教体局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我学区全体语文教师愿意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成功模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高效课堂教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高效课堂教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高效课堂教学案五年级数学上册主编:郑东阳编者:郑东阳王合立靳亚锐平顶山市高效课堂教学案编写组目录一负数的认识二多边形的面积○校园绿地面积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四小数加法和减法五小数乘法和除法○班级联欢会六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七解决问题的策略八用字母表示数☆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九整理与复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编写说明一、编写目的1.丰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电子版),提升该教材的实验效果,更有力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2.把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减下来,让使用者不再进行重复书写、抄写等无效劳动,让他们有时间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

3.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使用者力争在课堂上完成设计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多读课外书、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让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真正把喊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编写原则1.目的性原则。

根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提供蓝本。

2.针对性原则。

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可能性设置问题、设计活动、安排练习。

3.互动性原则。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动”的必要,“动”的目的,“动”的方式。

活动开始,有明确具体要求,活动结束,悟理深刻富有启迪。

4.反馈的及时性原则。

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要及时反馈到教师心中,以及时调整课堂的设置,反馈的形式可多种多样。

5.矫正的有效性原则。

让全体学生都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矫正重点关注“答案不一样”的学生。

三、主要特色1.体现“导学”过程。

整个导学过程既讲究教法,又渗透学法;教师、学生行为体现明显,力图让教师掌握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相应学习方法。

2.栏目设计实用性强。

每册教学案主要栏目包括:全册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课时教学案(教学过程、教学创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和配套课件。

3.新课程理念体现明显。

教学过程尽可能体现“导、探、评、练” 的教学模式:(1)导入新课板题示标(时间酌情,但进入重点要快);(2)探究自学巡回指导(约15分钟,灵活处理);(3)评价反馈小结提升(约8分钟,);(4) 精当练习适度拓展(约15分钟,包括当堂作业)4.“教学创新”留下空白,供使用者使用教学案时写下创新与修改之处,以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列式计算时注意笔算的方法。
高效课堂实验记录表
年级

科目
数学
实验人
黄九华
课题
亿以内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练习题目
练习设计
设计理念与效果评价
复习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9876 9800 1230 999
时间:11月7日
高效课堂实验记录表
年级

科目
数学
实验人
黄九华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练习题目
练习设计
设计理念与效果评价
复习
一、口算14×4=()我是这样想的:()×()=(),()×()=(),()+()=()。
巩固本课知识
练习3
3、写出几个大于99987的五位数?
拓展延伸
时间:11月2日
高效课堂实验记录表
年级

科目
数学
实验人
黄九华
课题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高效课堂实验记录表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数学
实验人
黄九华
课题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步骤及
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练习1
自行车1小时行16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
列出算式并口算
巩固口算方法
练习2
李老师买树苗,商店买3棵送1棵,每棵6元,李老师一次买了3棵,求实际平均每棵多少元?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口算。
拓展
如果遇到两位数乘整十数要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时间:11月9日
内容(摘要)
练习设计
设计理念与效果评价
复习加法估算
学校将要组织大家去秋游。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老师买酸奶用去148元,买果汁用去97元;买苹果用去102元”。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加法估算方法的复习引入到乘法估算
练习1
1)采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时,只需考虑计算方便。()
这道题既是对计算的巩固练习,还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估算方法。
高效课堂实验记录表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数学
实验人黄九华ຫໍສະໝຸດ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练习题目
练习设计
设计理念与效果评价
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
1、16×4230×419×3 180×4140×7
2、笔算
148×9
回顾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方法,引入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判一判
让学生加深在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乘时积的书写位置。
做一做
134×12=176×47=
425×36=237×82=
巩固笔算乘法的列竖式方法。
拓展练习
1、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2)594米可以估计成590米,也可以看成600米。()
3)在估算需带多少钱或准备多少东西时,一般都应把结果估大一些。()
巩固估算的意义和怎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练习2
送水公司一月份卖出720桶水,估算一下,全年可卖多少桶水?
让学生进行计算的巩固练习
练习3
摩天轮最大载重35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大约是28千克,四年级104人可以同时乘坐吗?
练习题目
练习设计
设计理念与效果评价
练习1
量一量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
巩固量角的方法,以及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练习2
已知角1是60度,你能说出角2、角3、角4的度数吗?
让学生知道角的计算。
练习3
你能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列度数的角吗?
150度、120度、105度、75度、135度
拓展延伸。
485 487 600 590
通过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牵引到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练习题1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8965〇100000
208808〇99999
70060〇70201
30500000〇3050000
巩固本课知识
练习2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